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3-21宋晓辉兰青佘鹏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6期
关键词:椎弓微创腰椎

宋晓辉 兰青 佘鹏

[摘要] 目的 探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21例应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治疗,设立为观察组,其余21例行开放性手术,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ODI的变化及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ODI指数较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结论 应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腰椎管狭窄症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6-0043-02

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的下腰部和腿部疼痛、肌肉无力、感觉障碍、行走不便[1]。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大、并发症多。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具有创伤小、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2]。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应用Quadrant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1例,并同时与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腰椎管狭窄症42例,术前均经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疗效不佳。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80岁,病程10个月~24年。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行Quadrant手术 全麻,患者取俯卧位,在C型臂透视下用克氏针纵向放置,标定A线-右侧椎弓根中心点连接线、B线-左侧椎弓根中心点连接线。再用2根克氏针标定两条横线:C线为上位腰椎椎弓根中心点连接线、D线为下位腰椎椎弓根中心点连接线,4条线的4个交点分别为4个椎弓根中心点的体表标志点[3]。2条纵行连接线既为手术切口标志线,于症状侧作切口约3.5 cm,沿导针分别置入各级扩张管撑开肌肉,最后用Quadrant扩张器进一步扩大,连接冷光源,显露上下2个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置入螺钉,在Quadrant 通道直视下行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和神经松解,摘除椎间盘,处理终板,将咬除的骨粒植入椎间隙,放纵向连接棒固定,放置引流管,缝合。于无症状侧同样方法进入,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关闭切口。

1.2.2 对照组 行传统开放性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各项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明显短于对照组(t=2.832,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15.924,13.521,3.972,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3.728,P<0.05)。两组术后无神经损伤、定位错误等并发症发生。见表2。

2.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ODI指数变化不显著。见表3。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将椎管狭窄部分彻底减压、解除神经根压迫是治疗的最终目的[4]。传统的手术方法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易引起硬脊膜及神经根的粘连。保持腰椎的稳定性及避免硬膜囊再次受压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关键[5]。可扩张管通道系统即Quadrant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微创技术的平台。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通过建立一个可扩张撑开的工作通道,无需广泛剥离肌肉及软组织而显露骨性标志和植骨床,实现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等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要求的所有复杂操作。且手术视野更清楚,根据需要可延长手术切口,增加手术的可变通性[6-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应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的切口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且创伤小、切口小、组织炎性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与李卫东等[10]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传统开放手术双侧剥离椎旁肌,广泛牵开,将引起潜在后遗症,而Quadrant系统从肌间隙入路,对椎旁肌肉损伤较小,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术后遗留死腔及积血也更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会更低。

综上,我们得出,应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海滨,吴献伟,李荣议,等. Metrx Quadrant 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初步应用[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56-1759.

[2] 黎华,李荣祝,韦建勋,等. 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4):2217-2218.

[3] 范顺武,方向前,赵兴,等. X-Tube辅助下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价值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2008, 46(7):488-492.

[5] 周兵. 156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与疗效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146-147.

[6] 傅一山,曾炳芳,徐建广. 开窗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 脊柱外科杂志,2009,7(6):341.

[7] 庄冠军. 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525-526.

[8] 沈宁江,陈建,林明侠,等.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63.

[9] 康辉,蔡贤华,徐峰,等. Quadrant系统联合Sextant-R系统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J]. 颈腰痛杂志,2013,34(3):217-218.

[10] 李卫东,崔志明,徐冠华,等.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手采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 脊柱外科杂志,2010,8(4):207-210.

(收稿日期:2013-12-30)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21例应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治疗,设立为观察组,其余21例行开放性手术,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ODI的变化及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ODI指数较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结论 应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腰椎管狭窄症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6-0043-02

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的下腰部和腿部疼痛、肌肉无力、感觉障碍、行走不便[1]。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大、并发症多。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具有创伤小、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2]。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应用Quadrant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1例,并同时与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腰椎管狭窄症42例,术前均经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疗效不佳。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80岁,病程10个月~24年。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行Quadrant手术 全麻,患者取俯卧位,在C型臂透视下用克氏针纵向放置,标定A线-右侧椎弓根中心点连接线、B线-左侧椎弓根中心点连接线。再用2根克氏针标定两条横线:C线为上位腰椎椎弓根中心点连接线、D线为下位腰椎椎弓根中心点连接线,4条线的4个交点分别为4个椎弓根中心点的体表标志点[3]。2条纵行连接线既为手术切口标志线,于症状侧作切口约3.5 cm,沿导针分别置入各级扩张管撑开肌肉,最后用Quadrant扩张器进一步扩大,连接冷光源,显露上下2个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置入螺钉,在Quadrant 通道直视下行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和神经松解,摘除椎间盘,处理终板,将咬除的骨粒植入椎间隙,放纵向连接棒固定,放置引流管,缝合。于无症状侧同样方法进入,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关闭切口。

1.2.2 对照组 行传统开放性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各项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明显短于对照组(t=2.832,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15.924,13.521,3.972,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3.728,P<0.05)。两组术后无神经损伤、定位错误等并发症发生。见表2。

