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业式勤工助学对公安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影响
——以南京某警校“邦邦”爱心服务团队为研究蓝本

2014-03-17牟新,祝姝婷,李明峻

办公室业务 2014年21期
关键词:警校公安院校贫困生

论创业式勤工助学对公安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影响
——以南京某警校“邦邦”爱心服务团队为研究蓝本

本文在分析公安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行为模式基础上,结合公安院校勤工助学的现状,重点研究创业式勤工助学对公安院校贫困生产生的积极心理影响。

勤工助学;公安院校;贫困生;心理

勤工助学是指高校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学校提供的各类教学、行政、科研岗位的工作,并取得一定工资的行为,它与“奖、助、补、贷”等助学政策合力形成我国高等院校的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系统。高校的勤工助学措施能够起到减轻贫困生的经济负担,为大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建构了平台。根据勤工助学的岗位和性质,可大致划分为校内勤工助学和校外勤工助学,常规勤工助学和创业式勤工助学。本文结合南京某警校学生开展的“邦邦”爱心服务团队的成效来分析研究创业式勤工助学对公安院校的贫困生的心理影响。

一、公安院校勤工助学的现状

(一)公安院校的管理特点

公安院校也是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但公安院校的定位非常明确,它是为国家培养专业公安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公安队伍的任务。公安院校的管理模式和普通高校有很大的区别,实行的是警务化管理,各校均根据《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制定警务化管理实施细则。对学生在礼节、着装、举止、内务方面均有详细、严格的要求。在公安院校中,实行一日生活制度,学生起床进行早操后方可进餐、上课,一天中有多次集队,晚就寝时须查铺,平时还有内务检查和各项评比,学生不能随意外出,要严格遵循请假销假制度。这样的警务化管理对培养纪律意识、服从观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学生的品质养成的决定性因素。

(二)公安院校勤工助学工作的特点

因为警务化管理而产生的单一条块结构、命令—服从模式使得公安院校的勤工助学工作发展滞后,具体表现为:形式相对单一、工作时间僵化以及岗位类型较少,缺乏创新意识等。以调研的南京某警校为例,该校勤工助学岗位绝大部分为校内岗位,分布在图书馆高、教学和行政管理等部门,学生主要从事清洁、整理文件等事务性工作,此类工作性质导致学生很难在勤工助学中获得价值感,往往对工作的态度较为消极,工作岗位的流动性较大。该校勤工助学工作中的突出矛盾是勤工助学工作的时间僵化,缺少选择性。这部分贫困生虽有勤工助学的意向,但往往因为课程排满,在教师的工作时间内无法上岗。

因此在公安院校的勤工助学工作,仍是侧重于“救助”,单纯地从经济上解决贫困生的问题,而没有发挥出勤工助学对贫困生的积极心理影响。

二、公安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行为模式特征

(一)公安院校学生的总体特征

公安院校的学生年龄介于17岁至24岁之间,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正是处于自我同一性的认同和亲密与孤独冲突这两个阶段。同一性的认同阶段一般分布在12岁至18岁,这一阶段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对自我的认同,即“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亲密与孤独的冲突存在于18岁至25岁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与他人建立亲密联系,特别是与他人发生爱的关联。这一阶段的主题也自我认同密切相关,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目前就读公安院校的学生已是“90后”的新人,因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比以往的公安院校学生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公安院校严密的管理体制下,他们始终在张扬个性与服从命令间寻找平衡点,在心理断乳期,他们的心理冲突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显得更加的激烈。

(二)公安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行为模式

在公安院校中,还存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公安院校中的贫困生,与普通高校的贫困学生一样,公安院校的贫困生也普遍具有自卑、焦虑、孤独、敏感等特征,与此同时,在公安院校的特殊管理体制所带来的强烈心理冲突下,他们往往显现出下列心理行为模式:

1.自我认同困难,自尊与自卑同时并存。对于考入公安院校的贫困生而言,就读公安院校意味着今后有稳定的工作和良好的收入,满足了家人的期待,对其自尊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但另一方面,当他们来到学校后,发现与其他同学在价值观、日常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等方面有差异之后,往往又陷入自卑的境地。这样的处境使公安院校的贫困生在自我认同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往往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

