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

2014-03-25张云婷刘在洲

关键词:价值评价质量

张云婷 刘在洲

(长江大学 大学发展研究院,湖北 荆州 434025)

目前,高校科研成果虽然众多,但却面临着原创性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开展科研评价以保证高校科研质量,是世界各国普遍的价值选择,也是提高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现有的科研评价制度,对高校科研质量的提升和促进效果并不明显,高校科研质量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究其原因,既有科研评价制度的缺陷,更有科研评价价值取向上的偏差。本文通过对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价值取向实然状态的反思,尝试重构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

一、高校科研评价价值取向现状

高校科研评价价值取向,是指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主体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主导性的价值观,即评价主体对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价值标准所取的方向。它表达的是评价主体对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价值立场和价值追求。当下,我国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价值取向在实践中多有偏差。

(一)工具价值偏重

不同类型的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标准,都把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仅仅当作奖优惩劣的手段,或考核教师科研工作量的工具[1],弱化了高校科研质量评价对高校及其科研人员发展、高校科研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体系、评价标准都倾向于工具价值,忽视了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本身所蕴含的价值,造成了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肤浅化,简单化。另一方面,评价者将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仅仅当成管理手段或者工具,致使被评价者缺乏主动参与性,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仅停留在执行评价者命令和意图的层面,缺乏对科研本身的积极追求。当下,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对高校进行科研水平评价、科研项目申报鉴定,还是高校内部对其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价,都表现出过重的工具价值,目的价值缺失。

(二)功利主义盛行

功利主义在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中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能服务于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促进高校科研的发展。[2]然而,完全由功利主义主导的价值取向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以科研成果是否“有用”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致使高校科研原始创新能力缺失,高校专注于经济效益、短期效益,从而忽视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长期效益;另一方面,评委为了功利目的而评价,也是滋生学术腐败的众多原因之一。各类期刊为了金钱、人情等原因,忽视了对文章质量的审核,从而催生大量低水平的学术论文,加剧了学术泡沫。高校为了应对科研质量评价,以求获得更多的资源分配,造成了高校科研的浮躁和跃进,使高校科研人员无法潜心从事科研活动。过于功利的高校科研质量评价,并不符合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简单的以功利主义主导的价值取向,使科研重视应用研究,忽视基础研究,重视技术提升,忽视原始创新,重视科研成果,忽视人才培养,必然会影响高校科研质量评价。

(三)社会价值偏弱

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在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中,其价值取向也要维持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衡,不能忽视社会价值,因为社会价值表现为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即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对社会进步的促进。[4]然而,现实中,高校科研质量评价在个人主义盛行的背景下,社会价值呈现衰微态势。个人主义主导下的高校科研活动以及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活动,在实现个体价值的同时,疏忽了其社会价值。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中的个人主义盛行,社会价值偏弱,影响了高校科研评价的顺利进行。

(四)教育价值缺失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职能之一,但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校的科研不应单一纯粹地追求科技发展,还应该在其过程中着眼于人才培养,尤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然而,现实中,高校科研职能异化,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教育价值处于缺失状态。在基础研究质量评价方面,虽然教育部强调,基础研究项目要以原始创新性成果和创新性人才培养为重点,着重评价科学价值,但实践中,高校科研质量还是重视显性科研产出,把人才培养抛诸脑后,在应用研究质量评价时,也仅重视科研的经济效益,重视技术水平的推广,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忽视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效益。

二、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应然价值取向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高校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应该确立以创新为总导向的科研质量评价价值取向。

(一)鼓励原创,探求未知

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摇篮,一直遵循的是以学术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中,不管市场、商品、利益如何冲击,学者们始终坚守学术的圣土,追求纯粹的学术价值。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科研已经逐步改变了单纯追求学术价值的态度,倾向于以更为全面的观点,综合考虑自身对于社会的责任。这种变化虽然值得肯定,但是由于高校追求的主要是社会的长远利益和人类的整体利益,与社会现实之间应该保持必要的距离,即高校的科研应该反映所处社会的时代精神,联系所在地区的实际,但同时又必须坚持高校的内在逻辑,超越社会现实生活的局限性和功利性。因此,其鼓励原创和探求未知的责任与使命,不能被丢失和忘却。

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力军。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应该与其他科研院所、企业研究机构的科研任务有所区别。国外经验表明,高等学校以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为主,基础研究是高校科研的传统和长项,其他科研机构以应用研究为主,企业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以此构成一个各有侧重,分工明确,相对稳定,又相互协作的科技创新体系。因此,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高校准确定位,以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既防止科研机构之间不必要的竞争,端正高校教师科研动机,防止科研腐败,制止学术垃圾,助推科技创新,又能促进高校科研,有利于人才培养。因此,高等学校科研质量评价应首先瞄准鼓励原创和探求未知这一价值取向。

(二)创新技术,服务社会

科学研究需要立足创新技术,服务社会。当前,我国科学研究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于“提高解决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支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指出:高校是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6]高校应该发挥自身在人才、条件和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履行起创新技术、服务社会的职能。为此,我们应该引导高校面向社会需要,创新技术,直接服务社会。

