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溯溪横道河穿越熊出没的密林

2014-03-22辛木辛木卢进

城市地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张钧黄安蚂蟥

文+辛木 图+辛木 卢进

溯溪横道河穿越熊出没的密林

ATrip to Hengdao River

文+辛木 图+辛木 卢进

城口的珍稀动物们就如同那日新月异的GDP,大家都知道它们在那里,却很少有人真正看到。特别是黄安坝景区化以后,旅游线路被固定了下来,让喜好动物的我们每次去到这里,都不免隔靴瘙痒般难受。正好听闻四川大学有一项城口动植物科考计划,与朋友联系后,我们便加入了这次逆行横道河的考察之旅。

英文导读: There are many rare animals around Hengdao River in Chengkou. It is full of forests, grasslands and rocks. When you arrive there, you will gain a lot of unexpected things.

线路:重庆→巫溪→黄安坝→横道河→城口

参与人数:6人

方式:徒步密林穿越+溯溪

穿越时间:3天

路程:63公里

线路背景:黄安坝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城口国家级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内,是城口风景区的一颗明珠。该景区集原始森林、高山草原、怪石峡谷、溪涧碧水于一身。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以及丰富的森林资源,给景区内珍稀的动植物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景区内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31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的有云豹、金钱豹、梅花鹿、金丝猴、金雕。属二级保护动物的有黑熊、灵猫、豺、红腹锦雉、娃娃鱼等。

难度指数 ★★★★

强度指数 ★★★

风光指数 ★★★★

蚂蟥堆里收获珍稀植物

线路:重庆→鸦雀嘴山→磨盘焦→黄安坝

我们在巫溪汇合后乘车踏上行程,队员们话不多,都在各自的座位上休整。大家心里清楚,未来3天的科考旅程,将是对体能的一次极大考验,必须趁现在养精蓄锐。专家组组长张钧却是闲不住。一路上,他都在跟随队的学生刘懿讲解沿途窗外看到的植物,并详细核对拉丁学名。到达目的地以后,第一时间用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了当地的经纬以及海拔高度。

按照计划,我们在巫溪鸦雀嘴山下车步行。一进鸦雀嘴山,科考的感觉立马上来了,漫山遍野的荆棘,一步一堆的蛛网,像进入了盘丝洞一般。当地向导向叔打头阵,手持一把锐利无比的柴刀,斩荆披棘,带领大家向山坳进发。

下午1点到了清水庄,稍作休整,我便随着植物组沿着小路踏进乱石沟寻访植物。这条沟平时水干,按原计划穿越并不困难,但因为几天前下过暴雨,河中有水,科考队员溯溪经过时常常踩到湿滑的石头,许多人落水,而其中的水蚂蟥更是让人防不胜防。终于逃离溪流,行至龙滩时,山蚂蟥又开始发作。张钧老师光荣中枪,摘除了一腿的蚂蟥,一路血流不止。

所幸植物组的收获非常丰富。特别是张钧和他的学生刘懿在溪水附近发现了大丛虎兰草科植物,其中竟有一株三戟兰。三戟兰是城口的特有植物,生活在海拔500~1600米的山谷沟边或林下阴湿草丛中,种群数量极其稀少。按张钧老师的话说,就凭这兰花,这趟旅行已经值回票价,以后就是净赚的了。

左右页图:横道河附近植物种类丰富,尤其盛产各种珍稀的野生兰花,考察队发现的品类便是其中的珍品之一。

穿过乱石沟,在绑着一片红布条的岔口右拐,小路立刻向上拔高,上山梯很费脚力。据当地人说这叫鸡冠梯,因其三起三伏如鸡冠一般而得名,在起伏交界处十分陡峭,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去的时候天气尚佳,若是碰上雨雪,当地人是不建议通行的。

