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唐代文人的儒侠精神及其社会原因

2014-03-19倩,王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游侠中华书局李白

武 倩,王 茜

试论唐代文人的儒侠精神及其社会原因

武 倩,王 茜

(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唐代游侠之风炽盛,而且这一时期的游侠最大的特点是儒侠的兴盛,即文人的尚侠风气浓厚。这一时期的儒侠不仅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也表现在文人的尚武,参与军事中。儒侠在唐代的兴盛是李唐王室“胡人”背景、政府重视军事政策、文化上三教融合以开放的社会风气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以李白作为这一时期儒侠代表,通过李白来探究唐代文人的儒侠精神及社会原因。

唐代;儒侠;李白;崇侠尚武

一、关于儒侠

“侠”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有“游侠”、“剑侠”、“侠客”、“侠士”、“义士”等称谓。“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中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1]而最早对游侠进行专门记述的则是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所述“其性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有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代其德”[2],在司马迁眼中侠士是正义的象征。后世班固在《汉书》中对游侠又做了补充:“布衣游侠剧孟,郭解之徒鹜于闾阎,权行州城,力折公侯”[3]。然而从《后汉书》开始,正史中不再有《游侠传》,表明侠的渐趋式微。这一现象直至唐朝才有改观,自唐朝建立之日起,游侠之风便大行于天下,侠风之盛,最能体现的就是唐代文人的尚武。唐代游侠的突出特点是儒与侠的融合,即儒侠的大为流行。所谓的儒侠,是在儒文化和侠文化的长期碰撞与交融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出现了具有侠气的儒者。这种现象在唐朝最为明显。而李白,可以认识是唐代儒侠的典型代表。

二、唐代儒侠风气的盛行——以李白为代表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士人,有“诗仙”之称,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家喻户晓的诗歌。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少年时漫游各地,后受人推荐,供奉翰林,但由于其不容于权贵而弃官,流浪四方。李白作为唐代文人的的典型代表,但是其身上有具有侠的特征,李白可以作为唐代儒侠的典型代表。

(一)诗文中的侠气

唐代诗风大盛,有着“诗仙”美称的李白更是将诗歌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唐朝大诗人杜甫有诗赞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诗仙”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作中,也有很多抒发自己的侠客思想。李白小时就曾学过剑术,有纵横家的气质。在他成年之后,也常感慨“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帏复何盖”[4]。虽然在他身上已经没有战国时期侠客“士为知己者死”的惊人之举,但在他的思想上却依然继承了侠客的干云豪气。在李白入宫之前,李白还满怀豪情“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在其作《少年子》中“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5]就着力表现侠士进取精神。李白的前半生,除了自己的远大抱负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尚气、任侠精神。在其一生中写下不少游侠诗都反映着他的这种精神。其名作《少年行》曰:“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声鲁句践,争博勿相欺。”[5]这主要表现了任侠行乐的状态,诗中借古喻今,用燕太子丹送荆柯刺秦王故事,表现诗人轻生重义的豪侠之气。《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云:“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托身白刃里,杀入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钦英风。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5]。此诗中“托身白刃里,杀入红尘中”是李白崇侠尚武的典型范例。

在唐代,李白只是儒侠的一个缩影,在当时,很多的文人都崇尚侠士,并且从他们的诗作中表现出来。卢照邻在诗作《结客少年场》中用“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6]来表现自己的侠情,骆宾王在《畴昔篇》云:“少年重英侠.弱岁贱农冠……金丸下撰棋繁华,自禽轻海季伦家。五霸争驰千里马,三条竞鹜七香车。[7]”陈子昂也借侠陈志:“赤丸杀公吏,自刃报私仇……侮愤胡兵入,常为汉川羞。[8]”这是表达作者的生平,也是在抒发作者的侠气。杨炯也在他的《从军行》中写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6]”。这些诗歌都说明游侠已经开始和社会融为一体了。除此之外,一向以“和畅宛如”诗风见称的王维也有“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4]的豪言壮语;杜甫在晚年所作的《遣怀》诗中一反以往稳重、沉郁之风,豪言“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晚景虽然困苦,然心中亦有“猛将收西域,长戟破胡林”之念。唐代的文人对游侠的赞美本身就体现了这一时期文人的尚武精神。

