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大屠杀:最早报道的中文报纸是哪张?

2014-03-17

红岩春秋 2014年3期
关键词:救国日寇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初,侵华日军对中国南京发动了凶猛的包抄与进攻;接着,在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对放下武器的战俘与手无寸铁的平民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历时40余天,杀害中国军民约30万人。消息传出,引起中国人民愤怒的声讨与世界舆论严厉的谴责。这些事件成为当时中华民族与中国新闻传媒共同关注的时事焦点。它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传媒关注与报道评论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巴黎创办的机关报中文《救国时报》,就利用地处莫斯科与巴黎的有利条件,根据西方国家报刊、通讯社的消息,最早对日军轰炸南京的暴行和日军占领南京后实施的大屠杀,进行了报道、揭露与批判。

《救国时报》的创办

《救国时报》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留法学生的名义,于1935年5月15日创办的中文报纸《救国报》。该报编辑部设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红场附近的“外国工人出版社中文部”内,印刷发行所则设在巴黎——也就是在莫斯科编辑排字,打好纸型,然后寄到巴黎印刷发行。《救国报》初为半月刊,不久改为周刊,曾于1935年10月1日最先刊登中国共产党的《八一宣言》。

1935年11月,《救国报》发行第16期时,被法国政府查禁,遂在法国共产党的援助下,改名为《救国时报》,于1935年12月9日复刊(为第1期),得以继续在巴黎印刷发行。该报很快改为五日刊,不久又改为三日刊,系对开大报,每期一张,分四版;有时两期合在一起出;开辟有时评、社论、要讯、国内要闻、国际要闻、文件转载、文艺阵地、华侨生活、读者来信、民族出路论坛、救国谈等栏目;遇重大事件发生还有特刊、专号;内容丰富,报道及时。

该报编辑部先后由廖焕星、李立三、陈潭秋等任主编,张报、于辛超、邱静山、赵毅敏、欧阳新等人任编辑;印刷和发行所则相继由吴玉章、吴克坚负责。该报一面世,就如同其报名一样,以最主要的篇幅与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抗日救亡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中去。

对日军空袭南京的报道

《救国时报》从1937年9月下旬起,连续多日报道日军战机轰炸中国各地的消息,指出日机对各地的居民区、医院、学校及其他非军事设施狂轰滥炸,造成和平居民重大伤亡,是“有违国际公法”、“非法与毫无人道”,是“野蛮暴举”。并指出:“日寇轰炸的首要目标之一是南京。”从9月25日到10月10日,《救国时报》连续5次报道了日机对南京的狂轰滥炸及中国居民的重大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情况。

1937年9月25日,《救国时报》第1版刊发要讯,题为《日寇连(续)猛烈轰炸南京广州等地》,副题为《肆意轰炸无辜平民及文化机关……日寇暴行引起各国之激烈反对》,其中写道:

日寇在各方面的进攻,均受到我军之英勇抵抗,乃变本加厉实行其轰炸我国首都与广州居民及其他中心城市之兽性的毒辣政策。

1937年9月30日,《救国时报》第1版刊发报道《不顾国际愤怒与抗议,日寇继续轰炸南京广州各地》,副题为《日寇豺狼成性,竟以和平居民与伤病民众为轰炸之目标,我国应立即加强防空措施,并要求各国制止日寇兽行》。其中,关于南京被炸的报道如下:

在我国首都之南京,日寇于十九至二十二等日之连续轰炸后,每日仍持续其暴行,二十五日轰炸尤烈。一日之内,轰炸至五次之多,寇机参加轰炸者达百架以上,投弹不下二百枚。

这篇报道强调指出,日机在对南京的狂轰滥炸中,除轰炸了车站、无线电台、中央通讯社等交通电讯设施外,还有目的地轰炸了普通居民区。报道写道:

日寇又故意向人口最密集的文化商业中心区域轰炸,红十字会医院、卫生处等亦遭其殃,居民住宅多被炸毁,男女老少,死伤百人……二十七日晨,寇机又大举来袭,仍尽其残暴之能事,和平居民,又有重大死伤。

这篇报道还揭示了日军战机对南京狂轰滥炸的战略目的:

试图从心理上彻底击垮南京市民心理防线,造成市民心理上的恐惧感,使市民失去心理平衡,望而生畏,从而丧失反抗的意志。

1937年10月10日,《救国时报》在主题《残暴兽行日益增长》、副题为《日寇已在上海各地施用毒气……寇机轰炸我国各地区域更见广大》的报道中,再次揭示了日军战机对南京狂轰滥炸的战略目的:

