APP下载

美国双学分课程模式对我国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启示
——基于中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衔接的视角

2014-03-29笪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学分大学中职

笪薇

(国家开放大学 残疾人教育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01)

美国双学分课程模式对我国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启示
——基于中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衔接的视角

笪薇

(国家开放大学 残疾人教育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01)

双学分课程是美国高中-大学课程衔接的一种主要模式,其在打破高中与大学脱节状态、鼓励学生进一步深造以及提供高水准的课程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在借鉴美国高中与大学双学分课程衔接模式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专、本科的衔接,从“进行中高职与开放教育一体化课程设计”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双学分课程;开放教育;职业教育;课程衔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的目标.为此,众多学者围绕如何构建“立交桥”,对学分银行、学分互认等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鲜有提及美国高中与大学衔接的双课程模式.事实上,这对我国中高职的衔接,以及中高职向开放教育的转化深造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美国双学分课程模式的主要特点

美国高中与大学之间课程衔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始于 1952年,并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双学分课程计划.所谓双学分课 程(Dual Enrollment或 Concurrent Enrollment),是指高中生可以在高中、大学或社区学院修习大学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课程,如果完成课程学业而且考试平均成绩在C或以上,他们将同时获得高中和大学课程的学分,并在进入大学后免修相关课程.这种课程计划的特点在于:

1.1 体现卓越与平等合一的教育理念

双学分课程的最初目标是向那些具有天赋才能的学生提供一种学术挑战,但随着政策的调整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追求卓越”的同时,政策制定者意识到保证每个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而且越来越来的专家也从“期望效应”的角度出发,认为只要有效激发那些由于缺乏学习动机而造成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的积极性,这些学生同样可以取得更高层次的成功.而向这些学生提供更具学术性、水平更高的富有挑战的课程,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此背景下,现在双学分课程更多地面向全体高中生开放,学习成绩一般甚至更差的学生同样可以从双学分课程中受益.

1.2 优质的课程资源及教学质量

从课程要求看,双学分课程有别于传统的中学课程,它完全使用大学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从师资力量看,各州对讲授双学分课程的教师资格都有严格的要求,主要是由大学教师或经过专门训练的高中教师担任,其中希望讲授双学分课程的高中教师, 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培训、认证过程,而且由大学或社区学院负责课程设置和考核评价.显然,这可以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

1.3 灵活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地点

双学分课程通常在大学校园或注册学生所在的高中进行授课.在高中授课,授课形式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和网络远程授课.而在大学中学习课程, 授课形式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这些方式各有利弊,各地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上学习这一灵活易运行的形式正被越来越多采用.

1.4 层次多样的课程结构

双学分课程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而呈现学术化、职业化、生活化并存的特点.除了学术和职业类课程外,还有一种综合课程,即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将学术课程与职业技术课程有机整合在一起,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一个有关该主题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便于对这一主题感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显然,这种层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1.5 完善的体制保障

美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双学分课程都极为重视,大多数情况下,州负担全部和大部分经费.此外,双学分课程以州为单位实施,州的相关机构牵头进行的政策制定等也为双学分课程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体制保障.

2 美国双学分课程模式对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衔接的启示

美国与我国国情相去甚远,他们所实施的双学分课程模式与我国中高职与开放教育衔接的目的及逻辑起点也不尽相同,我们不可能将美国的做法照搬照抄,但美国的做法仍不失为一个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2.1 在认识上,拓宽了在不同层级间学分相互认证的思路

就中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当前我国有中等职业学校 13093所,在校生 2205.33万人;高等职业学校 1288所,在校生 958.85万人,职业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寻求深造机会时,遇到各种升学困难,升学愿望难以实现,每年只有有限的高职毕业生有机会进入高等本科院校学习;至于中职毕业生,也没有太多系统的措施鼓励其进入高职或电大等进行高一层次的深造,以广东省为例,每年中职毕业生的升学率不超过 15%.

显然,就我国当前现状而言,高职学生若想在学历上继续有所提高,电大、自考、出国及各类高校办的网校是相对可行的选择.而电大这一庞大的教学系统由于其所具有的“开放大学”这一受国家鼓励的新型办学形式,以及特有的办学机制所形成的全国电大系统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科目设置及内容要求等诸多方面的一致性,因此在政策的制定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实现性,在对高职的课程学分认证等方面也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至于中职学生,鼓励其进入高职进一步深造以及通过电大、自考等进行大学专科层次的进一步深造,显然也是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所倡导的.与上述高职学生升读电大开放教育本科的理由一样,电大在鼓励中职学生进入电大开放教育专科深造同样具有先天优势.一方面,中职与电大开放教育专科的一些课程在内容上存在较多甚至完全的重复,如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学基础》课程与电大开放教育专科的《物流学概论》课程,中职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与电大开放教育专科的《基础会计》等,理论上我们可以制订相应政策,对中职学生进一步到电大深造进行相应的学分、学费减免,显然,这将对中职学生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动手性不是太强,不需要学校自身配备车间等具体操作场所的专业,如会计、金融等,电大专科与高职同专业并没有太大区别,而且电大这种半工半读与全日制高职学习的差异,对那些希望边工作边学习的学生也更具吸引力.