此外,在唐代盛行的传奇中,也涉及了很多的儒侠形象,有表现豪侠报恩之作,有打抱不平者,有身怀绝技者。《太平广记》193至196卷收的“豪侠”小说就有许多,如许尧佐的《柳氏传》、牛增儒的《玄怪录》中《郭代公》,蒋防的《霍小玉传》,裴铏《传奇》中的《韦自东》、《蒋武》、《虬髯客》,段成式《酉阳杂俎》中《马侍中小奴》、《兰陵老人》,薛调的《无双传》等作品[9]。这些作品包含游侠类型广泛:行侠仗义,炫技斗豪,复仇,重义,盗侠等游侠形象层出不穷。

(二)生活中的侠骨

从小习剑术,游走各地的李白,不仅有侠诗,更有侠事。内心对侠的向往不仅表现在诗作中,更是在生活中表现出儒侠的豪情。

李白的追随者魏颢,在其《李翰林集序》中就对李白有这样的记载:“(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与有自荆徂扬,路亡,权窆回棹,方暑,亡友麋溃,白收其骨,江路而舟。”[10]在刘全白的《唐故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中也有对李白侠行的描述:“(李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不产业。”综合李白的一生,其以儒侠标榜的行为主要有:轻财好施、义葬故友以及率性,不事权贵而又希望建功立业。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就记载了他的轻财好施:“囊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11]“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明情。”[11]对于同游友人吴指南的安葬,也体现了李白重友情,厚葬故有的侠气。

另外,李白虽任侠远游,但仍然一心想要入仕,为国家效力。在众人的力荐之下,李白终于有机会能够入朝,但是当时玄宗之时以翰林任之,不仅没有实权,而且还受到了李林甫等人的排挤,面对朝中的种种腐败和排挤,李白最终被玄宗“赐金放还”,于是才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慨,从中足见李白的不事权贵的豪爽侠气。之后,李白再次走上了远游的道路。

天宝十四年(77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心中的上阵杀敌,报效国家的侠气又一次的被激发了出来,他先后入永王李璘和宋若思幕,为其写文表,希望能够再度被朝廷任用。但是已经再无机会。

事实上,在唐代,文人从军的风尚十分浓厚。正如邓绎在《藻文堂谭艺·三代篇》中说:“唐人之学博而杂,豪侠有气之士,多出于其间,见诸文辞者,有韩愈、李白、陈子昂、柳宗元之属”[12]。可见唐代的儒侠是相当普遍的。

三、唐代游侠兴盛的社会原因

纵观整个唐朝,儒侠风气已经十分的兴盛,而李白只是此风气兴盛中一个典型代表。透过唐代儒侠兴盛的现象,探究其根源,与唐代的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李唐王室“胡人”对儒侠之风的影响。

李唐王室出自西魏北周时期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关陇集团位于西北胡汉相交的地带,集团内部人员受胡风影响而在生活习惯上喜骑马射箭,在思想观念上也崇尚武功。而且李唐王室中也有胡人血统。这些都导致了李唐王室中对少数民族的习俗保留不少。所以,在宋朝,朱熹在《朱子语类》就曾评论唐代风气为:“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13]。由此,也可见唐王是对胡风的继承。“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在上层统治者的带领下,唐朝社会中胡风也很盛行,尚武之风也很兴盛,这些成为了唐代儒侠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政府政策对儒侠之风形成有刺激作用。

在唐开国之时,游侠直接参与了改朝易代的政治斗争,在李唐开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14]。《旧唐书》说“太宗折节下士,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15]。当唐高祖李渊从太原起兵后,攻打隋都长安。兵至汾阳时,豪侠盛彦师“率宾客上谒,授行军总管,从平京师”。李渊占领长安,即颁布《授三秦豪杰等官教》要求“五陵豪杰,三辅冠盖,公卿将相之绪余,侠少良家之子弟,从吾投刺,咸畏后时,扼腕连镳,争求立效,縻之好爵,以永今朝。[14]”其他各路诸侯也收罗了许多豪杰之士,藉以争霸,如李密“散家资,养客礼贤不爱籍。”《新唐书》记载窦建德“少重然诺,喜使节,乡人丧亲,贫无以葬。建德方耕,闻之太息,遽解牛与给丧事。乡党异之”[14]。唐朝建立前后,各部所属之游侠都为李唐所用。这就奠定了唐朝侠的地位,也为儒与侠的融合,儒侠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再次,政府的军事政策对儒侠产生的影响

