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胸腔手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2014-03-19郭艺贞

微创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胸腔镜微创腹腔镜

郭艺贞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南宁市 530023)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胸腔手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郭艺贞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南宁市 53002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行胸腔手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 66 例胸腔疾病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探查及切除的术前、手术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手术对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的要求。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配合,6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室护士应熟悉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胸腔手术的全过程, 正确摆放体位,掌握胸腔镜各手术器械的应用,较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胸腔镜;单操作孔;护理配合

自1910年瑞典学者开始将改良的膀胱镜应用于胸部疾病的治疗,胸腔镜技术一直因为器械原因而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90年代电视胸腔镜(VATS)的出现,其应用才得以快速发展。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腔镜外科手术在胸部外科得到普遍应用[1]。随着人们对美容、微创的要求越来越高,伤口更小的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2009年9月于国内首次开展,但是因其技术要求比较高,操作有一定技巧,加之开展还不够普遍,特别在中医医院开展更少。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进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6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 例患者,其中男50例,女16例,年龄15~66岁。自发性气胸40例(其中双侧同期手术13例),孤立性肺结节16例,纵隔肿瘤6例,壁层胸膜肿物4例。气胸患者从发病到住院时间为1 h至2 d,均有胸痛、胸闷、病侧呼吸音减弱症状,其他患者为体检分析,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入组条件为常规气胸、孤立性肺结节、<4.0 cm的纵隔肿瘤和胸壁肿块。排除标准:既往有胸部手术史和(或)明显胸膜粘连,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近3月内有脑梗死、心肌梗死,或肿物>4.0 cm等。

1.2 手术方法 体位为健侧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取腋中线第7肋间为观察孔,腋前线第3/4肋间为操作切口,长约3.0 cm。从观察孔置入胸腔镜后观察了解胸腔及病变情况,决定是否适合单操作孔手术。然后在操作孔位置切开3 cm,置入器械操作。

1.3 结果 6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30~60 min,出血量为50~150 mL,术后6~10 d患者均顺利出院。

2 护 理

2.1 病人的心理准备 要重视病人的心理,做好心理疏导。在手术之前病人有心理压力,往往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手术后是否疼痛和能否耐受。所以,要耐心细致地向病人介绍胸腔镜手术的优点,尤其是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既往手术情况等,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让他们接受新的手术方式,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手术。

2.2 术前研讨会 认真参加手术组的术前病例讨论会,认真听取手术医师的手术意图、思路、具体过程,并和医师们积极讨论手术配合的相关问题,掌握手术过程,做到未雨绸缪。

2.3 常规胸腔镜手术器械的准备 常规使用奥林巴斯电视显像系统,准备胸腔镜套管(10~18 mm)、分离钳、抓钳、无齿卵园钳、无损伤长柄血管钳、剪刀、电凝系统、组织切割缝合器等。手术之前检查好电视胸腔镜系统设备是否完好, 保障使用过程正常。同时还要准备好常规开胸手术的器械,以备中转开胸手术使用。

2.4 开放静脉通道 在医师进行麻醉、气管插管前,我们选用18~20号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这样更有利于手术中液体输注和应急。

2.5 手术体位的摆放 一般采取健侧在下的侧卧位,把手术间温度调节在舒适范围。腋下垫柔软的长枕头,也可以把手术床摇成折刀位,从而使肋间增宽;根据手术医生需要还可将手术床向左右适当倾斜,这样对手术野的显露、手术操作更加有利。在上肢间放软枕,使上肢舒适不受压,避免上肢外展过大,注意腋窝下方处留一拳位置,防止神经损伤,下肢间亦垫软枕,避免诱发压疮等。特殊体位需要双侧胸腔同期手术时取平卧位,将患者双上肢外展,在胸背部垫软枕。同时可根据医生需要调节手术床至合适位置。确定体位时和手术医师再次确认,以使手术更顺利进行。

3 术中配合要点

3.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器械护士提前半小时洗手上台,准备、整理器械台上的物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台上所有器械、物品等。在医生铺巾后,将全套腔镜系统装置等连接、调节好,将显像系统画面调整到最佳状态,并妥善固定仪器设备,防止滑脱。

