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诗何焯评点本的版本情况及文献价值

2014-03-27宋红霞

杜甫研究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著录杜诗评点

宋红霞

何焯是有清一代考据学开风气的学者,其学术成就主要保存在大量的评点本中,平生所校评之书遍及经、史、子、集,所评诗集近乎贯通前代,其中唐人诗集的校、考、注、评更是全面深细。何焯的杜诗评点早已为世人瞩目,批语曾被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杨伦的《杜诗镜铨》、张甄陶的《杜诗详注集成》等征引,亦是现代杜诗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目前学术界对何焯评杜的认识主要来自《义门读书记》,然而除《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之外,仍有不少何评杜诗文献散见于各图书馆或前人的著录以及笺注本中,真伪杂陈。

洪业《杜诗引得序》云:“清代的杜诗之学者鲜不受钱谦益《杜诗笺注》之影响。”钱谦益笺注本《杜工部集》不仅是清人读杜的首选版本,也是学者们进行评点校释的底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几十种清人评点本《钱注杜诗》,其中评点大家有钱陆灿、何焯、王士禛、王士禄、桂馥、何绍基、陈冶等。何焯以《钱注杜诗》为底本评点杜诗,对钱注往往有所驳斥与发明,补充钱氏考证之所未及,而且分析杜诗章法细致入微,亦钱注所未备。将钱注与何焯批注汇集一本,对于学诗者解读杜诗、学习诗歌创作颇具指导意义。王鸣盛曾觅得有何焯评《钱注杜诗》的过录本,亲笔题云:“此书为从来注杜第一善本,亦牧翁生平著述之最佳者。而此又系义门何太史批评,凡欲读杜,得此读之足矣。”此集后为王欣夫所得,其《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著录云:“义门遍校唐人集,于杜诗用功尤深,抉剔幽隐,其评分析章法,多得杜恉。录于此本,可谓二难并矣。”钱注、何评堪称清代杜诗注评的代表性成就,二者汇聚一本,自然为王鸣盛、王欣夫所珍视,遗憾的是,自王欣夫先生离世,此本亦不知下落。

本文通过深入的文献调查,对何评本《杜工部集》的版本情况、文献价值一一进行梳理与考证。

一、《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刻本

《义门读书记》的刊刻整理以及辑录《杜工部集》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版本 卷帙 整理刊行者 收录评点本种类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 六卷 何堂、何祖述、何忠相、沈彤、陈和叔 三种:春秋三传、两汉书、三国志乾隆三十四年(1769)石香斋刻本 五十八卷 蒋维钧、何忠相十八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春秋三传、史记、两汉书、三国志、五代史、昌黎集、河东集、欧阳文忠公文、元丰类稿、文选、陶靖节诗、杜工部集、李义山诗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写本 五十八卷 四库馆臣 同上光绪六年(1880)苕溪吴氏藏板重修本五十八卷 吴郡铁瓶巷王景桓 同上中华书局1987年整理本 五十八卷 崔高维点校 同上

乾隆十六年刊行的《义门读书记》六卷本今已稀见,仅由台湾“国家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目资料库”查得《内蒙古线装古籍联合目录》著录有一本,未经眼;乾隆三十四年石香斋五十八卷刻本存世较多,可见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写本五十八卷今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均有影印本发行;光绪六年苕溪吴氏藏板五十八卷刻本据乾隆十六年六卷本、乾隆三十四年五十八卷本重修;中华书局1987年点校本由崔高维先生整理,该本以光绪六年本为主,参以乾隆三十四年本,此整理本成为今人研究何焯学术成果的主要文献。

由上表中“收录评点本种类”一栏可知:何焯《杜工部集》的评点最早见于乾隆三十四年刊行的《义门读书记》五十八卷本,即卷五十一至五十六,共六卷,这是清代以来传播范围最广的何焯评杜文献。今人郑庆笃等编著的《杜集书目提要》著录云:“乾隆十六年初刻”,误。

