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英汉科技翻译教程的编著谈专题类翻译教材建设

2014-03-29陶友兰

当代外语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程文体科技

陶友兰

(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1.引言

在翻译日益成为显学的今天,翻译教育以及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也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在整个翻译教学中,翻译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至关重要,它是体现翻译理论、实施翻译计划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翻译教材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翻译教学质量,进而影响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方梦之先生主编的《中国译学大辞典》(2011a)提出,高质量的翻译教材应具有以下特点:(1)在选材、难度、编排等各方面适应相应的教学需要;(2)体现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3)教材主线和内容的安排合理,符合翻译教学规律;(4)编撰理念体现翻译研究的成熟结果和最新成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英汉互译需求剧增,翻译培训和资格考试越来越红火,一系列新型的翻译教材应运而生。教材名目繁多,体例各异。2006年教育部批准设置本科翻译专业,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翻译专业硕士点,为翻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作为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翻译教材,也与时俱进,各大出版社和相关高校纷纷进行研讨、开发翻译专业本科和翻译硕士系列教材,使翻译教材建设走进专业化时期。”(陶友兰2013:6)

在翻译职业化和专业化时期,任何一本翻译教材都不可能照顾到语言体系的各个层次和语料的不同语体,因而,在编写翻译教材“通材”的基础上,应有针对性地或加重“专门性”的分量,或编写专题类翻译教材,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建设需要,专题类教程大体可以分为五类,例如科技翻译、旅游翻译、新闻编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等,作为选修课使用。这五类教材中,科技翻译教程数量最多,也发展得比较成熟,所以本文将聚焦于英汉科技翻译教程的编撰,并由此探讨专题类翻译教程的编著原则等问题。

2.科技翻译教材编撰历史回顾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部科技发展的历史。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习科技、掌握科技成为有识之士的必修课。可是,“可能是缘于科技英语中那众多的科技术语,复杂的句法结构以及瞬息万变的科技概念,更主要的是由于外语和专业很难两通”(范武邱2001:1),学习科技英语的难度较大,翻译科技英语知识的挑战性更大,因此在翻译教材如此繁荣的市面上,关于如何翻译科技知识的教材非常难得。

回顾翻译教材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所涌现出来的科技翻译教材数量还是挺多的。根据张美芳(2001)对1949~1998年翻译教材总数的统计,从1977年到1989年期间出版科技翻译教材22本,占教材总数的19.1%。最早的是1979年汪淑钧编著的《科技英语翻译入门》和西北工业大学外语教研室编著的《科技英语翻译初步》。1989~2006年只有6本科技翻译类教材出版,一度进入低落时期。

仔细研读2006年以前出版的这些教材,可以发现英汉科技翻译教程具有两大优点:一是注重对科技英语特点的讲解,二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比较全面。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科技翻译的特点不明显,缺乏针对性,例如术语的翻译应该是科技翻译的核心,可是,在很多教程中都没有专门论述;其次是译例内容有些过时了,而且翻译研究的新成果没有体现在教程中,如语篇意识的强调,变通策略的运用等等。所以韩子满(2007)认为,在编写新型科技翻译教材的过程中,“应保持现有教材的优点,摒弃其缺点,并力求创新,使教材充分体现科技翻译的特色,以符合新形势下科技翻译教学的需要”。他建议,编写新型科技翻译教程应该遵循四个原则:首先,在概论部分对科技英语的特点加以适当讲解,并结合有说服力的例子多介绍一些翻译技巧;其次,减少语言讲解的内容,突出科技翻译的特点。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要求教材把讲解的重心放在科技翻译需注意的特点及难点上。再次,扩大译例选取的范围,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要使学习者掌握翻译多种科技文献的能力。第四个原则是力求新颖,使教材更具实用性。教材译例内容要新,要详细分析电脑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等等。这些建议为新时期科技翻译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梳理科技翻译教材发展的轨迹,可以发现2006年翻译本科专业正式确立以后,科技翻译教材的出版再次出现了高峰。从2006到2012年,科技翻译教材数量迅速增长,达20余本,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对科技英语或科技翻译有兴趣的读者;专门针对研究生层次的教材有5本,针对翻译本科专业的只有方梦之参与或独立主编的2本教材:《科技翻译教程》(2008)和《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2011b)。下面将具体评述这两本教程的特色以及对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的贡献。

