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战略构想

2014-03-19毛和荣黄明安刘殿刚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

毛和荣,黄明安,刘殿刚

我国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战略构想

毛和荣1,2,黄明安2,刘殿刚1

(1. 湖北中医药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5)

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应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利用国家领导人出访接访、国内外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等平台,借助先进科技促进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大众化和趣味化,加快中医药产品及服务贸易的产业化,加强中医药外语图书的出版和推介等手段,使中医药文化为更多的世人所认识,使中医药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战略构想

一、相关定义

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千差万别。总的说来,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根据《辞海》,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了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中医药是一套明显区别于西医的复杂的观念系统、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不论是关于中医药起源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还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精气”、“阴阳”、“五行”等核心概念,抑或是中药的配伍炮制或者是具体医学实践上的 “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等观念,无不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集中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价值趋向。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开展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中医毫无疑问地进入了最具向国外推广价值的中国核心文化符号的前列。[1]中医药文化已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简单地说,中医药文化指的是与中医有关的思维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历代名家,甚至一些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相关的历史事件等。在全球化急剧改变并重塑传统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今天,积极开展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意义不言而喻。

二、研究背景

“二战以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统计,1980年到1998年,世界印刷品、文献、音乐、视觉艺术、电影、摄影、广播、电视、游戏和体育用品的年度贸易额从953.4亿美元,增长到3879.27亿美元。”[2]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产业也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我国有关部门的测算,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占据2.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文化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史无前例地凸显出来。这一切,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传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010年6月2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成分是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以道家、道教理论为基础的养生学,以易学为旗帜的天文学和地理学,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医学伦理学,以及各种传统学术相互融会而构成的其它理论,形成了中医学坚实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基础”。[3]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政府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含有中医药内容的政府间协议100来个,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已经传播到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国家(地区)中医医疗机构至少已达10万多家,针灸师超过20万人,中医师超过2万名,在全世界每年约有30%的当地人、超过70%的华人接受了中医针灸等医疗保健服务。中医药为全世界人民在卫生与健康方面提供着越来越积极的服务,中医药文化正成为为越来越多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户。

在此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也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门户网站开辟“中医药文化”专栏,下设“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数字博物馆”、“中医名家”、“中医讲堂”、“中医院文化建设”五大板块专门研究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及传播等有关问题。2012年4月20日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将“扩大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列为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认可。

三、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战略构想

文化对外传播是需要讲究战略和策略的。事实证明,凡是注重研究战略和策略的国家,在文化对外传播中就占据主动且收益较多。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著名政治学者亨廷顿在他的惊世之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就公然宣称:21世纪国际政治角力的核心单位不是国家,而是文明;不同民族最根本的区别不再是意识形态,政治或经济,而是文化。[4]美国的影视剧、流行音乐、等文化元素在美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输出及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构建中一直扮演着先锋的角色。有学者认为:“美国对全球的文化渗透主要体现在其无孔不入的信息产品和快餐连锁中, 这些看似无心插柳的商业行为背后无不隐藏着其称霸全球的政治野心。正是通过这些产品的大量倾销,美国得以在全球传播、确认、强化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5]在《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中,英国学者弗朗西丝・桑德斯披露: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包括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各种形式。[6]

“历史证明,文化继承、发展与传播的规律是,一个社会或一种文明的伟大传统,其内在精神核心与生命活力,能否精确继承并实现现代转型,从而在历史新局中重获生机,其中最重要条件是政治的宽松开明以及国家精明远大的文化战略与文化政策。”[7]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其重要性最近才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如果说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中医药的对外传播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现在这一事业需要更多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笔者认为,中医药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传播必须重视以下战略和策略:

(一)充分利用高层出访接访和学术交流等公共平台。南通沈寿艺术馆曾三次承担绘制沈绣国礼《奥巴马总统全家福》、《比利时国王夫妇像》、《普京总统肖像》的重任,这使得沈绣这种传统工艺美术在全世界名声大振,南通沈寿艺术馆也成为大中小学生暑期实践和外国人旅游参观的新热点。2009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土库曼斯坦国家图书馆赠送二十四史,进一步点燃了当地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试想,如果国家领导人在出访或接访送给外国元首的国礼是一本英语或俄语的《黄帝内经》或《本草纲目》,那对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将是怎样的一种推动!这些曾经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并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医学巨著具有普世价值,理所应当成为国礼的重要选项之一。

事实证明,中医药不仅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改善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非洲许多国家人民的健康状况所作的努力和贡献也值得敬佩。中医药在中国对外医学援助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正在改变国外越来越多人对中医药的偏见。例如,中国对马耳他的医学援助逐渐改变了当地人民对中医药的态度并激起了更多学习中医药的热情。[8]中医药的海外贡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赞许。2013年8月20日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中国愿意“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共同帮助非洲国家开展疾病防治和卫生体系建设,为促进全球卫生事业、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9]

另一方面,中国官员和学者在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峰会、全球卫生会议等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要敢于谈中医,乐于谈中医,用浅显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医药知识,使中医药文化为更多的世人所了解和正确认识。

(二)依靠先进科技,使中医药教育和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加大众化、趣味化,加快中医药产品及服务贸易的产业化。美剧《急诊室的故事》、《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医缘》等一系列与医学和医生职业有关的电视剧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中国等世界许多地方掀起了收视的狂潮,而且对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亚洲影视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0]这些情节扣人心弦的美剧不仅让人们对美国的医生职业及医疗体制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而且它们在潜移默化中向外传递了美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念,可谓是一箭双雕。

