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2014-03-20谢振安

关键词:理想信念价值观职业

彭 晶,谢振安

(1.安徽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安徽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安徽 淮南232001)

大学生作为特定的青年群体,正处于个体价值观逐步定型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新起点,推出的一系列新举措使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尤其是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了解和研究他们在理想信念、职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等方面的现状,高校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安徽省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中心自2013年12月起在安徽省五所高校中开展大学生价值观的专题调查分析,选取2 5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按照统一的抽样要求和调查方案发放问卷,自制的问卷包括“‘中国梦’和‘三个自信’的认同感”、“理想信念与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国家安全与外交的关注度”等五个方面。共收回问卷2 356份,其中有效问卷2 239份。此外,笔者还在安徽省芜湖市、合肥市、淮南市、安庆市等地通过观察、座谈、个别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运用Excel表格和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的有效样本数为2 239人,其中,男性1 09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8.7%,女性1 14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1.3%;一年级学生1 142人,二年级学生643人,两者合计占调查总人数的79.7%,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合计45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0.3%;中共党员11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3%,团员2 12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4.7%;生源地在城市的学生64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9%,生源地在农村的学生1 59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1%;专科生61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2%,本科生1 62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2.4%,研究生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0.3%;所学学科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类的学生73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6%,理学类的学生26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2%,工学类的学生62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7%,农学、医学类的学生62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7%。

二、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中国梦”和“三个自信”的认同感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阐释,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三个自信”,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信任并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认同“中国梦”和“三个自信”的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比较了解。83.81%的大学生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认为目标完全切合实际,经过努力一定可以实现。超过90%的大学生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全国及各地“两会”等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表示关注,对中央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推进以整治“四风”为重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行动感到满意,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国家发展形势充满信心。92.6%的大学生相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特别是通过落实2013年党和政府10项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的一系列改革,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民生期盼,一定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二)大学生对“坚定理想信念”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强烈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五四”重要讲话中对广大青年提出五点希望,鼓励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2014年“五四”期间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了大学生的强烈共鸣。调查结果显示,有47.96%的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46.10%的大学生把“实用主义”奉为信仰。超过90%的大学生认同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4.7%的大学生选择“自觉需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对正确的入党动机具有“唯一性”认识不够清楚。15.93%的大学生选择是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46.45%的大学生选择成为党员后有荣誉感,58.02%的大学生选择为了就业、晋升和提拔,还有6.17%的大学生认为是其他的目的。

(三)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

职业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职业价值观决定了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影响着其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决定着其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水平,从而也决定了其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88.6%的大学生对就业前途较为乐观。49.72%的大学生选择积极就业,29.06%大学生选择升学,8.8%的大学生希望在毕业后自主创业,且对于创业具有明确的认知,认为最需要的是人脉资源、资金以及合适的项目。排在大学生最向往的就业单位前四位的依次是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占到56.66%、51.18%、40.02%和31.2%。此外,有14.0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政策较好,乐意到基层就业,45.88%的大学生认为大中城市职业发展前景有限的情况下,可能会到基层就业,实现职业目标,30.62%的大学生暂时没有考虑到基层就业,但并不排斥到基层就业。大学生对初次就业月薪期望值较为合理,77.65%的大学生把初次就业月薪标准定位在2 000~3 000元之间。51.03%的大学生表示在短期内无法实现职业目标时会降低职业期望。可见,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追求自身职业目标的职业价值观、追求经济收入的职业价值观、追求安逸稳定的职业价值观、追求自主和独立的职业价值观。

(四)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爱国热情强烈而理性

国家安全意识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息息相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应对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有着客观、正确的判断,有较强的忧患意识,自觉抵制、防范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调查结果显示,92.7%的大学生对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以及与美俄等大国之间的关系十分关注,特别是对国家正式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美俄等大国对外战略调整、朝鲜核危机、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乌克兰危机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十分关注,表现出强烈而理性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爱国热情。89.5%的大学生对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等大国关系的认识较为成熟,对中央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目的比较清楚,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充满期望,但也认识到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掣肘,作用发挥不够。94.5%的大学生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突出“亲、诚、惠、容”四字理念,同各大国关系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不断深化,外交成果丰硕。

三、结论与建议

总体上看,大学生认同“中国梦”、“三个自信”,信任并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可中国共产党目前的执政能力,关注国家、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是理想信念坚定、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青年一代。但少数大学生在价值观形成方面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对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时事政治及社会问题的认识容易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在人生目标、入党动机的选择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

价值观根植于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反映着不断变化的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思想行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时常会影响其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必然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1]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与引导,帮助大学生克服个体成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笔者建议:

(一)通过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研究其价值观变化趋势

大学生的价值观会随着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高校要设立或依托专门的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和研究人员,持续开展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滚动调查,完善信息分享与反馈机制,特别要注意对比分析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趋势。要经常性地通过座谈、访谈、网络调查等形式了解大学生思想变化,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研究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熟悉他们的话语体系,找到他们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形成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针对性。[2]

(二)深刻认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有着重要的意义。[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4]因此,高校要充分挖掘、熟练掌握“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和运用原则,本着尊重人、理解人、鼓舞人的原则,切实解决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选择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思想困惑,引导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发展统一到社会发展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身价值。

(三)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信仰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和树立起来的信仰才具有坚定性、持久性。学校应坚持育人为本、知行合一,将开展社会实践作为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勇于担当、奉献社会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5]高校要按照《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探索和构建科学的工作模式,党委、政府、高校、社会等“四要素”各司其职、全员参与、共同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和关心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实践育人合力。[6]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和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通过社会实践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格,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具有高尚的社会责任感的人。

(四)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用较长篇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部署,明确提出五项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高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实习实践活动、就业咨询、就业报告会等多种途径,在就业创业方面对大学生给予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导。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要制定更加有效的鼓励政策,引导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到基层就业。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队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测评系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五)开展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激发并合理保护好大学生爱国热情

2014年5月6日发布的《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指出,中国国家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又面临诸多严峻考验。[7]高校要从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认识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要主动邀请国际关系专家、学者走进高校为大学生解读国家安全形势、外交战略及国际关系变化趋势。高校要通过校园媒体、会议等有效路径,向大学生宣讲、解读大国关系调整与变化背后的地缘战略、不同国家的不同战略利益、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各项具体工作和职能,提升大学生的国防与国家安全意识,激发并合理保护好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1]佘双好.“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特点的多元透视[J].青年探索,2013(2):5-10.

[2]隋璐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8):42-43.

[3]张朋,王忠桥.“中国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解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5):14-16.

[4]张朋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N].光明日报,2013-04-06(11).

[5]刘川生.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N].中国教育报,2013-10-18(5).

[6]黄蓉生,孙楚杭.构建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S1):36-38.

[7]社科院蓝皮书:国家安全形势总体向好面临诸多考验[EB/OL].[2014-05-06].http://roll.sohu.com/20140506/n399208632.shtml.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价值观职业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职业写作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我爱的职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