3.新时期科技翻译教程特色

方梦之和范武邱编著的《科技翻译教程》是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之一,于2008年出版,顺应了新时代对科技翻译教材的需求。该书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实用;译例精当,分析透彻;编写体例科学新颖、编排灵活,适合于教学和自学(刘金龙、高莉敏2009)。

成功的翻译教材,需要有资质的编撰者执笔,更需要编者在该领域的实践、体会和领悟。“具体要求编者在理论上能够高屋建瓴,在教学实践中善于观察、总结学生反馈,把一线教学实践上升为教学理论,把教学理论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深入浅出,融会贯通”(郑艳杰2013)。该书的编著者之一方梦之教授就是这样集译、教、研、编于一体的学者。他本人长期从事科技翻译实践、翻译教学、翻译研究与编辑工作,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翻译和语言研究方面的文章百余篇,出版编、译、著各类作品20余种。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科技英语实用文体》(1989)、《译论纵横》(1993)、《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应用》(1998)、《翻译新论与实践》(2002)、《译学辞典》(2004)、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高校英语翻译系列教材(丛书主编,共6本)、《英汉-汉英综合应用翻译教程》(2005)、《科技翻译教程》(2008)、《中国译学大辞典》(2011a)、《科技英语文体:范式与翻译》(2011b)等。另一位编者范武邱教授也长期从事科技翻译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了《实用科技英语翻译讲评》、《英汉翻译技巧示例》等书籍,发表了如“科技翻译研究:困境和对策”、“灵感思维与科技翻译中的遣词”、“形象思维与科技术语翻译”、“科技翻译研究面临转折的阵痛”等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两位作者都是科技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先行者,是科技翻译教程的理想编撰者,确保了该教程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

通读该教程,可以概括出以下几大特点:

(1)翻译特色明显,科技翻译目的明确。以往的科技类翻译教程都是按照“词的翻译-句子的翻译-篇章的翻译”这样的模式编写,似乎在用科技翻译的例子在讲语法,有关翻译的知识很少。而这部教材一开篇突出了翻译的目的,翻译主体和译者的素质,强调翻译中“人”是决定性因素。这一翻译理念奠定了这个教程的理论基础,强调科技翻译是一门有明显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翻译人才的素质培养很重要。

(2)凸显文体意识,强调翻译与文本类型之间的关系。科技翻译最大的难点是其文本结构比较复杂,难以把握原文的语言特点。本教程根据本科生的水平和心理期待,将科技文体分为专用科技文体和普通科技文体两大类,对每类文体的特点概括简洁,通俗易懂,体现了作者对科技题材的宏观把握和高度概括能力,融合了“文本类型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理念。

(3)结合科技翻译实践,详细分析了科技译文的六种类型,并提出了各种译法所要遵循的原则和策略,对读者非常有指导意义。传统教程基本上只讲全译,很少讲到变译等策略。本书根据翻译实践中的真实需要,分别讲述了节译、摘译、改译、编译、译要、综译等策略,比较实用,而且符合真实的科技翻译语境。

(4)注重翻译产品,强调译文的可读性。以前的教程主要讲解翻译的理解过程,而本书却独列一章,专门从遣词、造句和组篇角度论述科技翻译的得体,也就是说如何正确表达才能产出合适的译文。在语篇层面,特别强调了衔接和连贯、布局以及格调等写作策略,对翻译专业的本科生非常有帮助。