3.2 配合医生做好手术切口 侧卧体位,配合医生于腋中线第6肋间置 10 mm套管,进行胸腔镜探查。然后于腋前线第4肋间作一长约2.5 cm的切口为操作孔,准备好卵圆钳或肺钳,以便医师进行再次探查。平卧体位,配合医生于腋前线第4、5或第 5、6肋间置胸腔镜,操作孔切口根据病变位置调整。正常情况下,该切口位于腋中线第3或第4 肋间。在医师开始做切口时,就保持电刀、超声刀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以利手术医师需要止血时能立即应用,尤其是胸膜腔有粘连时更是如此。

3.3 胸腔探查 在手术者基本探查(包括松解粘连、了解病变等)后,开始进行相关手术时一定要保证器械到位,比如医师在找破裂的肺大疱时,一般是用卵圆钳和分离钳,应先摆放好这些器械,可以随时主动递给。当寻找困难时,可能会向胸腔内注入适量的温盐水,并膨胀术侧肺叶,以发现漏气部位。所以应该准备好加压输液器,当医师需要时能够快速向胸腔内注入液体。

3.4 病变组织的处理

3.4.1 肺大疱手术 医生常规使用无损伤钳钳夹病变肺组织,然后采取结扎法或切割缝合法处理病变的肺组织,根据需要给予相应的器械。如果是靠近切口的肺大疱,医师会将病变提至切口外处理,在医师找到并提起组织后给予长的无损伤血管钳夹闭之,在提到切口外时予双重缝合、结扎所需的缝针、缝线,孤立性肺结节操作也基本相同。在病变肺组织处理后,准备好温盐水,以检查胸腔内有无漏气、渗血等情况,如有则根据医生需要给予相应物品进行处理。进行胸膜固定前,准备钳夹干纱布或清洁片的长钳。胸膜固定完毕用过氧化氢溶液浸泡胸腔,以利术后胸膜腔粘连、密闭。胸腔内操作结束时,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清点物品,特别要注意小方纱、超声刀垫片等易遗留物品。

3.4.2 纵隔肿瘤或胸壁肿物 器械护士根据手术需要传递器械,观察手术动态,提前准备手术器械,遇到需阻断的血管,要准备钛夹或超声刀。肿瘤切除后准备好标本袋(橡胶手套或专用标本袋),随时递给医生使用。标本取出后准备好冲洗器械及温盐水冲洗伤口,确认伤口无出血及无肿瘤黏膜残余后,安放胸管,医生缝合各个切口,器械护士清点物品,巡回护士关闭光源及摄像系统,结束手术。

4 讨 论

胸腔镜微创手术已普遍开展,手术效果也比较明显,技术已比较成熟。但是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的开展还不普遍,大家对该技术比较陌生。2003年Migliore[2]首次报道单孔胸腔镜技术并应用于临床以来,逐渐得到广泛推广。单孔VATS在胸部疾病的治疗意见已比较统一:该方法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医疗费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术后疼痛和胸壁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可达到美容效果。本组手术方法与开胸手术比较损伤更小,术后疼痛更少,病人早期就可以下床活动,术后并发症发生更少,使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明显下降[3],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病人及家属因了解不够而困惑,手术室护士在进行术前访视时,应该加强和病人及家属交流,耐心解释手术操作、各种术后配合要点,重点介绍该方法的优点以及手术的成功率为100%,这更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减轻心理负担和焦虑,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手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同时要掌握手术步骤及器械使用方法,以更好地在手术中配合医生操作。胸腔镜手术器械系统要求手术医生能熟练操作和规范的手术方法,也需要手术室护士熟练应用,并掌握手术过程,以确保手术操作配合正确、快捷,从而明显缩短手术时间[4]。巡回护士提前将仪器设备连接好,检查能否正常开机,并试机为正常工作状态,以保证其正常使用。

