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午战争的伤痛和反思

2014-03-29王万涛

大连干部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金州旅顺北洋

王万涛

(中共大连市委党史研究室 ,辽宁 大连 116002)

公元1894年,日本丧心病狂地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因岁在甲午,故史称中日“甲午战争”。今年又逢甲午年,发生在旅大地区的战斗尽管无法主宰整个战局的成败,但仍留给后人许多思考的空间。在甲午战争120年之际,对这场战争进行回顾和反思,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也是文史工作者的一份历史责任。本文仅就两个方面对甲午战争旅大战事从反思角度做一叙述。

一、甲午旅大之役——清军之殇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道起义,日本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发动侵朝和侵华战争,于6月5日在参谋部设立战时大本营,作为侵略战争的最高统帅部,并于当天派兵侵入朝鲜。在全国舆论压力下,李鸿章决定抽调2200兵力赴朝增援。为防不测,中国租赁英国的“爱仁”“飞鲸”“高升”三艘商船运送兵员。7月21~23日,三艘运兵船分批由塘沽起碇,向朝鲜牙山进发,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派济远、广乙、威远三舰护航。中国北洋舰队的赴朝时间和动向,悉被日本潜伏在烟台的间谍宗方小太郎侦知并密报日本大本营。日舰当即开赴朝鲜海面,伺机袭击北洋舰队。日舰在牙山口外丰岛海域逼停高升轮后,企图将清军将士俘虏,正在交涉中,日酋东乡平八郎下令日舰“浪速”号在距高升号仅150米处发射水雷,并以猛烈火力轰击高升号。清军官兵用步枪进行英勇反击,宁死不屈。全船1100名官兵中有850人殉国。日军在袭击中国运兵船的同时,出动陆军进攻牙山附近清军。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北洋舰队由大东沟返航旅顺口时,遭到日本联合舰队12艘军舰的袭击。海战虽仅仅5个小时,但却是对中国海军建设的真正考验。客观说,尽管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5舰,但北洋海军还是重创了日本旗舰松岛及赤城等4舰,使其失去战斗力,日舰主动撤出战斗。纵观海战全局,北洋舰队损失比日本联合舰队略大,若说黄海海战战成平局亦不为过。倘若北洋海军重整舰队再战,日本联合舰队未尝占得便宜,遗憾的是李鸿章的避战保舰政策贻误了战机,结果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掌控了黄海制海权。同年10月,日军兵分二路,第一军由山县有朋统领,由陆路渡鸭绿江侵入中国境内,相继侵占九连城、安东(今丹东)、凤凰城、宽甸、岫岩、海域等地;第二军则由大山岩统领由鸭绿江口至大连湾间的黄海岸侵入旅大。

中日旅大陆战仅持续1个月时间,号称半岛锁钥的旅大防线全部告破,金州、大连湾、旅顺相继落入敌手,旅大人民遭到日军野蛮屠杀。在战争中,尽管以徐邦道为首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抵抗和反击,但并没发生全局性的攻防战,充分暴露了清军缺乏坚决抵抗的信心和决心,没有一支清军能够将坚堡利炮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与阵地共存亡。

(一)海防要塞无防,日军乘虚而入

日军的惯用伎俩是偷袭和间谍战。战前,蓄谋已久的日军早已将清军的布防侦察详尽,就连清军将领的派系、性格及兵员来源和装备情况均一清二楚。日军得知旅顺、大连湾清军布防严密,决定另寻登陆点。大山岩认为:“旅顺坚垒,正面攻之,恐不能奏功,宜先选定根据之地,而后冲其背后,以出敌不意也。”[1]于是日本大本营命令海军在辽东半岛黄海海岸为第二军寻找登陆地。经过详细侦查,日军认为花园口是适合大规模登陆的港湾。

对于清军来说,花园口无异是一处重要的海防要塞,然而如此重要的要塞,却没有一兵一卒防守。花园口西距大连湾约100公里,距金州城约80公里;东距庄河城约40公里。港口近海滩为泥沙底,浅而平坦,近岸礁石密布,口岸两端峭壁陡立。自10月24日至11月6日,日军用长达14天的时间完成了兵员、辎重的登陆。直到花园口居民逃难至貔子窝附近,清军守军才得知日军已在花园口登陆。

