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民生、社会、生态各自的协同发展问题研究*

2014-03-27杜栋顾继光

关键词:高新区民生现代化

杜栋,顾继光

(1.河海大学信息管理系,江苏常州213022;2.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民生、社会、生态各自的协同发展问题研究*

杜栋1,顾继光2

(1.河海大学信息管理系,江苏常州213022;2.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针对某市高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引出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民生、社会、生态各自的协同发展问题,并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对经济协同发展、民生协同发展、社会协同发展、生态协同发展四个主题分别进行了讨论。

基本实现现代化;协同发展;经济;社会;民生;生态

一、从某市高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说起

随着高新区从市委市政府手中接过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书,高新区将用不到八百多天的时间冲刺基本实现现代化。更具体地讲,在《高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责任分解实施意见》中,高新区要确保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那就需要在30项共44个省定指标具体综合得分90分以上,单项指标实现程度80%以上,人民群众对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度70%以上。其中,四个主要分目标分别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建设。

(一)经济发展

2014年,高新区要确保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5万元。经济结构明显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5%,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3%,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90%。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更趋合理,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城市化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化水平达63%。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55家,全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3%,创新型科技园区内企业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6%,企业研发机构数达22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企业竞争力加快提升,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上市企业达22家。外向型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比例达77%。民间资本更加活跃,创投资本规模达35亿元。

(二)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求达到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居民健康保持较高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78岁。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98%以上,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率达98%。居民住房条件保持较高水平,全区城镇家庭住房成套比例、农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分别达98%、80%。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8%,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达100%。社会养老体系更加完善,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30张。公共卫生资源更加丰富,每千人拥有医生2.3人。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每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1 000个。

(三)社会发展

人力资源水平明显提升,全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领军人才数达340人,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127人,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员数达600人。居民贫富差距保持较低水平,基尼系数低于0.4。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达80%。深入开展法治和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满意度、公众安全感均保持在90%。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98%、95%。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居民文体活动更加丰富,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3平方米。

(四)生态环境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0.45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0.5千克/万元,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0.4千克/万元,单位GDP氨氮排放强度0.08千克/万元,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强度0.6千克/万元。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5%,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60%。绿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区林木覆盖率达18.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1.2%以上。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达95%。

概括地说,高新区将全面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富民惠民、城市功能再造、社会管理创新”五大行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又好又快、能快则快,形成符合高新区实际、人民群众认可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虽然明确了四大分目标,也有了行动纲领,但各个目标内部如何协同发展也是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经济、民生、社会、生态四方面自身的协同发展

(一)经济的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将协同学与区域经济学有机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协同理论中最重要的一块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可以用来重新组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结构而达到更好的效果[1]。它有利于找出区域经济中自有的发展规律,通过合理地调控各子系统,使之符合区域经济系统的自组织规律,从而又好又快地发展区域经济。协同理论中最主要的一块是序参量管理。序参量是宏观参量,指描述系统宏观有序度的参量,是协同论的核心概念[2]。序参量的特性决定了它是系统演化的推动力,它不仅主宰着系统演化的整个过程,而且决定着系统演化的结果。寻找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序参量,有利于决策者分析当前的形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认为,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与区域协同发展文化可作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两个重要序参量。

另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判定和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对协同发展的认识,有助于分析协同发展的趋势,有助于做出协同发展模式的选择,并为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参考。

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区域内各行业、各部门、包括政府及企业的通力配合,所以具有很高的难度。而且由于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效果往往难以在短期内体现出来,故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打算。总之,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中并进行积极探索,认真分析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找出适合本地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制,对发展区域经济大有裨益。

对于某市高新区来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目标的完成可以说问题并不大,但是摆在该市面前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现代农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城市化方面,应该说该高新区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但是如何进一步推进,尚需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另外,高新区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和企业竞争力方面虽然在该市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与兄弟城市的高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新区近年来在利用外资方面虽有明显进展,但在如何利用民间资本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

(二)民生的协同发展

关于民生的协同发展问题,目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原因也许是因为民生这个基本问题过去长期被经济增长问题所掩盖。似乎经济增长了,民生问题就解决了。但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民生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越来越成为突出的问题。

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为例说明,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事关国民切身利益的基本民生问题,也是衡量民生最为重要的指标[3]。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性并相互深刻影响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是,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很多劳动就业人口,感觉社会保障跟不上,生活压力很大,如购买不起商品性住房。可见,民生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民生中涉及的所有问题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其他问题,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单纯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那就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实现现代化所要求的民生水平是一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一个内涵和外延更广的范畴。具体地说,民生问题主要是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医疗等,但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有生存和发展两个层次[4]。比如社会分配问题,既是生存问题,也是发展问题,能否维持生存是生存问题,而生存的质量如何却是发展问题;再如就业问题,能否就业是生存问题,但是在什么岗位、在什么层次上就业那就是发展问题,等等。所以,基本实现现代化所要求的民生水平和基本生活保障是处于不同层次,只有深刻认识两者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去改善民生。

民生问题是一项需要依赖于政策来解决的社会问题。既然所有的民生问题都联系在一起,那么社会政策的协同性就应放在首位。针对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本文认为,主要还是要把握社会公平这个贯穿所有民生问题的主要线索。现实中在制定社会政策时,很多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合作,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生问题的解决。因此,增进各部门的协作,建立综合解决民生问题的机制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组织力量进行综合研究,将解决民生问题的各项工作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并由专门的部门来协调各个部门统一行动,采取一致对策。