病人体位的摆放合适与否和手术操作关系密切,所以要高度重视,正确放置。摆体位的动作应仔细小心,注意保暖,病人体位摆好后应得到手术医师的认可,核对病人及手术部位准确无误。消毒前巡回护士要按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的要求再次确认病人手术体位。当为侧卧位时,头部受压侧摆放啫喱头圈,避免压迫耳部、面部。受压胸侧摆放软枕抬高腋下,避免压迫神经、血管,同时使肋间隙拉大以有利于套管安放。我们改进固定上肢置于托手架的传统方法为上肢之间放一软枕,使得病人体位更加舒适,术者操作更加方便;改变骨盆固定器固定为卷筒式巾单固定,减少了皮肤及腹部受压。巡回、器械护士要注意镜头容易模糊而致视野朦胧,影响手术操作这个问题。术前要准备无菌保温瓶及热蒸馏水以烫洗镜头,确保镜头干净,手术野清晰。上台护士还要具备参与开胸手术的经验和相应的手术应变能力,在遇到中转开胸手术时立即配合医师进行开胸手术,常规备好胸部开放手术器械,以免需要开胸时手忙脚乱。胸腔镜为精密仪器,使用后应立即清洗保养并放置于固定橱柜,妥善保管,防止遗失或损坏,并详细登记使用情况,专人专管。手术结束后,搬动病人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患者,查看皮肤的完整性及有无压疮,查看引流管是否脱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与量,送患者到监护病房,做好交接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总之,胸腔镜手术安全性高[5],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胸腔手术,尽管还没有广泛开展,对这种手术方法的认识需要一定时间。但是只要手术室护士做好手术前的准备,与病人深入沟通、解释,手术中将病人摆放于最佳的卧位姿势,各种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和准确传递,就可以操作自如,完全能够配合医师操作,取得手术成功。

[1] 王 俊.胸腔镜和纵隔镜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11.

[2] Migliore M.Efficacy and safety of single-trocar technique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the chest in the treatment of noncomplex pleural disease[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3,126(5):1618-1623.

[3] 车国卫,刘伦旭.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2):181-184.

[4] 许英利,张 莉.胸腔镜下肺癌手术的护理配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242-243.

[5] 李 娇.平卧位胸腔镜下双侧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83-84.

《微创医学》2014年第9卷文题索引

微创医学理论与实践

功能外科——微创理念与技术革命的珠联璧合

王锡山(6):673.

微创医学技术前沿

应用消化内镜新技术提高我国早期胃癌诊断率

杨爱明(1):1.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泞珊 邹建中(2):125.

胆管内超声诊断胆管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陆秀萍 姜海行 覃山羽等(3):255.

BRCA1、RRM1和TUBB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的关系

阳 诺 马 辉 冼 磊等(4):389.

神经导航下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卫东 孙 伟(5):535.

论著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AcrySof IQ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研究

范梓晰 靳 荷 谭少健等(1):4.

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穿刺鼻囊肿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观察研究

谢明智 覃山羽 姜海行等(1):7.

剖宫产后子宫腔形态的三维超声成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吴晓彬 梁 晓 萧静雅(1):11.

改良TLIF入路椎体间单侧单枚融合器植骨结合椎弓根钉

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

汤长华 张晓慧 周晓宇等(1):15.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消化道病变的临床研究

覃山羽 姜海行 陶 霖等(1):18.

微创右胸侧切口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黎 伟 曾 超 罗 程等(1):22.

胸腔镜下不同节段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随机自身对照研究

伊 严 杨家恒 崔经乐(1):25.

18F-FDG PET/CT 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应用价值

仲燕燕 秦朝军 黄盛才等(1):28.

膝外下动脉与外侧半月板解剖关系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刘少欣(1):31.

Nesbit法联合前列腺尖部剜除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探讨

李 峰 刘 正 赵军辉(1):34.

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余 琳 苏凌春(1):37.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

韦 莉 刘 航 秦志强等(1):40.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文文献的可视化研究

胡榜利 蔡金华 覃山羽等(1):43.

60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刘晓辉 张正雄 周成杰等(1):46.

