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产业结构与推进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2014-03-25刘二林俞葵

关键词:进程产业结构城镇

刘二林,俞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从宏观方面来说,一直是农业基础薄弱,技术资金投入不足;工业发展相对落后、污染严重,所处领域低端,技术含量不高,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速度缓慢,致使我国的产业经济效益不高,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土地问题、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供给能力不足问题等,严重影响了城镇化进程。在产业结构的优化上和城镇化进程中,都存在着严重的空间和区域不平衡,都要承担资源不足和短缺所带来的压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当作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优先去完成。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侧重于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速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还要求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优化产业结构必然使各种生产要素向其他产业转移,最终体现为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实际上是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必将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城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路径;最后形成结论。

一、产业结构优化与推进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影响

(一)相关概念描述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方式[1]44。城镇化则是指农村的人口持续地流向附近的城镇,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产生越来越多的城镇和城市,人口数量规模和区域范围持续增大的自然和历史过程[2]34。产业结构优化则是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促进不同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体现在不断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主要涵盖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级化。

产业和城镇化之间是互相不断影响、协同发展的。城镇化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的过程,也是由落后的农村向发达的城市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过程中完成的,二者共同促进,并肩发展。

(二)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推动

城镇化主要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而农村人口转移本身也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可以刺激城镇的消费需求,城镇由于消费需求的提升又必然会引发社会分工、社会服务的不断优化,从而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起促进作用。

在城镇化进行中,城镇居民的生活及消费方式会影响到农村居民,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并且促使产业结构不停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最终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35。

(三)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的反馈提升

产业的发展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动力,它能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步伐。钱纳里等学者指出,由于人们收入水平的持续上升,工业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使得产业结构快速调整,进而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3]88。同时,又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使得第二、三产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对劳动的需求不断增大,这又必然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并且,由于工业和服务业资本的不断积累,产业的不断集群集聚,因此,必然会促使工业和服务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实现城镇化体系的日渐完善。

二、产业结构优化与推进城镇化之间的相互制约因素

(一)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城镇化进程的步伐不一致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常常忽略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城镇化进程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问题,要么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仅仅考虑某种单一的产业经济园区,常常忘记了要以城镇为依靠;要么在规划城镇时,过于看重土地优先城镇化,从而忽略了产业发展和劳动力支撑。这必然陷入二者一快一慢,不能互相协调的“产城脱节”误区。在经济发展中,“产城脱节”的误区必定会造城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与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不相符合,更不利于经济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2]35。

(二)产业发展方式粗放与城镇化进程粗放同在

金碚指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体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粗放型、低效率和低质量[4]14。产业发展方式粗放集中表现在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技术、低效率、低循环和低效益等,尤其是第二产业更为突出。城镇化进程粗放主要在于大规模的圈地、卖地、造城,土地优先城镇化,这些单纯的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相应的配套设施却没有到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是没有得到解决。唐敏等人指出,在2000—2010年的11年间,国内城镇化面积增长了64.45%,但城市的人口规模仅增长了45.9%,到2011年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接近51.27%,但是城市人口数量仅占全国人口数的35%[5]36。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主要是通过对物质、土地等资源的消耗来实现扩张和发展,这必将导致产业和城镇化的不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城镇化进程中各项设施不完善同存

长期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都不十分合理,表现为:农业基础薄弱,投入少,产出少;工业尤其是加工业水平低端,科技含量低;第三产业发展十分缓慢,三次产业间的比例不协调。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盲目造城,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医疗、学校、环境等设施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失去土地,闲赋在家,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了城镇化进程的质量,并最终导致产业结构难以优化。

(四)产业经济效率低下和城镇化进程效率低下共生

由于我国产业发展方式粗放,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从而造成我国产业的经济效益十分低下,浪费严重。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大搞圈地运动,无节制的造城、盖楼,使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造成严重的浪费,大大降低了城镇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同样,产业经济效益不高,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就业机会和政府财政来源减少,这必然使城镇化进程因缺少财力的支持而受到约束。由于城镇化效率低,因此必然会加大产业的发展成本,影响产业的效益。

三、产业结构优化和推进城镇化的路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产业结构优化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已经迫在眉睫。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转型,就必须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通过不断的努力去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由低端向高端转化。同时,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进入了全面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要更加注重由人口型城镇化向结构转变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产城一体化发展、资源节约以及环境友好[6]70。

(一)注重产业优化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同步

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进程的基础,同样加快城镇化进程也是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搭建载体。产业和城镇化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产业的快速发展如果没有城镇的支持和依托,即便是产业的层次很高端,也只能是“空转”;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如果没有产业快速发展作为经济支撑,即使建设得很漂亮,最终也只是“空城”[2]34。因此,产业和城镇化进程之间必须要有相应的协调度,不能快慢不一、产城分离。

(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

要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为加快城镇化步伐打下产业基础,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

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向城镇聚集,构建集科技、管理、服务、创新四位一体的创新型城镇化体系,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提高城镇化质量。

大力发展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产业;增加投资发展旅游、餐饮、娱乐、酒店、超市等生活性和社会性行业,提高城镇的现代化程度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变我国农业长久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节水型和循环型的新型农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步伐。

(三)合理布局产业,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格局

所谓合理布局产业,就是使各种不同的产业在空间上和地域上的分布更加科学协调、更加合理,更好地为城镇化提供动力,从而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合理的分工。

大城市应当充分利用其在资金、技术、人力、教育、服务、金融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中小城市应当充分发掘自身的独特优势,培育具有地区特色和自身优势的产业,加强与大城市的沟通交流,实现产业集群,积极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从而加快产业向城镇转移。

不断加强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坚持走地区特色化、专业化、合理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格局。

(四)完善各项产业政策,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

要选择支柱性产业和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必须制定可执行的倾斜政策,通过对市场秩序的引导、创造良好的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加快各项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积极支持技术创新等,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7]33。

要制定和完善各项财政税收政策和土地有偿使用政策,优化投资结构,明确科学的投资方向,推动城镇化集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要根据主体功能区之间不同的规划和发展需求,采取差异化的产业政策。对于优先开发的区域,要加大对占地多、资源消耗多的产业转移,提升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对于重点开发的区域,要加强各项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承接优先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对于限制开发的区域,要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限制不符合区域要求的产业的扩张;对于禁止开发的区域,要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科学定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6]74。

总之,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能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同样,城镇化也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并促使产业结构向更加高端、合理、协调的方向提升。虽然在产业结构和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但从长远来看,只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就能充分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建设的同步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发展。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杨立勋,姜增明.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匹配协调及其效率分析[J].经济探索,2013(10).

[3]霍利斯·钱纳里,莫伊恩·赛尔昆.发展的模式:1950—1970[M].李新华,徐公理,迟建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4]金碚,吕铁,李晓华.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几个问题的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0(8).

[5]唐敏.城镇化关键时期战略谋划[J].瞭望,2012(39).

[6]沈正平.优化产业结构与提升城镇化质量的互动机制及实现途径[J].城市发展研究,2013(5).

[7]张律律.我国产业政策转型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2011(7).

猜你喜欢

进程产业结构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