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利辛县水稻旱育秧栽培模式探讨

2014-03-15潘刚安徽省利辛县种子管理站安徽利辛236700

园艺与种苗 2014年5期
关键词:立枯病秧苗苗床

潘刚(安徽省利辛县种子管理站,安徽利辛236700)

安徽省利辛县水稻旱育秧栽培模式探讨

潘刚
(安徽省利辛县种子管理站,安徽利辛236700)

育秧是水稻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水稻高产优质栽培主要采取旱育秧技术,利用水稻苗期较耐旱的生理特性,在肥沃、松软、深厚的苗床上实行控水旱育,育出的秧苗矮壮,根系活力强,抗寒性好;栽后起发快,分蘖旺盛,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好;增产节本效益好,一般省种20%~30%,还可省工、省肥、省水,比常规栽培增产稻谷750 kg/hm2。利辛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偏西,县境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故境内气候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利辛县境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又以粮食生产为主。笔者从利辛县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践经验,对水稻旱育秧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探讨,旨在为水稻生产提供基础借鉴。

1 选用优良品种

重点推广的有天协1号、天协6号、两优华6、扬两优6号、丰两优1号、丰两优4号、新两优6号、三优98、D优527等品种(表1)。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等因素合理选用良种。

2 苗床的选择与培肥

水稻旱育秧田应依次选用土壤肥沃、排水方便、避风向阳、靠近水源和移栽大田、土壤为酸性至中性的旱地、菜园地、未施用过草木灰的地块。尽量不用水稻田,非用不可的应选用排水良好的水稻田。秧田一旦选定,就要固定作专用苗床,建成育苗基地,切忌水旱轮作。

秋收后9—10月份及早进行苗床培肥,施无病的碎稻草、糠壳、菜子壳等粗大有机物30 000~45 000 kg/hm2,不含草木灰的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采取分次投入,全层施到15~20 cm耕作层中,并保持土壤适宜水分以促进腐熟。若没经过秋培,则要春培补救,即利用冬前的堆肥、腐熟的人畜粪等,春季在播种前20~30 d,按上述标准等量施入。这样连续培育2~3年,形成“海绵”状专用苗床,有机肥的投入量即可适当减少。根据稻作类型所需要的秧龄确定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一般旱育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15~1∶20。

表1 主要优良品种性状特点

3 整理苗床

沿淮淮北地区一般在4月上旬,于播种前半个月开始整地作畦。对经过秋冬或春季培育过的苗床,在土壤干燥的条件下全面翻耕耙碎,整平作畦,一般苗床的畦面宽1.4~1.5 m,畦沟宽0.3~0.4 m,深15 cm。畦长不超过15 m,开好边沟、地头沟,畦、腰、围三沟配套,便于操作,做到灌水沟沟通,排水全田干。

播前10~20 d,每公顷苗床施45%复合肥600 kg,翻耕2~3次,使化肥均匀混入10~15 cm土层中。注意不要在播前5 d内施肥,防止出现烧根、烧芽等肥害;施肥禁用碳酸氢铵。

也可用中晚稻专用型旱育壮秧剂(葵花牌),代替化肥和土壤消毒剂,每袋1 kg均匀撒施于10~13 m2苗床表面,再用耙反复耙入2~3 cm的土层中。

4 种子催芽

稻种催芽要在播种前2~3 d进行。播种前晒种,杀灭病菌、提高种子发芽率。用25%保鲜克2 mL或4.2%浸丰2 mL对水8~10 kg,浸稻种4~5 kg,浸后24 h播种。旱育秧的种子只需浸种催芽至破胸即可播种。麦—稻连作区以“日浸夜露”催芽方法为好,即白天把种子放入干净的水中,晚上淘洗捞起,反复2~3次,放在屋内摊开自然出芽。不需要担心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催芽的质量。

5 适时播种

培育适龄壮秧,确定播种期是关键。一般日均温度稳定在10~12℃即为水稻育秧安全播种期。但优质稻高产栽培还要依据具体气候、耕作制度、品种特性等综合指标来确定育秧适宜播种期。具体计算方法是根据水稻品种的全生育期,把水稻抽穗—灌浆结实期安排在当地光、热、水条件最好的时期,保证最佳抽穗期的温度为26~27℃,灌浆结实期的日平均气温为21~25℃,重点保证水稻抽穗扬花期避开30℃以上的高温热害。沿淮淮北地区小麦茬中稻适宜播种期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秧龄30~35 d,水稻抽穗扬花期控制在8月中下旬。

播种前每平方米用2.5 g敌克松加水1.5 kg喷雾进行床土消毒。给苗床浇足底墒是保证一播全苗的关键,要反复浇水至外渗状态。播种量按照先稀后补的原则,结合秧龄合理确定,常规品种一般大田播种量45~60 kg/hm2,杂交稻播种量15 kg/hm2。将催过芽的种子按照确定的播量均匀撒到苗床上,播种后压谷,再撒上本田块未施用过化学肥料的过筛细土,厚度为1.0~1.5 cm,无漏籽即可。播种后用薄膜或稻草覆盖。