Hybrid手术治疗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枝循环围手术期的护理

李细森 莫丽勤 郑宝石等(1):49.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小型猪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的对比研究

银世杰 李永录 蔡元春等(1):52.

18F-FDG PET/CT显像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李小姣 秦朝军(2):129.

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的临床研究

常春霞 韩树堂 刘顺英(2):132.

免气腹与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林荣繁(2):136.

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刘 荆 胡 凯 周 文等(2):141.

大肠癌合并闭袢性肠梗阻临床研究(附72例病例报告)

龙军先 张磊昌 钟 武等(2):144.

穿颊器联合下颌磨牙后区微创切口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观察

柳 锋(2):147.

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疗效分析

刘 建 钟 梅(2):150.

应用传统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

姚 明 蔡小勇 黄 俊等(2):153.

脂联素配合微创清除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疗意义及其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

胡宗华 王春梅(2):156.

核磁共振诊断双角子宫的应用观察

梁庆乐(2):160.

经阴道B超监测下不同促排卵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俐伶 庞丽红 邓 丽等(2):163.

关节镜下治疗局限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分析

凃 峰 王 皓 赵文斌等(2):166.

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失效原因分析

韦积华 罗群强(2):169.

输卵管再通术结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张亚萍 潘小平(2):172.

超声消融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 璇 彭 松 陈锦云等(3):260.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肝切除的对比研究

陈永军 蔡小勇 卢榜裕等(3):263.

Hybrid 手术治疗法洛四联症合并巨大体肺侧支循环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 愉 郑宝石 雷宾峰等(3):267.

EUS-FNA和EBUS-TBNA联合诊断纵隔病变的应用探讨

刘爱群 葛莲英 叶新青等(3):270.

微创腋下垂直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梁书增 程 辉 周谦让等(3):273.

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对终末期肾病中性粒细胞活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房 娴 周红卫(3):278.

膝关节镜手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的疗效观察

凃 峰 张 晨(3):282.

丹参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韦良宏 陈海东 宁 琳等(3):284.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王 波 颜昌义 贺 军等(3):287.

老年人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郭 沂(3):290.

结直肠癌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赖添武 赵 权 徐 奎等(3):29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微血管密度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 欣 罗爱华(3):296.

低强度超声辐照促进剖宫产术后恶露结束的影响因素研究

周 文 陈锦云 唐枭栩等(4):394.

三维导航引导下骨水泥椎体强化椎弓根钉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吕浩然 杨进顺 黄 彦等(4):398.

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张小龙 高 枫 唐卫中等(4):402.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唐尔闻 刘 浩 钟国强等(4):405.

以癫痫为主要表现的大脑凸面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治疗

黄永福 何强华 李 扬等(4):409.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合并肾结核之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分析

王 坚 周大庆 王封景等(4):412.

磁共振灌注成像结合脑血管造影评估颈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的应用价值

张 兆 张 千(4):414.

结肠镜检查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谢月萍 蒋健坤(4):417.

阳春市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分析

唐翠云 郭 群 邓 赤等(4):420.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治疗方法的应用评价

杨 冰 叶 元 陈 辉等(4):423.

质子磁共振波谱在帕金森病诊治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骆甜甜 王 进 李向荣等(4):428.

个性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研究

靳 荷 范梓晰 李 霞等(5):539.

超高倍多媒体显微仪检测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的可靠性研究

陈巧佩 李颖丰 倪少娟等(5):542.

透明帽辅助胃镜在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管疾病患者ERCP的临床应用

陈相波 宋玉琼 费洪江等(5):546.

胸腺五肽对宫颈癌免疫调节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李 状 刘婵桢(5):549.

半月板囊肿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唐 欣 朱云峰 郝 烨(5):552.

内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的观察研究

黄 琼 张运江 俞方良等(5):554.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甘锋平 江建中 谢兆林等(5):557.

喉罩用于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临床观察

薛静旋 陈林峰 梁桂生等(5):561.

数字化全景口腔曲面摄影在口腔颌面疾病中的应用

张建军 张 进 何长斌(5):564.

单侧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莫忠贵 郑亚东(5):567.