(5)选材有趣,重视科技翻译的艺术性和美学取向。本书选材考虑到体现科技翻译特点的理工科专业内容和文科学生的实际,尽量考虑举一反三的拓展性、易于接受的趣味性、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时代性,深入浅出、难易适中,因而比较容易为科技知识不是很丰富的翻译专业学生接受,而且能引导他们在看似枯燥的科技翻译中寻找到美感,体会科技译品的精确美、整齐美、简约美、有序美和整体美。

(6)专门论述科技翻译难题,研编结合:传统的教程总是列举很多细节的翻译方法,例如增补法、省略法、转换法、语序调整法、正反反正译法和拆译法等常用具体翻译技巧,实用性不强。而本书重点列举了三大难点,点中要害:科技术语翻译;逻辑分析与科技译文质量;语法知识与科技翻译。这是作者在大量翻译实践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精华。科技术语的翻译是科技翻译的核心,必须使翻译过来的术语“既有学术味又通俗易懂,既简洁又不至产生歧义,既切中原文的基本概念又遵循汉语的词法和理据色彩,以求达到科技翻译中的‘信'‘达'‘雅'”(范武邱2001:6)。逻辑分析和语法知识也是科技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两大重心之所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语法知识,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才能理顺句群之间的关系(如主次关系,因果关系,方法与结果关系等),生成得体的译文。学生在了解了这三大难点以后,在实践中就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不断提高翻译能力。

(7)对译例有评论有分析,“授人以渔”。一本翻译教程的好坏,首先要看它的选材是否到位,译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译例为翻译教材编写的主要问题,须注重内容的新颖性,选材的广泛性,译例的审美性、准确性、启发性、可靠性和易读性”(韩哲2004)。本书选择了适合本科生水平的译例,通过实例讲解“怎么译”和“为何译”,揭示翻译过程中的智慧和策略,符合翻译规律。学生通过阅读他译和自身试译,对比差异,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断摸索翻译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说这本教程是引领翻译专业本科生入门的科技翻译教材,那么三年后,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出版的科技翻译论著则是可以作为本科生或研究生进一步提高科技翻译水平的参考读物。这两本论著是方梦之(2011b)的《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和范武邱(2011)的《科技翻译能力拓展研究》。方先生所著的《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从语域和篇章的视角研究科技英语文体及其翻译,涉及科技英语的各类语篇。其中,既有人们熟悉的通俗的科技文字,如科普文章、产品说明书、科技新闻等,也有一般教学中很少涉及、而在实际科技翻译中经常遇到的严谨的文字,如专利说明书、标准、技术合同等。同时,本书从篇章语言学的原理出发,以语篇分析和体裁分析为手段,对科技语篇的分析从描写推向解释。本书有机地融合了文体和翻译之间的关系,大胆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成果。引用的材料力求符合通用性和可读性的要求,句例和段例基本上引自国外文献,对部分需要阐释或专业性较强的句例附汉译文。这虽然不是一本教材,但是可以为读者带来启迪和思考,从深层次上把握科技翻译难点的突破口。

范武邱先生著的《科技翻译能力拓展研究》针对当前科技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取英汉对比及美学研究视角,结合当代语言学理论,系统地探讨了科技翻译研究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是在科技翻译实践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思考的结晶,其中很多章节令人耳目一新,例如科技英语汉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科技翻译中的“口吻”把握、科技翻译中的译腔处理、科技翻译中的美学取向、科技翻译中的“译德”、科技翻译研究近些年相对停滞的原因等内容。这些宏观层面的研究成果高屋建瓴,有利于帮助读者廓清认识,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多一份思考和意识,既提高翻译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其学术研究能力。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点有面的科技翻译论著,可以作为翻译专业本科生的选修教材。

