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在深沉——论李山绘画艺术的内在美

2014-03-29张启胜

滁州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李山大漠天山

张启胜,张 锐

李山是当代著名的书画家,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也很独特,以人物画的成就,成为浙派人物画中很有影响的代表画家之一。李山1981年旅居美国纽约距今三十余年,但他的一些作品却深深的留在国人的记忆中,他那种沉重苍茫的画风,令人警撼。

一、人世沧桑 岁月有痕

李山是一位历经苦难,从炼狱中走过来的果敢向前、刚强不屈的画家。

1926年6月,李山出生在青岛海滨,抗日战争爆发后,十二岁的李山随父母避难回到故乡无棣县农村,随后他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求学之路,他从山东到安徽阜阳的成城中学上初中,再奔四川绵阳读高中。青少年的李山在孤身漂泊的艰苦岁月中磨练出不畏艰难的坚强性格和意志品质,这种人生的积淀,为他后来战胜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和不懈的艺术追求,打下了坚实的精神与意志的基础。1953年,李山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师从潘天寿学画。1958年,李山被分配到新疆画报社工作。几年中,他深入吐鲁番、喀什、伊犁、南山牧区、阿尔泰山写生,艰苦的磨炼与艺术的积累,使李山进入了第一个艺术创作期,一批反映新疆天山大漠与边陲人民生活风貌的画作相继发表。1960年,他受邀两度进京为人民大会堂作画:《天山月初升》、《七月阿尔泰》。由此,李山一举成名。1962年,李山调回南京进入江苏画院,再一次进入创作期,两年中创作了《阿尔泰山一小鹰》、《葡萄架下》、《麦收场上》、《汲水》、《饮驼》、《待发图》、《我跟爸爸进天山》等一批作品。至此,李山的绘画风格形成。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李山因一张漫画被定为“反许乱军”的罪名挨批斗关押,历经几番生死熬过了5年的磨难,1972年被“解放”解除关押,李山十分珍惜劫后余生的时光,他的一首诗《白头吟》表达了他此刻的心情:“六十年风霜刀剑,九万里地北天南,一片烟云都去也,难忘却,梦里依稀泪斑斑。拂征程,勒征鞍,且趁这年华仍好,伴一杯茶、一曲琴、一支笔剑,月明星光下,倾尽我朱墨丹青,洒出这一生悲歌。”作为一个富有艺术理想与坚强不屈的画家又开始起航,踏上他又一段艺术人生的旅程。1979年由文化部组织,李山再赴新疆写生,创作出《喀什老人》、《倔强的娃娃》、《曾踏昆仑》、《天山南北秋风凉》、《驼铃叮当走天山》等一批意境深沉的作品,李山把这次去新疆的成果汇集在《新疆画集》中。[1]1980年10月,中央电视台以专题播出《画中诗——介绍李山的画》。李山以其画作意味隽永的形象、深沉的意境与沉重苍茫的画风,成为当代名符其实的著名画家。可以这样说:苦难磨练了他的意志品格,同样苦难也成就了李山和他的艺术。

二、画由心生 情流笔端

李山的每一幅画都来自于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蕴含内心真实的情感。李山曾说:“我希望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在与大自然的相处过程中,许多曾使我为之感情激荡的事物、生活和景色,用画笔表达出来,自己留作纪念,或激励自己,也用以贡献于我所尊敬的世人。”[2]他用画笔描绘出他所亲身经历的生活,无论是自然风景还是人物与其它生灵,所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都是他内心的一份真诚的感动,一腔浓浓的心灵情怀,一段难以忘怀的生活回忆,一种社会人生的感悟。喜怒哀乐、悲愤忧伤,来自于心底,流注于笔端,表达的是真的景象、真的性情。1961年,李山因画一幅牧区题材的画而去天山之北的阿尔泰山写生,他说:“七月阿尔泰正是一年中野草最茂盛的时光,哈萨克牧人与妻子骑马驱赶着大批羊群进山放牧,大孩子骑牛,小孩子被放在驼背上的木箱中,帐篷与生活用具都包裹起来放在另外的驼背上,翻山越岭,牧人在一旁守夜,燃起了篝火,牧犬卧在一旁。这些经历使我后来画了《天山月初升》、《驼背上的童年 》和一系列的风雪驼铃的画”。[3]边疆的艰苦生活情景:大漠苍茫,戈壁冷寂,天山飞雪;冰河解冻,草原牧歌,边陲奇情壮采的景象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都深深地烙在李山的心中,李山把这些真情于物的感动展现在新疆画作中。