6 秧田管理

水稻播种至出苗的主要管理是保温保湿,以保证快出芽、出苗齐。播种后要搭塑料棚覆盖苗床。安徽省中、晚稻育秧期间不需要保温,旱育秧田搭塑料棚覆盖,目的是出苗前保湿,出苗后防雨,使整个水稻秧苗期都在人为控制的旱地条件下生长。雨后要及时排除田沟积水,不能让降雨淋到苗床,增加过多的水分,造成秧苗徒长。苗期要始终坚持旱育,不可水旱交替,以保持旱秧移栽大田后的“暴发力”。经催芽的稻种一般在播种后5~7 d可以出齐苗。

6.1 出苗至1叶1心期

该期以保温保湿为主,但最高温度要控制在25℃以内,湿度也要比出苗前低,以促进根系下扎,控上促下,1叶1心期用15%的多效唑均匀喷施于秧苗上。中、晚稻秧苗喷施多效唑,降低秧苗高度,促进分蘖。1叶1心至2叶1心期是苗期管理的关键时期,主要措施是降温、控湿,注意通风炼苗。温度控制在20℃左右,叶片不蔫不浇水。

6.2 3叶期至5叶期

该期为对水分亏缺敏感时期,也是提高成秧率的关键时期,遇旱应适当补水,注意防寒,防止诱发青枯死苗。用70%敌克松7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

6.3 5叶期后

5叶期后要加强通风炼苗,严格控水,促根下扎。移栽前1 d,可结合追施“送嫁肥”浇1次透水。

7 病虫害防治

水稻苗期病虫害主要防治立枯病、一代二化螟、灰飞虱、稻蓟马。水稻立枯病包括芽腐、针腐及青枯几种类型,其中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针腐多发生于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青枯多发生于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易拉断,叶片“打绺”。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本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防治立枯病首先要注意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力。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一旦发病采用70%敌克松粉剂700倍液喷雾。防治一代二化螟、灰飞虱、稻蓟马,用5%锐劲特悬浮剂600 mL/hm2或20.5%禾适乳油1 050 mL/hm2加80%敌敌畏乳油1 500 mL/hm2加水450 kg/hm2喷雾。移栽苗要带肥、带药、带蘖。

[1]王强盛.水稻旱育秧壮苗生理及肥水管理[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0.

[2]王强盛,丁艳锋,严定春,等.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旱育秧苗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3):11-14.

[3]高同春.水稻旱育秧苗立枯病病原鉴定、致病机理及治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

[4]倪玉峰.水稻旱育秧苗特征特性与高产配套栽培技术[D].南京农业大学,2000.

[5]李生.不同育秧方式和壮秧剂对水稻生长生理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3.

[6]何礼健,江立庚,徐建云,等.水稻旱育秧苗与湿润育秧苗的生理生化特性比较[J].杂交水稻,2004(4):57-60.

[7]刘峰,慕卫,张文吉,等.钙对水稻旱育秧立枯病的控制作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3):369-372,380.

[8]赵国平,敬金星,吴永祥.水稻旱育秧技术机理研究[J].作物杂志,1994(6):21-24.

[9]徐卯林,张洪熙,黄年生,等.高吸水种衣剂及其在水稻旱育秧上的应用技术[J].种子,1998(2):61-63.

[10]赵国平,陈志银,张国平,等.水稻旱育秧的移栽密度对群体结构和光能利用的影响[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8(4):13-18.

[11]姚源海,苏冬莲,龙晓东.水稻旱育秧施用沼肥对秧苗品质的影响试验[J].中国沼气,2011(2):55-56.

[12]吴敏,鲁向阳.播种量对水稻旱育秧苗质的效应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5):56-58.

(责任编辑 张杨林)

Discussion on Dry Rice-nursery Cultivation Mode in Lixin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从安徽省利辛县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践经验,对安徽省利辛县水稻旱育秧栽培模式进行探讨,包括选用优良品种、苗床选择与培肥、整理苗床、种子催芽、适时播种及秧田管理等方面,为安徽省利辛县水稻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水稻;旱育秧;栽培;利辛县

PAN Gang(Seed Management Stations in Lixin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Lixin,Anhui 236700)

Starting from the local actual situation of Lixin County,Anhui Province,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the dry rice-nursery cultivation mode in Lixin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was explor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including choosing good varieties,seedbed selection and fertilizer,sorting seedbed,seed sprouting,timely plant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seedling patches,etc.The results provided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rice production of Lixin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Rice;Dry rice-nursery;Cultivation;Lixin County

S511

A

2095-0896(2014)05-057-03

潘刚(1979-),男,安徽利辛人,农艺师,从事农作物耕作栽培技术研究。

2014-04-16

猜你喜欢

立枯病秧苗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春番茄地膜覆盖早熟栽培育苗技术
农民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几种育苗装备的研究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