除此以外,还有专门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设计的选修教材,如2012年出版的由傅勇林和唐跃勤主编的《科技翻译》。该书以英译汉为切入点,以准确性、客观性、繁复性、规范性、逻辑性及程式化等科技语言属性为纲,逐一讨论词义、句式、句法、篇章以及文本的语言呈现规律,具体分析科技翻译的基本原则、规范、过程、策略及其实际运用,帮助学习者逐步提高科技翻译的实践能力。其主要特点是理念新颖,视角全面,实用性强。

如果学生有兴趣进一步提升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可选择严俊仁主编的一套“英汉/汉英科技阅读与翻译”系列教材,一共6本,专题覆盖面非常广,是科技翻译练习的好教材。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王卫平和潘丽蓉主编的《英语科技文献的语言特点与翻译》。该书从语言学和翻译学的视角,结合丰富的实例,颇为全面地探讨英语科技文献的词汇、句子、语篇特点和翻译的原则、策略、技巧等各种问题。它最大的特色是就科技英语口译技能作了详细的讲解。这一点非常有必要,因为科技口译员也是急需培养的人才。而且,本书的附录也很实用、全面。附录一(科技学术论文标题的中心词的翻译)和附录三(汉语学术论文标题的中心词的英译)对理工科学生非常有帮助,附录二(科技英语中有关数字内容的表示和翻译)、附录四(科技英语专用前缀和后缀)和附录五(英语科技文献中常见的拉丁词语的翻译)也是科技翻译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有利于学习者查找和参考。

4.科技翻译教程对专题翻译教程建设的启示

通过分析新时期科技翻译教程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编写翻译专题教程具有一些特别的要求。因此,编著新型专题翻译教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挑选有资质的编者,提倡合作编撰:专题翻译教材由有专业翻译经验的学者或专业译者与授课教师合作撰写。编者如果不懂专业知识,编出来的教材就会显得“纸上谈兵”,不能深入浅出地阐述专题翻译技巧,也很难介绍翻译行业知识。所以,编者的素质决定了该教材的质量。庄智象(2007:143)认为“在编写者选择方面,既要突出权威性,也要注重实践性。如果教材由一个人编写,应该选择翻译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或者中青年学术骨干,具备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和实际翻译经验,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如果找不到像方梦之先生这样全面的编者,最好选择合作编者,译界和学界联手打造专题翻译教材比较理想。

第二,重视宏观理论阐述,提升学生的译者能力:以语篇语言学、文本类型学和功能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石,理论阐述应该密切结合翻译实务,帮助学生了解语篇概念在理解和表达中的作用,熟悉中外文语篇构建范式,教会他们如何根据客户的需要对原文和译文进行适度改编,如何根据文本的类型确定合适的翻译策略,引导他们如何和客户以及翻译任务发起人有效沟通等等。例如,可以结合翻译功能目的论和文本类型学理论,以行业翻译的标准和要求展示一两个翻译项目案例,从项目发起到译文交稿结束,全过程描述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决策和策略,以及整个团队的配合和译校等等,让学生理解翻译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概念,从整体上了解这一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全面提高译者能力。

第三,展示真实翻译案例,突出专题知识,融合相关职业知识及灵活运用翻译技巧。这是所有专题教材最的核心部分。专题教材应该以专题为经,以翻译技巧为纬,穿插翻译职场知识,通过翻译项目或任务剖析翻译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思考翻译过程中的智慧变通。在教材中,以真实语料为翻译素材,重点剖析“做”翻译的这个过程,只有把“做”翻译的过程讲明白了,才算是真正教给了学生一个正确的途径,才能让学生真正知道,翻译是怎么做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译语来表达的。

内容结构可以按照“原文+原译文+译文评注+改后译文”的形式,用学生做过的或者已经发表的译文来做翻译分析,围绕专题翻译中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对译文展开批评或精雕细琢,目的只有一个——透彻揭示专题翻译的规律,让读者真正掌握专题翻译的要诀,让需要翻译服务的文本委托人在译文里挑不出毛病。通过点评学生习作来发现翻译难点和误区,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编排法比较容易帮助学生解决翻译实践中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技巧说教或专题知识的实例堆砌。此类专业教材应该侧重“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该类翻译题材的意识和方法,而非专业知识的讲授。