《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中的诗目次序与《钱注杜诗》相同,所引“注云”者与今存本《钱注杜诗》中的钱注全同,可知何焯下批的底本是钱注本,即康熙六年季氏静思堂刻本《杜工部集》二十卷。蒋维钧等人辑录评语时所据底本可能就是何焯手批本,乾隆三十四年何忠相作《义门读书记·志》曾云:“吾友蒋八兄砚溪(即蒋维钧)家多藏本……世有如吾砚溪之倾倒筐箧,表章前哲,嘉惠来兹,大有造于艺圃者哉!”可能手批本曾为蒋氏收藏,今已不知所踪,亦未见前人著录信息。

二、天一阁博物馆藏陈撰过录本《杜工部集》

《杜工部集》二十卷,唐杜甫撰,清钱谦益笺注,康熙六年季氏静思堂刻本,清陈撰过录何焯、查慎行批校,天一阁博物馆藏。原为宁波冯氏藏书,冯孟颛捐赠于天一阁博物馆,其《伏跗室书目》曾著录。《(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戊卷著录此书云:“陈撰朱墨笔录査初白、何义门两家批点”。周采泉《杜诗书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著录此集。

《杜工部集》卷一首页卷目栏下墨笔题云:“朱笔从査初白先生本;墨笔从何义门先生本。”即以朱笔过录査慎行批语,墨笔过录何焯批语。集中批语以楷书或行草过录,小楷端庄,行草流畅,书法遒劲。过录者陈撰(1678–1758),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人,师毛奇龄,常在扬州“二马”(马曰琯、马曰璐兄弟)的玲珑山馆友聚,赋诗作画。扬州“二马”是扬州有名的藏书家,收藏过不少何焯批校本,最“私淑义门”、“生平学问以何焯为宗”的姚世钰曾坐馆其家多年,并曾借马氏所珍藏的何焯手批本《刘宾客集》过录,可见这个以“二马”为中心的文人圈子颇热衷于何氏之学。

笔者将此集与《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对照,批语全同。周采泉认为“此批或系过录《读书记》”,然《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刊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而此集过录者陈撰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很显然陈撰不可能过录《读书记》,《杜集书录》误。两本批语全同,说明陈撰过录所据底本与蒋维钧辑录《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所依据的底本相同,即何焯手批本《杜工部集》,陈撰极有可能曾借得何焯手批本过录。何焯手批本《杜工部集》今已难觅踪迹,因此,天一阁藏本虽为过录本,然出自名家过录,同时也是现存不多的早期何批杜诗过录本之一,其文献价值亦弥足珍贵。

三、山东省图书馆藏佚名过录本《杜工部集》(伪本)

《杜工部集》二十卷,清钱谦益笺注,康熙六年季氏静思堂刻本。山东省图书馆藏。全书以“元部”、“亨部”、“利部”、“贞部”分为四册。书封题签:“杜诗笺王阮亭渔洋先生何屺瞻义门先生查夏仲初白先生批点”。书中钤印有:王士禛印(白方)、以敬堂(朱椭圆)、西下作□中人(朱方)、甘润堂(朱长方)、苜园(朱方)、孝□旧物珍赏书画(朱长方)、苍承(朱文联珠方印)、臣璘(朱白合文方印)、江左周郎(白方)。《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云:“佚名录清王士禛、何焯、查慎行批校。”山东图书馆著录同此,均误。

笔者查阅核对集中所云“何焯批校”的朱笔批语,并非出自何焯。原因有二:其一,批语内容与其它何评杜诗文献如《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杜诗镜铨》无一相同。笔者所考查过的现存何焯批本中,同一首诗在不同批本中的批语往往大同小异,比如杜甫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一诗,何批本《瀛奎律髓》(卷三)的批语与《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三所录相同。其二,从评论眼光及批点用语来看,与何焯评诗风格颇不相同,如《饮中八仙歌》批云:“八段各自成章,亦从古乐府短章化出,中间用韵重迭自不碍也。佳处只在各人才分不同,总有傲然不屑之意,尤妙在句法错落,每股长短不齐。”《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中此诗评云:“通章皆叹诸子之不得志,有托而逃,言外亦自寓己之沉饮,聊自遣也。八人中,独焦遂无官位,诗亦以是终,犹‘杜陵有布衣’也。凡三人两句,四人三句,一人四句,相杂成章。”两种批语手眼高下自见,更何况“八段”、“每股”之词未见于其它何焯评点本,迥非何焯语气。

