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图书信息服务遇到社会化媒体

2014-03-14孟凡静

中国教育网络 2014年7期
关键词:社群博客社会化

文/孟凡静

当图书信息服务遇到社会化媒体

文/孟凡静

社会化媒体重新界定了人际关系,解构了传媒模式,不但通过强关系巩固了熟人网络,让既有关系更加紧密,而且通过弱关系加速了信息在关系链条上的顺畅流动,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共识。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生活的社会图景,迅速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的互联网已经超越了门户时代、搜索时代,进入了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以人的关系为核心,以即时流动的信息为核心,以平台间的开发和共享为核心,通过对信息的分享、传播、不断分享,实现观点或主题的深度或广度的传播。社会化媒体重新界定了人际关系,解构了传媒模式,不但通过强关系巩固了熟人网络,让既有关系更加紧密,而且通过弱关系加速了信息在关系链条上的顺畅流动,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共识。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因此,对于社会化媒体的研究不仅将增加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更可能提出全新的图书馆服务理论,并对信息服务实践提供建议与指导。

社会化媒体概述

社会化媒体概念于2008年由Mayfield首先提出。现在仍然定义不一,与Web 2.0、社群网络的发展关系密切。可以简单地说,社会化媒体是基于Web2.0技术,通过网络发布和分享UGC(用户创造内容)的媒体,其核心是Web2.0和UGC,互动的和分享的社会化理念为UGC的实现奠定了基础。Web2.0提供了应用平台和交流渠道,形式包含:(微)博客、协作计划、内容社群、社群网站与虚拟世界等。由此可见,社会化媒体以用户创作内容与社群网络互动与沟通为发展主轴,具有下列特征:1.自媒体——任何人都能通过多种平台和传播渠道,如:(微)博客、论坛、社区、圈子等很方便的成为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的主体;2.交互性——相较于传统媒体单向广播的形式,社会化媒体具有双向对话的特质,即用户能够有极大的空间参与到媒体中,不仅包括存放一些基本的资料和资源,还可以在媒体中通过各种方式与他人建立关系,甚至发挥自己的影响;3.参与性——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网民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4.公开性——多数社会化媒体采取开放、免费与跨平台机制,鼓励用户通过社群分享、电子邮件与回馈来传播信息;5.连通性——可通过计算机、平板电脑与手机等设备,在不同平台不同内容格式混搭,并进行同步与异步的沟通交流;6.社区化——提供一对一、一对多与多对多的沟通模式,将兴趣相同的用户群聚起来,形成兴趣或专业等社群。

社会化媒体在国外图书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美国国会图书馆 2011~2016年策略计划中指出,“带领与致力于对外社群的合作,以促进知识与创造力”为未来六年的策略目标之一。结合多种社会化媒体平台,将信息内容出版至博客、Flickr、Youtube、Facebook、iTunes与Twitter等平台,并将连接平台的标志,放置于首页,以便推行馆藏的信息与服务等内容,集合大众智慧,推动知识与创造。

希腊派迪昂政治经济大学图书馆开放在线公用检索目录,开放用户标签、评论、评分、社会性书签、外部API、与云标签等功能,点入链接标志,可将书籍加载 delicious、CiteUlike与 Yahoo My Web等社会性书签工具;通过外部API 功能将Amazon 的书籍封面显示于检索结果页面上,或在线浏览部分全文内容。

荷兰海牙和平宫图书馆为一间国际知名的法律图书馆。为推行国际法的相关内容与事务,让更多信息通过社会化媒体来传递,官方网站提供 delicious、Flickr、Twitter、MSN 与博客等不同平台,与世界各地的用户建立关联。另外,用户也可用智能型手机将网页的 QR 码拍摄下来,通过手机访问图书馆相关网站或书目信息。

MyLibrary Calendar是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所研发的图书信息服务应用程序,此应用程序与用户生活作息相联结,让图书馆事件融入用户日常生活。因此,运用 API 技术,让图书馆用户利用个人的iCalendar 应用程序作为一站式的个人平台,收集和管理图书馆记录及日历事件。MyLibrary Calendar不仅显示图书馆新闻、用户图书流通记录、与阅读交流等信息。且能与 Google日历与微软 Outlook功能结合,通过网络与手机,随时获得图书馆所提供与自行订阅的信息。

MyLibrary Calendar是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所研发的图书信息服务应用程序,此应用程序与用户生活作息相联结,让图书馆事件融入用户日常生活。