李山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在回忆“文化大革命”中被关押期间的情形时说:“(我)被押着去劳动,被监视着睡觉。有时,好朋友冒着被牵连的危险悄悄告诉我:‘今夜晚要开你的斗争会’,我便事先穿得厚些,吃得饱些,好有体力支持着挨下来。挨斗受折磨时,我望着脚下的土地,或砖石的裂缝,这些凸凹和线条慢慢幻化成山岭江河;我似乎又见到了以往跋山涉水走过的路,多少年来希望把一腔热血付给这块神州大地,而今却落得被囚阶下,不禁悲从中来”[4]罹难时的感受如烙在心头,久久难以忘去。李山说:“这些心境,我画在了一幅《写我难时魂》中,朋友的关心,我画入了《风雨伴》中。”[3]

李山是一个热爱人民、赞美生活的画家。他热爱新疆的山水,关心和赞美那里的人民。李山曾谈到他创作《我跟爸爸进天山》的感受:当画到骆驼时,那魁梧的、越过寒涧、走过峰颠、迎着山风的躯体,简直就象一尊巨大的石雕像,因此,自然地,在笔下出现了带有石刻味道的笔触和造型;当用枯笔,乱笔,触出骆驼颈下飘动的乱须时,仿佛听到寒风的呼啸,骆驼的嘶鸣,画家的心仿佛又回到了那曾经跃马的阿尔泰山峰。李山说:“我赞美在艰苦环境中奋斗长大的边疆兄弟和孩子们,他们从小就在与大自然的风雪骄阳的搏斗中成长,因之在我运笔时,自然使用了钟鼎文那坚强有力,如钢似铁般的笔触。……运墨时,在墨色上我一直有所保留,把这最黑的墨色留给了孩子的眼睛,因为我心中要着力表达的,主要是孩子在童年时代就对探索艰苦生活的憧憬和勇气,正是基于这种坚强的心灵幼苗,将引导他勇敢地走过他一生艰难的道路,我百倍地赞美这种勇敢坚强憧憬探索的精神,我用于自勉,也用以呈现给我尊敬的世人。”[2]在《驼铃叮当走天山》这幅画中,李山通过笔下的天空白云,静穆的山峦,画出这种悠然辽阔的天地,再把驼铃的音响加进去,以打破这万古荒漠的寂寥。李山的《麦收场上》画了麦收时节,坐在麦垛下休息的维吾尔老人,嘴腮凸起,正在咀嚼饼子,那似笑非笑,斜眯着眼睛,反映了老人在劳动后闲中幽默的心情。《葡萄架下》画的是抱着娃娃的母亲,母亲的眼睛处在扑朔迷离的眼凹之中,像在深邃的蓝色海洋中闪动着的水晶,以此来表达母亲悠悠的深情。李山虽然离开新疆多年,远隔重洋,但四年艰苦的岁月,依然留在心中,逾久弥新。忘不了天山大漠的风情,忘不了新疆牧民的生活情景,他用画笔写下了这一段难忘的生活,表达对新疆人民的真情。

三、意味隽永 意境深沉

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蕴含着强烈而深沉的情感,凝集着艺术家的一段情怀和人生的体验于其中,具有意味隽永的艺术形象与意境深沉的审美意蕴。从艺术的内在精神看,审美意蕴是潜藏在艺术作品具体内容中的最为深刻的某种人生精义、人性与情感,是艺术家深刻的社会人生观念与感情的艺术化的体现。它的存在可以使作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启示力、感染力和高度的审美价值。李山的绘画最珍贵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具有深沉的意蕴之美。

李山绘画的深沉意蕴其内涵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深刻生动的艺术形象,历史、人生和社会生活的深沉思考,社会、人生、生活与大自然的深沉情感,深沉的艺术意境,而这些正是李山绘画的灵魂。李山在学习笔记的手稿中说:“生动的情态,变形的处理,有特色的笔墨,感人至深的立意,最后所达成的深沉的意境,是我对自己的绘画作品毕生所追求的目标。”李山在数十年的绘画实践中把自己所经历的坎坷生活、人生的磨难、对历史社会与人性的思考、人民与自然的深情融进了他的作品。如李山的《喀什老人》就是意蕴深沉的作品,这一作品问世,曾引起人们心灵强烈的震撼。这幅作品是李山1979年重访新疆去古城喀什写生的过程中,在一天的下午,看到一座古旧民房的大门口坐着晒太阳的一位维吾尔族老人,那出神的眼睛像正陷于回忆之中。他的古铜色的脸像是经受了几十年风霜雨雪所雕蚀的岩石,记下了他艰辛的一生。这一形象深深地触动了画家的内心与他深藏的情感。他用力在脑中记下了这些神情的形象特征,然后,征得老人的同意画了一幅他的肖像,这就是李山创作的《喀什老人》。在这幅画的创作中,画家把个人的坎坷经历、社会人生的感情体验同那一时期人民的心境与情感熔铸在一起,使得这一形象的内涵更加丰满与沉重,具有强烈的象征意蕴。当我们在面对这一艺术形象时,所感受到的是沉重的情感氛围,是一种时代的忧虑、历史的沉思和悲凉而深长的叹息!《喀什老人》和李山所创作的《倔强的哈萨克少年》、《天山一小鹰》、《麦收场上》、《葡萄架下》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个性特征、时代印迹与深刻内涵的人物画,成为那个时期的代表作,从而奠定了李山在中国当代人物画上突出的历史地位。