实际上,日军花园口登陆是一次军事冒险。如果北洋舰队能在日军登陆时从海上袭击日军运兵船,如果清军在陆地架设大炮轰击正在登陆的日军,那么日军就只有当活靶子的份儿了,最起码也不能轻易地把所有重型武器运上岸。然而这几个“如果”都停留在“如果”阶段,无一变成现实。从中不难看出清军高层决策者在战略和战术上是何等的愚昧和无知。

日军避开旅顺、大连湾等清军重点防区之后,轻而易举地避实就虚抄了清军的后路,使清军在陆战开始就处于被动境地。正如 《西方人士对中日战争的评论》中所说:清军高级将领完全缺乏战争知识,“在其陆海军将官当中,堪称当代军人的几无一人。不仅如此,对战争训练之重要也置之不理,连广识卓见的当朝者,也以战争为贱业,非大君子所应为。至于将官,以粗野残暴之徒担当即可”[2]。进士出身的李鸿章尽管有镇压太平军的经历,但在骨子里还是一名文官,与农民军作战尚可,对付象日军这种近代海陆军实在是勉为其难。丁汝昌是典型的非专业陆军官入主北洋舰队,不谙海军战阵之将,怎能率军制敌?辽东陆军统帅宋庆属敦厚爱兵之将,无奈有德无才平庸之辈,既无战略之谋,亦无战术之精。李鸿章本身就缺乏与敌决一死战的信念,又非帅才,加之麾下的这些庸才懦将,如何能克敌制胜!

(二)日军虚晃一枪,清军疲于奔命

其实,早在日军花园口登陆前,李鸿章已得知“日兵马步昨已至义州,英兵船由大同江回渭,日有运船二十六只装满陆兵,待信即发。是其分路内犯,确有明征”。因此李鸿章责令北洋海军的定、镇、靖、济、平、丙六舰速速维修并早日出海游弋,使日军知我兵舰尚能行驶,其运兵船不敢放胆横行。然而贪生怕死的北洋海军将领,对出巡之事,一推、二躲、三拖,连李鸿章和朝廷都毫无办法。丁汝昌辈大敌当前,空拥6舰而不作为,哪怕稍有动作,日本运兵船也不会如入无人之境,从容在花园口登陆14天之久而未遭遇到些许抵挡。国家糜费巨资建立的北洋舰队在关键时刻却躲在威海卫基地不出,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哀。战,尚能求得生机,建功立业;不战,则只有死路一条,遭后人唾骂,龟缩在威海的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就是不战的必然后果。

日本舰队在丰岛偷袭中国军舰,表明日本已不宣而战,但中国并没有做好应战准备,清政府对日军的战略意图一直茫然不明。既无应对方略,亦无明确的作战计划,从皇帝到军机大臣,再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都是在一片混沌中指挥部署。李鸿章认为日军可能在黄海某个岛屿或在靠近京津的山海关登陆“滋扰”。其实日军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即全力攻占旅顺、大连湾,作为海陆补给基地,然后与渡过鸭绿江的第一军南北夹击辽南清军,占领辽南半岛。由于对日军意图判断不准,清军布防和调兵遣将处处受日军假象所迷惑。日军花园口登陆后,经短暂休整便兵分两路。一路沿金皮大道向金州城进发,另一路则由皮口向复州大道方向进发。清军对日军的两路进军判断不明。其实日军的主力由山地元治领率,意在攻取金州城,然后占领大连湾要塞,最后再两路合兵一处攻击旅顺;日军向西派出的部队一方面迷惑清军,另一方面阻击营口一带南下增援金旅的清军。而清军的指挥者误以为西进复州的日军意在向北进军意图与过鸭绿江进入牛庄地区的日军汇合,而认为南进金州的日军意在阻挡清驻大连湾、旅顺的部队北上袭其后路。李鸿章、宋庆等人的判断完全被日军虚晃一枪所迷惑,致使复州大道一线被日军切断,金州、大连湾、旅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军之旅,海陆被封锁,陆路被围困,通讯线路被破坏,给旅大清军以巨大的心理压力,战争未开便丧失了取胜的信心,为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三)守军群龙无首,形同一盘散沙

