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内脏器官指数、繁殖系统和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2014-03-28张得才杨海明朱晓春曹玉娟

动物营养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平养产蛋鸡养鸡

杨 芷 张得才 杨海明 王 玮 朱晓春 曹玉娟 蒋 智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肉蛋的品质、口味、营养成份及安全性等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养殖的鸡只可自由采食野生饲料(青草、昆虫、蚯蚓等),鸡只运动量大,体质健壮,抗病力强,鸡肉鲜美,鸡蛋口感好,利用林地、果园进行生态养鸡越来越受欢迎。对于家禽散养,目前的试验结果多见于地方鸡种,而且大多数认为能接触户外环境的鸡其生产性能要低于舍内平养或者笼养[1-3],然而散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鸡的健康状况和福利水平[4]。赵云焕等[5]研究散养对海兰褐壳蛋鸡免疫性能、肠道微生物和蛋品质的影响,发现散养鸡整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显著高于笼养鸡,散养显著提高了鸡蛋的哈氏单位和蛋黄颜色。田磊等[6]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绿壳蛋鸡产蛋性能、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生态放养的绿壳蛋鸡产蛋率显著低于笼养,生态放养比笼养经济效益提高32.7%。然而有关林下散养与舍内平养对产蛋鸡繁殖系统及血常规指标的研究鲜见报道。为此,本试验通过比较舍内平养和林下散养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内脏器官指数、繁殖系统和血常规指标的影响,为开展产蛋鸡散养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开展于2013年7月—2013年8月,试验地点为江苏仪征。随机选取89周龄健康、体重接近且仍具产蛋性能的笼养新扬州鸡60只,分别施以舍内平养和林下散养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预试期为1周。舍内平养采用全舍饲、全部饲喂精饲料的地面平养方式,地面垫料为稻壳,饲养密度为5 m2/只,室内温度25~33℃,光照16 h/d,光照强度为15 lx,保持鸡舍干燥、卫生、通风。林下散养地为桃树园,并补饲精料,平养鸡舍和桃树园靠在一起,树下杂草和昆虫丰富,饲养密度为5 m2/只,重复之间用2 m高的网隔开。树下搭有遮阳棚,其面积为3 m2/只。每个处理的重复之间设置相同数量的料槽和水槽,并按相同的地点摆放,所有鸡均自由采食、饮水,以重复为单位每天记录产蛋量和饲料消耗量,每天上午、下午各捡蛋1次,以重复为单位,记录产蛋数。试验期末称重。试验至第42天,每个重复随机取2只鸡,于08:00进行翅静脉采血,然后屠宰并测定内脏器官及繁殖系统相关指标。每个重复随机取6枚蛋测定蛋品质。参照NRC(1994)营养需要并结合本品种实际需要配制粉末状配合饲粮,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the diet(air-dry basis) %

1.2 测定指标

1.2.1 生产性能

试验至第42天08:00分别以重复为单位空腹称重,统计产蛋率。

产蛋率(%)=[试验期内产蛋总数/

(测试鸡数×试验天数)]×100。

42周龄末,从各处理鸡连续2 d所产的鲜蛋中每个重复随机抽取鸡蛋6枚,进行蛋品质测定。蛋形指数=蛋的纵径/蛋的横径;蛋壳强度用TSS蛋品质测定系统的QC-SPA蛋壳强度测定仪测定;蛋黄颜色、蛋白高度、哈氏单位用EMT-7300蛋品质测定系统测定;蛋壳比例(%)=(蛋壳重/蛋重)×100;蛋黄比例(%)=(蛋黄重/蛋重)×100;蛋壳厚度为鸡蛋大头、中间、小头3部位去壳膜后的蛋壳厚度的平均值。

1.2.3 内脏器官指数

内脏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脾脏、肌胃、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

内脏器官指数(g/kg)=内脏器官的重量(g)/体重(kg)。

1.2.4 繁殖系统指标

分别测定输卵管、卵巢、卵泡重量,同时测定输卵管长度,统计各级卵泡数和卵泡总数。

1.2.5 血常规指标

翅静脉采血4 mL,其中2 mL血液加抗凝剂用于血常规指标测定;另外2 mL血液静置后,3 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的血清样品用于血清生化指标测定。血样送至江苏省扬州市疾病控制中心测定。血清样品使用UniCel DxC 800 Synchron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测定,检测指标为: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抗凝血样品使用Sysmt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检测指标为:白细胞数量(WBC)、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比较2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以P<0.01(差异极显著)、P<0.05(差异显著)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P>0.05作为差异不显著判断标准。

从图2可知,镀银层中Ag的(111)、(200)、(220)和(311)晶面对应的衍射角均略大于标准银对应晶面的衍射角(分别为38°、44°、64°和77°)。由布拉格方程2dsinθ = nλ(其中d为晶面间距,λ为波长,n为反射级数)可知,镀层的致密性较纯银块好。另外,Ag(111)面的衍射峰显著高于其他晶面,例如与Ag(200)和Ag(220)峰高的比值分别为4.75和4.08,也高于标准谱图的2.5和4.0的比例关系,说明所得银层沿(111)晶面择优生长[17]。

