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4-03-29熊焱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群众思想工作

熊焱生

(常州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江苏 常州 213002)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一条精神主线。因此,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对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创立者、倡导者、推进者和实践者。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文献中。其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等重要文章,是毛泽东阐述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代表作。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于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我们党曾有过三次比较系统的理论总结和科学概括。

第一次是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和闭幕式讲话《愚公移山》,都着重讲述了群众路线问题。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问题,集中反映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党的七大通过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所谓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路线,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第一次明确了群众路线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位置。同时,第一次对党的群众观点进行了系统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第二次是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党的八大第一次把群众路线写入了党章。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对于党章草案的总纲,需要首先着重说明的,是其中说到的我们党的群众路线问题。”他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他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内涵,一是从党的性质和宗旨上讲,强调“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二是从群众工作方法来讲,强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根据毛泽东的论述,他进一步提出,要通过建立制度和加强监督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使党不脱离群众。他指出:“党除了应该加强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同时,“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

党的八大还分析了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所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全党大力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八大通过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有一些党员,稍稍有点工作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就看不起别人,看不起群众,看不起党外人士,似乎当了共产党员,就比非党群众高出一头,有的人还喜欢以领导者自居,喜欢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遇事不愿意同群众商量,……也是一种最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因此,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要求全党“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

第三次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这次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思想进行了理论总结。一是对群众路线内涵作了更为明确、更加简洁的科学概括,即“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87年,党的十三大党章中又加了一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并沿用至今。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科学概括了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是实现思想战线上拨乱反正、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成果。

1990年3月12日,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强调“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关于群众观点的论述,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实践,我们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比如,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是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群众路线和群众利益的最好体现。胡锦涛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指针。等等。这些新的发展,集中反映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和党章中。

二、新形势下坚持和弘扬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意义重大

回顾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形成与发展历程,一是感受到其来之不易,决不能丢掉群众路线这个传家法宝;二是感受到其意义重大,群众路线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和谐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严峻,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特别是党内脱离群众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因此,新形势下坚持和弘扬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新,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弘扬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做到“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立党为谁,执政为谁,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不能丢。这是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必须解决好的实践问题。因此,党的十八大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弘扬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做到“一切依靠群众”,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不懈怠。一切依靠群众,是实现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党的事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才能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诚然,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发挥最大优势,防止最大危险,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葆先进、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形势下,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式、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努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至关重要。

一切依靠群众,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要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虚心向群众学习,当好小学生,热心为群众服务,当好贴心人,诚心受群众监督,善待热心人,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要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及时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党的十八大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弘扬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坚持党的领导方式创新无止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正确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时刻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以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胸怀,拜群众为师,向人民学习,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人民群众中寻找深化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的“金点子”“妙法子”。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反映不能当成“耳边风”。正如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中所指出,“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调研,听民声、察民情、顺民意、平民愤,不走“被安排”的“康庄大道”,不看“被调研”的“优美盆景”,多问一问群众的烦心事、恼火事,多说一说群众能够听懂的明白话、知心话,杜绝打官腔、盛气凌人。千万不要把群众当“阿斗”,更不能骂群众是“刁民”。“凡是定了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凡是向群众承诺了的事情,就要坚决兑现。”必须坚持尊重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意见、遇事同群众商量的民主作风,吸取群众正确意见和方法,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杜绝“决策靠拍脑袋、工作靠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走人”现象。正如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强调,要取得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在工作方法上要“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因此,坚持科学、民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党就能实现自己的正确领导。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改革发展永无止境,实践创新永无止境,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创新亦无止境。也就是说,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总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有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才赢得了亿万群众的支持与信任,获得了力量之源、执政之基。有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有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实践力量。无论是革命年代“唤起工农千百万”,筑起“真正的铜墙铁壁”,还是改革时期“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推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牢牢抓住并充分运用的重要法宝,也是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秘诀。

三、为民务实清廉是新形势下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的。为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务实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途径和有效方式。务实,就是坚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出虚招,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清廉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和有力保障。清廉,就是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保持清廉,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决惩治腐败。反腐没有特区,也没有禁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总之,为民绝不是口号,决不能喊得很响、叫得很欢、说得动听、讲得逼真。为民,一方面要务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抓实干,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另一方面要清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清正廉洁,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出事。当前,“为民务实清廉”体现了群众路线的精髓,建设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是对群众路线的有力诠释。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照镜子,就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和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就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洗洗澡,就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治治病,就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容易产生不满、最有切肤之痛、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必须“开门搞”一次集中的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防止虎头蛇尾。如果亮不开嗓子、放不下架子、甩不开膀子、迈不出步子,那么密切联系群众、走好群众路线将是一句空话。现在社会上的不少矛盾,往往与群众工作做得不够细、不够实、不够到位有关,不少问题可以从干部脱离群众上找到根由。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漠视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工作上脱离群众,导致群众的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导致产生不稳定因素,尤须引起重视和警惕。因此,贯彻群众路线,不应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走好群众路线,务必努力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上取得实际成效,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取得实际成效。

“鉴往知来,温故知新。”回顾过往,党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发展之道,就是和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简单地说,就是群众路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力量之源,群众路线是党的执政生命线。展望未来,党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能否继续走好群众路线,检验着我们的执政信念,考验着我们的执政能力,影响着我们的前途命运。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伟大实践中,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群众观点,弘扬群众路线,践行以人为本,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成功在即,指日可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然胜利在望,前景可期。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2]习近平.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2013-06-19(1).

[3]冯卓然.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J].中华魂,2011 (10):37-40.

[4]宁夏党校反腐倡廉教育研究中心.全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N].宁夏日报,2013-05-15(1).

[5]冷溶.党的群众路线的由来[N].人民日报,2013-06-17 (7).

[6]李景田.深化对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的认识[J].求是,2013 (14):8-10.

[7]田培炎.管党治党的新要求: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3(14):11-13.

[8]熊自牧.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J].学习时报,2013-07-22(3).

[9]童宛书.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J].浙江学刊,1990 (4):4-7.

猜你喜欢

群众思想工作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