天山骆驼是李山最具特色和深沉之美的代表性的绘画题材。李山的驼画以天山大漠风雪荒寒为背景,表现西北边疆的风情:大漠之上,风雪之中,行走这一对昂首前进的骆驼,一种苍凉,一种悲壮。1979年天山采风归来,李山带回厚厚的画稿,其中有不少描绘天山大漠驼情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踏过冰河负重前行的骆驼,有迎着漫天飞雪在迷蒙的大漠中行进的骆驼,有在崎岖山崖上跋涉的骆驼。在这些驼画中,李山把不畏严寒的骆驼与伴随骆驼跋涉万里的边疆男女融为一体,表现人与驼的不怕艰难的意志。李山在《风雪天山》这幅画中,画一位少女骑在骆驼的背上,少女淡蓝的上衣淡红的裙子绯红的脸庞,在风雪中更显得光耀夺目,少女神情从容自若,身躯微侧面向后方,关照着淹没在迷漫的风雪中的驼队。远处是连绵起伏隐约的雪峰,茫茫的风雪与冰河;近景特写的是走在最前面的头驼,它昂首远视前方,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踏着冰雪前进,那骆驼墨色厚重的绒毛,那坚挺刚健的四肢,沉着坚毅的神态,突显出天山骆驼的沉着稳健与坚韧耐劳的精神品质。最使人惊叹的是他的一幅题为《路》的驼画:狂风暴雪之中,高天滚滚寒流之下,一队背负重物的骆驼艰难地跋涉在茫茫大漠之上;天苍苍,路迷茫,一匹头驼巨大的身躯屹立于风雪冰凌的天地之间,昂首向天,张大嘴巴,大声呼吼……这是身处困境者的愤懑呼喊?是向邈邈苍天的发问?还是向人生之路的探寻?就连画面中的背景,那墨色厚重昏暗的云天和砸向大地的漫天飞舞的雪块,也增加了画面的凝重感,使人心情沉重得透不过气来!这意蕴深沉的艺术形象,撼人心灵,令人深思,激人遐想。李山笔下的一系列的驼画中的骆驼是千里负重的毅力与精神的写照,牧民形象则是坚强品格之美的升华,李山以真诚之爱心去描绘他们,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这些熔进了画家的情感与意志品质的艺术形象,体现的是勇敢不屈者的生命,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些形象既是西北边疆勤劳、负重、忍耐、坚强的人民的写照,也是在曲折的逆境中艰难跋涉、一身傲骨、勇往前行的画家李山的象征,正如李山在《我不屈的驼铃歌》画上所题写那样:“天山的路崎岖坎坷,人生的路艰难曲折,踏过险峰,渡过冰河,迎着寒风,迎着飞雪,在这漫漫的旅途上,请听我不屈的驼铃歌”。可以说李山的骆驼是画自己,更是歌颂边疆的人民。林散之看了李山的新疆画作十分喜悦,欣然作诗《题李山新疆画稿》:“五月天山雪,骆驼叫暮寒。不辞千万里,两度玉门关君……真有豪兴,辛苦独尝新。谁骑骆驼游,叮当响自由……”林散之的诗概括出李山画中所描绘的新疆天山大漠荒寒奇特的西域风光,赞扬李山为艺术创作不畏艰辛与勇于探索的意志与豪情,揭示出画中天山骆驼和天山儿女的风貌与精神。天山大漠的艺术创作,成功地把李山的绘画推向了更为深沉的艺术境界。

[1] 李 山.李山新疆画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

[2] 李 山.愿将生命付丹青——我的创作扎记[J].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982(2).

[3] 李 山.李山画集·往事如烟[M].台北:淑馨出版社,1997.

[4] 李 山.赤子皓首述丹心[J].书与画,2006(4).

猜你喜欢

李山大漠天山
天山雪莲
天山儿女
驴殇
驴殇
天山雪鸡
大漠千年
我不是乞丐
大漠落日
冰摧霜折傲骨在 漫天风雪写梅花——评赏李山所作风雪红梅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