2 结果

2.1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林下散养鸡产蛋率比舍内平养低 29.27%(P<0.01),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舍内平养(P<0.05),对产蛋鸡体重、平均蛋重和料蛋比无显著影响(P>0.05)。

表2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pasture-based system on performance of laying hens

2.2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林下散养鸡蛋黄颜色比舍内平养高 14.92%(P<0.01),哈氏单位显著高于舍内平养(P<0.05),蛋壳强度极显著低于舍内平养(P<0.01),对产蛋鸡蛋形指数、蛋白高度、蛋壳比例、蛋黄比例、蛋壳厚度无显著影响(P>0.05)。

表3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蛋品质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pasture-based system on egg quality of laying hens

2.3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

由表4可知,林下散养鸡肌胃指数、盲肠指数分别比舍内平养高 25.14%、76.28%(P<0.01),肝脏指数、直肠指数显著低于舍内平养(P<0.05),对产蛋鸡心脏指数、脾脏指数、腺胃指数、十二指肠指数、空肠指数、回肠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

2.4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繁殖系统的影响

由表5可知,林下散养对产蛋鸡繁殖系统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表4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pasture-based system on visceral organ indexes of laying hens g/kg

表5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繁殖系统的影响Table 5 Effects of pasture-based system on reproductive system of laying hens

2.5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由表6可知,林下散养鸡血清球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舍内平养(P<0.01),血清白蛋白、葡萄糖含量极显著低于舍内平养(P<0.01)。由表7可知,林下散养鸡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分别比舍内平养高24.32%、21.96%(P<0.05)。林下散养对产蛋鸡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白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均无显著影响(P>0.05)。

表6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Table 6 Effects of pasture-based system on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laying hens

3 讨论

3.1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杨海明等[7]将海兰蛋鸡置于低灌木林地散养,发现散养鸡产蛋率极显著低于笼养鸡。Golden等[8]研究发现散养鸡的日产蛋量、总产蛋量、A级蛋均显著低于笼养鸡。本试验发现,林下散养极显著降低蛋鸡的产蛋率,但对体重和料蛋比无显著影响。林下散养鸡产蛋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散养鸡群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无法控制温度,且环境突变也会显著影响蛋鸡的产蛋率。环境的突变和产蛋率的降低导致散养鸡采食量的下降。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中,若实施产蛋鸡散养需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选择合理的时期进行放养。

表7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血常规指标的影响Table 7 Effects of pasture-based system on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of laying hens

3.2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目前,关于散养对产蛋鸡蛋品质影响的报道较多,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9-10]。苏世广等[9]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影响,发现林地散养鸡蛋壳厚度显著大于笼养,林地放养和笼养鸡哈氏单位极显著高于平养。顾荣等[10]研究发现,散养鸡蛋形指数、哈氏单位和蛋黄颜色显著高于笼养;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在散养鸡和笼养鸡之间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结果与上述报道有相似之处,林下散养鸡蛋黄颜色极显著高于舍内平养,哈氏单位显著高于舍内平养。哈氏单位值高表示蛋白浓稠,蛋白含水率低。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的提高可能与散养鸡采食的绿色植物数量有关,7~8月份野外植物充足,青草、虫及虫卵较多,食物丰富,鸡蛋的品质得到显著改善[11]。本试验还发现,林下散养鸡蛋壳强度极显著小于舍内平养,这可能是高温使采食量减少,蛋鸡摄入的钙减少,导致血钙浓度降低,合成蛋壳所需原料不足造成的。高温时,蛋鸡呼吸加快,导致二氧化碳(CO2)呼出过多,血浆 CO2分压下降,碳酸(H2CO3)含量减少,碳酸根(HCO-3)相应减少[12],影响碳酸钙的生成。

3.3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内脏器官的影响

内脏器官指数能够反映不同饲养方式下鸡生长发育的优劣,也可反映鸡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强弱。许月英等[13]研究发现,散养组母鸡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均显著高于笼养。杨海明等[15]研究发现,饲养方式对消化系统的发育影响显著,散养鸡的肌胃指数、肝脏指数、十二指肠指数、空肠指数、回肠指数、盲肠指数分别比笼养鸡极显著提高 27.3%、35.3%、43.5%、32.7%、41.1%、25.9%。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林下散养鸡肌胃指数、盲肠指数极显著高于舍内平养。这是消化器官对家禽采食饲粮变化作出的反应,散养鸡到草地觅食,摄入砂砾等硬性物质,促进腺胃分泌胃酸,用于对硬性物质的消化,同时鸡采食的粗纤维饲料促进了肌胃的发育[14],进而促进盲肠对纤维物质的消化,使得盲肠得到充分发育。晋娜等[15]研究表明,中小强度有氧运动通过提高人肝脏氧化分解脂肪能力,减少体内存储脂肪量,降低血脂,使肝细胞内脂肪减少。本试验中林下散养鸡白天在室外觅食运动,可能是因为运动减轻了产蛋后期的脂肪肝程度,使得肝脏指数下降,但具体原因还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3.4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繁殖系统的影响