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水肿及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

胡友珠 邹国荣 陈自平等(5):570.

髋臼有限加深、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严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汤长华 王黎明 姚庆强等(6):677.

不同数量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术后股骨头坏死危险因素分析

黎裕明 黄宗贵 戴 海等(6):681.

小儿非紫绀型先心病心脏停跳与非停跳体外循环下围手术期的能量代谢研究

彭朝阳 冯 旭 谢晓勇等(6):685.

关节镜下内踝骨折内固定远期疗效评价

石建辉 黄育强 钟永明等(6):689.

经腋乳路径及经胸乳路径行甲状腺腔镜手术疗效差异性的系统评价

李睿舒 易 琨 李 斌等(6):692.

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

梁 军 马文强(6):698.

针灸治疗女性肥胖伴发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陈玉笋 李如良 牛秀莲(6):700.

电视胸腔镜下的手汗症外科微创治疗

李安桂 张立飞 王海永等(6):702.

B超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许 斌 李敏朋 赫军等(6):705.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苏东晖 钱维嘉 卢泽均(6):709.

临床研究

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

陈慧溪 梁新强 蒋广元等(1):55.

单边靶点穿刺分期灌注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裂隙征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刘加元 李业成 刘守正等(1):57.

环形电外科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罗 燕(1):61.

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詹志军(1):64.

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20例临床分析

郭晓峰 段先忠 金美华等(1):67.

序贯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李 平 张卫卫 顾 园(1):70.

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大手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蒋小青 冯 梅 王 婵等(1):73.

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术在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

张 娟(1):76.

半截石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疗效比较

容祖益 蓝志相 梁建波等(1):79.

腹腔镜小儿疝术后腹股沟伤口并发症临床分析

刘杨桦 冯泽荣 黄红艺等(1):82.

三种充填材料在微创美容牙科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李丽惠(1):85.

经支气管镜刷检和灌洗液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卢发勇 黄陆颖 刘 航(1):88.

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胫骨下段骨折

何波涌 王朝晖 唐艳平等(2):175.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治疗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分析

周文贵 李刚琴 程华刚等(2):178.

后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

程 耿 刘绪堃 汪 涛等(2):181.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肖忠华(2):183.

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行大子宫切除的疗效分析

杨 波(2):186.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创外科围术期的应用

张 娟(2):189.

传统超声乳化与扭动型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对比观察

宋 强 卢林德(2):192.

宫腔镜辅助下经腹腔镜切除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5例分析

植枝福 蒋晓莉 莫小亮等(2):194.

弥散成像技术在软组织恶性肿瘤和炎症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刘少欣(2):197.

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陈长广 惠 华 谭 悦等(3):299.

超声诊断宫角妊娠的临床价值

林丽华 韦舒静 谢 敏(3):302.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加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盛友芬(3):305.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疗效比较

黄安振 曾庆智(3):308.

超声实时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85例临床分析

李云最 黄固山 张华旦(3):311.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病合并囊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文刚(3):314.

静脉腔内激光在下肢静脉性溃疡中的应用

倪良宏 王祥魁 赵春艳(3):316.

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和疗效观察

蓝 芳(3):318.

经蝶手术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韦树德(3):321.

老年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术的疗效比较

杨志强(3):324.

细节管理对减少长期留置血透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

吕海莲 黄 玲 熊礼佳等(4):431.

食管癌静态调强与容积调强放疗中肺损伤的剂量学因素分析

何志杰 王晓敏 赵一电等(4):434.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

吴任鸿 吴光龙(4):438.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60例临床分析

何二松 姚清深 周腾贤(4):441.

综合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和血清IL-6及IL-10的影响

何 柳 周小青 梁丽梅等(4):444.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比较

马 骏(4):448.

腹腔镜与开放式一期Fowler-Stephens手术治疗高位隐睾的疗效比较

周维模 李强辉 龙雪峰(4):451.

鼻内镜下自体鼻中隔软骨修复眶内壁损伤的疗效分析

林 毅 黄祖成 何 辉(4):454.

仪器布局模块化在经皮肾镜手术护理准备中的应用

黎晓燕 顾超琼 许连航等(4):457.

