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可视化探析

2014-03-16房宏君陈雄鹰汪昕宇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年1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创新型热点

● 房宏君 陈雄鹰 汪昕宇

“科技人才”主要出现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中,是我国专有的一个典型的政策概念。《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08)指出,科技人才主要指两个群体,其一是获得国家中专以上正规学历人员,其二是指获得技术员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其中,专业技术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近些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科技人才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从人才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在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流动与聚集、高科技人才及创新型科技人才管理等重要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科技人才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企业科技人才的创新管理与科学管理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CSSCI 数据库于1998年创立,是国内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中文索引数据库;以该数据库中核心期刊所刊载的重要文献资料为分析对象,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CSSCI“来源文献”数据库中,以“科技人才”作为检索词,在“关键词”一栏中进行严格检索,下载数据期间为1998年1月至2012年12月,总计15年,共检索到398条文献资料。通过对不同年份CSSCI数据库收录的科技人才研究文献的统计,绘制成1998年—2012年CSSCI收录科技人才研究文献数量统计图(如图1所示)。

图1显示,CSSCI数据库收录科技人才研究文献的历程较为曲折,1999年国内科技人才研究文献收录的数量最多(43篇);2000年科数量有所下降(21篇);2001年至2003年数量则保持持平,研究文献收录数量均为18篇;2004年数量增多,2006年出现下降;2009年至2011年数量则持续增加,2012年收录数量较少(24篇)。结合对CSSCI收录文献资料的深入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开展科技人才研究的重要机构主要有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等;主要研究学者包括李思宏、汪波、罗瑾莲、乌云其其格、娄伟、吴殿廷、杨叔子等;来源期刊主要为《中国科技论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等。由此可见,上述研究机构、研究学者及来源期刊为国内科技人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1 1998年-2012年CSSCI收录科技人才研究文献数量统计图

2.研究方法

鉴于国内大多数学者在开展科技人才研究综述方面过于主观、偏重定性分析的特点,导致一定程度上缺少客观、量化分析的科学基础和依据,本文采用以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图书情报学和信息可视化技术为基础原理的科学知识图谱研究方法对国内科技人才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历程进行客观、精确、量化可视分析,将主观推理与客观调研、定性分析与定量统计、间接描述与直观可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先通过数据转换软件将下载的CSSCI文献数据格式转换成SSCI文献数据格式,然后,使用由美国德雷克塞大学陈超美教授(Chaomei Chen)开发的网络版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进行分析,该软件已成为近几年来国内外信息分析领域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可视化分析软件,获得了国内外学者进行可视化研究的普遍认可。

图2 1998年—2012年科技人才研究热点主题聚类图谱(CSSCI)

二、1998年—2012年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的研究热点探析

关键词是文章的核心与精髓,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频次高的关键词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栾春娟、侯海燕、王贤文,2009)。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中,选择关键词共现分析功能(Keywords Co-occurrence Analysis,KCA),软件中的“C,CC ,CCV”阈值采用默认设置,时间间隔为1年,对CSSCI数据库中自1998年创办以来收录的398条国内科技人才研究文献记录进行可视分析,生成了“1998年-2012年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研究热点主题聚类图谱”(图2),图谱中共产生关键节点521个,节点连线588条,显示了15年来国内科技人才研究领域中的诸多研究热点(关键节点大小及数量)和热点间的网络亲疏关系(节点连线粗细及数量)。

图2显示了近15年来我国科技人才主要研究热点的范畴及分布情况。通过对图2中关键词共现频次的统计分析,制成“1998年—2012年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研究热点关键词高频列表”(表1,排序前30个)。

图2和表1显示,近15年来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研究领域中除了“科技人才”的关键节点直径最大、词频共现频率最高以外,其他重要的高频关键词如“高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工程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流动”“创新人才”“创新能力”“人才引进”“人才竞争”及“人才流失”等已成为近15年来该领域中的主要研究热点。结合不同年代科技人才的相关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通过对科技人才研究热点图谱中关键节点及其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甄别与辨析,本文将1998年—2012年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研究的主要热点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领域:

1.科技人才定义、评价及类型等相关研究

(1)关于科技人才定义及构成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兴起了对科技人才的研究热潮,但是当时关于科技人才的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和鉴别标准。1998—2012年间,国内学者对科技人才的定义、规模、统计等相关问题又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代表性研究包括:杜谦、宋卫国(2004)认为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与人才的结合,是指有品德、有科技才能的人,并探讨了其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活动人员等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提出了科技人才统计的思路与方法;娄伟(2004)认为科技人才是正式或非正式从事科技工作并能在其领域做出一定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文魁和吴冬梅( 2005) 强调科技创新人才是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2008年,中国科协发布了《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其依据当时国家教委进行全国人才预测时的定义,强调科技人才是我国一个专有的政策性概念,主要指两个群体:一是获得中专以上的正规学历人员;二是获得技术员及其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并与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等。

