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经漫谈

2014-03-26廖可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6期
关键词:儿茶素茶道讲究

廖可

(湖北省襄阳军分区民主东路干休所 441021 )

我国以茶名于世界。西语字汇中本来没有“茶”这个字,而是借汉语音译,如法、英语译自闽音,俄语译自京音。自古以来,我国不仅讲究种茶、饮茶,而且也讲究沏茶、品茶。茶在人们文化和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公元8 世纪,唐代学者陆羽写了《茶经》三卷。这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我国劳动人民种茶的经验和作者自己的体会,内容包括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十节,论述了茶的起源、种类、特性、制法、烹煎,茶具,水的品次,饮茶风俗,名茶产地以及有关茶叶的典故和用茶的药方等。据记载,茶在我国古代曾当药用,公元四世纪开始普遍作为饮料。《茶经》问世后,饮茶的人日益增多,饮茶也越来越讲究了。宋代文人苏东坡《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北宋末年,徽宗赵佶著《大观茶经》,进一步把制茶工艺细分为二十条。明代许然的《茶疏》也谈述了饮茶。

茶叶中含有茉莉花素、紫罗兰素等挥发性物质,经热水一沏,就散发出茶香来。茶香精沸点是170℃,随温度增高而挥发加快,所以热茶香。茶叶中的许多成分在热水中溶解度高,因此,沏茶要注意掌握开水温度:过高会破坏茶中的成分,过低则沏不出佳味。

《茶经》将煎茶水分三等:“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400年前人们又知道“老窖酿酒”、“砂锅炖豆腐”的妙法,因而也讲究沏茶用具。

茶具的制作也表现出高超的智慧。有名的宜兴紫砂茶壶里外不施釉,在烧结得十分致密的砂壁上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既不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泡茶不起化学变化,既不夺香味,又无热汤气,色泽澄洁透明,茶味醇厚芳馨。暑月存茶过夜,不起腻苔,不易变馊。又因砂壁能吸附茶叶,蕴蓄香味,经久使用,壁内积聚“茶锈”,不放茶叶冲水,也有余香。

人们常把茶叶、咖啡和可可,称为世界三大饮料,而其中饮茶人数最多,地区最广。常饮咖啡的欧洲人,也非常喜爱茶叶的风味。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欣赏茶。马克思还给他的大女儿燕妮·龙格的儿子埃德加尔取了一个“茶先生”的雅号。在日本,由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喝茶的习惯更深,还形成一种独特的喝茶礼仪——“茶道”,讲究“和、敬、清、寂”的精神;且有全国性的茶道组织。1979年11月,日本茶道著名人士,日本茶道中最大的流派之一“里千家”第十五代家祖千宗室先生偕夫人来我国访问时,曾按照“茶道”礼仪亲自沏茶,由夫人献给邓小平并共饮。

我国医学典籍中,茶叶常入药。《神农本草经》载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堕,轻身,明目。”《神农食经》说:能“利小便,去痰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

茶叶中除含有水分,粗纤维,胶质、叶绿素等外,还含有咖啡碱,鞣质,儿茶素、维生素A6、B2、C、路丁(维生素P)、芳香油,蛋白质以及少量的氟化物等。咖啡碱含量较多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记忆力;还能利尿,增强肾脏排泄功能;也能引起冠状动脉扩张,促进血液循环。鞣质能收敛止血,调和碱性物质中毒;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某些慢性炎症也有一定疗效。儿茶素和多种维生素具有增强心肌活动和血管壁弹性的作用,对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日本对80 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其中30 名用茶叶治疗后,5 天内动脉血压恢复正常,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也随之下降。

儿茶素浓缩物和茶中的单宁物质等,还能解除或减轻辐射伤害。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人员报道,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有长期饮茶习惯的人存活率较高。据茶区调查,经常喝茶的人,癌症发病率是很低的。

此外,据研究,茶对龋齿、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饮茶好处虽多,也是有忌的。

饮茶过多会使体内水分增加,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过浓会出现过度兴奋,引起心跳过快、尿频、失眠等中毒症状,还会引起维生素B 缺乏症,妨害铁质的吸收等。劣质茶含鞣酸多,会使消化道粘膜收缩,或合成鞣酸蛋白而影响食欲、消化和吸收,甚至出现便秘。

我国古人对于饮茶的讲究,都是经验的总结,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例如:烫茶伤人,姜茶治痢,糖茶和胃;头遍茶兴奋力大,三过后收敛力强;饭后茶消食,空心茶令人心慌,隔夜茶伤脾胃;午茶助精神,晚茶导不眠;过量茶使人消瘦,淡茶温饮清香养人;吃药不宜用茶水,等等,这些都是值得好喝茶的人参考的。

猜你喜欢

儿茶素茶道讲究
体验茶道魅力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吃火锅的这些讲究,你知道吗?
茶道人生
健康吃饭有讲究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顺铂诱导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茶道六百年》
冬季若上“火” 食“冷”有讲究
全甲基化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