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词语教学要“三教”

2014-03-27吴晓红

江西教育C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眼生字词语

吴晓红

摘 要:优化词语教学,笔者的实践体会是精教,做到有效训练;活教,做到不拘程式;深教,做到强化运用。坚持如此“三教”,就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实现语文高效课堂。

关键词:精教 活教 深教

小学语文是一门侧重于语言技巧和词汇积累的教学。其教学所具有的特点,往往是展开其他学科的基础。但我们教师往往面对的是,如何展开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要想获得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从语文的根本词汇教学入手,教师只有通过“优化词语”的教学,才能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词语,从而加强语言的积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一、精教——有效训练

在有限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不能面面俱到地教学。教师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时往往更应该注重课堂的实效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重点来教学。同时,语文离不开文本,文本离不开词汇。所以高效的语文课堂应从加强优选词语的训练开始。

(1)精选新词。学生正处于认字识词的阶段,往往对于“生字”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所以,“生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教师如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生字”呢?首先,应该重点讲解“生字”的意思及运用;其次,应该重点解决“生词”所带出的“新词”。如《寓言二则》中提到的“鹬蚌相争”这个成语,学生往往不知道其中“鹬蚌”一词的意思与应用。所以,教师应先解释“鹬”是一种栖息于水泽间的爱吃小鱼的鸟,“蚌”一种生活在淡水里有着椭圆外壳的软体动物。然后再解释“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鹬蚌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到“鹬蚌相争”这类“生字”带出的难懂的“新词”。

(2)优选关键词。文章时常通过“文眼”般的词语来暗示大体主旨。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掌握文章大意和深层含义来找到文章的“文眼”。学生能在一篇文章中找到起“文眼”作用的词语是对词语的掌握乃至对文章的理解。如在古诗《峨眉山月歌》中,“思”在这里理解为思念,是整首诗的重点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文章起“文眼”作用的“思”—词,从而分析“文眼”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在“文眼”的帮助下牢牢把握文章大意,并且能理解文章中李白思念友人的意境。

(3)巧选疑词。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对于词语的认识有偏差或疑惑不解,我们应该以学生为重,尽可能把不容易理解的词或多义词提出来,给学生以机会,以便他们有时间质疑求解。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实现课堂的实效性。

二、活教——不拘程式

语言不仅能描述客观的事物,还能阐述主观的心理。我们所阐述主观心理的词语往往是抽象的。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常常遇到抽象的词语解释,但教师往往在课堂高效性和抽象词语讲解中不知取舍。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本着“活教词语”的宗旨来解释抽象词语。学生只有在教师具体的讲解中,才能了解抽象名词的含义;学生也只有在应用抽象名词的同时,才能理解到抽象名词的具体意思。如何达成这一目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1)借助插图,具体感知。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低年级的时候,发现他们对于插图更有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让词语和图画相结合。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具体的图画中理解抽象词语,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让教育具有感知性。如一年级《东方明珠》一文中“夜晚”“五光十色”“美丽”等词语教学,教师采取借助一组插图来引导学生认识东方明珠,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来描写这些景色。从而让学生在插图的帮助下,了解到何为美丽的夜晚,领悟到夜晚的五光十色是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插图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词语的含义,更能感知到词语的意思。

(2)借助实物,直观认知。语文教学如果只是停留于文本之上,是无多大教学效果的。讲解词语时,教师应该把词语的应用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这样一来,学生可通过事物来了解词语。如《二泉映月》一文:“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教师教学“蜿蜒”一词,首先让学生知道“蜿蜒”表示曲折延伸;接着教师借用“蜿蜒”来表示山脉的曲折。这就对“蜿蜒”一词有了清晰的认知。

(3)借助表演,形象展示。有些词语是借助表演才能形象展示其本意的。教师在面对这一类的词语时,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来表演,从而深刻认识到此类词语的意思。如《郑和远航》一文,教师在面对“炫耀一词时,便想到借助表演来形象展示其意思。教师首先要求同学甲表演:考试后,老师告诉他得到100分的好消息,并向全班同学“炫耀”的场景。接着,再让全班同学谈谈同学甲 “炫耀”一词的表演怎样?这样一来,课堂氛围不仅活跃,而且形象地给学生留下“炫耀”一词的意思。

(4)借助情境,生动再现。文章的段落往往能被一个词语所概括,而这个概括的词语就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词语。我们在教学词语时,可以返回到类似文本的段落,让学生借助情境,生动再现词语。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持之以恒”一词所表现出的一种坚持的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来再现“持之以恒”。首先,教师播放关于“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谈李白在故事“铁杵磨成针”中悟出什么道理来。这样的情节能再现坚持的道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持之以恒”的意思。

三、深教——强化运用

词语教学的本质目的在于让学生能理解、积累乃至运用。学生只有在长期大量的积累下,才能到达高效语文课堂的目标。因此,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有效地总结,还要引导学生运用词语。

(1)引导比较,升华理解。小学生的思维有限,导致他们对一些相近的字或词的辨识能力有限。例如《烟台的海》一文中:①“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只剩下凉爽和惬意。”②小明怯意地低着头对着妈妈承认错误。教师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并让他们比较,说出“惬意”与“怯意”的不同。首先引导学生看清字形有差异,再讲对于字形的理解;然后告诉学生“惬意”表示“心情感到愉快”,而怯意”却是“胆小地做某事”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试着总结出以前见过的类似词语,从而加强系统记忆。

(2)循环往复,再三训练。通过对词语反复的联系和训练,同时回到文本中不断阅读和揣摩,不仅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能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有效锻炼他们的口才。例如,在教学课文《暴风雨》时,文章中有一句描写是这样的:“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针对此句中的“宛如”一词,教师在讲解了标准含义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那远处绵延的山脉,宛如______;宛如______;宛如______……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了词语的活学活用,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3)纵横拓展,斟酌明义。中国文字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通过这段历史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学所用的汉语语言。在汉语语言中,我们时常能找到很多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这些词语或是相近,或是可以用到不同的语境中。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重点教学此类词语,帮助学生斟酌品味出他们之间的实际差异,从而实现准确运用。例如,在教学课文《番茄太阳》时,文中有一段描写是这样的:“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这句描写表现了女孩高兴的心情。这时候教师提出问题:“除了用笑来表达人的高兴外,我们还有哪些表达高兴的词语?”学生思考片刻后说:“开心”“神采飞扬”“怡然自得”“兴高采烈”“心花怒放”等相关词语,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按高兴的程度排序。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感觉到了词语间存在的细微差异,同时也懂得了应该将它们用到怎样的语境之中,从而实现了高效的词语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马丰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眼生字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读儿歌识生字
找词语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生字辨识大闯关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一枚词语一门静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