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高三政治习题讲评课实效

2014-03-17缪爱琴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答题导图习题

缪爱琴

习题讲评课作为一种课型是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高三这一年的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其中试卷的讲评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是一种常态化的教学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答题的技巧对提高高考政治成绩大有裨益。

一、习题讲评课之操作流程

首先要做好习题评析的数据统计工作。如详细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每道题的错率,出错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在试卷讲评中教师要做到该讲的讲清,能让学生讲的绝不代劳,学生都会的坚决不讲。

其次要求学生还原答题思维,做好自查自纠。让学生分析出错率最高的是哪类题,出错的原因中哪种情况最多,找出解决的对策;对哪些题不理解,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上解决。同时让学生做好“说题”的准备,先由学生说题型、说知识、说答案等。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维状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为教学进程的开展提供依据。

再次通过多媒体展示误区,学生做好互助点评。教师以学生答案作例,研究答案,避免简单呈现。让学生对答案加以点评,给学生时间补充或修改答案。教师向学生提供标准答案,要求全体学生再次对照并加以完善。教师对其中的注意点进行点拨,要求学生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最后做好变式训练实现能力提升。以试卷原题为例,举一反三,避免学生被动接受。

二、习题讲评课之教学实践

【例】受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引发商品价格总水平上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为此,国务院要求各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依法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后,商品价格总水平有所回落。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以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

按照讲评流程呈现出某学生的答案,同时要求该学生还原当时的思维过程,是如何审题,如何组织答案的。其他学生对照自己的答案对呈现的答案进行评价,找出可取之处,指出问题所在。要求学生对答案加以完善,同时让学生总结答题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完善和规范。最终我们归纳出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并把它称为“思维导图解题法”。总结如下。

首先是审题。步骤包括:审材料,找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确定答题的关键词。通过审材料,不难发现从经济生活角度解决这道题的关键词应该是“价格”“影响”“生活必需品”。

其次围绕关键词,展开联想,构建思维导图是解题的关键。围绕确定的关键词,展开联想,将与关键词相关的考点及其内容呈现出来,在草稿纸上写出一个简单的知识体系,避免遗漏。

最后学生要回归材料,权衡取舍,踩点答题。这是构建思维导图解题的落脚点。

最终答案呈现如下:①由于是生活必需品,其涨价对消费需求量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②增加了居民的支出,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③会刺激相关产品的生产者扩大生产,增加供给。以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为原料的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将增加。④价格上涨,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

教师呈现标准答案后,要求学生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答案,再对自己原来的答案进行反思,能对原有设问进行变式训练。或者更高要求就是学生自己设计变式问题,自己找出答案。

变式如下: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食品、油料等商品价格总水平攀升和回落的主要原因。按照上述“思维导图解题法”并对照思维导图,不难发现该题考的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让学生自己尝试去组织答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习题讲评课之实践反思

(一)典型答案呈现要注重对比性

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具有代表性的试卷答案时,可以是典型错题,也可以是答题情况较好的试卷。通过这样一个直观的比较,学生能很快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感知问题的存在,获得一个直观的解题认识。

(二)评讲过程要真正放手,切实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畅所欲言的机会,特别在高三这一时间紧、任务重的特殊时刻。但是无论从新课改发展的需要,还是从高考的需要,抑或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习题讲评课的效果关系着学生高考,因此我们要潜心研究这一课型,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习题讲评方法,使之不断完善。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使习题讲评课取得更大实效。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答题导图习题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