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泾县茶叶加工环境现状及优化对策

2014-03-25杨春香梅一枝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2期
关键词:泾县茶区茶业

杨春香 梅一枝

(1.泾县农技推广中心 242500;2.泾县黄村镇农综站)

泾县现有茶园7.13万亩,年产干茶2 400t,产值达2.74亿元,县内有200多个小型乡村茶场,1个茶叶精加工厂和11个以经营名优茶为主的民营茶叶企业,现在大都还处在起步阶段。

泾县位于黄山北麓,太平湖畔,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山清水秀,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有效成分的积累,茶叶品质优异。泾县名茶“汀溪兰香”和“涌溪火青”曾多次荣获国内外金奖,其中汀溪兰香茶是宣城市第一个获得“安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

1 泾县茶叶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1.1 茶区信息闭塞,茶农观念滞后

泾县茶区大都分布在山区,由于地理、经济和交通等方面原因,信息闭塞,观念落后。茶叶生产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波动,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产品创新、茶业组织制度创新、营销观念、市场观念等均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因而严重阻碍了泾县茶业的发展。

1.2 生产分散化,组织化程度低

泾县茶业生产形式大多是茶农自己采摘鲜叶,自己加工成干茶,再自己向市场出售。虽有几个有影响的茶叶企业,但缺乏有效管理,并没有起到中流砥柱和推动泾县茶业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作用。因此,泾县茶叶市场和茶叶企业目前的现状是规模小,经营分散,管理粗放,效益差,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含量低,企业实力弱,竞争力不强。虽然县政府也在强调抓龙头企业,但是抓什么样的企业,如何扶持,没有具体措施和对象。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1.3 茶叶市场管理不到位

茶叶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市场进入的门槛很低,因此茶叶市场管理难以到位,包装标识不齐全、质量等级不规范,甚至自相矛盾,令人无所适从,这种现象给泾县茶业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1.4 茶叶清洁化生产意识不强

近几年,国内外茶叶市场对茶叶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检测的项目、次数越来越多。茶叶卫生质量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泾县茶叶加工环境大多是一家一户家庭作坊式加工厂,清洁化意识不强,卫生质量达标工作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1.5 缺乏品牌管理

泾县茶叶品牌较多,有一定影响力的有:汀溪兰香、涌溪火青、爱民翠尖、铜山龙芽等,政府虽经多次整合,并由县茶叶协会于2013年注册了“泾县兰香”证明商标,强调泾县兰香、涌溪火青为泾县主打品牌,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市场上什么茶叶都可以用“泾县兰香”字样的包装盒,使外商无从下手,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降低了对泾县茶叶的购买欲望,严重影响泾县茶产业的发展。

1.6 科学技术落后、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低

目前,茶叶加工还是传统的加工设备较多,严重制约着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在加工中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多,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品牌茶叶规模偏小,茶叶深度加工几乎空白。现有的茶叶加工设备存在着种种不足,难以保证茶叶标准化生产。

2 加快泾县茶叶加工业发展的对策

2.1 理顺管理体制

泾县茶区大多为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观念尚待更新,缺乏自我发展的条件和能力。因而需要政府制定泾县茶业发展总体规划,理顺管理体制,消除体制障碍,把泾县茶叶产业推向全国;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及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来泾县发展,打破所有制界限,谋求广泛合作,尽快提升茶区生产营销水平,尽快改变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茶农、茶区收入。

2.2 加快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

强化茶农和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意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泾县茶叶标准体系。制定《泾县兰香茶》及《泾县兰香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两个省地方标准,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原产地保护,统一兰香质量标准,规范生产管理技术。同时指导和督促茶叶企业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加速茶园标准化建设和茶厂清洁化改造,推进QS等质量安全及标准体系认证工作。

2.3 重视茶叶清洁化生产和卫生质量达标工作

一要把茶叶清洁化生产列入茶叶生产的主要工作抓紧抓好,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疏导与堵源相结合、督查与打击相结合,通过宣传、堵源、疏导、服务、抽检等形式,切实把茶叶卫生质量安全工作抓实抓好。二要在充分发挥县直各有关职能部门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乡村相关单位的力量,共同做好茶叶卫生质量达标工作。三要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在泾县境内严禁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安全。

2.4 扶持龙头企业,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龙头企业不仅是市场拓展的主导力量,也是拉动茶叶加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做大做强茶产业,关键要抓龙头。目前,泾县茶叶加工存在“低、小、散、弱”状况,短期内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走联合之路,按照“扶大、扶优、扶强”原则,促进茶叶加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通过招商引资、优惠奖励等措施,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若干个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

2.5 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

以品牌建设为中心,把基地建设、市场建设、标准建设、形象建设体系纳入品牌建设轨道。充分发挥品牌效应,逐步整合全县茶叶品牌,提高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支持重点企业以品牌、技术、市场、资产为纽带,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原料初加工企业或原料生产基地的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实行扶优扶强,确定并支持一批茶叶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全面推进茶叶产业化升级。

2.6 加大对茶叶技改和科技的投入

每年政府应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老茶园改造、发展无性系良种、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同时,加大对茶叶科研项目的投入,尤其是对一些关系泾县茶业发展的重大课题,应当优先予以考虑。加大科技研究和推广运用的资金投入,推动产学研结合,增加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发深加工产品,提高泾县茶叶产业产出水平和竞争实力。

猜你喜欢

泾县茶区茶业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贵州茶业大事记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男子信用卡诈骗10万余元还不上钱玩“躲猫猫”
中国茶的四大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