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

2014-03-25关海云

关键词:师生员工校训校园文化

关海云

(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基础科,广东 肇庆 526020)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长,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职业学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师资队伍水平不均,校园管理难度增大。在此背景下,职业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凸显。良好的校园精神能继承校园优良传统,沉淀文化底蕴,陶冶师生情操,进而推动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打造职业学校特色品牌。

一、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内涵

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是指职业学校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通过长期的校园精神文化创造活动,积淀、整合、凝练出的,体现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的过程。[1]

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校园精神在具体的学校中生成,支配着校园中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虽然各种观念在校园内汇集撞击,但良好的校园精神可以消解其中各种消极的思想,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校园精神作为一种催人向上的群体意识,是校园内所有成员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共同意志和风格,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的综合体现。

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是人文性、继承性、积累性、内潜性的统一。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的人文性,是指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等内容。职业学校校园精神所倡导的敬业、拼搏、奉献等精神,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的继承性,是指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在建设中的前后相续。职业学校校园精神的内涵,将伴随校园的发展,不断得以维系、巩固、丰富和深化,并代代相传。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的积累性,是指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在建设过程中的层层积累。职业学校校园精神的构建,是一个伴随着学校的变迁,经过实践、倡导、践行、提炼,再实践、升华及发扬光大的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的内潜性,是指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对群体和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精神依托校园这一个大的立体平台,以校园内的特色建筑文化、校园人文精神和学校特色教育教学为载体,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改变主体意识,进而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诱导影响作用,甚至让主体行为产生改变,从而在不自觉中,使师生员工行为思想内化出与校园精神文化相一致的某种独特品格。[2]

二、职业学校校园精神的基本功能

当前,职业学校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其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尚处于不完全成熟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达到成熟、理性的稳定阶段,对道德的认识和评价水平尚处于表面化,其思想、思维仍处于学校和社会的临界点。学生在没有充分接触外部环境的条件下,在认识和处理社会现象和问题时,常常因为不适应而引发内心世界的困惑、迷茫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强调职业学校校园精神建设,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功能、群体凝聚功能、陶冶激励功能、品牌效应功能,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成长动力,使其实现身心、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3]

价值导向功能。校园精神无处不在,既内蕴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又沉潜在学生的业余文化活动中,能影响教职员工在精神层面和日常生活层面的行为选择。优良的校园精神就像营养丰富的沃土,能够使学生吸取正能量,使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时,能找准正确的发展和生活方向,从而做出比较合理有效的选择,能锻炼并提升他们的参与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分辨能力、创造能力,规范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追求,并使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群体凝聚功能。凝聚力是指群体内的吸引力,是群内成员之间、群与成员之间的一种集体情感的表现。积极健康向上的群体凝聚力,有利于群体力量的发挥。优良的校园精神,实质上是全体师生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校园价值观。它能充分激发师生员工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对全体师生具有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一所拥有良好校园精神的学校,能在校园内建立起和谐、信任、友爱、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排斥有悖于校园精神的离心情绪,使学校在面对市场的挑战中,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群策群力,求得发展。[4](P117)

陶冶激励功能。每所学校都有专属于它自己的校园精神。这种精神与学校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场所相联系,能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师生员工,具有人格熏陶的作用。这种熏陶作用,如同阳光洒满校园,虽无质无形,却无处不在,影响巨大而深远。譬如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让人不忍唐突,幽静的阅览室让学生自觉地变得文质彬彬,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开始反躬自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弥漫于整个校园并彰显学校风范的这种精神氛围,具有启迪和感染校园人的作用。一旦置身其中,人们便会不自觉地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熏陶。[5](P62)

品牌效应功能。市场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品牌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决定顾客的消费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竞争力也是学校品牌和形象的竞争力,优良的校园精神能有力地塑造学校形象,打造学校特色品牌。良好的学校形象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是学校成功办学的标志,是学校重要的无形资产。内部形象能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对本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外部形象能深刻地反映一所学校的特征和内涵,成为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标志。校园精神所塑造的良好形象,将对社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吸引大量的优秀学生及社会青年前来就读,实现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职业学校校园精神的建设途径

