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皮亚杰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其展望

2014-03-29杨虎民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皮亚杰认知结构学派

杨虎民

(阜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1 问题提出

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发生认识论专家.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其贡献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认为皮亚杰是幼儿心理教育领域的“巨人”(埃尔金德)[1].与此同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结构的普遍性和研究方法等遭到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皮亚杰理论的最新研究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展望.

2 皮亚杰理论研究新进展

2.1 皮亚杰晚年的新理论

由于皮亚杰经典理论遭受各种批评,导致人们往往忽略了皮亚杰对其理论的最后阶段的修正.因此,皮亚杰晚年的新理论也属于皮亚杰理论研究新进展的范畴.皮亚杰新理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皮亚杰引用范畴论、态射新的数学理论概念,基于动作协调的运算结构并不充分,他又提出了对应性、转换概念.这样新理论建立在对应性、态射、范畴、转换概念体系之上.对应性是客体变量和动作能籍以比较的任何方面.客体的重量、体积、容积等能作为客体相互比较的方面都可以称为对应性.对应性的特定形式被称为态射,它是对不同的形式加以转换的一种工具.跨越不同类型的客体或关系的那种态射的存在被称为范畴[2].其二,对发展做出了新的阐释.新理论将发展视为从心理内态射到心理间态射,再到超态射的演变过程.皮亚杰晚年新理论的主要优势在于,他弱化了阶段概念,赋予逻辑模型全新的涵义,初步提出了领域特殊性存在.

2.2 修订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新近研究发现,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以皮亚杰所主张的那种“全或无”的发展年龄阶段形式依次进行出现.儿童在年幼时就已经存在了水平较低的重要的认知能力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一直发展到成年期.卡米洛夫·史密斯研究发现,许多以往被认为是在儿童成长阶段逐步发展起来的复杂技能,事实上在很幼小的婴儿身上就已经表现出来了[3].威廉·佩里、里格尔研究发现,皮亚杰把15-16岁看作儿童成长认知深发展的成熟时期是不合理的,应当还存在一个成人思维发展阶段.帕斯库利恩把图式重新界定为一个包括引发反应成分、效应反应成分的心理单元.熊哲宏针对儿童发展的“领域普遍性”观点提出了“领域特殊性”观点,认为儿童发展不是沿着特定的顺序阶段发展,而是沿着不同方向和速度在多样化的发展着.

2.3 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

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主要是针对经典皮亚杰理论只关注儿童认知发展的纯理论研究而忽视了教育作用、社会因素作用和非智力因素作用的研究而提出.因此,皮亚杰的一些日内瓦大学同事和学生针对对皮亚杰试图对其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这便形成了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正式确立标志是蒙纳德于1985年出版了《皮亚杰理论的未来:新皮亚杰学派》一书.

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内部学派林立,包括基特斯克士的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的综合理论、道伊斯的智力社会性发展理论、蒙纳德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等,尚未形成一个真正统一的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道伊斯的智力社会性发展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认知是通过社会建构形成.相对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自我建构,道伊斯认为儿童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因此,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与其联系的人或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此基础上,道伊斯证实了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基础,它们呈现一个相互联系并螺旋上升的过程.(2)认知发展的主要机制是社会认知冲突.道伊斯在皮亚杰的自我调节平衡化基础上认为社会调节的平衡化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原因.所谓“社会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于个体之间认知结构不同而产生的认知不平衡[4].主体之间的认知不平衡比个体内部的认知不平衡更容易促使个体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达到与他人之间的认知平衡.(3)社会印记对认知发展具有调节作用.所谓“社会印记”是指主体在具体环境中通过相互作用产生的社会关系与那些把传达了这些社会关系的客体的特定属性联结起来的认知关系之间,可能存在着对应[5].但他并没有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2.4 智力发展的新皮亚杰学派

智力发展的新皮亚杰学派主要是针对经典皮亚杰理论只关注儿童认知发展的宏观规律而忽视了微观规律、只关注认知发展的普遍性而忽视了个体差异性的研究而提出.于是一些心理学家试图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与模式来具体阐述认知阶段的具体过程和细微机制,这便形成了广义上的新皮亚杰学派.该学派改变了经典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假设,主张重新界定认知结构的含义,认为儿童认知结构的复杂程度存在着一个转变的最高阈限,也认为个体差异对整体发展起作用,还认为文化根源特征决定较高水平结构的具体内容.

智力发展的新皮亚杰学派内部学派林立,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凯斯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发展的观点.凯斯认为,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并与生俱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发展也遵循一定的阶段并可以鉴别出特定的亚阶段.(2)发展的结构.凯斯在发展观点基础上,提出了“中心概念结构”.所谓中心概念结构是指一种概念和概念性关系的内部网络,是解决不同问题的心理蓝图或计划[6].(3)发展的阶段.凯斯把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相互关系阶段、维度阶段和向量阶段,这四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四阶段理论.然后,他针对具体每一个阶段,又划分为操作巩固段划、单焦点协调段划、双焦点协调段划和复合协调阶段.凯斯对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作了深刻的探索.

3 展望

我国著名的皮亚杰研究者李其维教授曾指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新皮亚杰学派看作是皮亚杰未竟事业的继续.新皮亚杰学派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这极大的削弱了该学派未来的发展.笔者认为新皮亚杰学派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应主要着眼于方法和理论基础的研究,才能提升和扩展其生命力.

在方法与技术方面方面,要克服传统的皮亚杰临床法的缺陷,新皮亚杰学派使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并取得重要成果,英国新皮亚杰学者B.McGonigle针对皮亚杰理论的“公理”性质严重妨碍了认知发展的测量和信息加工方案集中于“表征”的倾向,导致在语言水平上“过于解释的失败”的危险提出了“衍生论类型范式”的研究方案.针对皮亚杰把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局限在某种范围内,M.Siegal提出了化解“成人和儿童交际冲突”的方法.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跨文化的儿童认知实验研究,也可以使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来探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理论方面,可以把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两大流派——维果斯基理论与皮亚杰理论进行整合,这主要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儿童为中心、从动作到思维和思维的系统化组织的相似性观点.如果能挖掘出两者融合的具体方法和实施的途径,那么新皮亚杰学派就具有发展的理论基石,在未来就能够继续皮亚杰未竟的事业.

〔1〕李其维.破解‘智慧’胚胎学之谜—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319.

〔2〕蒋京川.皮亚杰晚年的“新理论”及其思考[J].心理科学进展,2005,12(3):366-371.

〔3〕张卫,林崇德.论儿童发展的新皮亚杰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96-103.

〔4〕〔5〕叶浩生.心理学通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02,302-303.

猜你喜欢

皮亚杰认知结构学派
基于皮亚杰理论的莫高窟文创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传承智慧经典,不是只为纪念
——《皮亚杰文集》不可不读
走近皮亚杰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