甲午之战爆发后,清军频频调防,但毫无头绪可言。旅大地区共有驻军约13000人:张光前部4营守旅顺口西炮台、黄仕林部4营守旅顺口东炮台、宋庆部9营守旅顺口路陆炮台、刘盛休部12营驻大连湾要塞、连顺部1营零2哨守金州城。8月中旬,宋庆部的马玉崑率4个营从旅顺出发增援平壤。9月3日宋庆率余下的5个营出旅顺移驻安东九连城。9月16日刘盛休率10个营在北洋舰队护航下从大连湾乘运兵船赴朝鲜增援。旅大驻军在一个月时间里调出了19个营兵力,防务空虚。李鸿章急调姜桂题4个营、程允和3个营、卫汝成5个营(其中2个营马队)、徐邦道5个营(其中1个炮营、一个马队营),从塘沽乘运兵船赴旅顺口协防。赵怀业6营守大连湾诸炮台。至此大连湾、旅顺防线共有清军12000余人,与中日宣战时持平,但兵员的作战能力远不及调防前驻军。因为徐邦道的5个营、程允和的3个营、卫汝成的5个营、赵怀业的6个营兵员多是战前新募之兵,从未经过战阵,有的甚至连枪械都拉不开,这与训练有素的日本陆军形成很大的差距。

更为可悲的是,当日军已逼近金州城和大连湾,形成对旅顺的包围之势时,金旅地区的各路统军将领却是一盘散沙,处在群龙无首的状态。清军兵力本身就比日军少一半,又不能形成合力协调防守,其结果可想而知。直到金州城破,退守旅顺诸将才公推资格最老的姜桂题为临时清军之首,并在旅顺土城子由徐邦道、姜桂题、程允和组成联合部队阻击日军。姜桂题目不识丁,虽有人望但无实才,旅顺各路守军的散沙状态难从根本上解决。号称坚堡利炮的各炮台虽然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反击,但仅仅坚守1天便落于敌手。旅顺守战的惨败,与清军的战时军事体制落后有着直接关系。

(四)裙带帮派作祟,懦将贪鄙误国

甲午战争驻旅顺清军将领,除徐邦道外,赵怀业、程允和、卫汝成、姜桂题、黄仕林、张光前、龚照玙以及战前调防九连城的提督刘胜休等均为淮系将领。虽然早年参与过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但是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军,却怯懦无骨,缺失血性,甚至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空享国家俸禄而不为。在这些军官中,最为贪鄙恶劣的当属龚照玙、赵怀业、黄仕林与卫汝成。

赵怀业是淮系铭军分统,临战前授提督,人送绰号“赵不打”。作为大连湾要塞守将,占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优势,加之炮台装备精良,弹药、兵力充足。而赵怀业先是断章取义,以李鸿章“各守营盘”“并无守城之责”的电令为搪塞,拒不出兵援救金州;当日军突进到大连湾外围时,赵怀业竟未放一枪一炮,丢弃大连湾炮台,带领3000多骑兵逃往旅顺。致使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大连湾不仅未对日军的进攻进行有效反击,反而成了日军侵华的根据地。“倭人据之,其大小军资从此得登岸地转输前敌,而辽东之祸愈烈矣!”[3]

龚照玙经李鸿章推荐任总办北洋沿海营务处兼旅顺船坞工程局。日军侵占金州城后,本应统帅诸将保卫旅顺,然而龚照玙却在危急时刻逃往烟台。因惧怕山东巡抚李秉衡捉拿,未敢上岸,转乘永顺轮逃往天津。1895年清廷将龚照玙捉刑部审讯,以“统兵将帅失守要港罪”判处死刑。龚以白银贿赂当局,死刑迟迟不执行,八国联军侵北京时竟被开释回乡。邑人知其德行,多次撰文讥讽他,龚郁郁而死。

黄仕林也是淮军将领。金州、大连湾失陷后,李鸿章电令他暂时节制旅顺各军。日本进攻旅顺前,黄曾召集诸将议事,本应激励各军协力守城,然而黄仕林却大谈孤城难保,固守无益。21日在日军总攻旅顺的关键时刻,黄仕林于老蛎嘴海岸乘船逃走,因船载超重中途落水,被救出得生。战后清廷以临阵脱逃罪捉其归案,黄藏匿不现。后世传说黄终被捕获,判斩监候,黄以3万两白银贿赂荣禄,被开释。

卫汝成,淮军将领,记名提督衔总兵。1894年11月21日,当椅子山炮台失守消息传回旅顺时,驻守元宝房的卫汝成和赵怀业、龚照玙乘船从海路逃跑。卫汝成部3000余人,因主将逃跑无人指挥,溃不成军亦纷纷向海岸炮台逃跑。卫抵烟台后上岸潜逃。清廷以临阵脱逃弃军逃走,下诏革职治罪,未得捕获乃籍其家,后不知所终。

