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爱钱圆舞曲

2014-03-26赖宝

中国周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赵四圆舞曲爱情

赖宝

作为乡村爱情系列第七部的《乡村爱情圆舞曲》开播前,我身边的人有明显的划分站队倾向,一组阵营对于能够再度看到广坤、刘能和赵四表示热烈欢迎,另一组阵营的状态可以概括为三个字:“还有啊?!”

乡村爱情系列剧如果用"奇迹"这个词略显夸张的话,那起码可以称为一种现象。这部剧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打破了无数戏剧结构与矛盾冲突的规律,用一种几乎是在挑战观众极限的磨叽,超有耐心的按天儿推动着剧中各路人物的成长,其速度基本和我们现实生活同步。这么说吧,第一部播出时我有个哥们儿还没对象呢,现在第七部播时我哥们儿的儿子都五岁了,想想看,赵玉田和刘英的孩子才几岁?这节奏,整个一个乡村爱情版的《24小时》啊!

更厉害的是,它竟然让大批的曾经看惯了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的国产电视剧的观众,慢慢接受了这种剧情原地踏步的磨叽,喜欢上了这个整整七部没一对离婚分手的、迄今二百七十多集才死了一个王长贵的反常规生活剧,甚至成为其拥趸。要知道,更符合互联网时代观赏性的《爱情公寓》也才只拍了四部,这事元芳你怎么看?是不是其中必有蹊跷?

蹊跷的是乡村爱情系列真是土到掉渣,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当代人比,剧中那些穿着落伍思维老旧的人物,一个个的才更像“来自星星的你”;而且剧情也极度无聊,没有高富帅没有白富美没有小三没有职场没有房价没有婆媳不合,甚至连一句网络流行语都没有;最可气的是演员一个个歪瓜裂枣,等于在助长这个时代喜好审丑的不良观念,而且就是这些歪瓜裂枣虽然成天的陈芝麻烂谷子,但竟然连一个正经的心狠手辣反派人物都没有……

和朋友聊起乡村爱情系列,按照我这个年岁,会觉得戏里充满了我父辈乃至祖父辈的影子。而剧情中的“事儿越小人越吵”,也算是把家长里短的生活还原到了最本质。另外若是回忆起来,在早年的《一村之长》或《刘老根》里,什么乡长县长的还有彻头彻尾的反派人物,到了乡村爱情系列,已经第七部了,却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反派都没有。

私以为这不是赵本山在粉饰农民形象,里面的人物不都是以丑角状态出现取悦观众么?如此设计,这里面应该夹杂了本山大叔的期许,那就是人可以有私心,但不能有坏心,如剧中这样只会小吵小闹但不会真有敌对真有仇恨,有事情了都会伸手拉一把,这样的生活环境,小到一个寝室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公司一个单位,应该是每个人都会向往的吧?

早在乡村爱情系列第三部播出时,就有很多人预言不会有第四部了,第四部出来时又有很多人言之凿凿说不会有五了,第五部出来后预言家开始大量减少……到如今第七部播出时,好像没人再断言再展望了,觉得有个第八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虽然骂的依旧在骂,厌恶的仍然在厌恶,但应该没人不相信这个系列有着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尽管它还是与时代脱节,剧中人物90%连个iphone4都没有,尽管它还是剧情磨蹭人物闹腾,一切都还是那个屯里的鸡毛蒜皮,但乡村爱情系列没像偶像剧那样玩人气,没像某些抗日剧那样装神气,而是踏踏实实接地气,这才是能一直留住观众的最大原因吧。说白了,本山大叔不会傻到连续砸钱拍七部农村剧就为了美化自己出身或者给农民正名,能拍自然因为有电视台买,电视台买自然因为有观众看,所以说,《乡村爱情圆舞曲》的底子其实是“乡村爱钱圆舞曲”,收视率才是王道。

一部剧能拍七部,作为农村题材可能是空前绝后,甚至放在国产电视剧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这种可以抗衡美剧的长寿命,可以让人赞叹一下的。你可以拿它当长篇二人转看,也可以拿它当不过脑子的轻喜剧看,各取所需有何不好,比如我看这戏,就是纯粹在长相和穿着上,拿刘能和赵四找优越感,嗯哼。endprint

猜你喜欢

赵四圆舞曲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节日圆舞曲
师院圆舞曲
那片林子有鸟叫声(短篇小说)
开心一刻
赵四请客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小狗圆舞曲
黑色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