唐代国力强大,但是,唐朝延续的300年间,边疆一直不安定,政府重视边功,为儒侠的存在提供了条件。唐时同东、西突厥进行了多年的战争,同吐蕃的战争也断断续续进行了200余年。此外,唐还与西域诸小国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国,与北方契丹,与南方南诏等少数民族政权发生过战争摩擦。即使是在唐代最为和平的高宗仪凤后也 “土蕃叛,匈奴反,徐敬业乱,白铁余作逆,博、豫骚动,忠、万强梁,契丹翻营府,突厥破赵、定,麻仁节、张玄遇、王孝杰等皆没百万众。三十余年,兵戈不息”[16]。如此频繁的战争,让军功成为了唐代政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整个社会必然形成尚武的风潮,而其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士自然不会置身事外,所以出现了儒者对游侠的崇尚,也促进了儒侠的出现。而这些儒侠,不仅侠之为侠的豪纵气质,也有着济世报国的崇高理想。

另外,唐代三教融合,为儒侠的产生提供了思想上的理论依据。

唐代,是一个文化包容的时代,不仅表现在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还体现在同时存在的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儒、释、道三教的并行以及相互融合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而这一时期儒侠的形成,也受到了三教融合的影响。道教的“清逸”“洒脱”,佛教的“轻生”观念,更加的符合侠的性格。儒学讲求的入世进取,杀身成仁以取义的君子气概,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侠的特点。三教的融合,成为了侠与儒相互融合的内在动力,为儒侠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最后,儒侠之风的产生,与唐朝开放的社会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唐代任侠风气是与唐代的社会文化心态息息相关的,它的形成是伴随着唐代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经济的高度繁荣和思想的解放而出现的独特社会文化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唐王朝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对多种文化兼容并包,这使得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异彩纷呈,显示出宽宏博大,热烈的文化氛围,这些都为任侠风气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四、结语

游侠及侠文化发展至唐朝显现出了不同于前代的特征。具有胡人血统的李唐王室是整个社会的尚武的榜样;极具包容精神的唐文化为侠文化在唐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有唐一代频繁的战争,使侠与战争紧密结合,为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武台”;在此“武台”上,侠文化与儒家文化相互作用,又吸收佛道思想,使侠文化扩大了自己发展的空间。正因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儒侠文化。

[1] 诸子集成(第五册)[M].韩非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6.344-345.

[2] 司马迁.史记(第十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2.3183.

[3]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3698.

[4] (清)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6.

[5]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 中华书局, 1996. 339. 357. 314.

[6] 卢照邻, 杨炯. 卢照陵集杨炯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9-10, 21.

[7] 骆宾王.骆临海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90-91.

[8] 陈子昂.陈子昂集[M].北京: 中华书局,1960.11-12.

[9] 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九三至一九六)[M].北京: 中华书局, 1961.

[10]李翰林集(当涂本)[M].合肥: 黄山书社,2004.22.

[11]李白.李白集校注(卷二十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47.

[12]汪聚应.唐代侠风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3](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三六)[M].王星贤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86.3245.

[14]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太宗本纪[M].北京: 中华书局,1975.

[15]刘昫.旧唐书·太宗本纪(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6](唐)张膺.朝野全载(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9.18-19.

Study of the Chivalry Spirit of Scholars in Tang Dynasty and its Social Reasons

WU Qian, WANG Qian

(Department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In Tang Dynasty the errantry was very popular,especially those who study Confucianism and become interested in it.The Confucian errantry in this period was reflected not only in literature but also in milliterism advocated and participating in warfare.This flourish was a combined result from the Assimilated-Hu background in Li Royal, the government policy with thinking highly of military and the fusion of Three-religions in culture under opening social morality.This article set Li Bai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onfucian errantry in this period, and probe into chivalry of Tang scholars and its social reasons.

Tang Dynasty; Scholars with Chivalry Sprite; Li Bai; Errantry

武倩(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I206.2

A

2095-414X(2014)02-0049-03

猜你喜欢

游侠中华书局李白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小米游侠记:虎头将军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黑暗游侠 STEPHEN JACKSON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小米游侠记:看戏
小米游侠记:腌咸菜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