从鸡冠梯下去后,便来到黄安坝草原,大家在这里埋锅造饭,准备第二日的行程。

上图:这座高差近70米的瀑布耗尽了全队队员的精力,由于岩壁湿滑,下降主绳长度不够,大家只能在此折返。

在悬崖峭壁间攀爬寻路

黄安坝→横道河

第二天早上7点,简单用完早餐,队伍即刻从黄安坝草原出发。由于路况不好,团队的行进速度非常缓慢,差不多走到了下午2点,我们才终于走到了横道河口。

用最快的速度打包完毕,大家列队过河,在对岸平地集结。不少人因为负重超过70斤,所以在石头临时组成的“桥”上迟疑许久才敢迈步。向导向叔告诉我们,类似的河沟还有许多,并且有一些路段需要溯溪而上。张钧老师也补充提醒道:“因为处在地质学上著名的新华断裂带,这里的一些路段是宽度仅为两米的深切峡谷,被当地人称为‘地狱之门’。”听到这样的话,每个队员都脊背发凉。

钻入密林后的路程,果然如张老师所言凶险起来。一开始便是一处深谷,道路不到一人宽,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海拔将近1000米的悬崖。崖顶有不少岩羊,它们的活动还会不时扫下岩石。由于悬崖颇深,即使是小石头冲击力也不可小觑,大家不敢冒险通过,同时动物组也想上去找找岩羊,于是决定绕行翻越。

我们从右侧峭壁稍缓处爬上去,由于附近有个瀑布,所以立面湿滑,抓点也少,我上了15米左右便没东西可抓。向导在下面指点说左上方2米的地方有小树枝可以利用,为我解了危。借着小树枝,我很快就上到了20米高的瀑布顶,然后再横攀过去3米,坡度这才减缓。喘着大气,我一边提醒着后方的队员注意抓点,一边暗自庆幸自己带了猫爪。

刚松了口气,难题又来了。前方峡谷来了个左转弯,迅速变得更窄更陡。有个瀑布分两三层足足有60米高成一线天状,中间夹着巨石,阴森森令人毛骨悚然。队员们一合计,直接从一线天的位置爬上去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从旁边的岩壁绕山而过。大致观察了四周,最缓的崖壁都有七八十度,只有转弯处右侧的崖壁大概可以试试。即便是这处看似稍微“温和”一点的地段,我们上爬起来也非常吃力和危险。拼着老命抓着枯藤,碎石被踩得“哗哗哗”地向下落。终于在爬了约40米之后,我们一行人才在峡谷上方遇见了一处较平的地方,此处藤树荆刺漫天,下临绝壁。

这时,大家尴尬地发现,在苦苦攀爬了两个小时,绕上峡谷顶端后,却离另一侧峡谷垂直高度起码60米以上,只能拎着50米的主绳望谷底而兴叹。只能再横着绕行,希望能找到较平缓的地方下峡谷。就这样,我们又爬了近两个小时,却发现崖壁越来越高,差不多攀升到将近百米左右。此时天色已晚,为了露营安全,大家决定原路返回,明日再来翻越。降下时,向导的绳子被树枝勾住了,又足足堵了近1小时才下来。

这一天大家的体力都已经达到极限。行程结束以后,大汗淋漓、筋疲力尽的队员们,第一件事情就是跳进被当地人称为豹子洞的浅滩中,洗了个天体浴。

从地狱谷闯入黑熊领地

横道河→地狱谷

第三天,我们再次向“地狱谷”发起冲击。有了前一日的探路经历,当天的行路速度加快了许多。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我们在绕山攀爬到50米后,再贴着近80度的岩壁横穿。向导在前面劈树,又爬旁边的树上看地形。当大家爬上一个小瀑布时,队员刘懿惊叫一声:“真是地狱谷啊!”原来前面还有另一个一线天,两边绝壁直插云天,仅两米宽,一条水柱直下30多米,中间夹两块巨石。

爬此瀑布要从左边岩壁缠藤而上,非常危险。向导一马当先,上爬30米后横绕登顶,果然宝刀不老。约半个小时后,大家沿着向导的步点,都陆续绕到瀑布顶。这还没完,我们刚松了口气,前面又是一条绝壁,目测大约有30米高,下部也夹着大石头。向导又想去开路,不容分说地沿着更湿滑的崖壁左侧冒险上爬了10米,但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滑了下来。正当大家准备召回向导时,更惊险的一幕发生了:向导冒险抓着小藤树上到25米左右时,藤蔓突然断裂,只见他整个人滚下来10多米,幸好他反应机敏,一下子大力抓住大树,这才止住下滑。