(2)关于科技人才评价与选拔的研究。国内学者对科技人才的评价维度、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贺德方(2005)提出了基于知识网络的科技人才动态评价模式;李思宏、罗瑾琏等(2005、2007、2008、2009)对科技人才评价维度、评价体系、评价方法、选拔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持续性研究;沈春光、陈万明(2010)对国内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张春海、孙健(2012)基于内地31省(市、自治区)的TOPSIS模型测算,开展了我国科技人才开发水平的测度研究等。

(3)关于不同类型科技人才的广泛研究。其一,青年科技人才研究方面,赵玉索(2000,2002)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量化评选办法、青年科技人才的筛选标准及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尚智丛(2007)深入分析了中国科学院中青年杰出科技人才的年龄特征等。其二,女性科技人才研究方面,四川省妇女联合会课题组(2002)对西部女性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进行了研究;王汇、施远涛(2010)对我国教育领域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刘筱红等(2011、2012)对湖北省女性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女性科技人才差异化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了探讨。其三,农村科技人才研究方面,简小鹰(2005)探索了农村科技人才市场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等相关问题;傅正华、雷涯邻(2007)提出了北京市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式的初步构想;何先应(2012)以江西鄱阳湖地区为例,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开发与利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四,企业科技人才研究方面,徐宁(2005)探讨了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谢修强(2010)研究了企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构建问题;王端旭、单建伟(2011)对企业科技人才雇佣关系内容维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五,高校科技人才研究方面,艾凉琼(2008)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高校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张成立(2010)对高校科技人才流动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其六,海洋科技人才研究方面,张樨樨、郗洪鑫、朱庆林(2011)受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委托,分别深入研究了海洋科技人才集对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增长效应、我国海洋科技人才需求关联因素以及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力综合评价等重要问题。

2.关于科技人才创新方面的相关研究

2005年,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会诸多科学家们也表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2005年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继续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奋力攀登、开拓创新的精神,实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在全国科技大会及国家科技发展纲要的影响和引领下,从2006年开始,国内学者们对科技创新及科技人才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较为集中的深入研究:(1)关于科技人才创新支持与激励的研究。蒋金锵(2006)指出科技创新需要倡导宽容失败的精神;宋克勤(2006)对国外科技创新人才支持环境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娄伟、李萌(2006)分析了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政策激励问题。(2)关于科技人才创新战略与规划的研究。李兴文(2006)对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科技人才战略关系进行了论证;王志刚(2011)提出把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吴江(2011)强调尽快形成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程强、顾新(2011)对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3)关于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开发的研究。秀平、周爱军等(2003)探讨了河北省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及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机制;许晓鸣(2007)提出以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万永敏、黄步军(2008)分析了化工领域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吕富彪(2010)研究了国外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开发模式及经验;张秋月(2010)分析了我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问题;赵曙明、李乾文(2012)基于江苏省625份问卷的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创新型核心科技人才培养与政策环境问题。(4)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特质、品格及素质模型等研究。王广民、林泽炎(2008)基于84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证分析,深入探讨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典型特质与特征;邢媛媛(2008)分析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赵强强、陈洪转等(2010)提出了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系统结构演化模型;廖志豪(2010)通过对87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证调查,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模型;王养成、赵飞娟(2010)提出了基于3Q的四维度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模型;王通讯(2012)强调要拓展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视野问题等。

