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太极拳的意识与教法

2014-03-2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内功太极拳意识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017)

·文献研究·

论太极拳的意识与教法

何建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017)

太极拳是内功拳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内部的意气运动,二是外部的拳势神气运动。拳势神气运动则是意气运动显露于外的表现。教授太极拳不学内功,在太极拳教学上是不完善的,不但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学生的练拳效果。学习太极拳内功是深化太极拳教学改革内容的重要措施,让学生在掌握太极拳动作的基础上学习太极拳内功,即要抓住“以意导动,意动身随”和“以意引气,意动气行”这两个环节,又要把练意、练气、练身统帅起来,使形、气、神合练而一,完成太极内功的教学任务。

太极拳;内功拳术;中医院校;教学研究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拳法之一,是一种以柔和、缓慢、圆活、稳静为特点的拳术。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长期锻炼实践证明:太极拳既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经常打太极拳,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骨骼肌肉等运动器官都有良好作用[1-3]。现根据多年来教授太极拳的教学经验,对太极拳的意识与教法作一探讨。

1 太极拳研究的必要性

1.1 从太极拳理论的发展简史谈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自明末清初陈王廷创太极拳以来,名手辈出,历久不衰,但这些后辈们注重的是擂台比武,并不重视文字记载,直到第15代陈鑫(1849—1929),首次用文字总结了历代陈氏太极拳的练拳经验,他花费了12年之久,著下了《陈氏太极拳图说》及《三三拳谱》等著作,目前能见到的较经典的著作还有《太极拳谱》《太极拳论》《行功心解》等,这些著作主要阐述的是推手与攻击的太极原理,对健身及延年益寿方面的原理则三言两语,让人感觉比较空洞。一方面是由于时代限制了他们的想法,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原因使他们无法承担起深入研究的责任。

1.2 从目前一些学者对太极拳健康理论的研究谈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一些学者对太极拳对人体各个系统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肯定了太极拳对机体的某些良好作用,但这些实验基本上均基于太极拳是一项普通的体育运动来考虑的,并未道出其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形式的特殊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选择上,均是习练太极拳者与一般人比较,而未与从事其他运动形式的项目比较,这表明从立题的根本上,作者仅是将太极拳作为普通的一项运动来考虑的,并未揭示出太极拳运动的特殊性。

1.3 从太极拳运动的特殊性谈深入研究其健身作用的必要性 太极拳是一项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一种运动形式,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活动”。近些年来人们对“生命在于运动”的提法提出了异议。至于太极拳运动在延年益寿方面究竟是不是优于其他运动形式,仍需要大量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此基础上关于太极拳教学的研究更是必要和十分重要。

2 把握太极拳内功教学的重要环节

2.1 “以意导动,意动身随” 主要是用意练意、练身。“意动”是意识活动,“身随”是在意识指导下的肢体运动。太极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使内在的意识活动与外在的肢体运动表里一致,达到“以内动导外形,以外动合内动”的要求。动作要正确、连贯、圆活,动作过程中,内部的意识活动过程与外部动觉表象的开合虚实和旋转变换过程,务求“上下相随,内外合一”。

2.2 “以意引气,意动气行” 主要是用意练意、练气。意和气都是内部运动,是太极内功的主要内容。练“以意引气,意动气行”就要调息,太极拳运动的调息是在意识指引下动作与呼吸相配合。练太极拳时,把意识、动作、呼吸三者融于一体,练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内气潜转,气遍全躯”的效果。

“以意导动,意动身随”和“以意引气,意动气行”是一个整本。拳谱中说:“心为令,气为旗”。就是说,心为发令者,气为奉令而行的“传旗”。十三势行工歌诀中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这是说,肢体运动是执令而行的士卒。所以练太极拳要求“始而意动继而气动,然而身动”,不论是气动还是身动都是在意动指挥下进行的,意占主导地位。意动、气动、身动是用意练意、炼气、练身的过程,使形、气、神达到统一,形成太极拳独特的整体的健身功能。对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开发智力,陶冶性格,延年益寿等,都有重要意义。

3 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法的采用

教授太极拳,首先要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太极拳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者学好压腿、走步、转腰运掌这三项基本功,通过练习就能初步掌握太极拳的一些基本要领,并为初步学好套路和不断提高水平打下基础。

教授太极拳的过程中,无论教学生哪个动作,首先要做到讲明要领、摆正姿势。做动作时,要以腰带动上肢动作,而不能只是上肢动而腰不动,比如做“云手”动作时,臂的左右绕动,要以腰为轴,以腰的左右转动带动两臂左右运动。上肢总的要求沉肩垂肘,下肢总的要求是屈膝、松胯,轻起轻落,使下肢动作轻稳,并且身体重心转移要明显,在整个太极拳套路中,随着两手动作的运行,身体重心始终在左右两脚之间来回移动。在动作变化方向转变时,一定要注意脚的外撇与内扣的配合,只有脚的位置正确,动作才能稳固。缓慢均匀是太极拳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练习太极拳时不能性急,思想要平静,随其自然,有如行云流水一样去完成每一个动作,也就是要掌握好速度。多做几次或几十次匀速的左右野马分鬃和云手动作,这样可以控制好速度上的变化。轻松柔和,自然放松,用意不用力,好像抽丝一样,轻起轻落,要求迈步如“猫步”,连贯圆活,动作与动作之间要连贯,不能生硬和有明显的停顿,两臂在做动作时,不能完全伸直,更不能直来直去,而要保持一定的曲度和走各种弧形,两腿的动作也要有一定的曲度和走一定的弧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太极拳的学习中,照顾了上边,忘了下边,照顾了手,忘了脚,出现手动脚不动,脚动手忘动的事情,这样在教学中应该采用让学生分解练习,双手背后练习脚的动作,然后脚不动练习手的动作,经过反复练习,最后手脚,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在太极拳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旧的不适应的教学方法,使太极拳教学取得更好的成绩。

[1]虞宝海.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杨桦.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全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材》编写组.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OntheconsciousnessandteachingofTaijiQuan

HE Jianju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CM,Changchun 130017,China)

As the internal martial art,Taiji Quan has two aspects:one is the internal spirit of movement,the other is the external movement.The external movement is the outward show of spirit movement.It is not perfect to teach Taiji Quan without learning the interal work.It not on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but also affects the students’ practice effect.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work of Taiji Qua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aiji Quan.The two segments of “follow spirit to move” and “follow spirit to lead Qi” are focused on during the practice of internal work.We should combine spirit,Qi and body with form,Qi and spirit in order to complete teaching task.

Taiji Quan;internal work;TCM colleges;teaching reserach

10.13463/j.cnki.cczyy.2014.04.069

何建军(1958-),男,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保健。

R247.4

:A

:2095-6258(2014)04-0741-02

2014-03-26)

猜你喜欢

内功太极拳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练好内功”;企业逆势而上的秘密武器
潍柴 练好内功赢天下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