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女性政治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4-03-19梁丽霞高功敬李伟峰

山东社会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参与率民主监督山东省

梁丽霞 高功敬 李伟峰

(济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政治参与行为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政治行为,女性政治参与行为的状况、范围与程度,不仅反映了女性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主程度的重要指标。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日益深入,女性政治参与的宏观政策环境不断改善,那么女性政治参与的实际状况如何?影响女性政治参与行为的因素有哪些?本文利用山东省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试图对这些议题进行探讨。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0年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中的山东省省级独立样本,这些样本分布在山东省17个地级市、46个县(市、区)、230个村(居)委会。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其中个人调查主卷共计2610份,男性为1292人(49.5%),女性为1318人(50.5%)。为提高数据的代表性和精确度,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对每个记录都进行了加权处理,数据统计分析主要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

一、山东省女性政治参与行为分析

公民往往通过投票、选举、参加政党、参与社团、政治接触等直接或间接的政治行为,试图影响政府政策或政治过程。本文从选举参与、政党参与、社会组织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以及担任领导职务等五个方面来考察山东省女性的政治参与行为。

(一)参与投票选举情况

人大代表选举和村居委会选举,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参与方式中规模最大的政治活动。女性在选举中的投票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政治参与的热情。

调查数据显示:近5年来,有41.6%的山东省女性参加了人大代表的选举投票,有62.3%的山东省女性参加了村居委会的选举投票。从参选率看,在参选人大代表方面,山东省女性的参与率较2000年的调查数据(66.2%)*山东省妇联、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发展论坛》2002年第5期。相比有较大下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近十年来山东省女性社会流动加快以及与以户籍为基础的选举制度之间的不相适应有关。在参选村居委会方面,山东省女性的参与热情较高,其参与率甚至高出男性2.0个百分点。在党中央提出加强社会管理的大格局下,我国基层自治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应该是山东省女性积极参与村级民主选举和城镇社区选举的重要政策背景。

(二)参与政党情况

政党参与在我国主要指加入中国共产党或民主党派,女性是否参与政党组织,尤其是能否加入执政党以及加入执政党的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山东省女性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共有86人,加入民主党派0人,政党参与率为6.5%,参与率偏低。另一方面,从加入政党组织的时间来看,山东省女性加入政党组织的积极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在被调查的中共女党员中,有11.6%是在1991-2000年内加入党组织,有68.6%是在2001-2010年内加入党组织,可见近十年内加入党组织的女性比例增长显著。

(三)参与社会组织情况

参与社会组织是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是通向政治权力之路……没有组织就没有权力,没有权力就没有在国家生活中的表现。”[注][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张岱云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496页。女性通过参与各种社会组织并在其中发挥作用,不但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实现自身利益,而且也可以提升女性的政治地位。

山东省女性具有较高的组织参与度,参加社会组织的比例为16.7%,高于全国14.9%[注]宋秀岩主编:《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上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年版,第306页。的参与率。从图1可以看出,山东省女性在“社会公益组织”、“社区管理活动组织”、“民间自助互助组织”中的参与度均超过了男性,社会活跃程度较为明显。此外,山东省女性参加社会组织的目的以“利他性”为主,有56.2%的女性表示是为了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而参与社会组织,比男性高出8.7个百分点,体现了较强的社会公益服务意识。

图1 山东省男女两性参与社会组织情况(%)

(四)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情况

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衡量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情况的指标包括:给所在单位/社区/村提建议、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在网上就国家事务、社会事件发表评论/参与讨论等三项。这些活动是公民表达民意、反映民情、积极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女性是否参与了这些活动以及参与频率如何,是衡量女性政治参与程度的重要指标。

从参与比例来看,与2000年相比,山东省女性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活动的比例有所提高。在“是否给所在单位/社区/村提过建议”的调查中,有19.7%的女性表示有过此类参与行为,比2000年(11.6%)提高8.1个百分点,[注]2000年的数据参见山东省妇联、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发展论坛》2002年第5期。也高于全国18.4%的比例。[注]宋秀岩主编:《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上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年版,第302页。说明山东省女性对公共事务的关切度和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另外,山东省女性主动参与政府管理事务的程度和水平也比十年前有所提升,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政策建议的城镇女性比例为10.4%,农村女性比例为4.3%;分别比2000年的数据高出2.0个和1.1个百分点。从参与途径来看,山东省女性参与比例最高的是“给所在单位/社区/村提建议”(19.7%),参与比例最低的是“在网上就国家事务、社会事件发表评论/参与讨论”(5.9%),其中,农村女性参与率仅为1.8%。