2.人际交往问题突出,个人发展受限。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采取的是半封闭模式,学生不得随意外出,从客观上限制其发展新的人际关系。在校内,学生以区队单位参加学习和各项活动,人际交往范围狭窄。贫困生因经济原因往往对人际交往中的花费心存顾忌,因此获得各类信息的渠道也单一,获得的各类信息相对较少,失去了很多结识新朋友的机会和锻炼、提升个人能力的机会,他们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也相对较弱。

3.社会支持不足,内心自我封闭。公安院校的贫困生往往来自艰苦偏远地区,甚至有部分贫困生的原生家庭本身也存在着问题,因其社会支持系统没有当地学生和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丰富,在遇到困难或人际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自己默默承受,缺乏寻求外在援助的意识和机会。在公安院校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管理模式下,贫困生呈现出内心封闭,遇到危机应对失当的状态。

三、创业式勤工助学对公安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影响

(一)创业式勤工助学产生的背景与特点

近年来,创业式勤工助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传统的校内勤工助学的新形式。由大学生主导的创业项目往往紧密结合学校生活,主要围绕大学生这一群体开展,以服务业为主要形式。创业式的勤工助学方式也逐渐推广到公安院校中,南京某警校的“邦邦”爱心服务团队即是一例。

“邦邦”爱心服务团队成立于2013年,是一个集快递邮寄、快递代领、行李托运、爱心公益等为一体的高校学生团体,其成员优先向吃苦耐劳的贫困生招募。“邦邦”爱心服务的产生是基于公安院校的两大需求,一是因警校实行本封闭化管理,学生的课余时间与快递领取时间衔接不上;二是部分教学、行政部门有邮寄或领取快递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利用中午和下午的时间代领授权学生的快递,晚上在集队后到各宿舍楼分发。项目运行后,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后又逐渐发展出快递代寄业务,其人员上岗制度、风险防范要求也逐渐完善。

“邦邦”爱心服务团队运行至今,已在校内享有一定知名度,能够做到自负盈亏,除支付工作人员报酬外、更新通讯及运输设备外,还响应学校的爱心捐款活动,向云南山区小学捐款。

(二)创业式勤工助学对公安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影响

毫无疑问,创业式勤工助学对公安院校的贫困生有着积极的心理影响,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1.个人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在进行创业式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做出及时反映,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也面临和团队人员沟通合作的情况,这些情境无疑为贫困生提供了锻炼个人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机会,是传统的勤工助学岗位所不能提供的。

此外,传统的勤工助学模式是在教师的监督下,以任务分配的方式进行,即使出现错误也会由教师及时发现,而创业式的勤工助学是体验式的工作,学生往往需要为其犯的错误付出代价,使得贫困生有一个自主学习,主动成长的机会,提高了贫困生的耐挫能力和应对水平。

2.认知方式得到转变:公安院校的贫困生普遍存在对自我评价较低,对自己认识不全面的情况,在参与创业式勤工助学的过程中,既能够提升个人能力,更为其认识自我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在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使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被动的服从到能够自主做出选择,自我价值感大大增强。

3.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改进人际关系:在公安院校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贫困生的人际交往面较为狭窄,加之社会支持系统薄弱,在遇到危机时能够运用的资源十分有限。但通过创业式勤工助学,增加了贫困生和他人的交往机会,特别是扩大了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和层次,对完善其社会支持系统有很大的助力。据南京某警校参与“邦邦”爱心团队的贫困生表示,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的是经济方面的收益,更重要的是感觉自己更加有归属感,获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的认同感。

四、结语

创业式勤工助学作为高校勤工助学的一种新形式,发展迅速,获得大部分贫困生的认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安院校开展创业式勤工助学仍要注意一些问题,不能违反公安院校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循保密原则等,还是需要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给予关注和指导,方能更好地发挥其对公安院校贫困生的积极心理影响。

[1]季良靖,张华.勤工助学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02:68-71.

[2]张华,季良靖.浅析大学生勤工助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107-109.

[3]陈玉华.勤工助学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刍议[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06:242-243.

[4]夏拥军.高校勤工助学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134-135.

[5]王斌,陈志强.大学生勤工助学心理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学理论,2009,15:228-229.

猜你喜欢

警校公安院校贫困生
阿富汗:警校生毕业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初衷
初衷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构建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