宫腔镜剪刀在宫腔粘连分离中的应用

植枝福 蒋晓莉 覃桂荣等(5):573.

输尿管镜对妊娠期单侧输尿管结石的疗效评价

程华刚 李刚琴 周文贵等(5):576.

两种麻醉方式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应用比较

吴先华 吴志伟 高满意等(5):579.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刘 沛 陈思思 肖少雄等(5):582.

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付东辉(5):585.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黄炳成(5):587.

84例腹腔镜下子宫后壁大肌瘤剥除术临床分析

阮和云 甘精华 农文政(5):590.

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电切在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

刘 华(5):592.

血管重建术对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刘永贵(5):595.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曾小燕 宋秀俊(5):598.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的临床观察

陆庆春 甘精华 韦艳芬(5):601.

后路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刘 沛 肖少雄 熊 伟(6):711.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诊断及安全性研究

李秋琳(6):714.

超声微创介入治疗复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严 稳 开周静(6):717.

骨科创伤中持续负压密封引流与普通换药治疗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毕国庆(6):720.

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35例临床分析

余永铭 郭奕浩 封铭恒(6):722.

混合痔行PPH术和TST术的临床研究

柯昌松 王平霞(6):725.

腹腔镜探查术在诊断不明之非创伤性急腹症中的应用

高 峰 李荣江 张晶锐(6):728.

不同方法消毒义齿石膏模型后物理性能的比较研究

刘洋洋(6):730.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曾华东(6):733.

输尿管镜下尿路会师术治疗急性前尿道损伤疗效分析

周文贵 李刚琴 程华刚等(6):736.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周焕龙 廖玉昌 黄 敏(6):738.

TACE联合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蔡联明 卢致洋 刘振华(6):741.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

全正华(6):744.

垂体后叶素在宫颈LEEP手术中的应用

万晨东 魏方方(6):747.

综述

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的应用

姚 明(1):90.

心房颤动的外科及微创治疗现状与进展

陈伟坚(1):94.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梁宏洁 闫玉兰(2):200.

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脏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许宇彪(2):204.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手术径路及建立操作空间方法的研究进展

黄 飞 蔡小勇(2):207.

NOTES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黄鹏宇 郭先文(3):327.

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技术发展现状

胡北泉(3):331.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护理进展

黄秀华 覃慕平(3):33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在青光眼中的应用

唐秀武(3):339.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研究进展

谢文昆 黄 俊 蔡小勇(3):342.

针式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秦智军(4):459.

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研究现状

石成良(4):463.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技术进展

陈 捷(4):467.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肌保护研究进展

钟 宏(4):470.

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技术研究进展

闭海容 吴振宏 韦英海等(4):474.

恶性肿瘤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研究进展

莫显伟 赵 伟(5):604.

载脂蛋白A5结构功能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杨 松(5):609.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陈静平(5):612.

微泡造影剂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进展

唐晓旭(6):751.

认知功能障碍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文波(6):755.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莫安胜(6):759.

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前的桥接治疗

张 玉 杨炜(6):763.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研究进展

陈兴秀(6):766.

临床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与防护的研究进展

高秀娟(6):770.

微创教学

医学硕士研究生微创外科技术的意识培养及技能培训

靳小建 卢榜裕(2):212.

东盟口腔医学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

廖 妮 周 诺 戴 剑(2):214.

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科研能力的实践探索

张雪燕 温秀芬 陈云超等(5):618.

阑尾炎的腹腔镜本科实习教学实践

雷 宇 蔡小勇 黄 俊(5):620.

个案报告

胰管支架向内移位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张亚萍 潘小平(1):99.

介入治疗小儿左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报告

雷先强 易容松(3):346.

胰腺广泛钙化误诊马蹄肾结石1例报告

王封景 王 坚(5):616.

微创教学

局部解剖与腹腔镜手术视频相结合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教学中的应用

黄 飞 蔡小勇(1):102.

腹腔镜手术对持镜助手的配合要求

祝 鹏 王伟军 王 毅等(3):348.

