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口市区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控制的研究

2014-03-15孙楠营口市伊园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辽宁营口115001

园艺与种苗 2014年5期
关键词:株率周氏小蜂

孙楠(营口市伊园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辽宁营口115001)

营口市区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控制的研究

孙楠
(营口市伊园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辽宁营口115001)

美国白蛾在我国发生区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而这些地区的水产养殖业(虾、蟹)和养蚕业(柞蚕、家蚕)都很发达,使用仿生制剂(灭幼脲等),属昆虫生长调节剂,可严重干扰这些特种养殖动物种类的生理活动,养殖业和养蚕业因此而受到的干扰很大,且费用较高。以往化学防治产生的弊端有目共睹,且防治效果难以持久。释放一定数量的天敌并使其建立种群定居,长期自我繁殖,并逐渐达到和保持目标植物—天敌之间的种群动态平衡,取得持续控制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环境影响不大,具有一次投资、长期见效的优势,防治成本相对较低。我国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研究最多,生产应用技术最成熟,白蛾周氏啮小蜂已成为防治美国白蛾最好的手段。目前真正已应用于美国白蛾防治实践且已发挥很大作用的寄生蜂也只有白蛾周氏啮小蜂,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规模化繁育是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开始,如果美国白蛾其他天敌昆虫人工繁育成功,再加上病菌增殖和防治技术、人工助迁、性引诱和灯诱技术的利用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善等,基本可以实现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

1 材料与方法

1.1 美国白蛾危害程度检验

于2011年6月下旬和9月上旬对美国白蛾进行2次虫情调查,选择了6个白蛾发生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域:东新路、六中绿地、新兴大街西段、辽河大街、渤海大街、西环小区,并在这6个区域外选择了1处(设置对照区-小西环)未经过任何防治的区域和之前已经投放过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的区域作为对照。采用随机方法,深入林内行走,沿行走路线逐株调查,逐株在东南西北4个方位仔细观察。虫情调查随机选取树木,调查指标为寄主树木名称、有虫株数及网幕数,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计算各试验区的有虫株率和网幕密度。每个地点调查不少于30株。

有虫株率(%)=受害株树/调查株树×100

网幕密度(网/株)=总网幕数/调查株数

1.2 天敌防治效果

在第1代白蛾和第2代白蛾蛹期,1 hm2林地放置柞蚕蛹(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45个,放蜂时机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气,时间为10:00-16:00。计算有虫株率减退率及网幕密度减退率,检验白蛾周氏啮小蜂的野外防治对美国白蛾的抑制效果。

有虫株率减退率=对照区平均有虫株率-防治区平均有虫株率;

网幕密度减退率=对照区平均网幕密度-防治区平均网幕密度

1.3 数据处理方法

应用DPS V3.01专业版软件和SPSS 12.0.1数理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处理和分析,使用Excel软件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区第1代虫情调查结果

2011年6月下旬,对营口市区内7个地点进行了美国白蛾生物防治实验,在6个地点进行放蜂,小西环没有进行防治(做为对照)。为了直观地比较第1代美国白蛾防治情况,我们分别对有各试验区有虫株率和网幕密度作图(图1和2)。

由图1可见,防治区中美国白蛾有虫株率平均为:东新路28.65%、六中绿地36.58%、辽河大街25.3%、渤海大街19.34%、新兴大街西段31.68%、西环小区35.4%。对照区有虫株率平均为:小西环63.8%。由图1可以方差分析表明,防治区与对照区有虫株率差异极显著(P=0.000 1)。

图1 营口市区实验地点第1代白蛾防治后有虫株率

图2 营口市区实验地点第1代白蛾防治后网幕密度

由图2可见,防治区中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密度平均为:东新路5.3%、六中绿地7.9%、辽河大街5.7%、渤海大街3.9%、新兴大街西段4.8%、西环小区6.4%。对照区网幕密度平均为:小西环23.5%。由图2方差分析表明,防治区与对照区网幕密度差异极显著(P=0.000 1)。

2.2 防治区第2代虫情调查结果

第2代美国白蛾虫情调查于2011年9月上旬进行,调查地点、调查指标同第1代,不防治小西环(做为对照),各试验区的有虫株率和网幕密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升高。为了直观地比较第2代美国白蛾防治情况,分别对有各试验区有虫株率和网幕密度作图,详见图3、4。

由图3可见,防治区中美国白蛾有虫株率平均为:东新路40.6%、六中绿地47.5%、辽河大街37.2%、渤海大街35.6%、新兴大街西段52.8%、西环小区46.7%。对照区有虫株率平均为:小西环78.5%。由图3可以方差分析表明,防治区与对照区有虫株率差异极显著(P=0.000 1)。

