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新农保参保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山东省的调查数据

2014-03-19董西明

山东社会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纯收入新农养老保险

罗 微 董西明

(山东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全覆盖是当前新农保发展的重要任务。新农保全覆盖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即全国范围内所有的涉农县(市、区、旗)都建立新农保制度;第二层含义是所有符合新农保参保条件的农村居民都参加新农保。由于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该制度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根据国务院提出的目标要求,新农保制度在2012年底要实现制度全覆盖。不过从实践上看,该制度的全覆盖离新农保实现“应保尽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影响农民新农保参保选择的因素很多。例如,新农保实行自愿参保,农民由于自身条件所限或经过个人的理性选择有可能选择不参保。*刘军伟:《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影响因素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对此,准确识别影响农民新农保参保选择的因素有助于推进新农保制度的顺利实施,有益于扩大新农保的覆盖范围。

本文以山东省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民参保状况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农民新农保参保选择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提高新农保参保率和覆盖范围的措施和启示。

一、研究问题及文献回顾

农民的参保选择是影响新农保覆盖面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已经实施新农保的地区内,农民的哪些个体因素影响了农民的实际参保选择,具备何种个体特征的农民更倾向于参加新农保。相较于之前关注农民参保意愿的有关研究,本研究认为关注农民的实际参保选择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由参保意愿到实际参保选择还有一个转化过程,该过程会受到农民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参保意愿并不等于实际参保。另外,分析农民参保的个体特征差异,可以从政策视角加以适当干预,从而促进未参保农民积极参保。因此,本文专门从农民个体这一视角分析影响其参保选择的各种因素。

广西与香港在金融术语翻译方面存在着文字翻译与意义翻译的区别。在广西,则存在过多的文字翻译。例如,“second board”在广西,被翻译成 “二板市场”,而在香港,则翻译成 “二级市场”。香港的翻译“二级市场”比广西的翻译“二板市场”语义更明了,因为其更能表达出商业市场行为。以下列举广西与香港部分金融术语翻译的文字翻译及意义翻译词汇[3](见表1):

如前所述,新农保制度试点以来,相关研究更多的关注了农民的参保意愿。部分学者依据区域性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因素。张朝华(2010)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受教育的年限越长、家庭纯收入越高,参保的意愿就越强。[注]张朝华:《农户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东珠海斗门、茂名茂南的调查》,《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6期。而农民的年龄与参保意愿呈负相关,年龄越大越不愿意参加新农保。[注]张娟、唐城等:《西部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的调查》,《农村经济》2010年第12期。林淑周(2010)的研究却认为,除收入水平的影响显著外,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健康状况对农民参保意愿的影响并不明显。[注]林淑周:《农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研究——基于福州市大洋镇的调查》,《东南学术》2010年第4期。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哪些因素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农民的参保意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由于调查对象局限为户主、调查范围仅为一个县市区或镇,因而代表性不强;代入模型的变量不够全面从而无法排除其他混杂因素影响,等等。显然这些局限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甚至出现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互矛盾的情况。综上所述,有必要通过更大范围、更加科学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农民参保选择的影响因素。

二、数据与样本描述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山东省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2011年开展的山东省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民参保状况调查。2009年、2010年山东省各有19个县(市、区)被纳入国家第一批和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市、区),2010年山东省还确定了13个省级新农保试点县(市、区)。本次调查抽样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从上述51个国家级、省级试点县 (市、区) 中随机选取了济南市天桥区、茌平县、东明县、沂水县、文登市等20个县(市、区),然后每个县(市、区)选择一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一个村,最后每个村随机选择50位来自不同家庭、符合新农保参保条件的居民接受问卷调查,由调查员面访并填写问卷。调查对象的年龄限定在16岁至59岁之间。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8份。

(二)变量测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农民是否参加了新农保,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确定该变量取值,0代表没有参保,1代表已经参保。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理论的分析,自变量包括个体基本特征、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等三类,每类又包含若干具体变量。具体的变量名称和变量编码如表1所示。

基本特征方面:调查对象中男性550人,占56.2%;平均年龄为41.3岁;文化程度大多为初中,占57.3%,小学及以下的有14.3%;86.4%的被访者为已婚;被访者所在家庭人口数在4人及以下的有81.4%。

2.经济状况。对农民经济状况的描述我们采用年人均纯收入、人均耕地面积两个变量。为便于分析,将年人均收入划分为3500元以下、3500-8000元和8000元以上三类。人均土地面积划分为0.5亩以下、0.5-1.5亩和1.5亩以上三类。

2.2.1.2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有机肥来源复杂,常含有大量的菟丝子种子,必须经过50~70℃高温堆沤处理2~3周,才能杀死有活力的菟丝子种子。

6.倾向现代养老方式的农民更有可能参加新农保。倾向现代养老方式的农民参加新农保的优势是倾向传统养老方式农民的1.819倍。现代养老方式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相对于子女养老、土地养老等传统养老方式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分散风险,提高保障的可靠性。相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的门槛更低,并且具有很强的福利性,因而倾向于现代养老方式的农民会更乐于参加新农保。

于是,山姆走到他身边说:“先生,我不是想打扰您,不过,对逝去的亲人这么悲痛,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里埋的是您的什么人?您的孩子还是您的父母?”