普通外科的腹腔镜技术临床教学探讨

陈永军 蔡小勇 黄 俊(4):477.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培训经验探讨

黄 凯 伍伟锋 郭盛兰(4):479.

经验交流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及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的临床分析

刘海广(1):104.

胃癌内镜漏诊原因的临床调查

黄欣荣(1):10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古勇霞 陈丽媛 黄春燕等(1):108.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中同时射频消融肥大下鼻甲的疗效观察

零兴勤 何中扬 覃宏康等(1):110.

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余凯龙 温晓阳 刘 杨等(1):112.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临床分析

程 勇(1):114.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52例临床分析

殷 杰 刘 俊 朱日祥(1):117.

腹腔镜肾上腺皮质腺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蒙桂琴 蒙湛东 田 梅(1):119.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效果比较

李培源(1):121.

垂体后叶素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刘文利 伍月霞(1):123.

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吴琴艳 陈传耀 孔 羽等(2):217.

宫、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宫角移植治疗女性不孕7例报告

郭百兰 郭礼葵(2):219.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谢承志(2):222.

单极电切镜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分析

武德能(2):225.

瑞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

甘务琼 唐培佳(2):227.

不同栓塞模式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薛元领(2):229.

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与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徐世尧 万 皎 宋国全(2):232.

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腹股沟疝

杨新彪 诸葛冬桂(2):234.

腰硬联合麻醉与插管全麻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对比分析

古 源(2):236.

侧视式膀胱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膀胱造瘘治疗膀胱巨大结石23例

马培凌(2):238.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比较

李京军(2):240.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李建华(2):242.

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临床分析

赵继才(2):24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炎症期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黄康正(2):246.

门脉高压性脾亢部分脾动脉栓塞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袁 惠 贺长斌(2):248.

高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何乾尚(2):250.

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双J管滞留致全程附壁结石(附5例报告)

廖林楚(2):252.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98例临床分析

韦凤妍 黄金铸 黎冬冬(2):254.

GlideScope 视频喉镜技术联合支气管堵塞器在胸外科手术困难气道患者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黄今肇 唐培佳 梁勇升(3):350.

间歇性充气加压在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

韦妙成(3):352.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

林庆民(3):354.

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胸外伤的比较分析

江泽宇(3):356.

鼻内镜下多结构微创手术治疗结构异常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卢宣桦(3):358.

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的手术配合

黄秀君(3):360.

急诊专科护士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的护理干预

李建芳 卢艳飞 梁琼丹(3):362.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李梅芬(3):365.

品管圈在提高小儿微创手术术前禁饮禁食依从性中的应用

杨巧玲 黄 莹 蒋雨秀等(3):367.

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分析与护理

甘明艳(3):369.

护理干预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颅内血肿术后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

利庆华(3):371.

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护理体会

莫 静 何晓娟 莫霓霞(3):374.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袁 惠(3):377.

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髓核腰椎间盘成形术的手术护理干预

古建燕 莫莉莉 丁 源等(3):379.

107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分析

伍盛华 余洁芳 容宽朝(3):382.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

赵海军(3):384.

以真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内镜分析

赵丽静 唐少波 张 平等(3):386.

老年妇女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9例临床分析

曾小燕(3):388.

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胡细苟(4):482.

双侧穿刺等离子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观察

陆生 林白宇 庄小强等(4):485.

自体血回输在宫外孕破裂出血腹腔镜手术中的护理配合

李若琳 黄燕娟(4):487.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

滕凤兰 于先合 陶 红等(4):490.

罗库溴铵用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观察

黄 获 冯继峰 郑剑秋(4):492.

腹腔镜手术治疗上尿路疾病疗效观察

段先忠 郭晓峰 徐光云等(4):495.

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42例疗效观察

任德轩 潘汉升(4):497.

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63例

郭 沂(4):499.

肠道造口患者病号服的制作和应用

郑宏来(4):501.

36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护理

李洁华(4):502.

氦氖激光照射对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切口愈合的护理观察

莫 婷 梁季鸿 黄 琨等(4):504.