(五)担任领导职务情况

女性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直接参与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及决策,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政治参与行为,也是女性政治参与的核心。关于女性担任领导职务状况,本次调查设计了相关的两个问题:在工作/务农过程中担任的领导/负责人情况、在社会组织/民间团体承担角色情况。

调查显示,山东省女性自参加工作以来担任过领导的比例为8.2%,在社会组织中担任管理者角色的比例也是8.2%,女性担任领导或管理者的比例较低。另一方面,山东省女性担任领导职务的级别也普遍偏低,绝大多数城乡女性任职无行政级别,城镇女性最高职务级别为科级,占7.5%;农村女性最高行政级别为股级以下,占8.3%;女性任职级别在县处级的为0。以上数据表明,山东女性参与决策的程度较低,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也较低。

二、山东省女性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政治参与行为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其主要构成要素可以分为参与行为主体、参与行为客体以及参与行为环境三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政治参与行为主体的社会特征进行分析,选择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差别以及职业状况等因素,探讨其与主体政治参与行为的关联性以及影响程度。

(一)性别因素

从性别因素与投票选举行为的关联度来看,山东省男性参选人大代表的比例为43.2%,比参选女性高1.6个百分点;男性参选村居委会的比例为60.3%,比参选女性低2.0个百分点。可见,性别因素与参选率这一指标的关联度不大,两性间差距并不明显。如前所述,参选率这一指标更有可能受到人们社会流动以及政治体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在参与政党组织方面,分性别来看,两性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山东省男性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及民主党派的比例为18.2%,比女性高11.6个百分点。虽然山东省女性近十年内加入执政党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与男性相比,女性政党参与的程度与广度明显偏低。政党参与特别是加入执政党是直接参与政治管理的最有效途径,女性的低参与率一方面反映了女性参政意愿以及参政能力偏低,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两性之间政治资源的不均衡性。

在参与社会组织方面,一方面,从总体上看,山东省男女两性参加社会组织的差别不大,性别因素与之关联度不显著;另一方面,山东省男女两性在参与类型方面则呈现出性别差异(见图1),男性在与职业相关的、正式的社会组织如专业行业协会、联谊组织中的参与比例较高,女性在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如公益组织、社区管理活动组织、民间自助互助组织中的参与度较高。男性参与较多的社会组织具有能够促进成员职业发展的特点,而女性参与较多的社会组织则具有公益型、服务型特点,涉及的领域与社会管理的内容密切相关,更直接触及公共服务、社会调解等。

图2 山东省城乡男女给所在单位/社区/村提建议情况(%)

在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方面,从性别比较而言,虽然女性同男性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两性间的差距已经缩小。以“给所在单位/社区/村提建议”这一行为为例,与2000年的调查相比,山东省男女差距进一步缩小。2000年的数据表明,城镇中有过此类参与行为的男女比例相差16.3个百分点;农村中男女相差19.4个百分点。而2010年的调查数据则显示,两性间的差距大幅缩小,城镇男女相差5.5个百分点,农村男女相差12.7个百分点。

在担任领导职务方面,分性别来看,两性间的差距依然较为明显。山东省男性在工作/务农过程中担任过领导人的比例为18.0%,比女性高9.8个百分点;男性在社会组织中担任管理者的比例也高于女性9.5个百分点。同时,女性担任领导职务的级别也普遍低于男性。这些数据表明,在权力领域,山东省女性的发展状况不如男性,女性较难进入决策层,性别因素仍是制约女性执政的重要因素。

(二)年龄因素

年龄因素与山东省女性的投票选举行为具有密切的关联度,年龄与参选率成正比,即年龄越小的女性群体参与投票的比例越低。18-29岁女性参选比例最低,其原因可能是这一群体女性在校学习或在外务工者较多,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可能性较大,制约了她们参与投票选举。

年龄因素与山东省女性参与政党的行为不具显著性关联,数据表明,18-29岁和30-39岁年龄段女性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比例都是8.0%,40-49岁年龄段女性的比例为7.9%,可见,这三个年龄段女性在政党参与方面差别不大;50岁以上的女性政党参与比例相对较低(3.3%)。

年龄因素对山东省女性参加社会组织行为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年龄段女性参与社会组织的比例差别不大。相对而言,18-29岁年龄段青年女性参与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更高,其中突出表现为参与“社会公益组织”和“联谊组织”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女性,分别为10.7%和11.2%。

不同年龄山东省女性参与不同民主监督与管理活动的比例存在差异。在“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政策建议”方面,年龄差异不明显。而在“给所在单位/社区/村提建议”及网络参政两个方面则有着明显的年龄差异:30-39岁和40-49岁两个年龄段女性给所在单位/社区/村提建议的比例较高,分别为25.9%和22.8%;参与网络议政的女性主要集中在18-39岁两个年龄段,其中,18-29岁年龄段女性是最为活跃的网络参政群体,参与比例为17.7%。

