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间体育文化初探

2014-03-28周大鹏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竞技民间体育

周大鹏

(黑龙江工业学院 体育系,黑龙江 鸡西 158100

中国民间体育文化初探

周大鹏

(黑龙江工业学院 体育系,黑龙江 鸡西 158100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不仅和其他的文化具有共同的特点,也具有自己特殊的文化特征.本研究以体育文化中的民俗特征为研究点,通过对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客观性四个典型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民间体育的一直连续性、民俗体育文化的稳定性强、可变性是民间体育文化的内在动机、民间体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劳动的四点结论.本研究将深化我们对民间体育文化的研究,对民间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民间体育;文化;特点;连续性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拥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质.在人类发展史中,我们发现各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民间体育特点.这些特点是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是解读民间体育活动的钥匙.

1 民间体育发展的连续性

民间体育的连续性是民间体育文化形态的连续性,是在历史纵向上的连续性,这是民间体育运动重要的传统形式.通过民间体育文化,我们可以还原远古时代的刀耕火种,也可以一直纵向延伸到现代的信息时代.[1]继承民间体育要在纵向上代代相传,表现出明显“点对点”的继承性.然而,我们知道体育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新的形式,不应该也不能局限于“点对点”的传播.在事实上,民间体育在历史纵向的继承过程中,有很多主观性,对过去继承的因果关系我们并没有太多关注.例如,改革开放后民间体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巨大发展,而民间体育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原来又是什么因素制约民间体育的发展呢?这都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体育作为特殊的民俗文化,他们有着丰富的历史和内涵.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文化转型时期,在转型期内各种文化相互融合,有利于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在民间体育为主体上广泛传播.[2]

民间体育文化的延伸和传播空间,是在社会横向上的传播性.民间传播的过程包括对外国文化的学习和组合.一般来说,民间体育发展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自然的和平的环境,比如齐鲁文化或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种是如战争等特殊情况下,尤其是两种文明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的经历文化的碰撞、融合的过程.

2 民间体育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民间体育在几千年里一直保持强大的活力和继承,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民间体育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一旦产生,它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民间体育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变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成为每天生活的固定模式.[3]因而,民间体育活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稳定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文化,强调家庭和集体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而民间体育就是以家庭和集体作为基本结构,是在整个文化体系结构中稳定的基石.此外,中国一贯尊重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家庭和集体这种特征的延续.这种民间性也是民间体育的活力,是价值取向.

民间体育项目是组成民间体育中稳定的结构模型,它在形式和内容上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在实际生活中都是反复练习、反复出现的,这也是民间体育能够不断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民间体育项目往往和民俗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间体育往往表现在一个整体的系统,是相对稳定的,但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稳定,稳定在任何时候都存在变量,这就是可变现.可变性也是民间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民间体育在传播和扩散过程中自发和进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带来了民间体育文化的进化.

民间体育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民间体育非常重要的特点,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相应的意识形态越稳定,那么民族体育文化就越稳定;越是各种文化相对融合,那个民族体育文化就会在变化中进化,这正是民间体育的活力.[4]因此,民间体育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已经成为民间体育和文化保护盒发展的内部动力.

3 民间体育运动的客观性和层次性

民间体育在社会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形式,这要根据所处社会的特征和对象而定.当我们有一个阶级社会就会出现一个相对应的社会分层,民间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出现不同的阶层需求.我们对民间体育的理解一般定义为由大部分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组成,但是即使一个下层阶级,也是有着清晰的区别.[5]不同阶级的人会提现出不同的特点,中产阶级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有一部分的时间不用参与劳动,他们参与的民间体育项目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比如棋类、杂耍类项目;下层阶级则参与容易让他们找到热情的一些项目,比如斗鸡、斗蟋蟀和冒险类项目.民间体育的参与群体主要中中下阶层,而中下阶层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被认为是一个“低阶层”,所以民间体育也相应的被认为是一个“低阶层”的文化现象,这是一只存在的误区.

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民间体育的丰富多彩性和我国的多地域、多民族的特征相连接的.由于各地区条件不同、民众生活习俗不同,所创造的体育活动也是形式各异,丰富多彩.民间体育有着众多的参与群体,按照参与民间体育的性别、年龄、项目的不同而不同.不同性别的人参与的项目不同,男性喜欢激烈地对抗性项目、竞争性项目,比如举重、摔跤等;女性主要参加静态性项目,比如跳绳、跳皮筋等.儿童喜爱运动,追逐、捉迷藏、跳房子格是最常见的参与项目.

