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体系探讨

2014-03-25卢红艳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职业

卢红艳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湖北 荆州 434020)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推进的需要,提升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规定最低课时要求”,“高职高专学校参考上述课程体系建议,制定本校具体教学计划”。据此,我们可以明确两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应根据各校的培养目标设计,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应因校制宜,因层而异,因类而别。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主要是针对普通本科院校提出的,而普通本科院校又分为不同的类型。教育部规划司副司长陈峰认为,按照社会需求,可以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其他类型。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要求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在此背景下,相当一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势必转型为应用型高校,而应用型高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实践教学及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上,都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探讨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体系,很有必要。

一、应用型高校特点及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现状

应用型高校是一种依托专业,注重专业,突出应用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院校。与研究型大学注重科学实验,重在培养科学创新人才,技术型院校注重生产技术,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不同,应用型高校走出了传统的精英教育办学理念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生产、管理、服务开展新型职业教育,同时提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大众教育,是一种服务地方的专业教育。研究型大学强调研究生的数量,重视科研的投入,技术型院校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在专门领域的技能,应用型高校重在培养面向地方、市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现了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灵活衔接。研究型大学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技能型院校属于专科层次,而应用型高校则以培养大量应用型本科生为主,以培养部分技能型专科生为辅,培养少量社会型研究生为补充。研究型大学重视学科建设,技能型院校重视专业建设,而应用型高校依托学科,面向应用,强调提高专业的适应能力,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地方特征明显,且极具灵活性和变化性,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研究型大学重在培养精英,以国家重大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技能型院校以生产领域的技术运用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用型高校则集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于一体,为地方全面建设培养人才。

大学生发展指导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相关工作,但该项工作在高校的实践,还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在课程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相应的体系也尚不成熟。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其一,全程化、全员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意识尚未形成。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学生的相关教育仅局限于大学一年级和四年级两个阶段;另一方面,不涉及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的教辅人员对课程的性质、学科属性等还存在误区,有些人甚至认为该课程是选修课,可有可无,此外,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和职业规划愿景也待进一步唤醒。其二,教育形式单一,个性化、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部分高校在教材的选用上,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不能与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相匹配,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也仅安排在学生毕业前。这种在时间上滞后,极具功利性的教育模式,显然不能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相匹配。其三,理论研究体系倾向西方化,专业化、本土化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不可否认,国外的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工作起步早,也确实形成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理论,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理念、英国的“学习+带薪实习+学习”三明治教育理念、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等,但其多数理论是基于本国的特殊社会环境形成的,因此,我们应在吸收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理论体系。其四,师资力量薄弱,专家化、多元化的指导团队尚未形成。目前,高校从事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工作的师资,多数由党政干部和从事学生工作的领导充任。他们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和专业知识,无法给学生提供多维度、全方位的指导。

二、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体系的构建

要使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必须充分考虑应用型高校的突出特点,针对目前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发展指导长效机制。

科学定位,建立行之有效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目标体系。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体系的终极目标,是期望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理性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其内容体系的构建,要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关注社会需求。其内容的确定,应根据应用型高校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从不同年级层面来说,其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新生入学至大学一年级,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启蒙教育,唤醒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其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第二阶段:大学一年级至二年级,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及职业规划教育,使其掌握职业规划方法,不断丰富自我,完善知识结构,夯实基础,能进行初步的学业规划及职业生涯规划。第三阶段:大学二年级至大学三年级,对学生进行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及兼职、培训等活动提升职业素养。第四阶段:大学四年级及就业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决策修正教育,加强就业心理调试与社会适应教育,为学生提供政策宣讲、咨询维权及跟踪调研等服务,使学生确立合理的职业定位,通过实习实训、就业培训等形式,完成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同时为校友联络搭建平台。从不同层次层面来说,其内容体系的侧重也应有所不同:专科生侧重传授专业技能,本科教育偏向跨学科知识的迁移,研究生教育侧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管是哪个层次,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都应以生为本,分阶段分层次地合理制定实施方案[1]

创新观念,建立科学完善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很多高校已在课程设置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总体来说,改革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有部分高校虽然按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但职业规划指导仅在大一开设,就业创业培训只在毕业生之间开展,不可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应用型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课程,应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程中,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以保证该课程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课程内容应包括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个人探索(性格、能力、兴趣、人格、价值观等)、职业探索(职业、行业、企业、劳动力市场环境等)、职业决策、生涯规划实施、生涯规划反馈与修正、就业素养提升、就业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等。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中国特色和地方特色展开,结合专业特色和发展状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应用型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课程体系。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革新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模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心理测试、专题讲座、沙龙交流、演讲咨询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相互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时效性。要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通过实践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通过调研、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学校、企业对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评估课程效果,重视过程评价,以确保评估体系的可持续运作。

因地制宜,建立与时俱进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平台体系。搭建符合学生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的全方位开放式教育平台体系,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发展指导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能为多维度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拓宽途径。应用型高校应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协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拓展训练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和个体辅导。应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大学生发展指导的孵化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开拓精神等。要积极开发网络教学平台资源,设立博客、微博、二维码扫描等新型互动交流平台,开展学生职业倾向测试,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等担任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顾问,为学生提供咨询答疑等服务。此外,应用型高校还应与企业对接,建立相应的实践平台。学校应为学生广开实习实训基地,依托各类职业培训、创业教育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的平台,使学生真正融入社会;还可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新的合作办学平台,提升国际化水平。

整合资源,建立专业多元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师资体系。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教学成功的保证。大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的独特性,要求其师资队伍必须兼具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背景。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引进具有较高水平、专业化的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团队;另一方面,又要立足学校实际,加大对原有师资的培训力度,让教师进企业学习锻炼,全方位打造双师型教师,使从业人员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高校还应聘请社会知名职业咨询专家、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担任兼职老师,为学生提供更直接具体的指导。高校要努力通过引进、培养、聘用等途径,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的,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队伍。

总之,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心,它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及经济发展的进程。我们应坚持用产学研结合和合作教育两条腿走路,努力建构一个以生为本,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体系,为国家输送更多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孔繁敏,等.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职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