年龄因素与山东省女性担任领导人的关联度较为明显,青年女性和老年女性担任有级别领导职务的比例较高,所任职务的级别也较高。18-29岁年龄段的青年女性有26.6%的比例担任过有级别的职务,且主要集中在科级和股级,这与2000年的调查数据明显不同,200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18-29岁的青年女性担任的职务普遍偏低,主要为股级以下[注]赵玉兰主编:《山东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1990-2000年》,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页。,这说明近十年来山东省女性领导趋于年轻化;另外,60岁及以上的老年女性有28.5%的比例所任职务有级别,且有14.3%的老年女性曾任的最高职务级别为科级,这一点也符合实际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主体的参政经验更为丰富,成为领导人的概率相应也更高。

(三)文化程度因素

已有研究表明,文化程度对女性参政行为具有相当直接的影响作用,女性受教育年限越长,政治认知水平越高,其参与各类政治行为的几率也越高。本次调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一结论。

文化程度与山东省女性参与投票选举的关联度分两方面来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在参选人大代表方面的差异性不显著,参选比例差别不大;不同文化程度女性在参选村居委会方面则具有显著性差异,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参选率越低,参选率最高的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女性(80.1%),比参选率最低的大专及以上女性高出52.8个百分点。

文化程度与山东省女性政党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关联度,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比例越高,初中及以下学历女性的政党参与率均不足2.0%,高中/中专学历女性的参与率为8.2%,大专及以上学历女性的参与率为26.8%,说明近十年来加入执政党的山东省女性学历层次较高。

文化程度与山东省女性参与社会组织也具有显著的关联度,女性的学历层次与社会组织参与度呈正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参与社会组织的比例也越高。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女性参与社会组织的比例最低(1.4%),大专及以上学历女性的参与比例最高(49.8%)。

文化程度是影响山东省女性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活动的重要变量,文化程度与女性各类民主监督与管理活动的参与率呈正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参与各类民主监督与管理活动比例也越高。文化程度与女性是否担任过领导职务以及所担任职务的级别高低密切相关,女性文化程度越高,其担任领导职务的比例就越高,所任领导职务的级别也相应提升。数据表明:初中以下学历的女性所任职务均为股级以下,股级和科级职务主要集中在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女性中,尤其是大专及以上女性任股级和科级的比例最高。

(四)城乡差别因素

我国二元制社会造成的城乡差别,也对山东省女性的参政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城乡女性比较来看,农村女性参选人大代表和村居委会的比例都高于城镇女性。农村女性对村民委员会的参选热情尤为突出,参选比例高达80.8%,比参选居委会的城镇女性高出37.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虽然农村女性参政的主客观条件不及城镇女性,但是农村女性能够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充分行使个人的选举权。这一方面缘于村委会选举与农村女性选民的切身利益更为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近十年来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也为农村女性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条件。而城镇女性投票选举比例的下滑,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政党参与方面,山东省城乡女性的参与率具有一定差距,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城镇女性比例为10.4%,农村女性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比例为2.9%,比城镇女性低7.5个百分点。城乡因素与山东省女性参与社会组织具有较明显的关联度,城镇女性参加各类社会组织的比例较高,除专业行业组织外,城镇女性参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比例均高于农村女性,尤其是社会公益组织,城乡女性相差10.2个百分点。这说明相对于城镇而言,我国农村的社会组织依然处于发育不完善的状态,农村女性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分城乡比较山东省女性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的情况可以发现,农村女性在各类民主监督与管理活动中的参与比例均低于城镇女性,农村女性的低参与率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在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以及政治资源等方面所处的弱势地位密切相关。

从城乡比较看,在社会组织中,城乡女性担任管理者的比例都是8.0%左右,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在工作/务农过程中城镇女性担任过领导人的比例为12.5%,比农村女性高8.6个百分点;另外,城镇女性所担任的领导级别也远高于农村女性,农村女性最高行政级别为股级以下,占8.3%,城镇女性任股级和科级的比例为18.7%。说明在正式的权力领域,城乡女性的差距较为明显。

