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阳益胃汤治疗肺癌癌性发热30 例*

2014-03-20任为民蔡小平

中医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升阳癌性体温

任为民,蔡小平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赵国岑名医传承工作室,河南 郑州450004)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病程出现的直接与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晚期肿瘤患者尤其多见。该病多表现为长期的低热或中等程度发热,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1]表明:气虚是中晚期肺癌患者常见的病机。2011 年8 月—2013 年10 月,笔者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虚型癌性发热30 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住院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辨证属气虚的患者60 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9 ~78岁。对照组30 例,男16 例,女14 例;年龄35 ~79 岁。所有患者入组前1 个月未进行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所有入选病例均有明确的病理组织学证据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按TNM 分期为Ⅲ~Ⅳ期,体温每天至少出现1 次超过37.8 ℃,持续时间超过2 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无感染征象。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2]中关于癌性发热的诊断标准。①体温(口腔)每天至少1 次超过37.8 ℃;②持续时间超过2 周;③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放射检查缺乏感染证据;④缺乏过敏机制;⑤抗生素至少运用7 d,但发热无变化;⑥运用萘普生治疗,发热可消退并维持正常体温。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3]中肺脾气虚型标准。主要证候:乏力,纳差,大便溏薄,自汗,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年龄40 ~70 岁,经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者;②符合上述癌性发热诊断标准者;③符合肺脾气虚证的中医诊断标准者。

3.2 病例排除标准

①有心脑血管、肝肾等脏器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栓(由湖北东信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1462,0. 1 g/片),1 次50 mg,1 d 2 次,纳肛。治疗组给予升阳益胃汤,药物组成:黄芪30 g,半夏15 g,西洋参15 g,炙甘草15 g,独活9 g,防风9 g,白芍9 g,羌活9 g,橘皮10 g,茯苓15 g,柴胡6 g,泽泻6 g,白术10 g,黄连3 g。1 d 1 剂,加水400 mL,煎30 min,取汁200 mL;2 煎加水300 mL,煎20 min,取汁200 mL,两汁混匀,早晚分服。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避免采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抗生素、其他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体温超过38.5 ℃者予物理降温。每日观察体温、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两组均连服7 d 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标准。显效:体温恢复正常。有效:体温较以前降低0.5 ℃及以上,但未恢复正常。无效:体温降低<0.5 ℃、无降低,或体温升高者。

6 结 果

6.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 分析,u =3.67,P <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6.2 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

7 讨 论

癌性发热属于非感染性发热,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常见的包括:①肿瘤组织释放炎症介质引起非感染性炎症;②肿瘤组织坏死导致吸收热;③肿瘤细胞自身具有免疫原性导致机体免疫细胞浸润;④副肿瘤综合征导致的激素水平异常等[5]。目前,现代医学对癌性发热无特效药物,临床以运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对症治疗为主,存在降温效果不能持久,副作用多的弊端。

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从恢复机体失调的阴阳气血平衡为切入点,在控制体温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其他症状,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目前的文献报道,有从阳虚立论,应用经方治疗的[6];有从热毒立论,应用清热解毒方法治疗的[7];有从阴性立论,应用养阴清热方药治疗的[8];还有从血瘀着手,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的[9]。

笔者综合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所见,认为中晚期肺癌伴发热的患者多属肺脾气虚,其临床表现除发热外,多伴有乏力、饮食无味、大便失调,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细弱无力等表现,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多能取得良好效果。升阳益胃汤出自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原方列于肺之脾胃虚方,篇首论曰:“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浙恶寒,渗渗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方中黄芪、白术、人参、炙甘草补益脾肺之气,有培土生金之妙用;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且能宣发肺气之郁闭;用白术、茯苓、半夏、橘皮益胃化湿,使湿去而阳气升发;佐黄连苦寒以燥湿兼清郁热;泽泻引导湿热从小便而解;芍药苦酸和营,敛肺气并能反制柴胡、防风、羌活、独活之辛燥。加生姜、大枣同煎,调和营卫,使营阴充足,卫气固密,邪风不侵;生姜、羌活、独活与黄连同用正符合《内经》辛开苦降之义,使脾升胃降,气机和顺,肺之治节功能恢复,如此则脾肺功能正常,发热自可痊愈。

[1]胡小梅,张培彤,杨宗艳,等.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分类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关系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2):19 -21.

[2]邝贺龄.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

[3]朱文锋,王永炎,陈士奎.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4.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5]汤钊献.现代肿瘤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95 -596.

[6]周洁. 温阳经方辨治癌性发热体会[J]. 天津中医药,2011,28(6):478 -479.

[7]南新记.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新癀片治疗肝肿瘤性癌性发热56 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2,4(9):75 -76.

[8]常会峰,李仁廷. 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热郁型癌性发热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2013,33(4):27 -28.

[9]谢新梅,肖春霞.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45 -46.

猜你喜欢

升阳癌性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研究
升阳益胃汤肺系疾病应用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磁共振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筛查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脾胃论》益气升阳方剂治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