(三)促进教学,培养人才

高校科研不仅要出成果,而且要出人才。这是高校科研的典型特征,也是高校科研与科研院所科研最大的区别。这是由高校科研的特殊性决定的。为此,高校科研要履行促进人才培养的责任,要树立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校科研观,即树立以教科结合,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校科研观,注重科研促进人才培养的政策引导,强化科研促进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在评价高校科研质量时,要注重促进教学,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权重关注科研对人才培养的促进要素,让异化的高校科研职能与大学的理念高度契合,回归致力于一出成果,二出人才的高校科研的本位。在出成果的同时,切实履行人才培养的责任,培养出一代代杰出人才,用实际行动回答钱老之问。总之,促进教学,培养人才,应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科研评价价值取向。

(四)反思自身,坚守使命

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哈罗特·伯金曾经说过:“人们常常指责大学对一切都进行研究,而就是不研究自己;同时人们公开指责它们准备对一切进行改革,而不去改革它们自己。”一段时间以来,高等教育在市场经济和大众化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许多高等学校迷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的根本,懈怠了自己的使命。因此,高校管理者们非常有必要弄清大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办大学,怎样办大学等根本问题,以及大学改革发展问题,教学和科研问题,坚守大学使命,服务国家建设。为此,科研评价就要引导高校注重开展教学研究和院校研究,引导高等学校加强对自身的反思与检讨,总结与研究,即通过研究自己的理念、职能、使命、定位,研究自己的发展轨迹和运行发展规律等,总结自己的成绩与经验,找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明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战略,探寻自己的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其鼓励原创,探求未知,创新技术,服务社会,促进教学,培养人才的应然价值取向。因此,确立反思自身,坚守使命的价值取向,应是高校科研的当务之急。

三、高校科研质量评价应然价值取向的实现途径

高校科研质量评价应然价值取向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决定了它在高校科研评价中的重要地位。

(一)认清本质,把握规律

重构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要在认清科研评价价值取向本质及功能的基础上得以实现。价值取向的本质,是价值主体对价值实践方向自觉的有目的的选择。[7](P46)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所蕴含的价值丰富,但是其在价值实践过程中,要自觉对其所蕴含的价值进行选择,协调多方面的价值,做到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功利价值与道德、审美价值的和谐统一。

重构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需要在认清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本质和作用的基础上得以实现。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本质上是对高校科研质量的价值判断。高校科研质量评价针对高校科研和科研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改进,不仅是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管理高校和高校科研的手段,而且是高校及其科研人员自身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举措。高校科研质量评价应是高校提升自身科研质量的实践活动。

重构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需要尊重高校科学研究中自由探索、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院校研究的特点。自由探索是科研最本质的动因,是人类以追求知识,探索未知为目的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科研的现实要求,是人类以促进科学进步、社会发展为目的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是高校科研的应有之义,是高校科研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的表现;院校研究是高校科研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聚焦创新,把握重点

高校科研质量评价要解决的问题多,只能把握重点问题,才能尽可能地实现其应然价值取向。创新是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重中之重,是高校科研及确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价值取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只有坚持创新导向,明确高校科研评价工作的重点,才能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实现其应然价值取向。

(三)质量第一,齐抓共管

高校科研评价要强调质量。政府宏观质量调控,是其价值取向得以实现的制度基础。政府应在大方向上为高校制定基本的科研质量政策,通过适当的宏观调控,补充其不足,矫正其失范,预防和克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带来的种种弊端,保证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社会多重质量监督,是其价值取向得以实现的外部支持。社会应该为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提供多重质量监督,社会评价机构应该扮演政府和高校的矛盾调解人,高校科研质量评估的实施者,政府科研质量信息的咨询者,企业科研合作的代言人。只有社会对高校科研质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监督,才能实现其服务社会的应然价值取向。高校全程质量控制,是其价值取向得以实现的内部支撑。高校应该承担科研评价的主体责任。相对于政府的宏观质量调控和社会的多重质量监督,高校关注科研质量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内在的学术性。高校应该通过制度规范、反馈改进等方式,建立院校内部全员参与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在满足社会价值的同时,坚守学术价值,只有如此,才能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实现其应然价值取向。科研人员自身质量改进,为其价值取向得以实现提供了载体。假如科研人员能够就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核心价值和理念做出正面示范,必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因此,我国高校科研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变革,离不开高校科研人员自身价值观变革的行动支持。

(四)分类选择,多样并存

高校科研种类繁多。在追求创新与保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科研类型评价,高校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选择。其战略性基础研究和自由探索研究必须坚守鼓励原创,探求未知的价值取向;应用研究以及科技产业化必须坚持创新技术,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院校研究则应该将反思自身,坚守使命的价值取向贯彻始终。所有的高校科研类型都要坚持一出成果,二出人才,坚持促进教学,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多样化的价值取向选择,有利于引导不同类型的科研人员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准确定位,确立不同的成果目标,取得应有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刘在洲,张云婷.高校科研质量评价问题与改进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4).

[2]刘宝存.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徐红,董泽芳.中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60年嬗变——教育政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0(5).

[4]吴云,李春光.论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矛盾及其调适[J].理论探讨,2008(2).

[5]王延觉.全面实施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科技工作科学发展[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N].人民日报,2006-02-10(1).

[7]李德顺.价值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价值评价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质量投诉超六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