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3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述要

2014-03-15

中国三峡 2014年3期
关键词:命脉绿水青山乡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3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述要

文/胡勘平 编辑/田宗伟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013年,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步伐明显加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作出科学的制度安排,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要求。

4月初,习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5月24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终身追究其责任。

7月1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

7月20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习总书记发来贺信,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山乡春早。 摄影/王绪波

8月29日,习总书记在视察沈阳军区部队时指出,要支持和参加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军民合力把美丽、富饶的白山黑水保护好、发展好。

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在回答学生们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时,他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的这番话充满辩证法和人文关怀。

根据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国上下积极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拓展和深化。国务院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大气治理计划。截至目前,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超过1000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市、区)的建设,并有55个县(市、区)建成了生态县(市、区),近3000个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标准。在生态市、县创建的基础上,2008年至今,已开展125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9月9日,国家林业局印发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对有关绿色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等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推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年会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等高层次常设性论坛、会议纷纷开展。

前几天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诗意的语言预示着,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2013年,尽管我们依然经常为雾霾满天、污水横流、土壤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所困扰和忧虑,但我们同时也真切地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迈出的坚实步伐,正在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胡勘平,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研究交流部主任,文章原载2013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命脉绿水青山乡愁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永远的乡愁
乡愁
绿水青山
九月的乡愁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数学教学的命脉
回头一望是乡愁
扣住安全的“命脉”——山西省质监局频出新招全力确保“两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