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教育探析

2014-03-25谭泽春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道德教育市场经济

谭泽春

(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主要探究人的思想、政治、法制、道德等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不断发展,我国道德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到了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下大力气整治的地步,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教育势在必行。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教育有哪些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教育面临着哪些困境,我们应如何积极应对和化解等问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1](P78)道德教育是人类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发展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2] (P95)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发展,对道德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人们物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当代中国最深层次的社会变革莫过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人们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得以充分激发,人们的物质欲望也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不断膨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讲求效率、平等竞争、尊重知识和人才、重视个人价值、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等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内化于心,与社会经济发展渐行渐远的传统义利观、效率观不断受到挑战。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健全、公共权力缺乏监督等问题,各种极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容易在市场经济的推波助澜下诱发产生。因此,市场经济不断将人的欲望物质化,逐步将人与人的关系推向冰冷的金钱利益关系,各种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重法治轻德治倾向明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脱节,道德失范情况严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们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由此可见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现象:大家对强调法制建设深表赞同,而对强调道德建设却不以为然。久而久之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重法治轻德治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而现实却是相关法律和司法机关无法惩处许多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舆论监督和道德谴责对此更是有心无力、无法制约,于是道德失范行为与日俱增、日益严重。

道德失范个案易被无限放大倾向凸显。我国现处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向现代市场经济时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和矛盾交织在一起,既得利益集团占有和垄断着大量社会资源,他们绝不会轻易和主动放弃现有的丰厚利益和垄断权力。但随着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又迫切需要冲破各种利益的藩篱。在如此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各种新旧道德观会发生激烈碰撞,传统道德会发生裂变和新生,新兴道德也会顺势生长和发育。二者完全融合不会自然发生,也不会在短期内完成,而是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熟人之间比较容易沟通和彼此信任。而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了一个“陌生人社会”,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之间很难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道德选择的难度和困惑。这种陌生人的生存环境、市场经济的自我逐利性以及新闻媒体的炒作放大,致使“小悦悦”事件等许多看似难以理解的不道德事件时不时发生。于是道德冷漠、道德平庸、道德滑坡、道德危机等评论迅速传播开来。新媒体时代大量庞杂的信息使得人们无暇进行筛选过滤,被动地接受各种负面消息,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能力,人们常常误把道德失范的个案当作社会的普遍状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教育的主要困境

市场经济社会中,各种不正当的竞争充斥着市场,人们心灵深处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受到猛烈地冲击,人性深处不可遏制的欲望和做恶的冲动使得道德教育愈发必要和重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道德教育逐渐面临着道德建设严重滞后、人们价值取向比较混乱、集体主义道德逐渐式微等主要困境。

道德建设严重滞后。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自主意识淡薄,对国家的依附性很强。由于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靠价值规律调节,这就使得个人和集体的选择权与自主权不断扩大,人们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道德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并存:一方面,人们的自主精神、竞争观念、效益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强,激发了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安于现状、墨守陈规的习惯得到了有效克服,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一些人见利忘义、追逐金钱、投机钻营的不良道德行为在市场经济等价交换、重视效益和公开公平竞争等原则的笼罩下不断升级。而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过多的关注了物质建设,而对包括道德在内的精神建设关注不够,导致背信违约、坑蒙拐骗等道德沦丧现象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人们价值取向比较混乱。我国社会现处于矛盾凸显期和改革攻坚期,许多利益藩篱被固化,各种利益集团唯利是图,其既得利益和地位难以撼动。因此,价值取向比较混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效益经济,各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强化和扩大了人们的利益、效益、财富观念和货币的作用,人们的价值取向在利益意识得到增强的同时,也不断趋于多元化,比较混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本获得利益、效益、财富和货币应以集体主义为基本价值取向,而现实生活中却大多变成了以个人主义为基本价值取向。人们的是非、得失、尊卑、荣辱等观念也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一部分人认为是不合时宜的事情,另一部分人却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以前许多人们认为不光彩、不合理、不正当的事情,现在却被认为是光彩的、合理的、正当的了。这些变化一方面冲击了许多陈腐守旧的观念,另一方面也侵蚀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使得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功能不断弱化,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3]

