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

2014-03-19胡本春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人才旅游文化

胡本春

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

胡本春

(马鞍山市委党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整个旅游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程度也是各地竞争软实力的体现。本文针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困境,例如人才不足、行业壁垒严重、文化旅游特色不明显以及市场化运作不足等,提出按照构筑人才高地、理顺体制机制、打造特色品牌、搞好资源创新的原则来适度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序推进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

文化;旅游;产业;思考

一、文化旅游产业内涵分析

对很多人来说,文化旅游产业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它的价值基础是什么等,并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或知之甚少。而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对于具体的开发、规划和利用,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澄清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很有必要。一般来说,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三个强省”,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强省”,马鞍山市委市政府也多次提出文化强市的战略。可见随着各地经济转型,人们思想观念转变,文化在整个国家以及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也是城市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是当今城市之间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未来一段时间哪个地区把握住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它就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把握住竞争的制高点。对于我市来说,要实现文化强市战略,必须立足我市市情,结合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特点,整合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进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提高在整个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二、整合文化旅游产业面临的几点困境

(一)文化人才有待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创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或者旅游产业,它需要专业的既了解文化又了解旅游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要具备高超的经营管理才能。把文化与旅游、市场有机结合,发挥最大效益。这类复合型人才在当前国内比较缺乏,特别是在政府内部。打造一个具有内涵、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让游客既能感受到旅游的乐趣,又能体会到人文的精髓,还能让其流连忘返,对文化旅游人才提出了很高的驾驭能力。以马鞍山市为例,目前马鞍山市的文化产业界和旅游产业界,急需这类高素质的人才,许多开发项目,经营很长时间,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人力,但是效果不理想,很多项目缺乏创新思维,知名度小,管理链条比较松散,有些项目开发和经营的盲目性很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人才荒”是困扰马鞍山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问题。所以亟须引入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市场创意的文化旅游项目领军人物是当前整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

(二)部门联动有待改善。文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比如城乡基础设施、交通、食宿、文体娱乐、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方面。只有各个要素相互合作,发挥合力,才能使其效益最大化。但是在现有的政府体制里,这里提到的各个环节都是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都有相应的部门来管理,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要想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效发展需要上述各个环节、各个部门有机配合才能使产业做大做强。另外,还需要借助政府组织协调,即发挥社会的参与力量。因为一个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该地区居民素质、精神,正面、积极的外在力量也对该产业的发展提升正能量。为此,必须建立“政府配合、市场运作、 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以马鞍山市来看,文化旅游涉及文化、旅游两家部门,我市文化体制改革之后,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各自存在,文化、旅游二个部门各自为政,各旅游景点尚未形成各级领导齐抓共管、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整体合力。我市下辖三区三县,各县区境内都有一定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是各个旅游景点存在规模尚小,影响力以及知名度不高的现实问题。原因如下:一是受行政地域的影响,各旅游景点分属不同的部门管辖,各职能部门之间是并列的关系,不存在附属的关系,导致各自为政,各自管理,条块分割、各自规划、缺乏活力。二是相关委托的开发单位难以集中优势开发资源。许多很有开发潜力的文化类旅游资源,同时归多个部门管辖。很多产业常常是处于不死不活状态,浪费了大好资源。这种现象无疑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三)文化特色有待彰显。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一个空洞的旅游。而特色是一个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命脉,文化旅游产业没有特色就等于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生命力。在发展旅游产业的时候注入文化要素是提高旅游文化品位的内在要求。国内外旅游发达地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是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旅游与文化交融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以云南丽江市为例,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在丽江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纳西古乐、东巴文化、民营文化、文化遗址保护等4大部分组成的丽江文化旅游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文化特色比较明显。目前丽江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中,文化旅游产业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份额。 马鞍山市境内的多数旅游产品仍处于原始状态型或文物资源型,缺乏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在原生态的民俗文化、特色的饮食休闲,度假、娱乐、体验性产品不多,对很多景点都是看了就走,留不住客人,大多数都属于单纯的旅游观光景点。所以需进行文化特色的彰显与建设。

(四)发展手段有待创新。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下发展任何产业如果忽略市场的基础性功能,那么该产业的发展必定面临很多缺陷。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国内很多地区都把提升当地的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作为该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很多地方都在提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强县的发展战略,但是很多地方都没认识到市场的功能,没有赋予文化旅游产业市场的要素。致使很多地方都是空洞的口号而已。例如,国内很多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原本都是分布在政府部门、文化事业单位手中,经过多年的改革,许多文化旅游资源已经转化成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如人文旅游景区、主题公园、休闲娱乐场所、实景演出场所等。可是,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并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产业化,“政府这只手”还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的意识决定着该产业的发展方向,致使很多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大同小异,重复发展,没有考虑到互补性,差异性,市场性,没有尊重市场的功能。我国内陆地区(包括马鞍山在内)所谓的文化旅游产业多数仍是政府部门管辖下的国有事业单位。即使有的成立了公司,其实质性管理体制仍是非市场化的事业性质。在文化旅游业经营管理上存着机制不活、效益不佳的问题,许多的景区、景点都是事业单位经营模式,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营销动力,宣传促销主动性不强,坐门等客现象严重。而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没有进行产品和产业化开发,无法投入市场,这就造成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由此可见,文化旅游产业化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组织上的企业化改造,经营上的市场化运作。