清军旅顺守将如此贪鄙怕死,令世人愤慨与震惊。他们享国家俸禄却不能保疆护民,致使旅顺2万民众惨遭血腥屠杀。这反映出晚清官场的黑暗和腐败,留给后人不仅是切肤的伤痛,还有剜心之鉴:文官贪财焉能治国,武官怕死焉能保疆,帝后厌战焉能安邦。

二、甲午战争中的草根英雄

与那些贪生怕死、懦弱无能的清军将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民群众的大无畏精神和侠肝义胆。自日军铁蹄踏上旅大土地的那一刻起,旅大人民并没有坐以待毙,引颈就戮,他们以刀矛和农具做武器,与强敌进行了殊死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畏顽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民族精神。仅举几例以飨读者。

(一)农妇大义除奸

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就大批派遣特务深入东北各地,以行商、照相、占卜、卖药等行业为掩护,勾结汉奸,搜集中国情报。最早进入大连地区的日本间谍是化名“王小辫子”和“田老二”的约三十岁左右的特工。他们曾在山东半岛潜伏多年,甲午战前受日军第二军指派,冒充山东渔民潜入大连小平岛村。为达到长期潜伏的目的,“田老二”骗娶了一名落脚在小平岛村的王姓山东籍妇女为妻。甲午开战后,“田老二”侦察清军布防装备的活动十分猖獗和露骨,曾多次被发现。因证据不足和百般抵赖,清军护卫营队便将“田老二”送回小平岛家中,并私下说服其妻暗中监视其动向。王妇深明民族大义,不久便发现“田老二”绘制的清军布防图和用日文书写的密报信函,加之婚后其身上暴露出的日本人生活特征,确证“田老二”为日谍无疑,王妇怒不可遏,“立即用菜刀将这个间谍砍毙”[4],表现出中国普通民妇的凛然正气。日军在花园口登陆后故伎重演,派出山崎羔三郎、钟崎三郎、藤崎秀、猪田正吉、大熊鹏及向野坚一等6名间谍,先行进入金州、旅顺,其中前三名间谍不久便被清军捕获并按律处决。

(二)牟道良夺枪杀敌

1894年11月5日,徐邦道率领所部拱卫军在金州城东石门子打响了清军阻击第一枪。石门子地处大黑山北麓,地势险要,金貔大道从沟壑中通过。徐军在石门东部的狍子山和台山修筑了两座堡垒和胸墙,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将6门野炮和山炮拉上阵地,待日军进逼山下时,徐军枪炮齐发,“弹丸如雨”,日军狼狈不堪,“藏身于山谷,与之相应”。后来日军采取迂回战术,从后路包抄台山阵地,清军毫不畏惧,坚决反击。日军发炮击中徐军阵地,老炮手牟道良“右腿受伤,血流如注”[5],他不顾性命跳出战壕,夺下冲到阵前的日军士兵步枪将其杀死。牟道良的壮举激励了清军官兵,枪弹齐发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后因流血过多,牟道良战死在阵地上。

(三)临战参军杀敌报国

甲午战前,清军各营的兵员数量与实际人数有较大差距,军营吃空饷是公开的秘密,这也是晚清军旅的顽疾。为此各营急须补充兵员。在危难当头,大连地区的青壮年深明大义踊跃加入清军。仅在1894年的9月到10月间,大连湾、金州、旅顺等地计有3000多名青壮加入清军。其中水师营佃工王忠福(绰号庄大)等12名青年临战前加入清军,他们平日练武善骑射又熟悉地形。日军侵入牧城驿在河边饮马时,驰马突袭日本骑兵队,杀死10余日兵,其余日兵逃蹿,王忠福紧追不舍又砍杀4名日兵,左臂中弹后,以右手独臂射杀敌兵,直到鲜血流尽,坠马殉国。这些临战参军者许多在战斗中牺牲。