集体主义道德逐渐式微。集体主义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产生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集体主义就已经开始萌芽,但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取得支配地位则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之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于更高的目标之中,集体利益的损害会影响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可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维护集体利益的道德意识逐渐淡漠。人们逐渐淡忘个人利益包含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中,不太相信个人利益的获得和保护离不开民族和国家,离不开集体和社会,只有集体和国家发展富强了,个人才能得到发展和富裕。地沟油、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楼歪歪、楼倒倒、楼脆脆等豆腐渣工程等也一再印证集体主义道德的逐渐式微。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教育的出路

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体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理论界的一大难题。要解决好这一难题,除了继承和发扬优良道德传统以外,还要积极创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规范体系主要是指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规范,以“三德”教育为基本着力点。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一道德规范体系,首先,要大力加强诚信教育,努力使诚信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要想良性循环,必须要靠诚信作为其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就是诚信缺失。诚信缺失对损害经济主体,阻碍经济正常发展,增加社会交易成本,加剧社会不公,影响中国国际形象和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等众多方面危害巨大,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让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其次,在经济活动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效率与公平及其矛盾业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并极度敏感的一个社会焦点问题。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的伦理问题》中指出,究竟该把效率排在前面还是该把公平排在前面是一个对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判断问题,学术界的争论由来已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要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但提高效率必须要兼顾公平,要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尊重机会均等。这本身也是实现效率的重要条件,而非可有可无的外在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会促使效率的不断提升。再次,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关键是要构建“局部服从整体”、“当前服从长远”的经济发展基本道德规范。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但我们不能忽略甚至抹杀人民群众的局部利益而片面强调全局利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统一的。邓小平同志的意思就是说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是互为前提、辨证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后,还要倡导义利统一、质量第一、诚实劳动、以人为本、保护生态、反对奢侈浪费等经济伦理规范,共同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体系。

自觉培育和践行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是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反映出了我党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认识,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取向是该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理想追求的集中表现。公平正义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来看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我国当前正处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新整合多种价值的关键时期,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需要我们用系统思维来看待和甄别。以公平正义为价值感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认为,公平正义在道德的多元性成为既定现实后可以被视为秉持不同道德观的人群得以和平相处的最低层次的一致性认同。我国社会财富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社会利益也日益多元化。由于人们各自拥有的资源、地位和权力不同,阶层与阶层之间以及阶层内部利益分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当利益分化超出了公平的底线时,各阶层和各群体之间就会出现对立和鸿沟。一旦这种情况真正出现时,就会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甚至引发动荡。到那时所有人的利益都将无法保障,社会公正早已荡然无存了。[4](P118)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教育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关注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精心培育和积极践行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倡导并努力践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市场经济中,利己心、竞争意识和对财富的欲望构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如亚当·斯密指出的一样,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地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的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他所追求的惟有其个人的利益。个人和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没有惩罚或惩罚过小,他们就会把道德原则抛在一边,去竞相追逐利益的最大化。[5](P14)个人利己主义道德观是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产物,是在几千年阶级社

会中生长出来的,它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曾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过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和价值趋向不断多元化,但为了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为了更好地发挥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补充作用,我们应大力倡导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统一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因为只有集体主义道德观才能真正反映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才能体现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潜力和活力,反对个人利己主义道德观,倡导集体主义道德观,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利益仍然是最大的利益,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仍然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本位”价值观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我国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并一以贯之地践行社会主义集体

主义道德观。这对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道德建设是其建立和发展的基石,道德教育在其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加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同时,要注重发挥道德教育的重要监督和调节作用,要不断研究和总结道德教育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对和化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以及新危机,同时更要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的步伐,及时遏制和消除道德失范现象。

参考文献:

[1]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3]黄学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教育[J].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5(3).

[4]裴德海.从一般价值到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双重逻辑[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

[5]韩凤荣,薛薇,郭亚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与青年诚信的构建[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道德教育市场经济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