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路径

如何整合文化旅游产业,提高旅游市场的竞争力?对该问题的思考需要一种审慎的态度,更需要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根据对症下药的原则,在考虑到现有的条件下,适度对该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路径思考。

(一)构筑人才高地。21世纪是一个人才的世纪,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在各行各业皆如此。对文化旅游产业来说,适量的文化人才储备是该有效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丰沛的人才储备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根本之路。要按照培养,引进,使用的原则合理发展文化专业人才。一要加大对文化旅游人才的培训,借鉴文化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有序培养。发挥地方文化旅游行业协会的职能,使各类、各层次文化人才都能有一个展示与发挥自己才能的肥沃土壤。要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基地,与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集团合作,培养各地需要的文化旅游人才。二要大力引进人才,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三要有效的利用人才,大胆使用现有人才,为其创造实践的空间。

(二)理顺体制机制。通过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多年来旅游文化产业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缺乏活力的问题。必须建立“政府配合、市场运作、 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政府不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而是发挥配合的作用,转变自身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一要建立政府各部门协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定位自身职能,扮演好服务的角色,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为文化旅游产业服务的“好帮手”。二要对各类文化旅游产业加快由事业向企业的转型,推进“旅游+文化”的发展模式,建立公司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积极推动旅游景区集群化、集约化、集团化发展。对性质一致的重要文化旅游项目,探索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统一领导,统一运作,统一开发,统一促销,统一协调。要建立和完善工作协商机制,协调推进落实重点项目,合作开展重大旅游文化活动,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打造特色品牌。特色是文化旅游产业的生命力,也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谋得先机的重要法宝。面对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口号的雷同化,发展战略的趋同化,必须坚持走特色文化之路,才能获得一息生机。一是抓好景区景点品牌塑造。以安徽马鞍山市为例,实施“一城三区”(一城就是以集中钢铁文化和综合配套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城区,三区就是李白文化、温泉文化、和钢铁文化)建设,首先是重点采石矶风景区,和县温泉等文化旅游精品。在产业发展中要围绕景区景点、旅游线路作生态化、特色化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抓好优秀歌舞品牌塑造,加强对民族传统歌舞的挖掘和开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好当地民歌等歌舞精品,借助外来人才进行包装推介,开辟境外商演市场。三是抓好旅游产品品牌塑造,突出文化特色,积极开发各种旅游产品配套功能,(在旅游景点周边开发马鞍山特产金菜地茶干、小菜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强对中小型旅游产品制造厂、小作坊的扶持力度,注重商品品牌的打造,使旅游商品加工逐步走上产业化轨道,提升产品品位和附加值。四是抓好民俗风情品牌塑造,加强对民俗风情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按照塑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季一节”的品牌要求,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以节日为龙头、季节为阶段、乡村特色为主题、大中小活动相结合的民俗风情系列文化活动,着力培育民俗风情旅游品牌。五是抓好节庆品牌塑造,注重提升节庆文化内涵,丰富节庆活动内容,增强节庆活动吸引力,以节庆活动带动旅游业发展。

(四)搞好资源创新。尊重市场,尊重创造。充分发挥市场在整个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基础性功能,充分尊重各类人才创造的价值。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归根到底是要创造经济效益的,所以必须发挥市场的功能,走市场化之路。同时要搞好资源创新已经成为整个文化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要素,文化企业走高层次竞争某种意义上就是文化资源掌控和开发能力的竞争。如果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开发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资源与市场和资本进行有效对接,很多文化资源就很可能被其他地方抢先开发,从而造成资源优势和市场机遇的丧失。为此,一是借鉴旅游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运行模式,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有效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二要提升景区文化品位。突出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通过自然与文化资源的结合,高起点地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集群化产业体系,以此来辐射和带动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三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允许融入旅游产业中的文化产业享受已经实行的旅游产业优惠政策,给予旅游文化产业用地享受工业用地的优惠政策。四要增加政府产业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经营旅游文化产业,实现旅游文化产品民营化战略。

[1] 张晓明.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刍议[J].前沿,2010,(10).

[2] 任冠文.文化旅游相关概念辨析[J].旅游论坛,2009,(02).

[3] 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2005,(4).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HU Ben-chun

(Ma'anshan Municipal Party School, Ma’anshan Anhui 243000, China)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s dominated by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developed tourism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chain, which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or not but also the competition of soft power. In view of cultural touris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faced with some difficulties, such as shortage of talents, industry barriers, cultural tourism being not obvious and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problems. According to building the highland of talents, straighten out the mechanism, build brand characteristics, good resource and the principle of innovation to mod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dustry bigger and stronger.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Reflection

胡本春(1982-),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旅游产业.

马鞍山市社科联立项课题(2012).

F592.99

A

2095-414X(2014)02-0080-03

猜你喜欢

人才旅游文化
人才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