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群众路线的“逆向参与”特质与高校学生工作

2014-03-25李志春陈小姣

关键词:逆向高校学生信任

李志春,陈小姣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1]2而公共信任对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所谓大学的公共信任,是指公众出于大学给自己(或子女)提供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带来的预期获益而保持对大学持续依赖的信念。高校生活必须基于信任之上。任何一所高校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获得社会的公共信任。近年来,造成公众对高校公共信任危机的负面事件频繁发生。大学精神丧失、滥发文凭,教师学术腐败、道德沦丧、行为失范,学生学风浮躁、考试舞弊、学用脱节等诸多负面信息,屡见报端。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充分发挥群众(学生)的“逆向参与”特质,提升社会民众对高校的公共信任。

一、高校学生工作中群众路线的“逆向参与”特质及其价值分析

“政治参与有两个相反的方向:‘走进去’与‘走出来’。前者是人民走进政策制定‘黑箱’,直接或间接影响决策者;而后者,即所谓‘逆向参与’则是决策者走出来,深入人民大众,与人民打成一片,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吸取民智,实行民决。”[2]“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努力挖掘人民群众蕴藏的伟大革命力量,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逆向参与’特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群众路线。”[3]这一路线可以说是一种逆向参与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决策者必须主动深入到人民大众中去,而不是坐等群众前来参与[4]。“这一品质成为我们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法宝,在高校这个小社会中做好学生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工作等概莫能外。”[5]

(一)主动深入学生,可提升广大学生及民众对高校的情感型公共信任

信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共鸣。群众路线的“逆向参与”特质之一,就是主动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结下深厚感情。历史证明,“中国革命是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没有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不可能获得成功。”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民主革命如此,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不例外。主动深入群众,不仅毛泽东自己身体力行,写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也要求领导干部经常下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与人民群众去谈心、交朋友,建立感情;在调查研究时“下马观花”。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视人民为亲人,把群众的苦乐看成自己的苦乐,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而最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将群众路线运用高校学生工作,也只有坚持主动深入学生当中,进课堂、进宿舍,与学生打成一片,面对面,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学生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才能心贴心,形成有效的情感共鸣,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育人”功效的真正显现。情感信任[6],作为日常信任的重要形式,反映了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交往从而产生的共同感。学生对辅导员、任课教师以及其他师生员工的情感信任必然延伸至对大学的情感信任,进而提升社会对高校的公共信任和合作绩效。因此,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突显群众路线的“逆向参与”特质,深入学生生活、学习之中,与其同吃、同住、同学习,视学生为亲人,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着力解决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全面赢得学生对师生的爱戴和学校的热爱,最终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二)维护学生利益,可提升广大学生及民众对高校的利益型公共信任

信任暗含利益,要维持长久的普遍信任,必然离不开对利益的维护。群众路线的“逆向参与”特质之二,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人民群众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考虑问题往往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会理性计算成本与收益,卷入政治也不例外。尽管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但只有在理解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基础上,其力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5]。因此,提出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7]138。要求“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8]1128。

高校要获得持续的公共信任,也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切实维护学生利益,多元地满足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因为,高校工作,特别是学生工作、学生活动,学生之所以能支持、配合并积极参与,首先就是要能满足其自身学习生活与成长成才的现实要求;同时,不同学生,其发展需求各不相同,利益诉求呈现出多元化差异。这就要求高校所有的学生工作者,以学生为本,主动深入学生,切实掌握学生利益诉求的第一手资料,因材施教,因时因地制宜,在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能切实考虑学生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学业、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扰;同时,要实现单一“供给管理”向多元“需求管理”的转变,“学生服务”与“学生需求”的高度统一,按照社会人才需求、学校培养目标、学生发展需要,创造各种机会,寻求各种渠道,营造合适氛围,成就学生的成功。