3.关于高科技、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研究

高科技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促进高、精、尖科技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加快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8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等文件中关于科技人才激励、税收优惠和政策倾向方面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对于高新技术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与有利条件影响下,1998—2012年国内关于高科技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1)关于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及战略规划等相关研究。赵曙明(2001)深入分析了目前高科技人才国际争夺的严峻形势,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刘智勇、吴满意(2004)对国家高科技人才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乌云其其格(2011)强调要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构筑一流科学传统的战略规划等。(2)关于不同国家及国内不同区域高科技人才先进管理方式及经验研究。发达国家科技人才管理研究方面,姜苇(1999)专门研究了美国高技术人才资源开发情况;李仕明、吴坚强、唐小我(2000)分析了美国、日本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管理情况;赵俊杰、孙晓艳(2007)分析了国外高科技人才工作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乌云其其格(2007)研究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高科技人才培养、使用与引进政策等。国内不同区域科技人才管理研究方面,谭立刚(2004)对湖南顶级科技人才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朱春奎(2004)开展了上海科技顶尖人才培养与引进战略方面的研究;孟繁强、时博(2007)对天津市博士科技人才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何巧云、齐荣坤(2009)探讨了珠海市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汪波、张保银(2010)对渤海地区高新区科技人才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3)关于高科技人才的流动、集聚、成长、培养及其创造力、吸引力等相关研究。韩伯棠、朱春光(2005)从知识溢出角度对高新区科技人才流动问题进行了研究;周均旭、胡蓓(2009)对高科技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影响因素进行了分层研究;王安民(2010)探讨了影响高科技人才创造力发挥的相关因素;王海芸、宋镇(2011)对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吸引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朱志成(2011)对我国高层次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与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王剑、孙锐等(2012)分析了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

4.关于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流失与竞争等研究

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流失与竞争等问题与对策的相关研究对于开展我国科技人才科学管理,有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促进科技创新来说至关重要。相关的代表性研究包括:(1)关于国内科技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以及管理政策的历史研究。张利华(1999)对新中国50年来的科技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历史考察;林兴岚(2008)深入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刘波、李萌(2008)对30年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深入分析;文玲艺(2009)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人才战略与政策演变问题。(2)关于科技人才培养与成长的专题研究。屈林岩(1999)讨论了人文教育对科技人才培养的作用与意义;王大珩(2001)开展了关于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开发的专题研究;曾国屏、张明国(2001)强调要提高博士生综合素质,培养新世纪高级科技人才;徐冠华(2003)强调要构建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娄伟(2004)分析了中国科技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吴殿廷、刘超、顾淑等(2003、2005、2006)以中国两院院士为例,持续地深入探讨了高级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因素、高级科学人才和高级科技人才成长因素的比较以及我国高级科技人才空间集聚问题;潘云鹤(2009)强调要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白春礼(2009)强调要努力培养造就科技拔尖人才;中国工程院“创新人才”项目组(2010)开展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专项研究;韩文玲(2012)对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下的科技人才成长路径进行了研究。(3)科技人才流动与引进的相关研究。张国初(2002)分析了中国科技人才外流的规模及其影响;牛红兵(2002)探讨了中科院引进优秀科技人才的有效对策;姚蓉、严良(2003)深入探讨了我国科技人才流动的现状、原因及发展趋势;孙健(2005)对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等。(4)国外科技人才竞争、培养与引进的相关研究。宋卫国、杜谦(2003)分析了科技人才的国际竞争与有效对策;肖志鹏(2004)探讨了美国科技人才流动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乌云其其格(2007)对发达国家科技人才培养、使用与引进政策进行了综述与评价;董娟(2008)对日本科技人才培养政策与企业实践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陈伟(2008)分析了法国科技人才发展状况;文富德(2010)讨论了印度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问题;高子平(2012)分析了海外科技人才回流意愿的影响因素等。(5)国内不同区域科技人才管理的相关研究。张英(2004)研究了山西省科技人才资源的管理思路;黎苑楚(2005)分析了湖北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钟杰、覃宪儒(2005)研究了当前西南民族地区科技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杨美健(2006)分析了京沪港科技人才建设经验对广州的启示;田青(2007)分析了山东省科技人才发展存在问题;张敏(2007)对江苏省“十一五”时期科技人才需求预测及政策建议进行了分析;罗万有(2008)探讨了宁夏科技人才流动的原因、途径及发展趋势;王楠等(2008,2010)探讨了四川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三、1998年—2012年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的研究热点演进探析

1.1998年—2012年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的研究热点演进历程

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中,选择时区视角(Time zone)功能,将时区间隔设置为1年,然后进行不同年份关键词共现演进可视分析,生成1998年—2012年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研究热点主题聚类时区视角演进图谱。图3展示了1998年—2012年各个年份及其不同时段关于国内科技人才研究热点演进情况。由该图可以看出,各个年份内都体现出一些重要的研究热点,研究热点之间的连线及其数量则表明了这些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及其强弱程度。

通过对图3中各年份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研究热点共现频次的深入挖掘和精确统计,本文对15年来各年份内排序前10位的有关科技人才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频次进行了计量与比较(见表2、表3、表4),以更加准确、客观地了解1998年—2012年各年份内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研究的主要热点及其演进变化情况。

2.1998年—2012年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的研究热点演进特征

图3 1998年—2012年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研究热点主题聚类时区视角演进图谱(CSSCI)