(五)职业状况因素

职业类别对山东省女性参与人大代表选举和参与村居委会选举的影响有所不同,在参选人大代表方面,职业类别与参选率不具显著性关联;在参选村居委会方面,职业类别则对参选率具有一定影响,除各类负责人外,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以及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参选率差别不大,均在37.0%左右,生产运输工人和农业生产人员的参选率较高,分别为56.1%和77.9%。职业类别与山东省女性政党参与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关联,各类负责人和办事人员参加执政党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6.3%和25.3%;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农业生产人员参与执政党的比例较低,分别为5.3%和3.4%。职业类别对山东省女性参与社会组织也具有一定影响,办事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社会组织的人数较多,其中,社会公益组织是这两类女性参与度最高的社会组织,办事人员的参与比例为13.4%,专业技术人员为9.8%;农业生产人员组织参与度最低,参加各类社会组织的比例均不足3.0%。

职业类别与山东省女性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活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关联度,表1数据表明,各类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办事人员这三类职业的女性在各类民主监督与管理活动中的参与率较高,参与比例最低的是农业生产人员。

表1 分职业类别山东省女性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活动情况(%)

不同职业类别的山东省女性担任领导职务情况有所不同,脑力劳动者担任有行政级别的职务比例更高,特别是担任高级别领导职务的比例远高于体力劳动者。科级干部主要集中在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这两类职业女性中,其中,办事人员曾任领导职务为股级和科级的均为27.3%,专业技术人员任股级和科级的比例为16.7%和5.6%;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工人以及农业生产人员这三类体力劳动者中,担任的职务大多没有行政级别,最高级别职务主要集中在股级以下。

三、结论

进入新世纪的十年来,山东省女性政治参与行为的广度、深度及水平总体来说有所提升,在某些行为领域也呈现出新特点;此外,影响山东省女性政治参与行为的因素也更为复杂和多元,在某些行为领域,两性间的差距已经大为缩小甚至女性的参与率高于男性,但是女性群体内部因年龄、文化程度、城乡以及职业状况的不同而导致的政治参与行为差异渐趋明显。

在人大代表和村居委会选举中,山东省妇女参与投票的比例虽然总体上低于男性,但是在参选人大代表方面,男女参选率的性别差距与十年前相比进一步缩小,在参选村居委会方面,女性的参选率还高于男性。女性群体内部则存在显著差异:年龄越小的女性参与投票选举的比例越低;农村女性的参选率明显高于城镇女性;在参选村居委会方面,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参选率越低,脑力劳动者的参选率低于体力劳动者。这些复杂现象也提醒有关部门应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不同特点女性群体的参选率。

在政党参与方面,十年来山东省发展女党员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十年内加入党组织的女性比例比前十年大幅增加。但总体而言,山东省女党员的比例仍然明显低于男性;此外,新发展的女党员多集中于城镇、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农村和生产一线的农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人员中女党员的比例偏低,尤其是农村女党员比例过低,这对于基层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拨将产生障碍。

在参与社会组织方面,山东省女性的参与率与男性相当,在某些类型的社会组织中参与率甚至略高于男性。但是城乡女性以及不同文化程度女性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城镇女性参与社会组织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参与社会组织的比例越高。山东省女性在非正式社会组织如公益组织、社区管理与活动组织、民间自助互助组织等类型的组织中参与比例较高,男性在与职业发展相关和正式的社会组织如专业行业组织中参与率较高。

在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活动方面,虽然山东省女性的参与率同男性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两性间的差距已经缩小。相较而言,山东省女性内部的异质性导致的差别更为明显,年龄、文化程度、城乡以及职业类别等因素都对女性的参与比例具有相应的影响,其中,文化程度、城乡因素与之关联度最为明显。此外,网络的普及使山东省女性参与民主监督与管理活动的形式更为多元,尤其是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轻女性而言,网络成为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

在担任领导职务方面,性别因素仍是制约山东省女性执政的重要因素,女性在工作岗位以及社会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的比例均低于男性,同时也呈现行政级别越高、女性比例越低的特点。与十年前相比,青年女性担任领导的比例大为提高,而且所任领导职务的级别也最高;文化程度、城乡以及职业类别因素均与女性是否担任过领导职务以及所担任职务的级别高低密切相关,文化程度越高、城镇以及从事脑力劳动的女性担任领导职务的比例较高,所任领导职务的级别也相应较高。

女性政治参与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女性政治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我们探寻提升女性政治参与水平的对策。进入新世纪的十年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为女性参政提供了有利契机,但是也仍然存在着诸如法律制度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传统性别文化未改善等不利于女性参政的外部因素;与此同时,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女性群体内部异质性增强、层化现象更趋明显,这些变化对于女性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研究者和决策者应当认真分析社会变迁中女性群体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研究女性政治参与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探讨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切实推进我国女性的政治参与,促进女性自身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参与率民主监督山东省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
市政协成立民生建设民主监督组
补齐民主监督“短板”增强政协履职实效
关于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策略和方法研究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