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2014-03-29梁志能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4期
关键词:韧带田径骨折

梁志能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德兴小学 广东广州 511400)

田径运动是“体育之母”,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它能全面地、有效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都有较好的作用。田径教学的“走、跑、跳、投”贯穿着整个小学的体育教学,其锻炼价值和教育价值非常高。但在田径运动和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这些损伤不仅会从生理和心理上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对其以后的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教学过程中常见运动损伤进行良好的预防和科学的应急处理,对学生的成长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市天河区和番禺区的小学生300人,其中男生200人,女生100人,平均年龄为9.8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运动损伤,田径运动损伤以及学校体育等方面的书籍和学术期刊。

1.2.2 问卷调查法

学生问卷:通过对天河和番禺区8所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获数据的数理统计,其中有效问卷为273份,有效率91.0%。

教师问卷:通过教研室活动,对23名小学一线体育老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86.9%。

1.2.3 专家访谈法

访谈了华南师范大学的郝选明教授和徐晓阳教授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等问题。

1.2.4 数理统计

问卷调查所有数据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部位

在小学田径教学中,主要是以跑(短跑、中长跑)、跳(立定跳远、跳远)、投(实心球等)、游戏(迎面接力、折返跑、跳绳等)项目为主。其运动强度不大,但小学生的力量、协调性和自我约束能力等较差,因此,其损伤的的部位主要是以手脚关节和皮肤居多。

由表1可知,在损伤部位的损伤率中,膝部损伤最高比率为24.7%,其次分别是踝关节、手部和肘部等,损伤率分别是15.6%、11.7%和10.4%。这一结果与国内的有关报道基本一致,基本反映了田径运动在人体中部位损伤的分布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自身特点。

2.2 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

调查显示,田径项目运动损伤的种类大致包括表2中的8种,其中小学生的皮肤擦伤占32.5%,列为首位,其次分别是肌肉挫伤、拉伤、韧带损伤和疲劳性骨膜炎等。

韧带损伤是指用力过大、过度牵伸而导致不同程度的韧带纤维或其附着处的断裂。最常见的是膝、踝关节的韧带损伤。在跑、跳项目中,青少年运动员中最为常见的韧带损伤主要是踝关节过度内翻而引起的外侧副韧带损伤[1]。

2.3 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

由表3可知,小学生田径教学中的常见损伤原因主要有思想、技术、心理、身体、场地器材和意外原因所造成的运动损伤,分别占20.8%、29.9%、10.4%、14.3%、16.8%、7.8%。思想原因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不引起重视,比如不认真做准备活动、注意力不集中、对一些小伤麻痹大意不及时处理。技术原因是指训练水平不够、技术动作有缺点和错误,并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引起机体组织损伤。心理原因主要指在运动中因为信心不足、缺乏勇气、胆怯犹豫甚至恐惧等,或者心情不舒畅、情绪不高而造成的运动损伤。

身体原因是指身体的功能状况不良,一般指疲劳或过度疲劳状态,患病或在病后恢复阶段等,学生在疲劳时进行运动,可能发生运动技术上的错误,引起严重的损伤。

场地器材装备原因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场地湿滑,地面不平,器械落后,或者运动者服装鞋袜不卫生及负荷的不适合等。比如在上课时滑倒摔伤,或者穿篮球鞋进行踢足球等。

2.4 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

(1)擦伤,又称皮外伤。此类损伤又称“开放性损伤”,此类损伤常伴有流血,轻者如皮肤擦伤等,只需将伤口及时清理干净,再擦点碘酒或红药水即可,或者就近在周围采摘草药进行止血;严重的如伤口深、动脉出血者应先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按压大动脉、抬高伤肢、冷敷、加压包扎等止血,然后送医院缝合处理[2]。

表1 小学生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部位

表2 小学生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

表3 小学生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

(2)拉伤,主要是指肌肉和韧带的拉伤。肌肉拉伤是由于肌肉主动猛烈收缩,其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或肌肉受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固有的伸展程度而引起的。而韧带拉伤是由间接外力所致,即在外力作用下,关节发生超长范围的活动,使韧带部分纤维或全部纤维断猎。这两种损伤一般为皮内伤,不伤及表皮、不流血,主要表现为内出血、局部红肿、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用力或拉伸时疼痛加剧等,如常见的踝关节扭伤、小腿肌肉拉伤等。如肌肉断裂者受伤时可听到或感到断裂声,肿胀明显,可触摸到伤处有凹陷或一边异常膨大。处理此类损伤千万不能采用按摩推拿的方法或者涂抹活络油等类似的药物[3],应通过冷水浸泡、冰块冷敷等进行冷冻处理,有条件的可使用氧乙烷喷射,将受伤肌肉置于放松的位置。

(3)骨折,主要是由于受外力的猛烈作用而导致的。如跌倒时膝盖直接撞击地面而引起髌骨骨折;再如跌倒时,用手撑地,由跌倒时的冲力所引起的地面反作用力沿上肢向上传导,可引起桡骨远端,尺骨与桡骨干、肱骨骨折等。常见的有上下肢骨折,肋骨、锁骨、颅骨骨折等。骨折又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表现为受伤时有清脆的断裂感。处理骨折时应用夹板、绷带对伤处进行包扎固定,如果没有夹板、绷带,也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板、树枝、木棍等来固定好伤处,固定时不可试图整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移动,以减少伤者疼痛,然后急送医院治疗[4]。

2.5 田径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提高思想意识,许多事故和损伤的发生都归根于思想不重视、麻痹大意。在教学中要预防运动损伤,首先要做到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要准备充分。如教师要认真带领学生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在课前、课中教师要对场地器材和学生的运动装备进行检查,比如对不安全、不卫生的运动场地要予以平整、清理和打扫,挖松跳跃沙坑,摆放好海绵垫子和跳高架,检查场地器材情况,及时更换维修坏损的器材,并要求练习者着装一定要文明;课后要做到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个别学生的身体状况要做到“问、闻、观”以便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加强医务监督,上课前教师必须细致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如身体机能、兴奋度以及心理、情绪等),以便合理地安排训练。同时做大强度、高难度练习时,对那些伤病患者或身体状况不良者要予以禁止。

(3)提高业务能力,教师的业务能力包括课堂运动量安排的科学性、技术动作的合理性、运动损伤的预见性、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保护和心理引导等。正确、合理的技术动作体现了人体生理解剖特点和符合运动时的力学原理。因此,教师的示范、教法和组织都要科学合理,使学生技术动作规范、协调、合理,这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第一要素。

3 建议

(1)全面发展,小学生的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肌肉力量不足,肌肉、肌腱、韧带附着处容易发生损伤。在体育课上,应向他们传授准备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在加强田径技术练习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全身力量的平衡训练。教师要指导他们学会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放松和自我救助。

(2)定期学习,体育老师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要多学习、了解有关的体育保健学知识,懂得并掌握一些必要的紧急处理措施和预防方法,以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

[1]苏栋,伊继辉.青少年业余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的调查与研究[J].田径,2012(10):19-23.

[2]冯岩.21世纪大学生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探索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1(7):31-33.

[3]严珍,张跃,王玉清.谈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与处理原则[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2):20-22.

[4]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韧带田径骨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计数:田径小能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