从以上几个实例可以看出,社会化媒体的最常应用大致可分为社群网络、博客、维基、网播、内容社群与微博等六种类型,内容概述如下: 1.社群网络:使用者可搭建个人网页,并据此与朋友沟通和分享内容; 2.博客:社会化媒体中最为知名的应用,发布个人或机构信息及最新动态;3.维基:是一个共有的文件集或资料库;4.网播:可通过订阅服务方式取得音乐与影片,如苹果公司的 iTunes; 5.内容社群:社群组织分享特定的内容,包括照片分享、社会性书签、影音分享与文件分享与协作等; 6. 微博:小型的博客类型,藉由手机网络将少量的内容文字,出版于微博中。

从用途看,社会化媒体类型主要有出版、讨论、分享、地域性服务等四项用途,分述如下: 1. 出版:使用者自行撰写或与他人共同协作之内容,出版于博客平台、微博、社群服务与 Wikis等平台上; 2. 讨论:专属兴趣社群使用者,共同谈论与分享的场域,如:电子报、评论管理系统、与社群搜寻工具;3. 分享:允许用户分享影音、相片、书签、音乐与文件; 4.地域性服务:常与地理信息系统、社群网站或日历等应用程序相结合,提供地域性的社群服务。

对我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启示

在中国大部分发达地区图书馆已经开始使用 RSS、 博客以及其他社会化媒体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服务,但和国外相比,种类偏少,用途单一。参考国外图书馆的作法,图书馆需要主动积极应用社会化媒体平台,用心经营与管理,持续提供优质且快速的信息内容,来扩展图书馆使用人群。如可以成立专门的图书馆社会化媒体网站,并派专职馆员进行网站内容维护与撰写,以便持续有效留住用户,培养其使用惯性,图书馆才能持久发展。具体来说,国外图书馆应用社会化媒体的信息服务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积极应用社会网络技术。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化媒体是社会网络化的必然结果,而社会化媒体的兴起更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网络化。社会化媒体只是表象,社会网络化才是根本。图书馆必须成为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为此,图书馆必须积极应用社会网络技术,满足用户需要,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内容技术层面:传递图书信息服务至用户手中,从内容建置、搜寻与平台媒介等应用,到信息应用技术与速度的提升,建立与用户沟通的桥梁。(2)社群模式层面:开拓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如建立专业社群、强化用户间互动、与通过各种推广方式创造群众活动契机等;(3)服务形态层面:通过利用群众智慧解决问题,掌握社群关键者等方式巩固用户对图书馆的黏性,发展多元且专业服务模式。除拓展一些传统服务内容、功能和方式,改善或避免传统服务的缺点和弊端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新功能,如:上传音频、视频出版数字图书,举办虚拟国际会议、展览、艺术演出,在线阅读讨论,游戏与娱乐等等。

2.制定专门社会化媒体政策。图书馆制定社会化媒体的信息政策时,首先应以国家制定的信息政策和互联网通行规则为基准,且必须满足社会化媒体的核心价值—诚实与透明,而后视其需求,在此架构下逐步拟订合适的政策内容。从信息内容与个人使用观点来看,图书馆通过社会化媒体来经营社群为用户提供服务时,会遇到许多挑战问题,如:信息的自由获取、私人数据的处理、知识产权的保护、信息的可信程度、信息的安全性、对社会的责任及信息审查等问题。目前,我国图书馆社会化媒体之相关政策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参考已有政策,如:澳洲国家图书馆社会化媒体政策、图书与信息技术协会博客政策、西肯塔基大学图书馆博客政策、指引与常规等,结合本馆具体情况,拟定合适的信息政策。

3.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依据Giustini从加拿大学术图书馆对社会化媒体的研究调查显示,约八成比例的图书馆员认为图书馆应学习社会化媒体的知识,并支持与使用。综观社会化媒体时代的用户与图书馆员,应具备下列素养能力: (1)专注——知道何时何地专注于浏览各种社会化媒体、与社会化媒体及现实世界两者间的时刻;(2)参与——成为一个优质的参与者,知道何时与如何于社会化媒体上发表评论;(3)协作——通过协作方式,促成网络社群的蓬勃发展;(4)网络感知——了解社会化媒体操作模式,与掌握隐私等个人资料的认知;(5)评论使用信息——判断用户所提供信息是否可靠或为不实之言。

社会化媒体虽然是新兴媒体,却已经显现出强大的渗透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图书馆应该把握社会发展方向,努力跟上用户需求,为我国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创新和发展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为新乡医学院)

猜你喜欢

社群博客社会化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社群短命七宗罪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博客天下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