第四,研编结合,着重讲解专题翻译中的难点和重点。一部专题翻译教材的突出特点在于是否灵活融合了最新的专题翻译研究成果,是否能够点到专题翻译的症结之所在。所以,编著专题翻译教材不仅需要行业实践经验,而且也要有深厚的学术实力,能够高屋建瓴地发现某专题翻译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然后能够有理有据地提供相应的对策,击破各个难点。例如,新闻编译强调政治意识、传播效果和翻译速度,法律翻译重视法律文本写作规范,商务翻译讲究术语统一,旅游翻译需要创造和译写等等,都是专题类教材中的重中之重。

第五,提供翻译专题的英汉双语平行文本和电子资源,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语料库等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源。专题翻译的一个特点就是要顾及两种语言的文体写作规范、约定俗成的表达等。所以,提供部分典型的双语平行文本,能够让学生领会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语篇行文特点,有意识地译出符合行业规范的译文。教材中要有针对性地介绍入门性的专业主题书籍、词典和相关专业网站,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和身体力行了解相关行业知识和职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在阅读过程中,教会学生怎样培养敏感的文体意识和客户意识,摆脱思维定势,自觉收集和整理某个专题的双语资料,自建个人语料库,以备将来职场使用。

5.结语

从科技翻译教程编撰的历史和呈现的特点来看,翻译专题教材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处理好专业知识、语言训练和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首先,专业知识不能太“专业”,毕竟面对的不是专业读者,但是这些知识应该是这个领域里比较基本、核心的内容,浅显易懂,能够为一般读者所接受;语言训练主要突出本专题的文体特征,如科技文体的英语和汉语写作技巧、相关规范、格式等;而翻译策略主要是在于如何融合、运用在专题翻译中,重点是阐述每个专题怎样通过不同的翻译手段,传达信息、达到沟通的目的,应该以实例分析为依托。

纽马克(Newmark 1988:2)曾说过,“我不能让你变成一个出色的译者,我不能令你成为好作家。我能告诉你的是翻译的基本准则”。可以说,这也是翻译教材努力的方向。要做好翻译,光靠一本或一系列翻译教材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高明的教材能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法,更能使人悟道,超越矩度森严阶段,到达自由王国”(谭惠娟、余东2007:56)。不论怎样构建翻译教材,最终要使翻译教材的作用最大化,为教师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慧与能力提供最理想的园地,为学生提高自己的译者能力供给丰富的养料和灵活的变通策略。

附录:科技英语翻译教程一览表(2000~2012)

国防科技情报系统.2008.科技英语翻译实用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范祥涛、陆红.2011.研究生科技语篇英汉翻译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范武邱.2001.实用科技英语翻译讲评[M].北京:外文出版社.

范武邱.2011.科技翻译能力拓展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方梦之、范武邱.2008.科技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方梦之.2011.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冯志杰.2009.汉英科技翻译指要(修订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傅勇林、唐跃勤.2012.科技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李健、何莲珍等.2009.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卫平、潘丽蓉等.2009.英语科技文献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魏羽、高宝萍、曹岩.2010.汉英科技翻译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魏羽、秦荻辉.2011.新世纪科技英汉互译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武力、赵拴科.2000.科技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严俊仁.2010.英汉/汉英科技阅读与翻译系列·900科技英语长难句分析与翻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严俊仁.2010.新英汉科技翻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严俊仁.2010.英汉科技翻译新说[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严俊仁.2010.汉英科技翻译新说[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严俊仁.2010.新科技阅读与翻译:重点与难点解读[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杨文秀.2012.科技英语翻译读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赵萱、郑仰成.2010.科技英语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左广明、李纯.2012.科技文体翻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程文体科技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挽碧制作教程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高效渲染教程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