4 民间体育的规范性和服务性

民间体育源于社会生产劳动,很多都是民间约定俗成的一些要求,它的规范性不是很强,要将这些约定俗成的经验和想法形成标准需要一个过程.[6]可以说,生产劳动是民间体育的基础,对社会能够发挥服务的作用.首先,规范民间体育是为社区服务.民间体育产生的一系列社会规范能够广泛应用于不同层次的社会阶层,为不同层次的社会阶层服务,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模式.其次,民间体育为生活和生产时间服务.大量的民间体育项目产生于生产劳动,比如狩猎、射箭、骑马等.最后民间体育还可以协调公众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民间体育是从人的内心感受出发,往往具有宣泄的成分,例如在丰收后的秧歌和舞蹈都是劳动人民发自内心快乐情绪的表达.

有些发达的民间体育文化的组织特点是民间规范性很强.正如在乡村,一些政策的执行不一定有很显著的效果,而乡规民约有时的作用比行政法规还要有效果.这些民间体育组织对体育项目的延续性、纯粹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这些体育项目中的规矩存在严酷性、门派性、保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体育的发展和创新.

5 中国民间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的相互关系

很多人认为民间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仅仅是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或者是保守和创新、落后和先进的关系.其实这是对“民间”的狭隘理解造成的误区,这是认识的不足.民间文化是一切文化形态的基础,可以理解为民间体育文化是现代竞技体育的起源,民间体育孕育了现代竞技体育,这是民间体育和现代体育的继承关系.

现代体育在继承民间体育的基础上,经历多年的发展和变异已经和民间体育有所区分,这是我们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民间体育的多年的发展中分化出很多门类,其中包括现代竞技体育,所有也可以说民间体育也是现代竞技体育的根.从上个实际80年代开始,各个领域的寻踪溯源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但是体育领域的寻踪溯源活动和别的领域相比显得开展的比较冷落,这和体育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比较稀少有关.研究体育文化和研究体育运动时需要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人员,前者需要在精通体育运动的基础上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近些年来,在研究民间体育和传统体育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思考的越来越深,这应该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人们对文化认识的越深刻、越全面,对文化的需求就会越强烈.

6 对中国民间体育反思

对中国民间体育文化要客观的评价,就必须对中国民间体育文化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民间体育发展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足常乐”对任何事物发展影响比较深刻,这对民间体育的发展反而起到制约作用,它限制了中国人敢于冒险、敢于开拓的精神.中国民间体育在盛唐时达到世界顶峰,但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的强作用力确实实实在在阻碍了民间体育的发展.

其次是西方现代体育对中国民间体育的影响.在中国,提到所谓的体育大部分指的是现代竞技体育,这些体育项目没有一项是中国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国民间体育对这些外来品一方面表现出新鲜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则主要表现出不适应性.逐渐,中国民间体育渐受冷落,中国体育在摸索中趋于自我迷失.

第三是市场冲击后的精神疲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再次让国人看到中国体育发展的曙光.耽搁了若干年的中国体育又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市场机制的引入,使中国体育有了洗心革面的要求.但“竞技运动文化的商品化、手段化是竞技运动中产生人异化现象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但是竞技运动文化的商品化、手段化并不单纯是竞技运动自身的产物,而是在整个社会商品经济的支配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于是中国体育又有了离开民间根本日益疏远的偏失,特别是经济与文化的撞击中,文化的价值在一部分人心目中大大跌落.失去了文化底色的体育显得苍白无趣.这时人们才又注意到虽受冷遇的而自强不息的中国民间体育内蕴的精神的可贵.

7 结论

民间体育的发展将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只有真正认真研究民间体育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理解民间体育,把握它的发展方向和演变规律,从而实现对民间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影响现代体育的发展水平,民间体育文化过于强势则会制约现代体育的发展,但民间体育文化过于弱势则使一个国家没有体育文化传统.

〔1〕涂传飞.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概念再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2〕邵荣,柯玲.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思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

〔3〕占玉珍,王俊奇.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4).

〔4〕张基振.论中国古代民间体育的娱乐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

〔5〕白晋湘,张小林.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产业化政策体系构建的前瞻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8).

〔6〕张晓欣.我国岁时节日中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G811.4

A

1673-260X(2014)11-0073-02

猜你喜欢

竞技民间体育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竞技精神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花与竞技少女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