此过录本汇集名家批语,又有王士禛钤印,然疑点甚多。系名何焯的朱笔批语八股气味极重,不知出自谁手。至于其它诸家评语是否属实尚须进一步考证。

四、王鸣盛手跋本《杜工部集》(已佚)

《杜工部集笺注》二十卷,康熙六年季氏静思堂初刻本,过录何焯评校,王鸣盛手跋。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著录,然《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著录,笔者多方查询未果,可能已于文革时期散佚。

此集亦未见清人著录,只能借助欣夫先生的著录了解其大概,故详录于下:

杜工部集笺注二十卷。

清常熟钱谦益撰。清康熙六年原刻初印本。录长洲何焯评校。嘉定王鸣盛手跋。

杜诗古今注者多矣。牧斋则特详史事,间加考证,浩博精当。又有程孟阳、朱长孺等助其搜讨,宜西庄推为“从来注杜第一善本,亦牧翁生平著述之最佳者”也。义门遍校唐人集,于杜诗用功尤深,抉剔幽隐,其评分析章法,多得杜恉。录于此本,可谓二难并矣。

此为西庄读本,并手跋之。西庄经史之学,卓然儒林,诗其馀事,早岁与钱竹汀、王兰泉等同受诗法于沈归愚,为吴中七子之首,蜚声文苑。此跋审其笔迹已入暮年。不但可征其得力所在,亦见其好学不倦也。

有“西庄居士”白文方印。

欣夫先生此《跋》高度评价了钱注、何评、王跋。同时,此跋云“录长洲何焯评校”,可见此本并非何焯手批本。《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还附录王鸣盛跋如下:

此书为从来注杜第一善本,亦牧翁生平著述之最佳者。而此又系义门何太史批评,凡欲读杜,得此读之足矣。夫牧翁佳处正在耑征故实,而于其文法作意,段落间架,麋眼骱脈,略而不道,使人自思。至义门此评,则不得不及之矣。然要不屑用评时文法评之也。近日之评杜者,尽变而为穷措大、村夫子面目,开卷令人笑来。杜诗受厄已甚,乃知前辈不可及。西庄王鸣盛跋。(卷二末)

王鸣盛云“此又系义门何太史批评”,未明确是否即何焯手评或他人过录。王氏对钱注、何评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同时又对何焯以评八股文的方法评杜表示不满,这其实是清人对何焯评点之学的普遍看法,如清王应奎、俞正燮均持此论。

五、杨伦《杜诗镜铨》辑录本

杨伦的《杜诗镜铨》引录何焯评语极多,是较早引录杜诗何评的刊本。《杜诗镜铨》初刻本即九柏山房刻本,刊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此时《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已问世二十余年,对比二者批语发现:多数相同,少数差别较大,一些批语为《读书记》所无,详见下表:

杜诗 义门读书记 杜诗镜铨⑰山寺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麝香眠石竹”一连。顶“山园”。麝以香贼,鹦鹉以言囚,自非遥岑绝磴、人迹不到之地,安得眠食遂性耶?此亦所谓意外之巧也。次连写凄寂之景,如此细丽,真小庾嗣音也。《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三麝以香焚,逃窜无所;鹦以言累,囚闭不放,非此山高峻,人迹不至,安得适性如此?三四以奇丽写幽寂,真开府之嗣音。《杜诗镜铨》卷六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邱。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自非旷士怀”一联。次联难接,最是曲折变化。二句固是行文曲折处,然亦暗为后半伏脉。“仰穿龙蛇窟”一联。接语工细,“登”字不枯。“七星在北户”一联。是跨苍穹。“羲和鞭白日”二句。収到“慈恩”。“回首叫虞舜”四句。从上“皇州”二字,忽然转入讽刺,比兴相纬,暗移不觉。“黄鹄去不息”二句。言欲褰裳去之也。“君看随阳雁”二句。结语暗与雁塔相关,“随阳”又顶“日晏”来;“回首”以下,或有所托,前半若如三山老人遽妄为穿穴,是忘题目之为“登塔”也。《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一此下⑱意有所托,即所谓“登兹翻百忧”也。身世之感,无所不包,却只是说塔前所见,别无痕迹,所以为风人之旨。《杜诗镜铨》卷一寓目一县蒲萄熟,秋山苜蓿多。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秦州诗。《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三公先欲卜居秦州,以其逼吐蕃必乱,故去而之蜀。《杜诗镜铨》卷六玉台观二首中天积翠玉台遥,上帝高居绛节朝。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更肯红颜生羽翼,便应黄发老渔樵。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人传有笙鹤,时过此山头。二篇犹有王杨气味。《义门读书记》卷五十四此及《滕王》五律,俱有王杨气味。《杜诗镜铨》卷十一