(三)样本描述性统计

在被调查的978人中参加新农保的有761人,占77.8%,未参加新农保的有217人,占22.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1.基本特征。个体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家庭规模等五个变量。由于农村居民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较少,因此将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三类,大专及以上不再单独设置。

经济状况方面:年人均纯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占26.3%,3500-8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占42.3%;人均耕地面积在1.5亩以下的占63.4%,1.5亩以上的占36.6%,调查对象人均耕地面积1.43亩。

养老意识方面:被访者中对新农保制度比较了解的有74.5%,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分别为17.7%和7.8%;倾向现代养老方式的有30.4%;在是否担心养老的问题上,表示不担心的有634位,占64.8%,表示担心的占35.2%。

表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978)

三、计量模型与结果分析

(一)计量模型

本文选择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个体基本特征、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等三方面因素对农民参保选择的影响。Logistic回归模型是对二分类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应用最普遍的工具,农民是否参保这一变量属于二分类因变量,适用于Logistic回归模型。

有一次,蔡澜坐上的士,路上跟司机闲聊起来。他俩聊挂在冷气口的姜花,聊车头摆放的公仔,聊乘客落下然后被这位司机贴在前面的观音像,聊当下越来越难做的出租车生意……各种琐事。

从2017年11月开始,国内三家主要的新零售超市苏宁苏鲜生、阿里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陆续进入成都。与此同时,本土企业迅速在新零售领域崛起。在2017年一年中,成都成为各大新零售企业的主要目标市场,成都已经成为新零售的必争之地。纵览全国各地,“新零售”似乎每一个城市都在参与,这种百城争鸣的现象正加速新零售的发展势头。

表3 模型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0.05、0.01、0.00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

(二)结果分析

3.年人均纯收入高的农民更有可能参保。收入是农民参加新农保的物质基础,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年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农民参加新农保的优势是3500元以下农民的5.706倍。年人均纯收入在3500-8000元之间的农民参加新农保的优势是3500元以下农民的1.039倍,但并未表现出足够的显著性。可能的解释是,年人均纯收入在3500-8000元的农民尽管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但在扣除基本生活、医疗等支出以后仍难以轻松负担新农保缴费,因而相对于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农民在参保方面并没有显著的优势。

2.家庭规模较大的家庭成员参保概率更高。模型结果显示,5人及以上的较大规模家庭成员参加新农保的优势是4人及以下的较小规模家庭成员的13.951倍。在农村,较大规模家庭通常为三代家庭或多子女家庭,家中有60岁以上或接近60岁的成员的可能性较高。《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老年人的子女参保,使老年人获得基础养老金。因而5人及以上的较大规模家庭成员会有更高的参保概率。

1.年龄越大参加新农保的可能性越大。模型结果显示,31-45岁与46-59岁的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的优势分别是16-30岁农村居民的8.457倍和11.652倍。相较于年轻人,年龄大的农村居民因更接近养老金的领取年龄(60岁),故获取养老金待遇的预期更强,并且通过其他途径(如商业养老保险)获得养老保障的可能性也更小,因而会更加积极的参加新农保。

本文中因变量为农民是否参加新农保,p表示参加新农保的概率,1-p表示不参保的概率;β0表示回归方程的常数项,βi是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xi表示各自变量的取值。我们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年人均纯收入、人均耕地面积、对制度的了解程度、倾向的养老方式和是否担心养老等三大类共计10个可能会对农民参保选择产生影响的自变量代入回归模型,并利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4.人均土地少于0.5亩的村民参加新农保的可能性更大。模型结果显示,人均土地在0.5亩以下的农民参加新农保的优势分别是人均土地为0.5-1.5亩和1.5亩以上的1.821倍和1.848倍。对此,可能的解释是,近些年城市化进程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农村土地,城市近郊农民的土地大量减少,被占用土地的农村居民在获得经济补偿的同时也获得了较多的非农就业机会,相应的收入也明显增加,参加新农保缴费的能力也相应增强,因而参加新农保的可能性增加。

