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胞培养实验课的课前准备与课堂实施

2014-03-20王晓炜张成鸿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3期
关键词:细胞培养实验课无菌

王晓炜,张成鸿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细胞培养实验课的课前准备与课堂实施

王晓炜,张成鸿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科研、教学及临床研究试验,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只有实验课前充分准备,课堂上合理实施,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对细胞培养技术有一个全面了解,进而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细胞培养技术;实验课;实验准备;课堂实施

实验教学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一个重要桥梁。细胞培养技术又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技术,细胞培养实验课有其特殊性,要求有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并且相关实验有长期的连续性观察等特点。因而只有课前准备充分、课堂合理实施,才能使细胞培养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1 课前准备

1.1 准备实验所需,合理安排时间

细胞培养实验课的实验需求繁杂,包括清洗、消毒实验器材,配制、分装实验试剂,准备复苏、传代、冻存实验细胞等,而这一切还要根据实验人数、实验轮次做相应调整。因此,在实验开始前一个月左右就应该着手准备。先进行实验器皿的清洗和消毒,包括离心管、培养瓶、冻存管、滤器等,并分组放于细胞间储物柜,详细备注;接着在实验前10天左右,配制药品,根据组数分装实验试剂,包括培养基、PBS、胰蛋白酶、Hanks液、冻存液等,分组放于细胞间冰箱储存,做好标记;最后在实验前一周左右,复苏细胞,扩大培养,按照组数准备充分的细胞。

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无菌观念,可以在实验室开放时间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准备。学生通过实验用品的准备、试剂的配制,提高对细胞培养所用物品清洁度的认识,增强无菌观念,学习各种无菌处理方法[1]。

1.2 提供教学课件,掌握实验要点

细胞培养实验需在无菌环境中进行,要穿上无菌衣进入无菌细胞间工作,对于经验不丰富的医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神秘感,他们很容易兴奋,而细胞培养的操作过程又很复杂,要获得良好效果,实验课上简单的口头讲解,学生印象不深刻,也提不起兴趣[2]。为了避免学生操作的盲目性,同时减轻教师工作量,可以为学生提供细胞培养的教学课件。课件内容包括实验中使用的器皿、仪器和试剂的展示,讲解实验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每一步操作并近距离演示实验操作手法,归纳总结以往学生实验课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在实验课开始之前能自行预习实验内容,熟悉操作步骤,掌握操作要点。

1.3 提出问题,自行查阅资料

预习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实验用具灭菌的方法,超净台内物品的摆放,培养基颜色改变的原因,培养箱中CO2浓度为什么是5%,细胞消化时间的控制等,让学生从课件中找寻答案,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同时,让学生总结不明白的问题并提前上交,使教师能提前分析学生所遇到的共性问题,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

2 课堂实施

2.1 播放课件,教师示范,树立无菌观念

无菌操作是整个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能直接导致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因而细胞培养实验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确无菌操作的概念[3]。课堂上先检查学生课前观看课件情况,再播放课件再现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入细胞培养间前要了解无菌区和有菌区,穿好无菌衣,做好进入细胞培养间的准备;进入细胞培养间后,教师亲自示范超净台前的具体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无菌情境,继而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无菌观念。

实验中虽然要注意无菌,但也要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因为担心污染,有的学生可能不停地用酒精棉球擦手,会多次灼烧试管口、试剂瓶口、培养瓶口等,甚至灼烧要继续使用的吸管、枪头等,这些不必要的操作步骤反而会有后患。比如反复擦拭酒精棉的皮肤会粗糙;多次灼烧的瓶口容易裂开,产生危险;继续使用的吸管、枪头可能会因为残留物被烧焦,形成对细胞生长有害的物质,再取液体时带入培养液后容易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4]。

2.2 实验分组,分工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细胞培养间空间有限,教师要对学生合理分组以有效利用空间。标准班级一般32人,可分为两大组,由授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各带一大组,然后再按照一个超净台8人来分成小组,两位教师各带一小组进入细胞培养间,其余两小组学生有组织地观看课件,强化实验操作技能。

准备工作就绪进入细胞培养间后,8名学生自主分工,2名学生先操作,其余6名学生分立于超净台两侧观看。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可准备多瓶细胞或者将实验再细分几个步骤,让其余6名学生也有操作的机会,绝对不能出现一人动手大家看的“放羊式”现象,要让学生树立多动手、团结协作的意识[5]。教师示范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提醒超净台两侧的学生仔细观察,注意操作学生的动作,并提醒或纠正,发挥团队作用。这样一堂实验课虽然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掌握了细胞培养技术,还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培养了团队意识。

2.3 穿插进行,纵向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院校会有多个专业开设细胞培养实验课,不同专业学生可能会分不同时间段上课,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时间差使学生在一堂课中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细胞培养的全过程。在学生完成操作后,可以组织其观察其他已经结束班级培养的细胞的生长状态,并与自己培养的结果相比较,找出异同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验技能得到全面训练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让学生在短短的实验课中完成技能培训,教师就必须课前准备充分,课堂合理实施,二者相互结合,以有效提高细胞培养实验教学效果。

[1]曾益军,张放鸣,杨恬.实验课教学中的皮肤细胞原代培养技术[J].医学检验教育,2000(1):33-34.

[2]奚义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遗传与优生》的兴趣[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4:1439.

[3]王韵,高强国,杨恬.研究生细胞培养实验课教学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628-629.

[4]梁向艳,黄小军,刘楠楠.研究生细胞培养实验教学的准备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68-770.

[5]徐海燕,刘斌,安然.研究生细胞培养技术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485-487.

G424.31

B

1671-1246(2014)23-0089-02

猜你喜欢

细胞培养实验课无菌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作者更正启事
酶解大豆蛋白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其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细胞培养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采用PCR和细胞培养方法比较流感样病例不同标本的流感病毒检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