上表可见:《山寺》一诗评语近乎全同《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寓目》一诗及《玉台观》二首,《镜铨》详于《读书记》;《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一诗,《镜铨》所采录评语比之《读书记》更佳。虽然杨伦在采辑众说时,“惟取简明,意在掇诸家之长而弃其短,于原文间有增损”,但如《寓目》等为《读书记》所无的评语亦复不少,且评语与何焯评诗风格一致,杨伦虽有增损,亦不至于无中生有,所以笔者认为杨伦所据似另有别本。

杨伦《杜诗镜铨·凡例》云:“近得王西樵、阮亭兄弟,李子德、邵子湘、蒋弱六、何义门、俞犀月、张惕菴诸公评本,未经刊布者,悉行载入,庶足为学者度尽金针。”杨伦所据何焯评本似未经刊行之别本,不同于《读书记》所据底本。何焯一生评阅不辍,前后于不同底本作批,识随年进,批语有别,亦属常事,如其评李商隐诗,既曾批于朱鹤龄笺注本《李义山诗集》(浙江图书馆藏何焯手批本)之上,又有批于《唐音戊签·李商隐卷》(上海图书馆藏何焯手批本)者。此可推断:杨伦其所据评本不同于《读书记》。从批语内容来看,比之《读书记》所据底本似晚出,故其文献价值不容忽视,足以补《读书记》之不足。不知杨伦所据底本今是否存世。

六、宣统二年铅印本

《杜工部集》二十卷,钱谦益笺注,何焯评点,清宣统二年(1910)铅印本,线装,8册(1函),上海国光印刷所印制。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内封背面牌记题云“宣统庚戌十月重镌”;首页题名作“钱牧斋先生笺注杜工部集”,又题云“季沧苇先生原校阅”、“何义门先生评点”、“静思堂原本”。此刻本正文以康熙六年静思堂刻本《钱注杜诗》为底本,眉批与《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对比来看,确实出自何焯。值得注意的是,亦有不少不同之处,或少于《读书记》,如其卷一《奉赠韦左丞丈》,无《读书记》所录“儒者之华”、“儒者之实”之语(《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一),卷九《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无《读书记》“养拙更何乡”句的大段批语;或有《读书记》所无之批语,如卷九《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对持“讽刺”论的钱笺驳云:“身退则周室日卑,经传汉犹垂拱,此岂有讽刺在耶?”此宣统二年刻本辑录的何焯评语与《义门读书记》不同,不知其所据何种底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还藏有民国十年(1921)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杜工部集》,何焯评点,上海国光印刷所印刷,线装,8册(1函),当是据宣统二年铅印本翻印。

此外,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还藏有一种著录为“何焯评点本”的铅印本:《杜工部集》二十卷,首一卷,清宣统二年上海铅印本,线装,4册(1函)。此刻本扉页题名为“钱虞山注杜工部集”,又题曰:“长洲何义门侍讲评点”、“寄青霞馆藏本”;反面有“宣统二年岁在庚戌九月上海印成”。此印本眉批与《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无一句相同,绝非出自何焯,故北大图书馆、复旦图书馆馆藏信息著录均误。但是,从批语内容来看,亦是颇具手眼者所下,查得部分批语出自潘耒(1646-1708)的《书钱笺杜诗后》,如《略例》眉批所录“牧斋学问闳博,考据精详”等语。《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饮中八仙歌》等诗的眉批不知是否亦潘耒所下,《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佚名过录潘耒批语的《杜工部集》,藏青海省图书馆,待考。“寄青霞馆”主人当是王存善(1849-1916),浙江杭州人,字子展,室名寄青霞馆、知悔斋,藏书达20余万卷,后为浙江省图书馆所有,著有《知悔斋存书总目》、《知悔斋检书续目》、《知悔斋检书目录》。