基于以上对中高职学生的升学需求以及开放教育提供更高层级教育的供给分析,采取措施鼓励更多的中高职学生就读更高层级的电大开放教育将是极为必要的.然而,以往我们在构建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时,往往只着眼于低往高(如专科承认本科级别相应的课程内容),或者同级间的相互认证,理所当然地认为由高往低的逆向认证是不行的,即不能通过学习成果认证以减免中高职学生到电大更高层级学习的学时和学费.

美国高中-大学双学分课程模式多年来的成功运作显示,大学阶段的部分学习内容同样也在高中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因此,只要在课程设计等方面遵循科学严谨的逻辑,本科层级认可专科层级段以及专科层级认可高中层级的相关课程内容是可行的.基于此,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升学渠道不多、升学率不高的现实背景下,从思想上改变以往观念对于推进中高职与开放教育间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吸引更多中高职学生进一步深造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构建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在行动上,提供了一体化设计的思路

美国高中-大学双学分课程模式本身就是一种一体化设计思路的体现,现实中,我国也有专本连读一体化设计成功运作的案例.如一些高职院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会根据毕业后的走向(如通过自考途径进入合作的本科院校、进入与所在高职院校合作的国外学校继续深造等)安排不同的课程学习,也就是说即便同一专业,但由于高职毕业后的出路不一样,为了与进一步深造的学校接轨,在高职阶段的课程设计方面会有一些小的差别.实践表明,这种一体化的做法受到了学生欢迎,也保证了学习的连贯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借鉴这些思路,我们同样可以考虑与中高职学校合作,进行中职-电大一体化以及高职-电大一体化设计,即针对高一层级的教学目标,以一体化的思路设计中职与高职课程,以便于中职和高职学生向更高层级深造时实现部分课程的学分认可.当然,这种有效衔接离不开政府层面的重视和协调,也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但不容置疑的是,这种一体化设计的结果,可以使学生在进入高一层级的开放教育体系学习时,比其他学生在学分、学时、学费上都有所减免,而这显然会比在中职或高职毕业后单纯通过学分认证的方式进入开放教育体系深造更具科学性和操作上的便利性.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在教学计划制定方面,基于一体化原则,首先必须对各个层级的教学目标进行研究、梳理,在此基础上,再专门针对中高职的教学情况制定中高职与电大专、本科衔接的一体化教学计划,以规避中高职学生进入开放教育高一层级学习时的课程重复现象.基于此,一方面,在中高职阶段选择通用性强的课程,以便在向更高层级转换时实现通识课的互认,从而不体现在更高层级的教学计划中;另一方面,考虑到中高职阶段所学的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内容与开放教育专、本科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因此,从学分转换角度,可根据知识点的异同,进行学分完全或部分转换,体现在专门的一体化教学计划中,则是直接减少更高层级相应课程的学分和学时.

第二,在授课形式方面,考虑我国的现状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普遍运用,特别是对于部分师资力量不够的学校,可采用低层级学生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学习高层级的优质课程,一方面可节省教学成本、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本校老师作为导学老师扮演答疑、督学等角色也将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在操作步骤方面,须采取分步推进的做法.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尚没形成中高职课程的国家标准,各地中高职课程安排及标准不尽相同,因此,可先在地市级中高职学校与电大开放教育之间进行具体试点,再将共性问题提炼成操作原则扩展到全省乃至全国的范围.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思路在残疾人教育方面更易推行,同时也更具有社会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当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建有办学完善的特殊教育学校,而国家开放大学(原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早在 11年前就成立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2012年已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国开残院),开创了我国残疾人远程高等教育的先河,成为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鉴于特教的学生属于小众群体,而国开残院在 10多年的探索中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作机制,因此将特教学校的课程与当地国开残院的课程进行个别化的一体化设计将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1〕张秀梅.美国中等后教育领域学分转移实践机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9(3):72-76.

〔2〕茅徐斌.成人教育学分互认体系的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2-14.

〔3〕刘荣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调查与政策评析——以广东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29-31.

〔4〕谭娟.独具特色的美国高中课程改革——高中-大学双学分课程模式评析 [J]. 外国教育研究,2006(7):45-48.

〔5〕胡春光.课程衔接:含义分析、学理基础及主要问题[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8):57-62.

〔6〕张奂奂.追求卓越与平等的合一:美国高中=大学课程衔接中的双学分课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9(10):42-45.

〔7〕张奂奂,丁邦平.美国高中与大学衔接的双学分课程:形成、发展和展望[J].外国教育研究,2009 (11):56-60.

G718.5

A

1673-260X(2014)08-0229-03

本文为国家开放大学 2012 年度课题(XM 0010401-3)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学分大学中职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