就某市高新区来说,整体上来说,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升,但其中存在的不平衡仍不可回避。基于协同发展的理念,本文认为,可以建立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民生一体化发展框架,涉及教育一体化、劳动就业信息共享、医疗保险“一卡通”、住房一体化管理、交通一体化管理等方面,从而体现出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资源共享、协同发展、造福民生的鲜明特征。

(三)社会的协同发展

受协同论的影响和启发,一些学者也把协同的概念引入到对社会系统的研究。社会协同,已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因为社会管理对象的广泛性。社会管理的涵盖面现在不断拓展延伸,所以,必须改变传统体制下的社会管理集中、单向的线性运行方式,确保能够及时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因为社会管理内涵的多样性。和谐社会目标引导下的社会管理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期实现全方位、高水平社会管理。三是因为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一个具体管理任务的启动,常常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要求各种社会组织之间协调互动、优势互补,以实现社会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

社会协同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因其巨大的潜力受到青睐,但是如何实现社会管理的社会协同?就需要构建社会协同的机制模型[5]。任何社会管理系统都要实现一定的目标,这一目标也正是实施社会协同的最终追求。所以,这里首先必须明确社会协同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基础和关键;其次,分析社会管理系统的运行状况,而且要把重点放在分析系统内部各社会管理主体为什么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与配合这一问题上;再次,评估社会管理系统现实水平与期望水平的差距,并运用社会协同来解决和缩短这一差距。可见,寻求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缩短这种差距成为社会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社会协同的目的,要求各级社会组织、各方社会力量,围绕社会管理总体目标,协同实施各项社会管理职能,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6]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管理服务的最终客体,也是社会管理服务的参与、评判主体。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是加强社会协同的核心动力。所以,要在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之间建立健全互信、互通、互动机制。在社会管理绩效考评中,要广泛运用民意调查手段,以民意调查结果为决定性参数,进而产生共识,形成合力,提升社会管理效果。

另外,我们发现,社会协同概念不仅仅是社会学上的含义,还有公共管理学上的内涵。近年来,协同治理研究在我国慢慢兴起,但从现有研究看,研究成果的数量尚不丰富,研究的视角相对狭窄,研究的深度还很不够。而在西方,协同治理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研究领域,成为一种重要而有益的分析方法。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现期,有太多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在此背景下,开展协同治理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7]。

针对某市高新区而言,居民贫富差距过大明显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系统性地去思考和研究解决,否则将直接影响着人民对社会发展的满意度。高新区近年来在法治和平安建设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但在群众对社会管理的满意度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四)生态的协同发展

生态文明遵循生态经济规律。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生态产业与其他经济产业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可以为经济产业提供健康、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恶性循环的生态产业则会恶化经济产业的生存环境。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必须发展生态协同产业。

生态协同产业是一个系统的产业体系,凡是与生态相关的产业都应当纳入生态协同产业这个体系[8]。这样,生态协同产业就有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生态协同产业又称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在农业上搞有机农业,在工业上搞清洁生产,在第三产业上发展绿色服务业。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和人类社会之间科学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生态与文化密切相关,对生态文化的漠视及生态文化建设的严重滞后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思想根源。所以,首先要树立生态思维理念,实现人的自然观念、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和生产观念的彻底转变。[9]

针对某市高新区而言,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确做了很大努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是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最明显的就是空气质量,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改善,但从相关发病率来看就知道问题还是很严重的。

三、结束语

针对某一地区或城市而言,不仅区域内经济、民生、社会、生态之间要相互协同发展,而且针对具体地区或城市来说,其经济、民生、社会、生态各方面自身也要协同发展。本文虽然以某市高新区为例,探讨其基本实现现代化中的四大类建设各自的协同发展问题,但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丰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论,而且对其他地区开展基本实现现代化实践也具有参考价值。

[1]刘海明,杨健,王灿雄,等.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0(3):86-89.

[2]潘开灵,白烈湖.管理协同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77-79.

[3]郑功成.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国基本民生问题的政策协调与协同推进[J].中国劳动,2008(8):6-11.

[4]周玉萍.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特点与政策需求[J].学习论坛,2007(6):67-68.

[5]陶国根.论社会管理的社会协同机制模型构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3):21-25.

[6]谢忠华.民生保障的法治困境及其破解[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8).

[7]刘伟忠.我国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向[J].城市问题,2012(5):81-85.

[8]赵海林.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协同产业体系研究[J].西部大开发(中旬),2012(6):4-7.

[9]彭喜保.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3).

(责任编校:杨睿)

Research on Respective Synergic Development among Economy,Livelihood,Society and Ecology in the Process of Basic Realization of Modernization

DU Dong1,GU Ji-guang2
(1.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Hohai University,Jiangsu Changzhou 213022,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Nantong University,Jiangsu Nantong 226019,China)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of basic realization ofmodernization ofa Hi-tech Zone ofa city,the respective synerg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livelihood,society and ecology in the process of basic realization ofmodernization is pointed out,the four topics such as economic synergic development,livelihood synergic development,social synerg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synergic development are respectively discussed from such two levels as theoretical research analy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countermeasures.

basic realization ofmodernization;synergic development;economy;society;livelihood;ecology

D61

A

1672-0598(2014)01-0062-05

12.3969/j.issn.1672-0598.2014.01.010

2013-09-25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ZHC003)

杜栋(1964—),男,陕西户县人;河海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主要从事协同管理、现代化研究。顾继光(1979—),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高新区民生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遂宁高新区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