(四)自发杀敌,日寇丧胆

日军在花园口登陆当夜,登陆艇搁浅待潮。有村民激于民族仇恨,趁黑夜携炸药乘舢板摸进敌船爆破,着火日船被滚滚浓烟笼罩,火焰升腾十几丈,日军有的被烧死,有的跳海溺亡。日军第二军司令长官大山岩10月27日登陆后夜宿花园口丛家堡子。三名铁匠得知信息后决定行刺大山岩,行动中被敌哨发现,经激烈搏斗被捕。受刑时坚决不吐露姓名以保护家人,申明自己是反抗外族侵略的中国人,三名铁匠被害,至今人们仍不知壮士的真实姓名。同期,刺杀山地元治的行动也在普兰店李家屯悄悄进行。日军登陆后即分兵两路向金旅方向进犯。是夜,日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夜宿李家屯一户李姓富户家中,从金州来的两名木匠正在李家务工,见日酋住处后,决定入夜行刺。夜里二人潜入山地元治外室,杀死卫兵,不幸惊醒山地元治,未及下手便被杀害。普兰店碧流河一带农民高武,组织当地800余名农民以铁锹、锄头和大刀长矛做武器,多次偷袭日军营地,杀死日兵多人。在一次战斗中高武率众杀寇壮烈殉国。

日军侵占金州城后,纵兵烧杀抢掠奸淫妇女,金州古城陷入灾难的深渊。城西曲氏家男丁都随徐邦道出城拒敌未归,家中只剩7名妇女和3名幼儿。为免遭日兵蹂躏,7名妇女怀抱三童一起跳入院中水井殉节,以死抗争。战后,此井被称作“曲氏井”,成为甲午战争日军暴行的罪证。南关岭三道沟村塾师阎世开,面对日寇逼迫带路的要求,挥笔怒斥敌酋:“尔等无缘犯我辽东,炮轰我家乡,枪杀我同胞,似此残暴为古今人道所无,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尔当知吾乃堂堂大清臣民,岂甘为倭奴走卒!”“宁做中华断头鬼,勿为倭奴屈膝人!”阎世开遭凶残日军剖腹剜心而死。诗人张之汉闻阎世开事迹特作 《阎生笔歌》传世。诗的最后一句是:“刀围大帐笋锋密,挺然独立阎生笔”。

日军侵入旅顺并实施大屠杀时,旅顺民众并没引颈就戮。50岁的苑铁匠藏在门后,手持铁锤击杀5个闯入搜杀的日兵。烧酒锅老板谢沛桐,身怀武功,日兵跨门抢酒时,他夺刀连砍10余日兵,从容提刀走后门逃走,潜回山东黄县。家住黄金山下的机匠陈永发用织布刀砍杀数名日兵。碾盘沟一位新娘为新郎报仇,用剪刀将欲强暴她的日兵刺死。一名少年化装成乞丐,向日军饮水缸投放泻药,日军将其关押起来,欲找出毒药的来源。少年乘敌不备,以头撞柱而死。就连僧人也加入了反侵略斗争。当日军侵占小平岛时,强占海神娘娘宫,勒令住持僧圆明和尚迁出。圆明和尚怒斥敌酋说:“尔等毁我桑梓,戮我苍生,自古迄今,未有尔等暴也!今携兵刃,威我身躯,毁庙堂,污神灵,罪不容诛。”然后整饰衣冠,端坐禅堂。凶残的日军兽性大发,将圆明和尚架上火堆活活烧死。夜里,圆明和尚的弟子在乡亲们帮助下炸毁娘娘宫,与敌同归于尽。

上面讲述的都是一些普通民众,有农民、有匠人、有士兵、有塾师、有妇女、有少年,但在国难面前,他们却表现出无比英勇的气概,与那些手握利器却遇敌不战的贪官懦将相比是何等的强大!他们才真正是民族的魂!

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它不仅记录着过去,也警示着当代,更昭示着未来。120年之后,甲午战争留给后人的反思还远远没有结束。一个国家和民族若要免受欺侮,唯有靠自身的强大,必须有坚强的武装力量做后盾。强国必先强军,军强才能国强。明清时期单纯的防御性国防已经使国人遭受到巨大的苦难,只有建设攻防型的国防才能克敌制胜、保疆卫土。遇敌来犯,不做一岛一城之争,而是要给敌人以毁灭性打击,才能从根本上保边护疆。

[1][日]桥本海关.日清战争实记:第 8卷[M].东京:东京博文馆,1895.

[2]中日战争:第7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中日战争丛刊:第1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4]宁武.清末东三省绿林各帮之产生、分化及其结局[M]//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134.

[5]孙宝田.旅大文献征存[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金州旅顺北洋
金州大黑山文献录
媒体视野下的清末宣讲所——以《北洋官报》为中心
金州勇士
黄金时代 金州勇士 GOLDEN STATE WARRIORS
西部冠军,金州勇士!
旅顺道院暨世界红卐字会旅顺分会地址奠定记碑
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隧道消防系统设计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北洋六镇
日俄旅顺要塞争夺战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