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芯片”与“心片”的融合

2014-03-22钱爱芙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芯片校园数字化

钱爱芙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产品层出不穷。而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及其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技术变革,在社会众多领域中引发了各种深层变革,更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一、智能教育:开启基础教育新时代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和数据是最重要的资源,信息的自由、数据的开放和流动,是多中心的,在网状传播力量的不断冲击下,个体的主体价值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大数据呼唤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一个智慧更多元的社会。

1.数字化引领世界新潮流

近20年来,智能商务、社交网站、无线传感器、云计算等新技术进入我们的生活;软件开源、数据开放、普适计算、智慧地球等新思想应接不暇;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了数字化社会,物联网、虚拟现实、机器管理、微电子等渗透各行各业。无疑,数字化,成为了生活、工作的通用方式。

2.数字化引领教育大变革

教育,在数据时代的冲击下,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个智能教育的新时代开始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江苏省实施“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意味着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信息化助推教育转型的必由之路;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终端为载体,覆盖备课、上课、辅导、测试和作业的智能教育,将开启基础教育的新时代。

3.数字化让城市更智慧

《常州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把教育信息化提到了战略新高,2015年要建成充分共享的常州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库。“智慧武进建设规划”中,提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向高效纵深发展,加快校园数字化建设,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政府推动”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策略,在这种态势下,加快教育新技术的“芯片”与教育“心片”的融合,已成为目前基础教育开启新时代的新课题。

二、智慧实践:融合教育教学新天地

数字化校园是为了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而构建数字化资源丰富的、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的、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1.促进湖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三个升级”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不断向前推进的,具有阶段性,同时,信息技术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具有动态性;所以,在湖小数字化校园建设启动之时,我们就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和教师信息素养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大障碍。网络发展快,应用难度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要充分关注运用信息技术的人所持有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观念升级,更新教师理念,组建研究团队。我们派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老师分别前往山东、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学习;邀请了省基教处、市电教馆领导,专家专门到学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专题讲座;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师会议,安排5分钟一次的微培训;新建了《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研究》等国家级、市级三个不同级别的数字化课题,凭借研究助力发展。我们还对家长进行专门培训,给家长展示两堂平板电脑的一对一学习课堂,介绍IPAD环境下的学习体验,家长兴趣盎然,纷纷要求加入实验。这些培训与学习,有效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打开了教师的思路,改变了教师的观念。组建“湖小传媒工作室”“E学习俱乐部”等数字化民间共同体,开展“E时代的教师生活沙龙活动”“QQ网络教研活动”“微信、微博群”等,掀起“教育信息化、生活数字化”的热潮。

(2)技术升级,创建数字环境,促进参与共享。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新时代对教育环境提出了三大要求:便捷、共享、互动。这两年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致力于技术升级:

①利用四种技术建立IPAD体验室,人手一机,智能交互。

②开设校园直播系统,台上台下,和谐交流。

③建设电子屏幕、校园电视台等数字化宣传阵地,有限开放,无限丰富。

④增加带宽,办公场所、专用教室无线上网,载体多样,教学便捷。

(3)平台升级:共创数字平台,便捷学习工作。统筹与规划,整理与升级,完善与开发,坚持数据先行、充分共享的思想,创设良好的基础网络平台,建立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

①完善工作平台。第四次改版校园网,从重美观到重结构,从重系统到重便捷,内部数字化管理,连续两年获省校园网建设一等奖十佳。

②整合学习平台。应用中心、社区中心、成长中心,博雅数字课堂平台,以简洁强大的后端平台和便捷易用的不同终端平台,实现教学最优化。

③用好公共平台。“三通两平台”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主动参与省“教育资源云平台”,使用“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共创、共建、共享”。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在推进数字化校园中,无论意识还是技术,我们都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2.理清湖小数字化校园的“四对关系”

数字化校园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从“班本位”改向“人本位”,从“学科本位”改向“人的发展本位”,从“问答式教学”改为“合作式学习”,“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和“老师总在我身边”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旨。

(1)技术应用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关系。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不单纯是技术上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教育所带来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2年下半年至今,湖小承办了两次省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一次市级E课堂交流活动,一次区级E学习展示活动。利用口算神器进行口算调研,让孩子爱上口算;利用游戏进行拼音过关,孩子们在游戏中轻松掌握拼音;超市课程中,IPAD乐队的老师和孩子,已经学会了演奏多首曲子。每一次活动,都能引起思想的蜕变与行为的转变。endprint

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将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自动升级。数字化教学中,不同的是终端,相同的是精彩;不同的是学科,相同的是理念。

(2)课程推动与应用创新的关系。课程,是改革的载体,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湖小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真正的融合,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改革,多学科、多领域竞先并进,学科间交叉融合互动,从体系的角度重组数学课程,从综合性学习的角度重组语文课程,从综合活动的角度设计英语课程。

而另一种基于不同形式的课程开发,即微课程同样走进湖小。基于学习“翻转课堂”“可汉学院”“网易公开课”等理念,利用校园网建立了“上善学院”,征集微课程,在2013年全国教育资源评比中,我校有12个微课程作品参赛。

(3)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障。硬件不足影响应用效果,软件不足应用难以实现。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及应用的倾向,因此,要加倍投入软件建设。

(4)管理系统建设和教学系统建设的关系。学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来培养人才,因此对教学过程提供直接支持应是数字化校园的基本功能。

3.凸显湖小数字化校园的“五个特征”

湖小在率先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路,实施全省数字化学习试点的今天,一路的坚持、坚守中展现为五个特征:(1)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自觉有效,超前引领。(2)现有条件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实现环境最优化、效能最大化。(3)教育教学和管理资源的应用系统数量足、实用。(4)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应用广泛、深入、充分。(5)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现代化,数字教研、校本科研显实效。(6)全面关注“人员、环境、资源、技术、成效”这几大因素。

三、智创蓝图:超越湖小教育新期待

比尔·盖茨曾说道:“5年内互联网将成为公众获取知识的最佳‘课堂。”远程教育的应用和无纸化办公将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的两大走向。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数字化校园就如虚拟化的云,数据、服务和平台均架构在云端,可以像使用自来水、电、煤气那样通过互联网进行按需配置使用;具有数据不怕丢失、不必备份、不必下载、自动升级、任何设备可登录、无限空间、无限速度、按需服务等特点。

根据我校的建设实践,今后数字化校园该如何推进,我们一直在思考,设想划分为五个模块:校园环境模块、校园文化模块、教育教学模块、办公管理模块以及教育科研模块。一句话,就是从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协同交流三个方面去设计和建设。

未来值得期待,全体湖小人将不断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拓展教育新时空,阔步走进教育新时代!endprint

猜你喜欢

芯片校园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芯片测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74HC164芯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