鉴于此,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也应有效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中医药文化打造成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综合一体化的对外传播体系,寓知识传播于视觉冲击之中。2001年,由郑晓龙导演的电影《刮痧》作了一次很好的尝试,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刮痧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而且使人们对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沟通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笔者认为,我们完全有能力以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名医为蓝本,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拍摄成以英语等主要语言载体的影视作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大众化、趣味化。

与此同时,我们应努力提升我国在中医药产品及服务贸易的市场占有率,加快相关贸易的产业化步伐。据有关统计,世界中医药服务市场每年的估值约为500亿美元。2012年,中国在中药类产品的出口额就达到25亿美元,在2013年将升至30亿美元。然而,我国在中医药国际贸易中仍面临着医药标准不统一、文化差异性和地域独特性等诸多挑战。

(三)整合力量,加强中医药外语图书的出版和推介。由于中医药根植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医在迈向国际化的征途中,翻译自然成了最主要的“拦路虎”。[11]目前,在国内市场,以英语语言出版的中医药词典和介绍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书籍还相当有限,在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古籍中,翻译成英语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了。即使有,在实际流通环节也存在不少问题。正如中医药英语翻译大家Nigel Wiseman在许多学术会议上抱怨的一样,虽然他的中医英语工具书《汉英英汉中医词典》(English-Chines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英文实用中医辞典》(A Pract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出版,但很多中国中医英语翻译界的人士还不能与之谋面,原因之一就是在中国图书市场根本找不到它们。相似的是,《黄帝内经》英语等诸多版本早就面试,既有中国学者翻译的,也有外国学者翻译的,但在国内市场上一书难求的现象仍然存在。

当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整合中医药外语人才的力量,尽早确立高度统一的中医药英语等语言的翻译标准,畅通中医药外语图书市场,为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扫清语言障碍,为中医药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0年11月16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将中国的“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5月26日,我国医学古籍《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些成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广泛认同,为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提供了交流平台。然而,这些努力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国家利益的斗争。从2006年起,中国曾计划将中医医药和技术等8个部分“打包”成一个项目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此举在韩国遭到了强烈的反对,韩国韩医协会甚至说:“韩医针灸在历史和穴位定位的准确度方面并不落后于中医针灸。我们既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中国将针灸作为中医疗法申遗。”面临着诸多压力,中国政府最终决定“分解任务”,首先力推并确保中医针灸申遗的成功。这提醒我们,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战略与策略,必须集中力量保护中医药文化方面的主权。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升温,国外研究机构越来越看重我国比较成熟的方剂和民间经验方,并经常委托国内机构与个人进行大规模的收集。[12]2013年9月9日,一篇名为《美国公司开价500亿求购我国一张中药方》的文章出现在网络上,并被迅速转载,虽然之后世界制药巨头美国默克公司否认了这则传闻,但这同样警示我们: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必须加强在中医药专利立法、著作权立法、商标立法、商业秘密立法等方面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的交流与合作,并在健康有序的交流与合作环境中促进传统中医药不断的向前发展。[13]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日本政府对日本汉方药的专利保护政策,在中医药国际贸易和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对于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产品,我们更应该积极的申请国外的专利,以保护产品和技术免受侵权。”[14]

[1] 我国文化软实力调查表明——中医是中华文化十大要素之一[J].CJTCM, 2011,(03):23.

[2] 王岳川.中国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安全[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observation/2010-07/29/c_12386478.htm,2010-07-29.

[3] 黄建银,章茂森.中医药文化属于国家软实力[N]. 中国中医药报,2009-04-27.

[4]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M].周琪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5] 郭建庆,高雨阳.美国文化传播策略及我国之应对[J].前沿,2008,(12):196.

[6] (英)弗朗西丝· 斯托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M].曹大鹏译.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7] 毛峰.中国文化传播的战略与策略[J].对外大传播, 2005,(11).

[8] 王宁军.中国援外医疗研究(1963-2003)--以江苏为中心[D].华中师范大学,2009.40-41.

[9] 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590.htm, 2013-08-20.

[10]罗弦.西“风”东渐 各演千秋——评美国医疗剧在东方的本土化演绎[J].影视评介,2011,(10):17-19.

[11]王国强. 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翻译是难题[EB/OL].人民网: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2/1114/c350550-19575187.html,2012-11-14.

[12]张仕元.必须高度重视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N].中国中医药报,2002-05-11.

[13]田晟.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05-24.

[14]江茹,沈爱玲.日本汉方药的专利保护政策及其借鉴意义[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26):2.

Study on the Strategic 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Medical Culture

MAO He-rong1,2, HUANG Ming-an2, LIU Dian-gang1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430065, China; 2 Institution of Chinese Medic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430065, China)

Chinese medical culture embodies abundant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nd humanistic spirits, which is the quint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make Chinese medical culture more widely learne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tter serv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our country should, at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make wise use of the good opportunities of our national leaders’ paying and receiving visits and platforms of academic communi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t can promote, based on the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opularization and interest of Chinese medical culture’s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accelerate the pace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products and service, strengthen the public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books about Chinese medical culture in foreign languages, etc.

Chinese Medical Cultur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Strategic Concepts

毛和荣(1979-),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英语翻译、中医药文化.

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1jytq097);湖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A118).

G125

A

2095-414X(2014)02-0087-04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谁远谁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