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的思考

2014-03-29王丹中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机制院校改革

王丹中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从全球视野和历史角度来看,每一个迅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国家,都会经历一个对于技能型人才大量需求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期。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各类技能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首要位置。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全面深化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以改革促进内涵式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但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办学特色不明显、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对接、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等,因此,高职院校急需深化人才培养改革,解决当前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同时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示范建设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丰富办学特色,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1]。

2)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模式。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还须积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统筹规划,健全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体制和必要的行政支持;同时充分运用法规、政策、项目、标准、评估、资源配置等手段,引导和调动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高职教育发展,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共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4)坚持机制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并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优化政策环境作为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基础能力建设和特色发展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2]。要积极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更新教育观念、理顺结构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能力建设、推动内涵发展,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

2 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举措

1)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增强专业竞争能力。高职院校在深化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中要围绕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专家认可、企业认可、学生认可”为目标,通过“找准标杆、明确重点、落实举措”三个步骤,整合各方优势,进一步深化专业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打造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精品优势专业。要以精品、优势专业建设为重点,根据专业的实际与特点,明确建设目标,将“基本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编制建设方案。根据建设方案,整合各方力量和优势,协同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的有序开展,以精品、优势专业建设为引领,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使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发挥精品、优势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每个精品优势专业分别重点扶持1~2个弱势专业,制订扶持实施方案,共同进行专业调研与分析、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开展教研活动等,整体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2)深化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在深化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中要以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合作能力为重点,以课程(群)建设为切入点,加快优秀教学人才培养,提升学院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要以课程或课程群为主线,深化教学团队建设,以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强化教学团队对教学资源的配置;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教学论学习和教学法研讨,切实提高团队教师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建立教师发展中心,通过个性化服务和交流,引导教师全面发展;健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与考核体系,组织企业技术能手、兄弟院校同行和学校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共同组建实践能力考核专家组,健全考核规则;提升专业导师的专业核心岗位开发能力,推动建立差异化、开放性的专业岗位体系和以就业岗位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3)整合各方资源,促进杰出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在深化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中要以专业导师制为主要培养方式,以提升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以构建优秀杰出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在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杰出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育人机制。要通过优化学习内容、强化实践技能、培育创新能力、鼓励个性发展等,着力培养一批思想品德优良、知识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冒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职院校优秀杰出人才。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培养杰出人才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开展学生申报专利的引导,加强兴趣小组和特长生工作室在培养杰出人才中的作用。以精品、优势和培育建设专业为重点,建立名师工作室,遴选杰出人才的苗子,进行重点培养;组织遴选或特聘一批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极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知名专家学者、能工巧匠等,担任各工作室的专业导师,担负起培养优秀杰出人才的重任。通过参与各类大赛和项目研发等途径,选出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潜力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锻炼和培养人才。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职院校在深化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中要立足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与社会发展,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大企业、重点企业合作为重点,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校企合作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拓展合作新领域、打造合作新平台,实现专业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要着力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围绕区域产业链建设,与龙头企业建立多元化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双主体学院、技术研(开)发中心、实训基地等,实现专业设置对接重点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进一步强化二级学院的主体作用,健全二级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积极组建“双栖”团队。同时充分利用高新区、科教城等社区优质资源,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服务;积极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物,打造科技创新与服务实力;健全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建立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与成果转化。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高职院校在深化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教师是学校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围绕学校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发展的需要,坚持需求导向、德才兼备、公平择优、统筹配置,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支结构优化、规模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要切实将教师作为学院发展的第一资源,进一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人事分配制度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引导与激励作用;加大博士人才和专业、科研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专任教师队伍规模和能力建设;探索多元化人才引进方式,通过设立专家工作室、授予荣誉称号、聘请客座教授等柔性引进方式,吸引更多高端人才。

6)优化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在深化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中要以适应教育部新一轮评估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通过调整、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评估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面对新一轮评估要求,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评估办法,建立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质量保障治理、执行、监督评价结构和质量标准体系。同时要研究制订学校、二级学院(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具体职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方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保障制度等,切实发挥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要优化评估方式,整合招生、就业等相关核心指标,研究建立一套客观、量化的专业评估综合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建立对各专业运行情况的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督导工作体系,实现督导工作常态化、专业化。

7)深化招生改革,提升就业质量与竞争力。高职院校在深化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中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渠道和载体建设为抓手,着力扩大学校影响力,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生源质量,推动实现多元化办学,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充分借鉴国际国内有益做法,不断完善考试科目、内容、方式和录取办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同时进一步完善现有自主单招机制和免试推荐生机制;积极拓展生源渠道,扩大招生种类,探索开展面向企业、退伍转业军人和新生代农民工招生,实现多元化办学;建立专业招生、就业协同评价机制与动态调整机制;并不断创新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竞争力。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中必须立足自身现实,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在观念创新、制度安排和实践创新等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创建更为科学有效的运转机制,进而使自身组织结构持续优化,功能得以真正发挥,实现内涵式发展[3]。

[1] 邵文红.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3(3):69-72.

[2] 周雪梅.内涵式发展: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J].教育探索,2013(8):25-26.

[3] 张廷艳.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三大战略[J].职教论坛,2013(16):37-40.

猜你喜欢

机制院校改革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改革之路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