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在医院体检中心服务探讨

2014-03-18王晓迪

卫生软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体检中心医院服务

蒋 涛,郭 清,王晓迪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中,始终坚持了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并积极倡导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理念正是是基于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以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健康为宗旨。在医院体检中心的服务中,通过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价、干预,能够有效的对公众进行健康管理,保障公众健康。

1 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的提出

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1]。从这一表述中能够看出体检的目的是为了检查体检者自身是否存在疾病危险因素,从而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并提出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的措施,最后能够帮助体检者促进、维护自身健康。

20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意思就是好的医生治病,能够在病情潜伏或尚未恶化的时候,就已经掌握病情并早期治疗,治病于萌芽,消病于无形,防病于无病[2]。治未病的理念是蕴含着无病养生,防病在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它旨在强调预防保健的意义,对疾病进行早期预防、监测。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2]。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健康管理相结合,能够更好、更全面地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

医院是进行诊疗、科研、预防的重要医疗机构,其优势是具有完善的医疗设备、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医院体检中心今后的发展趋势就应转变为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的重要场所,并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医院设置的体检中心要逐渐由传统的辨病体检向健康体检转变,由单一的健康体检服务向体检、评估、干预和跟踪一体化综合健康管理服务转变,实现健康体检中心向健康管理科的过渡[3]。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理念的提出正是通过中西医思想的结合,科学倡导如何针对个体和群体进行健康管理,以起到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维护作用。

2 目前医院体检中心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单纯的筛查性体检和欠缺的后续服务

大部分医院体检中心开展的主要业务是筛查性体检,比如单位的人事录用、学生的升学毕业、婚前检查,单位、企业定期常规性体检等。现在的体检所覆盖的群体大多是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群体。由于经济状况、社会、心理等因素,受众面较为狭窄,这样的体检仅仅起到了筛查作用,没有充分利用健康体检的优势,所以说未能起到健康体检本身的作用。同时,体检者拿到自己的体检报告后,由于没有专业医疗人员对其进行指导,体检者也难以知道自身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延误其进行疾病早期预防的时间。

2.2 体检项目设置和体检报告不完善

医院体检中心为体检者提供不同类型的体检套餐,体检者根据自身状况、经济水平、工作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套餐的选择。但是在常规性体检项目中,可能无法准确地筛查出潜在的患病危险因素。目前体检工作中大多计划和过程管理严密,但仍然存在体检项目结果分析和评估不够完善,后续健康问题解决方法、途径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了体检与医疗工作相互独立,体检项目选择不合理,体检报告指向性差,发现问题由体检人员自己解决等问题[4]。

2.3 体检中心的结构布局及健康管理者配备问题

目前,很多医院的体检中心仍旧与临床科室共用一栋楼,这样难以脱离与病人共用体检设备的格局,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的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体检人数较过去有了明显的增长,在体检过程中,比如在胸片拍摄、心电图、血检中心等难免会出现部分窗口排队过长而导致体检者身体不适、心理焦虑的情况。由于缺乏相应的导诊人员,体检者未能及时便捷地到达体检科室。在体检中心人员的设置中,国外专业健康管理者一般都具有医学或者护理和公共卫生管理双学位,并通过规范的临床实践培训,而国内不论是从临床转岗的医护人员,还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预防保健、健康促进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都存在不足,预防保健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当缺乏[5]。

3 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在医院体检中心服务的探讨

针对目前体检中心服务存在的问题,根据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笔者提出应在医院体检中心服务中贯彻全人、全程、全方位的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理念。

3.1 开展“防胜于治”的健康维护平台

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上,明确了传统医学在健康维护中的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曾讲道:“在公共卫生领域中,防胜于治的观念归功于中国以及中华传统医学古代最重要的典籍《黄帝内经》。中医有着3000年的悠久历史,它全面对待健康问题,首创了食疗、健身、注重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及草药治疗等”[6]。医院体检中心的服务可以借鉴“防胜于治”的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促进体检者健康的目的。比如当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筛查出自身存在的疾病危险因素时,由于这些危险因素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会出现一定的症状,为了避免潜在危险因素的变化,只有尽早提供健康维护平台,给体检者尽早提供维护方案,进行快速积极的干预,并且利用健康管理的相关仪器设备对自身情况进行动态的监测,以便能够早期控制病情。