校园精神建设是一项艰苦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职业学校应当本着以人为本、育人为先、重在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从提炼特色校训,建设优良校风,开展榜样教育,丰富文化生活,优化校园环境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校园精神培育。

提炼特色校训。校训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是校园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职业学校校训的提炼,要与职业定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彰显精工精艺、爱岗敬业的内涵。校训要有个性,要形神兼备。校训一旦失去了个性,便失去了活力,丧失了对本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如此,学校则将失去社会吸引力和竞争力。职业学校的校训应体现本校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每个职业学校的创办背景、办学经历、专业特点、师资队伍、生源构成都不尽相同,其基本价值、基本信念、行为规范也会相应地体现出不同特色,因此,其校训的提炼,就要着眼于其自身的历史传统与现实。要真正发挥校训凝心聚气的巨大精神力量,就必须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校训,或将其书于校园醒目建筑物之上,或将其写入招生简章、入学通知书、学校学报和毕业文凭中,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校训的浸染和熏陶,以鞭策自己不断上进。

加强校风建设。校园风气简称校风,是在学校共同目标指引下,经学校全体成员长期努力而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是师生的思想道德、纪律作风、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校风包括学风、教风、领导作风等,是校园精神的浓缩和写照,是校园精神的人格化具体化。良好的校风一旦形成,将对学校成员产生强大的心理影响。抓校风建设,一定要加强师德建设。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各种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教师是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创造者,其精神品格、治学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实际上代表了学校的价值选择,是校园精神最基本的体现。职业学校可以通过让教师广泛参与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其成为校园精神的主要传播者。在学风培养上,职业学校要以教材选用为突破口,使用一些职教特点突出、实用性强的新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相关部门要把好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实验、实习、作业批改和考核等环节的指导、检查和监督,重视对学生的指导,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校领导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其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影响着学校物质文化的塑造,教育制度的形成。职业学校领导班子要坚持科学治校,民主办校,积极学习和研究职业教育规律,推行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以更好地促进校风建设。

实施榜样教育。榜样教育是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教育手段。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模仿和社会学习是学习的基础,榜样学习能帮助人们通过模仿,获得适当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技巧。榜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榜样的感召下,人们可以自觉地产生比、学、赶、帮、超等行为。在校园精神建设过程中,应把那些最能体现校园精神的师生员工立为楷模,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以对他人产生良好的表率作用。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要突出育人理念和技能实践,活动主旨要紧紧围绕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以娱乐为主的活动形式,探索多元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比如工厂实践、社区实践、兄弟学校学习交流等多元互动模式,可以将人文讲座与专业知识讲座并举,将优良学风与精神文化构建结合起来。校园文化活动必须依赖多元多样的载体才能传播,这些载体可以是学生社团组织如学生会、心理协会等,但又不能仅限于此。校园文化活动要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符合学生审美认知水平,且能调动他们兴趣爱好的形式开展,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其教育导向作用,致力于学生的素质养成与技能提升,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提高其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优化校园环境氛围。校园环境对学生的熏陶,要比单纯地使其被动接受教育更深刻。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与环境。学校物质文化能折射出校园特有的理想追求,并以其内在的价值观念激励人影响人。校园精神的塑造,离不开校园环境的优化。好的校园环境,往往能激活校园精神,创造一种浓烈的文化氛围。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校园精神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校园精神的内部结构,以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对此,可以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室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比如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张贴名言警句,由学生自己编辑学习园地内容。这不但能为校园文化增添色彩,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总之,校园环境氛围的优化,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努力净化校园风气,使学校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的清净园地。

参考文献:

[1]毛晔.浅谈培育校园精神的途径[J].咸宁师专学报,2001(10).

[2]刘薇.校园精神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3.

[3]梁俊,王菊芳.试论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涵义和意义[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117.

[5]杨新起,向东,万美容.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校训校园文化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