98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Miles造口的护理体会

纪建波 郑 伟 彭先美等(4):506.

顺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逆行输尿管镜失败后的输尿管下段结石之应用观察

叶志华 邵卫兵 胡 卫等(4):508.

聚桂醇泡沫多点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

韦向京 韦 彪 周启军等(4):510.

可降解止血纱在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郑 灵 刘正武 王 洁(4):513.

腹腔镜下一期Fowler-Stephens术治疗儿童高位隐睾的护理

黄少华 周维模(4):515.

160例膝关节镜手术前后的护理

杨云红(4):517.

系统护理干预对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的影响

陆倩霞(4):520.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58例临床分析

梁华庆(4):522.

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梁进华(4):524.

皮瓣Ⅰ期修复乳腺癌术后胸壁巨大缺损的疗效分析

黄 超 吴耀忠 饶 彬等(4):526.

CT引导下肺部肿瘤穿刺活检的观察护理

袁 惠(4):528.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气化术的手术配合

李 英 雷 琳 谭理宁等(4):530.

46例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体会

苏燕颜(4):532.

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终止早早孕的临床观察

周永群(4):534.

B-Lynch缝合术及宫腔纱布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效果观察

李玉芹(5):62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李细森 郑宝石(5):624.

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脊柱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骆如香 陈云超 苏庆娇等(5):62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

李曼玲(5):628.

分体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效果观察

莫 翔(5):631.

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效果观察

张新颖 秦汉兴 赵国平等(5):633.

后路微创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任德轩(5):635.

超声可视系统在早孕微管人流术中的应用价值

罗蔼瑞(5):637.

普外急腹症中应用腹腔镜的临床研究

蒙海清(5):639.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

覃家敏 吴雪松 潘荣南(5):641.

经纤支镜下高频电刀术治疗肺癌的护理

梁飞红(5):643.

正骨推拿与小针刀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症临床分析

李启科(5):645.

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两种微创治疗方法的对比分析

韦汉鹏 林伟良 廖广宇等(5):64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罗三彤 赵顺吕(5):649.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

庞 兰 李 丽 梁伟霞等(5):651.

CT增强扫描中发生碘海醇渗漏的护理体会

樊小芳(5):653.

高锰酸钾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伤口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梁剑清 万水源(5):655.

16层螺旋CT平扫在门诊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覃智标 雷 华 黄瑞旭等(5):657.

微创手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运用

赵 伟(5):659.

肺泡微石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附6例分析)

李忠学 黄春龙 汤永中等(5):661.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老年性颅脑外伤中的预判应用

钟向球(5):663.

小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48眼的临床分析

雷德荣(5):665.

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12例临床报告

王 斌 余进伟 郭甲瑞等(5):667.

镍钛聚髌器及AO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移位髌骨骨折

杨其锋(5):669.

综合护理干预在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覃微微(5):671.

腹腔镜和开腹术对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

万里鹏 覃艳琼(6):774.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80例疗效观察

李俐娟 周景芬(6):776.

血清CA199、CA125、CEA和胃蛋白酶原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朱 虹(6):778.

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在DSA检查阴性胃肠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应 勇(6):781.

三位一体鼻腔扩容术治疗结构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李 蓓 覃大洋(6):784.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体会

蒙壮丽(6):786.

鼻内镜下改良泪囊鼻腔造孔术并应用5-FU的临床观察

廖首本 黄雄超 覃永前(6):788.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非绞窄性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研究

刘容生(6):790.

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16例分析

王志家 郁 飞 穆四清(6):792.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的临床观察

曾小燕(6):794.

流程再造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汪 莉 张千 陈琼珍等(6):796.

内镜在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

莫斌锋(6):798.

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治疗肾上腺疾病中的应用

梁伟霞 苏 蕾 韦 颖等(6):800.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胸腔手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郭艺贞(6):802.

郭艺贞(1977~),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学。

R 473.6

B

1673-6575(2014)06-0802-03

10.11864/j.issn.1673.2014.06.45

2014-09-21

2014-11-20)

猜你喜欢

胸腔镜微创腹腔镜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