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4-03-17贾方幔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教材新课程新课改

贾方幔

甘肃是全国最后一批进入新课改的省区,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广大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随着第一届新课改学生高三毕业,对新课改的总结和反思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地理教材的新变化、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学校对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等五个方面进行剖析,梳理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从2010年秋季开始,甘肃省高中一年级全面推广使用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高中新课改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地理学科使用人教版教材,包括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和选修二、选修三、选修五。2013年第一届学习新课程的年级已经高三毕业,在三年多的实际运行和操作过程中,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教学实践,通过摸索和探究,有了一些体会和收获,但更多的是困惑和问题。

一、地理教材的新变化

1.新教材编写应该建立在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但新教材却忽视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和基础,有过于理想化倾向。现在初中地理只在七、八年级学习,九年级不开课,地理学习没有连续性和持续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采用开卷形式,初中生地理水平普遍比较低,导致现阶段高一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非常有限。所以,新教材给教师带来的对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补充任务太多。

2.“活动”“问题研究”“案例”“阅读”等,要求学生课后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实地调查,目的是为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但在当前浓烈的应试教育氛围中很难完成,有脱离目前教育现实的倾向。有些题目对学生或者对教师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例如,联系所了解的城市建设实际,谈一谈在城市化过程中怎样避免短期行为,提高决策科学化的水平。 这个探究性学习难度较大,不易开展。

3.新教材不太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性、系统性。如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缺少必要的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复习,综合性强,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4.活动思考和探究中抛出的问题让教师难以控制其拓展深度,也难以把握评价学生思维品质的尺度。

二、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强调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帮助的地理。但现实是很多人只关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加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高考方案尚不明朗,今后高考将如何变化,怎么考,考什么,怎样才能既在新课改中跟上时代的步伐,又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面对新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原有教材发生较大的变化,如何把握好深度、广度;怎样解决好课时紧张与知识延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客观存在的追求升学率与新课改理念的实施、提高高考成绩之间形成的矛盾,等等,这些都存在很多争议。

三、学校缺乏对新课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

目前,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基本上是以高考为指标,这是实质。由于高考评价的惯性及高考改革的滞后性,以及学校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的顽固性,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环节成为实施新课程的瓶颈。新课程、新理念需要新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机制。同时,新课程教学评价制度强调采取“评价贯穿于教学实践与研究全过程”的策略,特别注重过程评价,这给操作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四、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较以前有一定的变化,但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建构新的学习模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改进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等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开放课堂,彻底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真正做到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现实是大班额、多任务,课堂无法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

另外,地理课时少,每周2节,而教材变成3本必修,3本选修,教材及教学内容大幅度增加,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严重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形成过程,教学进度慢,课堂效率低。另一方面,课程量大,教学任务重,知识拓展深度、广度难把握,讲难了赶不上进度,讲少讲浅了又达不到要求。总体体现为课时越来越少,内容越来越多。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很容易回到过去的老路。

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体现新理念、新思维、新视野、新感受,与时俱进。重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地理课本有了大量来自日常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领域的例子,教材很有时代气息。它要求地理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不仅与教材更新同步,还要走在教材之前,与正在成长即将进入高中的学生思想同步,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始终走在教材涉及的专业知识的前沿,还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但现实中,高中地理教师参加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多,而关于新教材的专业培训少,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多,静下心来研究教学的时间少;教学中无论是观念、已有的知识,还是教学方法都是守旧的;要实现新理念、新思维、新视野很难,素质达不到新教材的要求。新教材与老教法的矛盾十分突出。

新课程已经进入实质阶段,第一届学习新课程的学生高考已经结束。高考必将是检验新课改成败的试金石。为落实新课改理念并使高考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建议如下:

1.不断完善教材编写。对贯彻中学地理课程的核心知识要更翔实阐述和强调。教材既要强调创新也要强调继承性,做好新旧教材的过渡工作,使教材既有创新,又能适合一个教育时期内师生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教材,能够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调整地理教学课时设置。地理每周3课时要开足,保证地理课学习时间,尽量科学、合理地完成教学任务。

3.加强师资培训和学科教研交流。各级教育教研部门要加大师资培训的投入。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条件,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

4.加强地理课堂教学研讨,力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更大的变化,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认真领会新课程精神,把握新课程的灵魂。强化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师生关系由传统的“师道尊严”,向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相长”转变。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情感体验,注意给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阐明观念的机会。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宽容和帮助,给学生创造学习机会,教师注意与学生交流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5.新课程评价制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着手建立新课程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改革目前学校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和师生成长评价体系。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设计要具有操作性,应该注重过程性、体验性、生成性和多元性;重视对学生情感价值层面因素的评价,把学分认定与学生日常学习习惯相结合,以制约、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在评价中注入新功能和新技术,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推行过程就是一个实践、检验、建设的过程,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全力投入,共同研究,才能使新课改取得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教材新课程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