十月六日,寇机轰炸南京两次……日寇这样疯狂轰炸,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造成我国之恐怖心理,且使亲日派分子得以宣扬其“牺牲过大”的“理论”,使我国走上屈服投降之途。

《救国时报》的分析是深刻的。1937年9月,日海军第2联合航空队下达的作战命令就赤裸裸地向执行空袭的官兵宣布:“轰击无需直击目标,以使敌人恐怖为着眼点。”这就说明,日本当局部署与指挥空袭南京,首要目的并不是空袭南京的军事目标,而是以疯狂的轰炸与野蛮的屠杀使南京军民“恐怖”,使中国政府屈服,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为了实施这个殖民政策,日本空军在对南京空袭中进行了疯狂的轰炸与最大限度的空中屠杀。

《救国时报》在《残暴兽行日益增长……寇机轰炸我国各地区域更见广大》中指出:我国对于日寇及其走狗的唯一答案,就是坚持抗战到最后胜利。

最早报道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中国军民实施了40多天的疯狂的血腥大屠杀。由于日军当局从一开始就有目的地封锁南京,使得中国各新闻传媒不能及时报道南京大屠杀的消息。《救国时报》因地处法国首都巴黎,较早获得西方新闻传媒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报道,立即翻译整理。

《救国时报》在1937年12月20日第1版刊登题为《我军退出南京后继续坚持抗战》的“要讯”:

十二月初,寇军增援并集中进攻句容我军阵地,我军英勇抵抗,鏖战四日夜,寇军又派大兵到来包围,我军乃破围而出。寇军即于七日起分三路进薄南京:(一)由句容;(二)由天王寺;(三)由溧水。寇舰因被我军所设之障碍物所阻,未能前进合攻南京;但寇军由宣城取芜湖,抄袭南京侧面及后方。

日寇前锋七团人于八日由句容一带逼近南京,其他部队陆续集齐,向我军进攻并施用毒气。我军沉着应战,特别是玄武湖沿着钟山一带之我军,居高临下,据险固守,屡次击退寇军之冲锋。我机及大炮亦轰敌人,奋战数日夜,寇军死亡六千以上,我军亦多英勇牺牲。十二日敌军又大举进攻,南面向光华门,北面和平门猛击,并且晨至晚,不断以飞机大炮坦克轰击,为寇军掩护。光华门战事尤为激烈。寇军于增援后进攻愈烈,全城被寇机及大炮轰击起火,城外各地,全为灰烬,扬子江上障碍物亦已被轰毁,芜湖又已于十三日沦陷寇手。我军乃奉令于十三晚退出南京,渡江北上,布置新防线。掩护主力军退却之我军后卫,顽强抵抗寇军……

接着,在小标题《日寇攻宁大肆残暴》之下,又报道了日军占领南京后,对中国战俘与平民实施烧杀淫掠的大屠杀的暴行与血腥场景:

日寇以空前之兵力进攻南京,肆行残暴,且对居民区域,残酷轰炸,以至街市为墟,死伤遍地。我国文化古迹珍藏亦多毁于寇手。据伦敦《每日邮报》南京通讯员称,彼亲见寇军将我军俘虏三百名,一律加以枪毙。沿江一带,尸身狼藉。日军汽车,在街上驰驶,碾过路上男女老少之尸身,血肉模糊,断手刖足,惨不忍睹。

这是中国新闻传媒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最早报道,比国内的报纸早了3天。

这则“要讯”还报道了日军占领南京后兵分三路北上进攻的军事态势:

我军退出南京后,主力集中滁州一带,前锋则在江浦各地,继续抗战。寇军现分三路北上:(一)主力沿津浦路图滁州;(二)右翼沿运河取扬州;(三)左翼由芜湖出和州。截至十八日电讯止,我军在江浦附近坚决抵抗寇军,已鏖战二日夜。我军已将浦镇东葛间之桥梁完全破坏,以阻止寇军北上。扬州有于十五日陷落讯。在和州方面,中央社谓我军于十五日在城外十里地方击败寇军之进攻。此外,寇军现正准备进犯杭州。在嘉兴集中寇军七千人,向杭开拔。在峡石有日寇坦克数十架。寇军并已急修被我军破坏之平湖乍浦公路……

“要讯”还展望了南京沦陷后中国的抗战形势,指出:

综观连日战讯,我军虽有局部失利,但我国上下均有继续抗战到底之决心,并实行坚持抗战之各项办法。中央军事委员长蒋介石下令各省当局须在前线附近,特别是铁路沿线,组织民众军事训练。徐州一带我军司令李宗仁亦于十一日对徐州民众代表宣称,若果我国能够动员广大民众并坚持抗战到底,则最后胜利必属于我国。

这则“要讯”对中国抗战形势的分析,扫除了一些人因首都南京沦陷而产生的悲观心理,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是十分深刻而及时的。

对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揭露与抨击

此后,《救国时报》于1938年1月5日、1月31日、2月5日又连续较详细地报道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1938年1月5日《救国时报》第2版刊登报道,主标题为《日寇在南京的兽行》,副标题为《烧杀奸淫抢劫无所不至,真正是绝灭了人性天良》。报道指出,不仅一部分未及退出的我国军人,全被日寇杀死,就是和平居民及妇孺,也大批遭受残杀。从南京出来的外国人说:“在南京(被攻占)的头四天,日本人杀了数万人。在难民集中区域,日本人不分皂白的大批的枪杀青年,藉口说这些青年是士兵。城市各街道上,充满着被杀死的南京和平居民的尸身……南京成了恐怖城,一切街道都堆积着死尸。被打死的人中间,有许多老人、妇女、儿童。极大数量的牺牲者是被刺刀杀死的。在夜间,日本兵一见人就开枪。”中央医院的一切人员与辗转病榻的病人,都被日本人枪杀了。南京街上堆积尸身,甚至有四尺多高!

日军在疯狂屠杀中国军民的同时,还对中国妇女大施强暴,发生了难以数计的强奸、轮奸妇女的事件。报道愤慨地写道:

尤其下流野蛮的是这股禽兽们,深入各住宅,到处强迫奸淫青年女子与妇女。

日军还以极大的贪婪与野蛮,抢劫中国居民的财产与物件。报道写道:

日寇军官带着士兵在南京城内,如饿虎野兽一般,横冲直撞,夺占我国居民的住宅,到处大抢大掠。

侵华日军为什么在占领南京后进行如此疯狂血腥的大屠杀?其目的是什么?这是当时海内外舆论界十分关注并思索的问题。《救国时报》在报道中作了这样的分析:

此次日寇倾师侵我,因处处受到我国军民一致坚决抵抗,使日寇速战速决的幻想与计划不能实现,日寇乃更加疯狂、更加野蛮、更加毒狠的到处轰炸屠杀我和平的城市与居民,特别在其占领区域中,大肆掳掠、奸淫、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行同禽兽。实是极尽野蛮黑暗,绝灭天良人性。日寇侵入南京后的惨暴行为,便是显明之一例。

历史证明,《救国时报》的分析是有见地的,也与当时海内外许多有识之士的看法不谋而合。

《救国时报》在最后,发出了自己的呼声——号召中国人民团结奋发,坚决抗战到底,为死难同胞复仇:

我们要让每个人知道这些事实,在这些事实面前去想想,我们不只是是痛心与愤怒,我们要更坚决更努力起来抵抗,要再接再厉的坚持,参与与援助抗战,为了自己与子女争生存,为了民族与同胞复国仇,我们必须誓歼寇军。

报道还号召中国人民要联络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的人士,共同制裁日寇,援助我国抗战:

我们要加紧与扩大国际宣传,在世界正义人士面前,揭露与控告日寇每一兽行,号召与联络世界人士,为维护人道、正义、公理与和平,共起制裁日寇,援助我国抗战。日寇的兽行,是应当而且必然受到惩罚的。

据吴玉章在《关于<救国时报>的回忆》中所写:《救国时报》虽在巴黎创办发行,但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该报发行量约两万份,其中运到中国国内发行销售10000份,在海外有订户9600份,还有若干零售,遍及43个国家。可以说,《救国时报》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与宣传,在海内外,特别是在欧美华侨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救国时报》在1938年2月5日发表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最后一篇报道后第5天,因为种种原因,于1938年2月10日奉命迁往美国纽约,与中共领导的另一份报纸《先锋报》合并,仍以《救国时报》名称,作为中国共产党以华侨为读者对象的报纸继续印行。至1939年10月,该报终刊。

(摘编自《南京党史》2013年第5期,原文标题为《最早报道南京大屠杀的<救国时报>》,作者经盛鸿。内容有删改。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杨山山)

猜你喜欢

救国日寇南京大屠杀
不朽的抗联战士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感赋
“我经历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南京大屠杀审判从未终止
柬埔寨主要反对党被解散
自制石雷抗日的民兵英雄
常人等
听谎有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