关于林下散养对产蛋鸡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目前已有研究从产蛋性能、蛋品质、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方面证实饲养方式对蛋鸡繁殖系统有影响[16-17]。本试验研究发现,林下散养对产蛋鸡繁殖系统未产生显著影响,说明鸡适应了散养环境,外出觅食。林下散养对繁殖系统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可能与放养的时间、鸡的品种和日龄有关。

3.5 林下散养对产蛋鸡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血常规指标是评价动物本身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林下散养通过改变产蛋鸡运动量和采食范围,从而影响鸡的免疫性能。Kucukyilmaz等[18]研究表明,散养有利于提高鸡血清新城疫(NDV)抗体效价,增强鸡抗病能力。本试验结果表明,林下散养鸡血清球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舍内平养;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舍内平养。可能是林下散养鸡多在舍外活动,采食范围广,运动多,自身免疫力增强,进而提高鸡血清球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然而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杨海明等[14]研究发现,饲养方式影响鸡的血清指标,散养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笼养鸡。Krawczyk等[19]研究发现,散养可显著降低鸡蛋中总胆固醇含量。本试验在鸡上发现了相似的结果,林下散养鸡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著低于舍内平养,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略低于舍内平养,这可能与散养运动较多有关。舍内平养鸡长期圈在舍内饲养,运动范围狭窄,到产蛋后期易形成脂肪肝,而散养鸡在室外运动较多,促使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减轻了产蛋后期的脂肪肝程度,这与林下散养鸡的肝脏指数显著降低相对应,然而具体原因还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4 结 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与舍内平养相比,林下散养降低了蛋鸡产蛋率,改善了蛋品质,提高了蛋鸡肌胃指数和盲肠指数,降低了肝脏指数和直肠指数,对蛋鸡繁殖系统没有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蛋鸡的健康状况。

[1] 吕进宏.不同饲养方式和营养水平对北京油鸡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2] 孙桂荣,康相涛,李国喜,等.不同饲养方式对固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21(4):118-122.

[3] 赵晓钰,刘龙,许殿明,等.三种饲养模式下“农大3号”蛋鸡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比较[J].中国家禽,2012,34(13):23-26.

[4] 姜旭明,齐智利,齐德生,等.不同饲养方式对肉仔鸡健康状况和行为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9,21(2):160-164.

[5] 赵云焕,刘锦妮,吴海港.饲养方式对蛋鸡免疫水平、肠道菌群及蛋品质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2,44(10):61-63.

[6] 田磊,徐延生,雷雪芹,等.饲养方式对卢氏绿壳蛋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3):90-92.

[7] 杨海明,曹玉娟,朱晓春,等.散养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繁殖系统发育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3,25(8):1866-1871.

[8] GOLDEN J B,ARBONA D V,ANDERSON K E.A comparative examination of rearing parameters and layer production performance for brown egg-type pullets grown for either free-range or cage production[J].The Journal of Applied Poultry Research,2012,21(1):95-102.

[9] 苏世广,吴义景,李俊营,等.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66-12867.

[10] 顾荣,王克华,施寿荣,等.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J].家禽科学,2010(8):10-12.

[11] MOHAMMED K A F,SARMIENTO-FRANCO L,SANTOS-RICALDE R,et al.Egg production,egg quality and crop content of Rhode Island Red hens grazing on natural tropical vegetation[J].Tropical Animal Health and Prodction,2013,45(2):367-372.

[12] 吴俊锋,詹凯,李俊营,等.夏季高温不同笼层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2,44(8):34-37.

[13] 许月英,钱坤,苏世广,等.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41-15743.

[14] 杨海明,刘学,夏金龙,等.散养与笼养对产蛋鸡内脏器官发育、繁殖性状及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的比较[J].动物营养学报,2013,25(6):1353-1358.

[15] 晋娜,陈文鹤.中小强度有氧运动对肥胖症患者脂肪肝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6):58-61.

[16] 周淑亮,孙勇斌,陈达木,等.不同饲养方式对柴鸡繁殖性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09,31(17):18-24.

[17] ANDERSON K E.Comparison of fatty acid,cholesterol,and vitamin A and E composition in eggs from hens housed in conventional cage and range production facilities[J].Poultry Science,2011,90(7):1600-1608.

[18] KUCUKYILMAZ K,BOZKURT M,HERKEN E N,et al.Effects of rearing systems on performance,egg characteristics and immune response in two layer hen genotype[J].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2012,25(4):559-568.

[19] KRAWCZYK J,SOKOLOWICZ Z,SZYMCZYK B.Effect of housing system on cholesterol,vitamin and fatty acid content of yolk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ggs from Polish native hens[J].Archiv Fur Geflugelkunde,2011,75(3):151-157.

猜你喜欢

平养产蛋鸡养鸡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饲养模式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产蛋鸡猝死防治分析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夏季产蛋鸡疾病的诊断及预防
产蛋鸡猝死症防治分析
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对肉仔鸡生产效果的比较
金湖县樱桃谷肉鸭网上平养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