(三)相信学生智慧,可提升广大学生及民众对高校的效能型公共信任

群众路线的“逆向参与”特质之三,就是“相信群众智慧”。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1031,“群众是真正的英雄”[9]790,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能够解放自己;同时,还将自己当成人民群众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工具,而不是将人民视为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10];认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因此,在政策制定和决策中,要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让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对象的当代大学生,不仅个性张扬、精力充沛,而且思维活跃、知识丰富,具有不可限量的创新创造潜能。高校学生工作要贯彻群众路线,发挥其“逆向参与”作用,就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及其智慧。即:相信学生对学校事务出谋划策的热情;相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相信学生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能促进学校发展,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精神;相信学生在构建温馨和谐校园风貌和良好育人环境的主体精神。同时,也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在政策制定和决策时,要做学生的先生,就必须先做学生的学生,要求能放下架子,甘当听众,多与学生沟通,多向学生请教,尊重其首创精神,提升大学生自身在大学生活中的主体性认知,从而提升学生及社会民众对高校的效能型公共信任。

二、高校学生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的 “逆向参与”途径

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一切服务学生,要求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论是管理、教育还是服务,都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学生,不落下与学生有关的任何一个方面,不采取任何一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的举措。”[5]高校学生工作践行群众路线,可从以下方面来发挥和创新其 “逆向参与”特质的功效,提升高校的公共信任。

(一)“问政于生”,完善学生工作机制

“问政于生”,就是高校学生工作决策、制度制定时,要坚持“逆向参与”,主动广开言路、广纳生智,发扬民主,优化决策形成机制,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促学生成长成才。

一要以学生行为养成为切入点,完善日常管理机制。立德树人,学生行为养成是重点。发扬群众路线的“逆向参与”特质,要求高校学生工作一线,特别是辅导员或班主任,深入学生,与其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成长。通过观察、听证、问卷、走访、谈心等多种方式,在全面摸排和熟练掌握学生校园学习生活规律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根据校情、学情和大学生行为特征,建立和完善针对性强、符合实际的学生日常管理机制,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使学生近文明,远陋习。对学生的优秀行为、良好习惯、文明举止,可通过评优入党、奖助学金评定等精神鼓励为主、物资奖励为辅的奖励机制等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发挥先进和榜样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旷课、吸烟、酗酒、打牌赌博、沉溺网游等行为陋习,可通过完善相关惩处机制加以制止和杜绝,做到惩前毖后,以案明纪,以儆效尤。

二要以学生事故预警为切入点,完善危机管理机制。“问政于生”和“逆向参与”要求,除强调危机教育和善后处理外,还应从学生利益出发,重点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应急机制,特别是要在学生中广泛建立并大力培养班级、寝室为单位的信息员队伍,通过其准确地收集学生感情纠葛、心理疾患、学生自伤自残等一线信息,及时进行信息整理、分析,准确进行决策和预警,实现危机的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和早控制”),尽可能化危机于萌芽。

三要以学生舆情管控为切入点,完善维稳机制。高校维稳,重在疏,而不是堵。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根据群众路线的“逆向参与”属性,与学生打成一片,占领互联网、特别是QQ、微信、微博等主阵地;及时把握当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准确掌握学生行为交往手段、方式以及校园舆情发展规律;及时建立和完善学生舆情的收集、监测和管控机制;通过技术、行政、教育、管理和数据挖掘等多种手段,准确研判舆情发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正能量,引导学生舆情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确保校园稳定。

(二)“问计于生”,创新学生工作模式

所谓“问计于生”,就是学生工作者要坚持“逆向参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着力引导学生为创新学生工作模式,建言献策,出谋划策。

一要以心理普查、干预为切入点,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要求:一是在大一新生入校时以心理普查为基础,根据大学学习的不同阶段,针对心理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建立“五早”预警机制,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和处置,防微杜渐。三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包括心理教师、心理专干、朋辈心理辅导员、寝室心理信息员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设施进学生宿舍,主动深入学生,建立宿舍心理危机快速应急机制和学生健康成长辅导室,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发现心理隐患,解决心理问题。