3.2 增设个性化的体检项目,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体检中心在设置体检项目时,需考虑到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为了使体检者避免不必要的检查,体检中心的服务应开展于体检开始前,工作人员通过与体检者的沟通,了解其上一次所接受过的检查项目以及检查结果,根据体检者目前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状态再为其制定相关的体检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更多人希望在体检中监测自身身体的详细状况,便于早期的干预,所以简单的胸片、X光检查并不能完全说明健康状况。在体检中心自身发展有一定的保障下,为了扩大体检的覆盖受众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向性明确的体检服务,比如推出靶向体检、CT追踪等服务,更能满足全方位体检的要求,并能够准确把握个体健康状况。

3.3 应配备专业人员对体检报告进行解读

由于目前大多体检中心的服务中缺乏专业的医疗人员对体检报告进行分析、解读,所以建议医院在对体检中心人员的安排过程中,可以配备中级职称以上医疗工作者到现场为体检者进行体检报告解读,并结合专科具体问题提供绿色便捷服务通道,对有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在技术人员安排上,建立技术资格上岗制度规定,保障对体检者进行正确、有效、安全体检。同时,为了体检者长期健康监测的可行性,与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一方面能够保证医院体检中心的经济效益,以便及时维护、提升体检中心硬件设备,同时能够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随时跟踪体检者状况,并通过互联网信息告知定期体检项目、结果。

3.4 积极参与慢性病的控制及维护

现在我国人均期望寿命较过去有一定的延长,慢性病的“井喷”已成为各界所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众多家庭的健康,同时也给居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医院应为社会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的平台,对慢性病患者建立特有规范性健康档案,对其进行健康干预。特别是辨证中重视情志、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中所起的作用,调治中强调从整体出发,注重精神、生理调养并重的思维模式,对慢病后备军的健康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实践模式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将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7]。

3.5 推出个性化健康处方,将健康管理作为后续服务的强力保障

医院体检中心的服务应在体检后续服务部分加大力度。体检中心工作人员在对体检者的报告进行分析解读之后,为了便于体检者更好地对自身健康进行维护,可以采用个性化的健康处方方案,对体检的目的、意义、流程、后续服务做出规定,制定健康促进方案、慢性病管理方案,为体检者进行一系列的追踪、管理服务[8],针对患者自身潜在的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对于医院患者康复期的检查,可以通过专家指导进行体检,能够直观地知晓病情是否康复,在体检报告中,从各项指标了解患者身体恢复情况,由专家确认已治愈后,交由体检中心为其制定后续的健康管理服务,防止其再次发作。体检中心应该有意识地告知体检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医院体检中心应依托医院发展的优势,通过专家对体检者进行公益宣讲,如:如何及时有效预防、控制疾病等。体检中心建立新型服务模式,拓展了院前和院后的健康服务,使体检者可以使用电话、传真、E-mail等多种方式与医院随时联系,进行咨询、投诉和提出医疗服务要求等,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采用便利的方式与医院联系[9]。

目前的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医疗、预防、科研体系,但其中心工作依旧围绕治病救人展开。从院方来说,增设健康管理部门,完善体检中心建设更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公众效益。白书忠曾指出,健康管理是从根本上解决民众“ 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和实际步骤,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为主要内容,侧重点是预防疾病,尤其是针对具有慢性病发病高风险度的亚健康人群[10]。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是在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患关系紧张、“看病难、看病贵”等多因素存在的前提下的一种的新型健康服务。在医院体检中心的发展中,为了公众的健康,需要用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新思维来开展服务工作。医院体检中心应以维护健康为宗旨、实现预防为主、主动健康的目标,建立全面、全程、连续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11]。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繁荣的今天,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新模式在医院体检中心服务的应用是从公众健康角度出发,让更多 潜在的疾病危险因素尽早消除,让更多的亚健康人群走向健康。

[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EB/OL].(2009-08-21)[2012-03-05].http://www.moh.gov.c 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9512/200908/42555.htm.

[2]郭 清.健康管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白书忠,武留信,陈 刚.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内涵与实践[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6):321-325.

[4]张鸿彦,黄金雄,吴丽敏.合理选择体检内容完善健康体检报告[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6):671-672.

[5]张成琪,孟庆跃,冯建利,等.健康体检发展与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8):501-513.

[6]陈冯富珍.在世卫组织传统医学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0-07-29).[2012-03-05].http://www.who.int/dg/ speeches/2008/20081107/zh/index.html.

[7]孙 涛,武留信.中医未病思想与“慢病后备军”健康管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5):252-253.

[8]王 燕,健康管理理论在健康体检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206-207.

[9]李 瑜,王媛媛.综合性医院体检中心实施健康管理的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5):274-275.

[10]白书忠.中国健康管理及相关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6):329-332.

[11]郭 清,健康管理是实现公众健康的战略选择[J].健康研究,2010,3(1):1-4.

猜你喜欢

体检中心医院服务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医院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针对提高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的管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