5.了解新农保制度的农民参保可能性更高。一般了解和比较了解新农保制度的农民参加新农保的优势是不了解该制度的农民的7.594倍和6.692倍。因为,农民参保本质上是一种理性选择行为,当农民通过了解制度认识到新农保为其带来的收益远大于个人缴费,会使其晚年生活更有保障时就会积极参保。

3.养老意识。养老意识用于衡量农民是否认识到未来的养老风险以及对待新农保这一新生事物的态度,包括制度了解程度、倾向养老方式、是否担心养老等三个变量。调查问卷设置了三个问题评价调查对象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分别是新农保的待遇包括哪些?进入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包括哪些部分?现行基础养老金标准是多少?能正确回答2-3个问题的定义为比较了解,正确回答1个问题的定义为一般了解,三个问题回答都错误的定义为不了解。倾向养老方式则根据农民意愿选择养老方式确定,选择依靠土地养老、子女养老和储蓄养老的定义为倾向传统养老方式,而选择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的定义为倾向现代养老方式。

现代市场监管很大程度上是以消费者的权利保护为导向。从现有的网约车法律规定看,《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很多实际的监管机制设定(比如数量、价格、资质等)赋予了地方政府,受制于现行权力、资源、资金的分布,也许在当下是符合客观实际和逻辑的。若不论地方政府在具体执行上的走样,这种监管方式理论表明行政监管层因势利导,在遵循法律层级效力的原则上充分考虑了监管的行业特色,不再盲目地以“管家婆”的身份出现在网约车管理领域。

四、结论与启示

以上实证研究显示,年龄、家庭规模、年人均纯收入、人均耕地面积、制度了解程度和倾向的养老方式等六个因素对农民的参保选择具有显著性影响。农民年龄越大参保的可能性越高;家庭规模在5人及以上的农民比4人及以下小规模家庭成员更可能参保;年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农民参保概率远高于3500元以下的居民;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5亩的居民更可能参加新农保;同样对新农保制度了解较多的农民参保可能性要高于对制度不了解的农民;倾向现代养老方式的农民参加新农保的可能性高于倾向子女养老、土地养老等传统养老方式的农民。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是否担心养老等四个因素对农民的参保选择没有显著性影响。在当前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新农保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目标的大背景下,上述分析结论对进一步提高新农保参保率,推动新农保持续健康发展有以下几点启示。

Active Efforts to Construct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of Socialist Eco-civilization:An Overview of“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Global Vision and International Context of Socialist Eco-civilization” Ren Ling

第一,应当继续坚持并适时扩大参保资助范围。现有新农保参保资助政策减轻了农村重度残疾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参保负担,使得经济收入不再是影响农民参保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们调查发现,在未参保的村民中有13.9%是因为收入低而无法参保。本文实证研究揭示了尽管年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农民参保的可能性远高于纯收入在3500元以下的农民,但纯收入在3500-8000元之间的农民与之相比较并没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地方政府应当在坚持“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的基础上,适时扩大资助范围,逐步纳入低保对象以及低保边缘群体等低收入农村居民。

第二,有针对性地加强新农保宣传力度。如前所述,对新农保制度了解较多的农民参保概率会大大增加,因此进一步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新农保的认识是扩大新农保覆盖面的重要措施。宣传应注意针对性,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人尤其是未婚年轻人参保积极性不高,16-30岁的人群参保率明显低于30岁以上的群体,并且16-30岁的未婚者参保率仅为43.6%,远低于总体上77.8%的参保率;从经济收入角度来看,未参保者中也有67.7%属于中高收入者。一些年轻人认为,现在年龄还小不必急于参保,部分中高收入者可能认为新农保待遇偏低,自己完全有能力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养老问题。这些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偏颇,没有充分认识到未来潜在的养老风险。通过有针对性的宣传使还未参保农民认识到新农保是政府向国民提供的具有福利性质的保障,尽早参保有益于将来更好地安度晚年。

第三,逐步提高新农保的待遇水平以增强制度吸引力。新农保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当前老年人的待遇水平以及周围人群是否参保对农村居民的参保选择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如前所述,部分农民是因为新农保的待遇水平低而不参保。同时,调查也发现有16.3%的农民是因为看到周围人参保自己才选择参保的。因此,各级政府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逐步提高新农保的待遇水平,这样既有助于巩固现有的参保群体,也有助于吸引未参保群体积极参加新农保。

猜你喜欢

纯收入新农养老保险
奋进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 “农行杯”第六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活动圆满落幕
未来是新农人的舞台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缴纳两份社保可同时享受两份养老金吗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农民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