二要以主题教育为切入点,创新思政教育模式。要求在利用节假日(五四、清明、国庆等)和现有学雷锋活动、学生学术节、艺术节等开展传统主题教育活动外,积极探索既符合党和国家要求,又契合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的思政新模式。例如,可通过积极推进思政教育进宿舍活动,占领大学生活的主阵地;可通过搭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网络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在思政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网络思政教育的新发展;可开展大学生的教育成本计算分析活动和智力投资教育,创新学生感恩和责任教育模式。另外,也可在完善日常思政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实行分年级、分群体、分时点的日常思政教育:大一以“适应、规划”为主题,主要开展校史、理想信念、遵纪守法、行为养成及生涯规划等教育;大二以“诚信、实践”为主题,主要开展诚信、爱国、社会化实践等教育;大三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主要开展创新、学术研究方法、职业定位与人生发展等教育;大四以“立业、报国”为主题,主要开展择业、职业道德、适应社会和报国立业等教育。

三要以学业、职业指导为切入点,创新生涯教育模式。即遵循群众路线的“逆向参与”特性,尊重大学生不同主体生涯要求的差异性,正面引导学生搞清楚自己“为何上大学”。同时,通过面对面的单独谈心,团体职业咨询以及职业测评,使大学生认清自我,明确学业和职业发展目标;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情景模拟、校园创业、就职技巧培训等,增强职业能力;通过就业形势讲座、职业岗位实践、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等方式,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熟悉就业程序、了解就业政策、锻炼就业技能,加深学生对社会现状、用人需求、目标职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高生涯教育质量。

(三)“问需于生”,强化学生工作服务

坚持逆向参与,问需于生,强化服务,首先要求在学生工作中,要坚持“学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这是求真务实的具体表现,也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

一要以宿舍与课堂为切入点,强化日常生活服务。对学生提出的宿舍设施维修、水电网络维护、住宿伙食条件改善、教室卫生打扫、多媒体设施维护、教学课程设置、师资安排、教学考评参与、考证信息发布等服务要求,要坚持首问责任制,给予及时有效的解决或答复,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及时解决其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要以学生资助为切入点,强化扶贫济困服务。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高校要坚持解困与扶志,助学与感恩相结合,及时建立和完善“奖、助、贷、补、免”五位一体的资助教育体系。学生工作人员要“逆向参与”,深入学生,对学生的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家庭突发事件等情况准确跟踪、掌握,建立详实且更新及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和学生对“奖、助、贷、补、免”的需求情况,从而为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的申请、奖助学金的评定、困难补助的发放、学费的减免和勤工助学岗位的提供、绿色通道的开通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要以社团活动为切入点,强化素质拓展服务。可通过项目管理、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大学生学术节、艺术节、寝室文化节、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三下乡服务活动等,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增强大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其成长成才服好务。

四要以学生多元发展为切入点,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即发挥群众路线的“逆向参与”特质,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着眼点,根据大学生当兵、出国、考研、考公务员、考证、去北上广、进事业单位、国企央企、大型外企,或去基层、中西部、进中小型微企以及自主创业等不同的需求和意愿,分门别类予以合理指导、提供优质服务,促使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欧树军.新加坡政治中的逆向参与机制:东亚五国一区政治发展调研报告之七[J].文化纵横,2010(5).

[3]王可园,吴常柏.群众路线的 “逆向参与”品质及其现实价值[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4]王绍光.毛泽东的逆向政治参与模式:群众路线[J].学习月刊,2009(12).

[5]任泽中,范明,李洪波.学生工作中群众路线的“逆向参与”品质及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21).

[6]程德俊.组织中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及构建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2010(11).

[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王可园,吴常柏.群众路线的品质特征与人民群众政治信任的提升[J].甘肃理论学刊,2013(4).

猜你喜欢

逆向高校学生信任
逆向而行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信任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