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道路设计探讨

2014-03-28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年7期
关键词:线形道路绿色

彭 坤

(深圳市综合交通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03)

0 引言

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口的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严重的问题。建筑对能源及其他物资资源的消耗非常庞大,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据统计,全球有约50%的能源用于建筑,超过50%的物资资源用于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建筑引起的大气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等占环境总污染的1/3以上,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40%为建筑垃圾。人们开始关心如何减少建筑对资源的消耗,降低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可持续发展”被引入建筑设计及建造中,“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节能、环保、健康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上海世博轴工程、北京鸟巢、美国加州科学馆、迪拜大楼、印度塔等,均为非常著名的绿色建筑。有关人士统计,概念型绿色建筑比一般建筑节能50%~70%,绿色建筑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上述绿色建筑大多为房屋建筑,而在建筑领域占有重大比例、覆盖面广的道路却无一范例,甚至一些建筑设计师轻易地将道路定性为不能或难以以绿色建筑的标准来衡量,从而否定道路在“绿色建筑”上的巨大潜力,这是不妥当的。道路在低碳经济、节能环保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绿色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绿色道路的定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中,道路所占比重非常大。道路是非常特殊的一类建筑,它是提供交通功能的交通设施,呈带状分布,并具有提供通风、采光、管道、通信设施埋设通道的功能。在绿色建筑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将绿色道路定义为:在道路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期内,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循环利用资源,低碳经济,为人们交通出行提供健康、便捷通道的绿色建筑。

2 绿色道路的建设意义

道路运输的特点是机动灵活、运输面广、投资少见效快,但运费高、污染大,因此,采用合理的线形、恰当的绿化设计,选择环保的绿色建材,利用可再生能源,保证资源的循环利用,建设低碳经济,为人们交通出行提供健康、便捷通道的绿色道路,可有效减少污染,减少运费,降低交通事故。

3 绿色道路的设计方法

道路的建设是非常消耗能源及各种自然资源的,道路走向、走廊带一经确定,必然对沿线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施工期间的弃土、弃渣(建筑垃圾),运营期间的汽车尾气排放、噪声等是道路对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道路一经建设,运营阶段汽车的能源消耗就已经确定,因此,绿色道路的设计方法主要从路线选定、线形设计、人工构造物选择、绿化设计、建筑材料选择、可再生能源利用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满足现行技术标准(规范)的前提下,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并将汽车运营费用降至最低。

3.1 路线选定

路线方案是道路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路线方案选定后,基本确定了道路的布局、与周边环境的结合程度、工程造价以及运营期成本。路线选定原则如下:

(1)应在所选定的走廊带与主要控制节点的基础上,进行布局和总体设计,合理运用技术指标,拟定多个可行的路线方案进行比选,以确定设计方案。

(2)当采用不同的设计速度、技术指标或设计方案使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等有明显差异时,应做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论证,注重综合效益比选。

(3)处理好与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管线、铁路等相关规划及发展的关系,确保道路与相关规划的协调统一,保证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冲突,造成遗憾。

(4)因地制宜,保护环境,所选路线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适应,与环境相容,充满自然气息,并充分考虑道路修建与运营期间汽车尾气所产生的影响及污染问题。

(5)新建道路宜与既有道路接口贯通成网布局,方便市民使用。

3.2 线形设计

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是线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1)平面: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一般来说,由连续曲线组成的平面线形,比由长直线和短曲线或长曲线和短直线组成的线形更能保持线形的连续,符合驾驶员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优美的线形取决于路线与地形、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路线平、纵面的组合。

(2)纵面:纵面线形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绿色道路纵面设计在满足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应考虑填挖平衡,就近挖填,减轻对自然地面坡度与环境的影响。驾驶员视线为道路平、纵面线形组合的立体画面,组合得当,则立体线形舒适、流畅、美观;组合不当,则会形成扭曲、突兀、断开的感觉,不利于行车,造成交通事故。

(3)横面:横面布置应合理。横断面的布置既要保证道路通行能力水平以及纵向车列的安全行驶,又要节约土地资源,因此,合理的横断面布置应贯彻落实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拟定道路建设规模。

3.3 人工构造物选择

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人工构造物的结构型式、布设位置的确定应符合沿线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生态绿化环保的工程措施,协调、改善道路与沿线自然景观的配合,美化道路环境。

3.4 绿化设计

传统的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一般以“交通安全,经济实用,景观优美,管理方便”为原则,却很少考虑植物的滞尘能力。绿色道路绿化设计在体现城市绿荫走廊和城市生态走廊的风貌,创造气氛温馨、淡雅、自然、安逸的环境的同时,还需考虑植物的滞尘能力,可选择树冠大而浓密、叶面多毛或粗糙以及分泌有油脂或黏液的树木。滞尘能力较强的树种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刺槐、国槐、白榆、梧桐等,中部地区有白榆、梧桐、广玉兰、桑树、夹竹桃等,南方地区有构树、桑树、鸡蛋花、刺桐、羽叶垂花树、苦楝、黄葛榕、高山榕等。

3.5 建筑材料选择

目前,建筑领域已广泛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用于道路建设的绿色建材包括:

(1)以相对低的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生产的高性能传统建筑材料,如用现代先进工艺和技术生产的高质量水泥。

(2)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和优异的材料性能,从而能降低材料的消耗,如高性能水泥混凝土、轻质高强混凝土。

(3)能大量利用工业废弃物的建筑材料,如净化污水、固化有毒有害工业废渣的水泥材料,或经资源化和高性能化后的矿渣、粉煤灰、硅灰、沸石等水泥组分材料。

(4)减少拌合沥青烟等有毒气体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摊铺现场沥青烟雾的挥发,改善摊铺施工环境,减轻大气污染的环保沥青。

(5)可降解CO、NOx、CO2、SO2等汽车尾气的沥青。

3.6 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其中采用太阳能、风能作为能源的路灯照明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采用。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资源采用方便,清洁安全,是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风能资源丰富,是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世界各国均在加快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风能具有一次投资后的追加成本少的特点,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和环保效益,为道路照明提供了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

3.7 资源循环利用

资源的循环利用是道路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如道路设计时考虑建设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净化污水水质达到可浇灌绿化的程度;建设透水砖路面,考虑基层渗水能力和蓄水能力,达到汇集雨水浇灌绿化的目的;利用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将旧沥青路面回收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混合料,使之能够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达到节约材料,降低路面造价及保护资源,减少废旧沥青路面对环境污染。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论

节约土地和运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是绿色道路设计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合理的拟定道路建设规模、技术指标、设计施工方案,以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同时,考虑建设轻型道路、采用太阳能照明、地热的应用等,以节约能源;路基两侧种植滞尘、吸尘能力强的树种、采用降解路面等,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实现安全、畅通、绿色、便捷的交通体系。

[1]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绿色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线形道路绿色
绿色低碳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短线法预制节段梁线形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加成固化型烯丙基线形酚醛树脂研究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Reclassification of Oligodon ningshaanensis Yuan, 1983 (Ophidia: colubridae) into a New Genus, Stichophanes gen. nov. with Description on Its Malacophagous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