图3 防治区第2代有虫株率

图4 防治区第2代网幕密度

由图4可见,防治区中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密度平均为:东新路15.8%、六中绿地14.3%、辽河大街9.2%、渤海大街9.8%、新兴大街西段13.5%、西环小区10.8%。对照区网幕密度平均为:小西环36.1%。由图4可以方差分析表明,防治区与对照区网幕密度差异极显著(P=0.000 1)。

通过以上数据,结合对照区(小西环)第1、2代美国白蛾有虫株率和网幕密度平均值,计算出第1、2代美国白蛾有虫株率减退率和网幕密度减退率,防治效果对比如下:第1代有虫株率减退率34.3%、第1代网幕密度减退率17.83%、第2代有虫株率减退率35.1%、第2代网幕密度减退率23.78%。

3 结果与讨论

对美国白蛾的防治,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利用自然界中的天敌,为天敌繁衍、生存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同时,选择优势天敌种类,进行人工繁殖,释放利用,以增加自然界中天敌的数量,使其在种群数量上迅速达到控制和压低害虫数量的程度,以控制危害。

防治区中第1代美国白蛾有虫株率最高值为36.58%,地点在六中绿地,对照区有虫株率为63.8%,地点是小西环;防治区中第1代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密度最高值为7.9%,地点在六中绿地,对照区网幕密度为23.5%,地点是小西环;防治区中第2代美国白蛾有虫株率最高值为52.8%,地点在新兴大街西段,对照区有虫株率为78.5%,地点是小西环;防治区中第2代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密度最高值为15.8%,地点在东新路,对照区网幕密度为36.1%,地点是小西环。发现防治区与对照区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第1代白蛾防治结果显示,防治区比对照区有虫株率减退率为34.3%;防治区比对照区网幕密度减退率为17.83网/株;第2代白蛾防治结果显示,防治区比对照区有虫株率减退率为35.1%;防治区比对照区网幕密度减退率为23.78网/株。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营口市区能够有效地抑制美国白蛾的发生。

[1]段彦丽,陶万强,曲良建,等.HcNPV和Bt复配对美国白蛾的致病性[J].中国生物防治,2008,24(3):223-238.

[2]肖放,张文学,王昶远,等.病毒和细菌类生物制剂防治美国白蛾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5,24(3):34-36.

[3]杨忠岐,王小艺,王传珍,等.白蛾周氏啮小蜂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5,41(5):72-80.

[4]汤金正,潘洪胜,赵惠林,等.苏云金杆菌869菌株防治美国白蛾的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1991(1):16-19.

[5]王一,郭芳琴,许哲,等.辽宁省美国白蛾越冬蛹主要寄生性天敌及其死亡情况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41(6):686-689.

[6]杨忠岐,谢恩魁.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行为学 [J].中国生物防治. 1998.14(2):49-52.

(责任编辑 戚佳妮)

Research on FallWebworm Control with Chouioia cunea Yang in Yingkou Area

[目的]为研究营口地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营口市6个地点进行美国白蛾检测,并放置柞蚕蛹(白蛾周氏啮小蜂)实验分析。[结果]防治区与对照区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第1代白蛾防治区比对照区有虫株率减退率为34.3%;防治区比对照区网幕密度减退率为17.83网/株;第2代白蛾防治区比对照区有虫株率减退率为35.1%;防治区比对照区网幕密度减退率为23.78网/株。[结论]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营口市区能够有效抑制美国白蛾的发生。

美国白蛾;越冬蛹;白蛾周氏啮小蜂;天敌控制

SUN Nan(Yingkou Yiyuan Landscape Engineering Limited Company,Yingkou,Liaoning 115001)

[Objective]Provid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control of fall webworm in Yingkou area.[Method]Based on the six sites in Yingkou City And placed cocoon chrysalis(Chouioia cunea) experimental were analyzed.[Result]Prevention and control zone district worm strain rate and population density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The first generation of white moth pest prevention area strain rate of decline was 34.3%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rea.Prevention area than the control area network density loss was 17.83%.Second-generation white moth pest prevention area strain rate of decline was 35.1%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rea.Prevention area than the control area network density loss was 23.78%.[Conclusion]Chouioia cunea in urban area could be effectively suppressed Yingkou fall webworm occurs.

Hyphantria cunea Drury;Overwintering pupa;Chouioia cunea Yang;Control of enemy

S763

A

2095-0896(2014)05-020-03

孙楠(1982-),男,辽宁营口人,工程师,从事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

2014-04-12

猜你喜欢

株率周氏小蜂
2021年大通县油菜三甲害虫药效防治试验报告
榕树与榕小蜂的相爱相杀
鸡嗉子榕小蜂繁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食性关系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三化螟田间为害丛率与为害株率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2018年泰山东麓和南麓甜樱桃主产区冻害情况调查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寄生紫薇绒蚧的跳小蜂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绿草地
天 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