见到了如此惊险的一幕,大家学了个乖,老老实实地从右侧陆续上到了瀑布顶,这时峡谷两边的山体变的平缓起来,不再像刀割一样,向导四处观察说前面应该还有个大瀑布。果然,刚刚绕过峡谷的转弯处,脚下便露出了一个70多米高分为三折的瀑布,看上去极为壮观和雄伟。我站在瀑布顶上回望峡谷及群山,V字型的横道河清晰可见,一股豪情从心底涌出来,本想作狮子吼,不想体力透支,成了鬼哭狼嚎。动物组的几个家伙兴高采烈地到处找岩羊,我则没了力气,只想好好睡上一觉。

休息一小会儿,大家继续往前走,前面又是密林,钻进去没多久,大约20米高的岩石上面,几棵树斜着生长出来。树干上堆了一大团树枝,树枝上的叶子还没有枯萎。向导赶紧让我们停下。他指着那几棵树介绍道,这些树叫“豆半树”,树叶只有大拇指大小,很细很密,黑熊最喜欢用这些树叶做窝,将四周的树枝拉过来,用屁股一坐,就成了窝。黑熊每天四处游荡,走累了就随手做窝,走一路做一路,所以到处都有它的“家”。

向导说着便带我们踏进了熊窝,刚一踏入,一阵风吹过,树林立刻悉索作响。想到正身处熊窝,树林声响自然让大家紧张了起来,四处不停地张望,还好没有发现黑熊的影子。向导说:“这些家伙精得很,也许看我们人多,只是在某个地方注视着我们,但一般说来,只要我们不侵犯,它不会主动和人打招呼。”

看着这碗口粗的树枝被折断堆在一起,编织得像一个大摇篮,我的心里打了个寒颤。向导也不愿意再往里走,执意要我们回去,大家踌躇一阵,将熊窝仔细翻看后,踏上了回营地的路程。

左右页图:两天跋涉后,我们终于爬上山顶:丘陵状的墨绿色地表诡异而美丽,远处横道河原始森林的景色尽收眼底,而动物组却无心风景,很快欢天喜地地与山顶的岩羊们厮混在一起。

在营地简单休整之后,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到城口县城,登上了回程的汽车。车上,队员们再一次陷入了沉默,只不过与来时的养精蓄锐相比,此时的无声完全是因为疲倦所致,大家已经无力再去讨论这几天的收获了。

直到回到重庆主城,我也是休息了好几日才驱赶掉了身上的酸痛感,这才静下心来回想这趟横道河穿越之旅。虽然很辛苦,但收获还是挺丰富,尤其是踏足了城口黄安坝景区最隐秘的地带,让我欣赏到很多游客一辈子都不可能见到自然景观。当我翻到那株三戟兰的照片时,又想起了张钧老师的话:“就凭这兰花,这趟旅行已经值了。”

横道河穿越要点

1.没有专业团队支持,请不要轻易行动。

2.岩降的主绳一定要带长点的,50米是不够的。

3.这条送给那些曾经光荣献血的人,和即将献血但不情愿献血的人:密林中行走要穿长裤,将袜筒套在裤腿外面,以防水蛭钻附人体。行进中,应经常注意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

4.林地天气变幻多端,宿营的地方应选择在比较干燥、草不多的地方,不要在湖边、河边或溪边宿营。

5.熊出没,当心!

辛木

行者简介:男,重庆技术非宅,热爱伪高端、低风险的“准”野地探险。最爱徒步的地区是云南和贵州,足迹遍布贵州雷公坪、黔南最高峰斗蓬山、娄山关以及云南的碧罗雪山、点苍山、南斋公房古道。

行者感言:

回想这趟穿越,我的脑海里只记得:走路,上爬,横荡,无时无刻不在为迈动下一只腿而挣扎,说明这种重装穿越对我而言还是显得负荷过大。但无论是珍稀的兰花、野生岩羊还是未曾谋面便已把我吓出一身冷汗的黑熊,都将是我徒步生涯中难以抹去的记忆。

猜你喜欢

张钧黄安蚂蟥
等你团圆
蚂蟥
好恐怖,被蚂蟥咬了
不疯魔不制茶
黄安:反台独,不反台湾
蚂蟥逃跑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