结语

从杜诗何焯评点本的文献调查情况来看,最可征信的原始文献何焯手批本《钱注杜诗》今已不知下落,刊行于乾隆三十四年的《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是传播范围最广、最为可靠的何焯评杜文献,其内容成为鉴定其它过录本及印本真伪的主要依据。天一阁博物馆所藏陈撰过录本《杜工部集》早于《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二者批语相同,当属同一底本,即何焯原手批本,其文献价值亦弥足珍贵,并非如周采泉《杜集书录》所认为的“过录《读书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宣统二年铅印本、民国十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何义门评点本《杜工部集》刊刻所据底本不同于《义门读书记》,可补其不足;北大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宣统二年铅印本(寄青霞馆藏本)并非何焯批本,部分批语出自潘耒,北大图书馆、复旦图书馆馆藏信息均误。山东省图书馆藏佚名过录本《杜工部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过录何焯批语,经考证批语并非出自何焯,著录误。

何焯杜诗评点本尤为世人所重,考据极精审,多发前人所未发,成为杜诗研究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何焯还引录了贾开宗、冯班、李光地、钱陆灿、钱龙惕、“二泉”、“方某”、“严某”、“杨某”等人的批语,保留了不少未刊评点本的评杜文献,如其中“方某”之语,虽不详何人,然其评语颇具手眼,故深得何焯青眼;再如所引录的贾开宗评《秋兴八首》之语,可见于贾氏《杜少陵秋兴八首偶记》,贾氏首次对此组诗展开讨论,而何焯亦可谓较早引录其诗评者。

从文献整理角度而言,《义门读书记·杜工部集》、宣统二年铅印本、以及杨伦《杜诗镜铨》所辑录的批语,都是最重要的辑佚资料;其它何评本中的杜诗评点文献亦值得重视,如上海图书馆藏沈廷瑛过录本《瀛奎律髓》收录杜诗221首,其中何焯评点过的就有116首;南京图书馆藏何焯选评本《唐律偶评》有7首杜诗入选。此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还著录有《读杜心解》,雍正二年至三年浦氏宁我斋刻本,昇寅(1762-1834)、宝珣父子过录王士禛、何焯批语,成都杜甫草堂藏,未经眼。不知此本与天一阁博物馆藏陈撰过录本《杜工部集》的批语是否同源,待考。

(本文系第5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3M530314)、2011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清代文学评点视域中的诗学批评”(11CWXJ2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洪业《杜诗引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②③⑫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21页。

④郑庆笃等《杜集书目提要》,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201页。

⑤何焯《义门读书记》,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288页。

⑥《(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戊卷,民国二十二年(1933)修铅印本,第2108页。

⑦全祖望《鲒埼亭集·姚薏田圹志铭》,见朱铸禹汇校集注《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60页。

⑧《姚世钰传》,见《清史列传》卷七十一(第九册),《清代传记丛刊·综合类》,(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901页。

⑨《刘宾客集》,清康熙野香堂刻中晚唐诗本,姚世钰过录何焯批校,上海图书馆藏。

⑩周采泉《杜集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537-538页。

⑪《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一,第996页。

⑬李庆《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前言》,见《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第13页。

⑭《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第221页。另:王欣夫《唐集书录十四种》(徐鹏整理)所录与此文有出入,详见《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一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5-76页。

⑮王应奎《柳南续笔》卷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92页。

⑯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四,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430页。

⑰杨伦《杜诗镜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⑱“此下”《杜诗镜铨》所引录者即指“俯视但一气”句以下。

⑲《杜诗镜铨·凡例》,第16页。

⑳《杜诗镜铨·凡例》,第14-15页。

㉑潘耒《遂初堂文集》卷十一,四库存目丛书本。

㉒按:“二泉”可能是邵宝,其《分类集注杜诗》二十三卷在明末清初颇为流行,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引录邵注邵评颇多。

㉓贾开宗《遡园全集》,道光八年刻本。

猜你喜欢

著录杜诗评点
著录格式执行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我国档案著录的基本概况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录附:《石渠宝笈》著录的圆明园旧藏书画目录
宋代杜诗旧注整理与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诗注辑录为例
贫困无田杜太守
试析协同应用国际档案理事会系列档案著录标准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