表2 1998年—2002年关键词频次排序列表(CSSCI)

表3 2003年—2007年关键词频次年份排序列表(CSSCI)

不同时代、不同环境影响下的国际、国内科技人才管理制度与政策以及宏观层面高新技术产业、微观层面企业科技人才管理的实践需求等都决定和影响了国内科技人才研究热点的及时创生和体系结构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研究热点的发展与演进。通过对1998年—2012年国内科技人才研究热点演进特征的深入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科技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主体和关键力量,因此,1998年—2012年15年间与科技人才密切相关的科技创新高频关键词如“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等出现的年份较多,频次较高,使之毫无疑问成为历年来该领域中的主要研究热点。 (2)科技人才培养一直是科技人才研究的重要课题,表2、表3和表4显示,自1998年开始,有关“科技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研究一直持续。1999年,国际范围内弥漫着一股“高科技人才荒”,受其影响,“高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层次科技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等在随后的研究文献中开始频繁出现。(3)2000年1月,江泽民视察中关村科技园区,强调要形成一批拥有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促进高新技术发展;2001年1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江泽民的《论科学技术》一书,为科教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论述提供了宝贵机会,这使得2000年、2001年科技人才研究文献中关键词“江泽民”开始出现,并且出现频次排在前列。(4)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的主力军——“青年科技人才”的相关研究在2000年、2002年较为受到重视;2003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若干意见》,其中东北地区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建设东北地区科技人才市场和科技人才信息网络,实现东北区域科技人才资源共享。因此,2004年、2005年研究文献中的与科技人才相关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经济区”“国有企业”等重要关键词开始频繁出现。(5)2005年4月,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强调了“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的科学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2006年关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型国家”“创新能力”的研究文献较多;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指示,使得2009—2012年间关于科技人才领域研究文献中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能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创新绩效”和“创新型核心科技人才”等词出现频次较多,成为主要研究热点。(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与规划使得2007年国内相关文献中“农业科技人才”、“乡村才子计划”的研究热点开始出现;2007年十七大召开期间,中国工程院潘云鹤院士强调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需要有大批高素质的工程科技人才”;2008 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科技人才流动”成为突出的研究热点;2009年、2011年和2012年研究文献中的“工程科技人才”出现频次较多,成为当时该领域重要研究热点。(7)2012年2月,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2012年7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强调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相应地,2012年突出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为宏观层面的“体制改革”、“中国”、“俄罗斯科学院”和作为市场经济创新主体的“企业科技人才”等方面。

表4 2008年—2012年关键词频次年份排序列表(CSSCI)

综上所述,国内外重要科技文献、国家人才工作会议、国家科技大会、国家科技创新大会等关于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的战略决策、发展规划和重要论断等为国内学者开展科技人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指明了科学方向和正确路径,也使得国内有关科技人才研究热点的创生、发展和演进更加严谨、科学、合理,体现了科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社会服务的核心理念和时代精神。

四、小结

本文利用国际通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CSSCI数据库创立以来收录的1998年—2012年15年间国内科技人才研究文献资料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探测并确认了我国科技人才研究的主要热点集中在四个领域:科技人才定义、评价及类型的相关研究;科技人才创新方面的相关研究,高科技、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相关研究;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流失与竞争等相关研究。同时,结合不同时代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等因素,对15年来国内关于科技人才的研究热点演进历程及演进特征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梳理、辨识与归纳。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尚未对国内有关科技人才研究领域的权威作者、核心期刊及经典文献进行分析,未能对国内有关科技人才研究的知识基础、研究网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这将是本研究未来努力的方向。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和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2.杜谦、宋卫国:《科技人才定义及相关统计问题》,载《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第5期。

3.栾春娟、侯海燕、王贤文:《国际科技政策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载《科学学研究》,2009年第27期。

4.贺德方:《基于知识网络的科技人才动态评价模式研究》,载《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6期。

5.罗瑾琏、李思宏:《科技人才价值观认同及结构研究》,载《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26期。

6.傅正华、雷涯邻:《北京市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式初步构想》,载《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1期。

7.许晓鸣:《以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载《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24期。

8.王通讯:《拓展科技创新人才的研究视野》,载《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第4期。

9.刘智勇、吴满意:《论国家高科技人才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载《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第3期。

10.朱春奎:《上海科技顶尖人才培养与引进战略研究》,载《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第1期。

11.张利华:《新中国50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历史考察》,载《科学学研究》,1999年第27期。

12.乌云其其格:《发达国家高科技人才培养、使用与引进政策述要》,载《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创新型热点
热点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热点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结合热点做演讲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