2.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ODI指数变化不显著。见表3。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将椎管狭窄部分彻底减压、解除神经根压迫是治疗的最终目的[4]。传统的手术方法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易引起硬脊膜及神经根的粘连。保持腰椎的稳定性及避免硬膜囊再次受压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关键[5]。可扩张管通道系统即Quadrant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微创技术的平台。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通过建立一个可扩张撑开的工作通道,无需广泛剥离肌肉及软组织而显露骨性标志和植骨床,实现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等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要求的所有复杂操作。且手术视野更清楚,根据需要可延长手术切口,增加手术的可变通性[6-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应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的切口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且创伤小、切口小、组织炎性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与李卫东等[10]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传统开放手术双侧剥离椎旁肌,广泛牵开,将引起潜在后遗症,而Quadrant系统从肌间隙入路,对椎旁肌肉损伤较小,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术后遗留死腔及积血也更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会更低。

综上,我们得出,应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海滨,吴献伟,李荣议,等. Metrx Quadrant 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初步应用[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56-1759.

[2] 黎华,李荣祝,韦建勋,等. 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4):2217-2218.

[3] 范顺武,方向前,赵兴,等. X-Tube辅助下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价值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2008, 46(7):488-492.

[5] 周兵. 156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与疗效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146-147.

[6] 傅一山,曾炳芳,徐建广. 开窗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 脊柱外科杂志,2009,7(6):341.

[7] 庄冠军. 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525-526.

[8] 沈宁江,陈建,林明侠,等.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63.

[9] 康辉,蔡贤华,徐峰,等. Quadrant系统联合Sextant-R系统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J]. 颈腰痛杂志,2013,34(3):217-218.

[10] 李卫东,崔志明,徐冠华,等.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手采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 脊柱外科杂志,2010,8(4):207-210.

(收稿日期:2013-12-30)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21例应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治疗,设立为观察组,其余21例行开放性手术,设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ODI的变化及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ODI指数较对照组变化不显著。结论 应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腰椎管狭窄症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6-0043-02

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的下腰部和腿部疼痛、肌肉无力、感觉障碍、行走不便[1]。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大、并发症多。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具有创伤小、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2]。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应用Quadrant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1例,并同时与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腰椎管狭窄症42例,术前均经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疗效不佳。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侧下肢麻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80岁,病程10个月~24年。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行Quadrant手术 全麻,患者取俯卧位,在C型臂透视下用克氏针纵向放置,标定A线-右侧椎弓根中心点连接线、B线-左侧椎弓根中心点连接线。再用2根克氏针标定两条横线:C线为上位腰椎椎弓根中心点连接线、D线为下位腰椎椎弓根中心点连接线,4条线的4个交点分别为4个椎弓根中心点的体表标志点[3]。2条纵行连接线既为手术切口标志线,于症状侧作切口约3.5 cm,沿导针分别置入各级扩张管撑开肌肉,最后用Quadrant扩张器进一步扩大,连接冷光源,显露上下2个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置入螺钉,在Quadrant 通道直视下行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和神经松解,摘除椎间盘,处理终板,将咬除的骨粒植入椎间隙,放纵向连接棒固定,放置引流管,缝合。于无症状侧同样方法进入,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关闭切口。

1.2.2 对照组 行传统开放性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各项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明显短于对照组(t=2.832,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15.924,13.521,3.972,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3.728,P<0.05)。两组术后无神经损伤、定位错误等并发症发生。见表2。

2.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ODI指数变化不显著。见表3。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将椎管狭窄部分彻底减压、解除神经根压迫是治疗的最终目的[4]。传统的手术方法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易引起硬脊膜及神经根的粘连。保持腰椎的稳定性及避免硬膜囊再次受压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关键[5]。可扩张管通道系统即Quadrant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微创技术的平台。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通过建立一个可扩张撑开的工作通道,无需广泛剥离肌肉及软组织而显露骨性标志和植骨床,实现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等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要求的所有复杂操作。且手术视野更清楚,根据需要可延长手术切口,增加手术的可变通性[6-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应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的切口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且创伤小、切口小、组织炎性反应轻、术后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与李卫东等[10]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传统开放手术双侧剥离椎旁肌,广泛牵开,将引起潜在后遗症,而Quadrant系统从肌间隙入路,对椎旁肌肉损伤较小,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术后遗留死腔及积血也更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会更低。

综上,我们得出,应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海滨,吴献伟,李荣议,等. Metrx Quadrant 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初步应用[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56-1759.

[2] 黎华,李荣祝,韦建勋,等. 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4):2217-2218.

[3] 范顺武,方向前,赵兴,等. X-Tube辅助下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价值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2008, 46(7):488-492.

[5] 周兵. 156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与疗效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146-147.

[6] 傅一山,曾炳芳,徐建广. 开窗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 脊柱外科杂志,2009,7(6):341.

[7] 庄冠军. 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525-526.

[8] 沈宁江,陈建,林明侠,等.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63.

[9] 康辉,蔡贤华,徐峰,等. Quadrant系统联合Sextant-R系统微创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J]. 颈腰痛杂志,2013,34(3):217-218.

[10] 李卫东,崔志明,徐冠华,等.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手采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 脊柱外科杂志,2010,8(4):207-210.

(收稿日期:2013-12-30)endprint

猜你喜欢

椎弓微创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浅议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