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个香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

2014-03-14王伟科宋吉玲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菌棒农艺香菇

王伟科,陆 娜,宋吉玲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4)

8个香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

王伟科,陆 娜,宋吉玲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4)

对不同来源的8个香菇菌株开展培试验,对拮抗、菌丝生长势、转色期、现蕾期、子实体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较适宜在杭州地区进行推广栽培的菌株有868,808和939等。

香菇;拮抗;农艺性状;产量

香菇Lentinula edodes(Berk.)Pegler,是我国著名的食(药)用菌,世界第二大食用蕈菌。浙江省是香菇栽培大省,但香菇品种繁多、品质千差万别。香菇菌种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菇农的栽培效益,为了筛选出适宜杭州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对8个不同来源的香菇菌株进行栽培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共8个菌株,其中939、808引自丽水缙云山农农产品有限公司,华香5号和L908引自湖北武汉,L856引自河南,L9引自中国农科院,868引自丽水市林科院,922为野生菌株组织分离。

1.2 培养基配方

母种为PDA培养基。原种和生产种培养基配方为杂木屑78%,麦麸20%,石膏1%,红糖1%;菌棒生产培养基配方为木屑82%,麸皮15%,石膏2%,红糖1%。

1.3 试验方法

1.3.1 拮抗试验

将供试菌株活化后,挑取米粒大小的接种块,在直径90 mm培养皿中接种2个菌株,相距3 cm左右,培养温度(26±1)℃,培养时间15 d,目测菌落交界处菌丝间的拮抗反应情况。

1.3.2 出菇试验

每个菌株制做菌袋90棒,每个菌棒约1.7 kg(湿重),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在温度100℃以上保持12 h,自然冷却后接种。采用开放式接种,每个菌棒单面接种3个穴,接种后室内培养,菌丝长满菌棒后打孔通气,待菌丝逐渐成熟,菌棒表面转成棕褐色时移入塑料大棚。每处理挑取发菌完好的菌棒60棒,每小区20棒,斜靠于铁丝架,重复3次,随机排列,上覆农膜保湿,菇棚管理按常规进行。

1.4 观测方法

接种后分别观察菌丝长势,转色期、现蕾期;观察记载各菌株的农艺性状,测定鲜菇产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拮抗试验结果

拮抗试验结果(图1)表明,参试菌株之间拮抗现象明显,如菌株808与868,939与L856,野生菌株922与808等。

图1 部分菌株之间的拮抗情况

2.2 参试菌株菌丝生长情况比较

由表1可知,从菌丝平均生长速度看,参试菌株生长最快的是7号808菌株,达0.32 cm·d-1,其次是6号868菌株,达0.30 cm·d-1,长速最慢的是4号L9菌株,仅为0.25 cm·d-1。从长势看,以华香5号,L856,868,808等4个菌株菌丝长势整齐、浓密洁白,而L908,L9,939及野生菌株922菌丝长势较上述4个菌株稍弱,但整体差别不明显。

表1 参试菌株菌丝生长情况比较

从转色期和现蕾期看,80 d以内就开始转色,且在90 d以内现蕾的有L856,L908,L9,939,868等5个菌株,现蕾最早的是L9菌株,仅需75 d,比939和868菌株早8~9 d;另外3个菌株转色期均在90~95 d,现蕾期需100~110 d,其中以华香5号最晚现蕾,为110 d。

2.3 参试菌株子实体特性

从参试菌株子实体的农艺性状(表2)可知,菌株L908,939,808,868菇型较大,菌盖直径5.50~6.15 cm,菌盖较厚,为1.9~2.2 cm。参试菌株中菌柄直径均在1.4 cm左右,最细的是L856,仅为1.25 cm。单菇重在20 g以上的有L908,939,868与808,其中808平均单菇重最重,为22.35 g。参试菌株的子实体均呈现褐色。

表2 参试菌株子实体农艺性状

2.4 参试菌株产量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产量位于前4位的分别是868,808,L856和939,方差分析表明,4个菌株之间差异不显著。868,808,939等菌株是浙江省的主栽品种,产量高而且表现较为稳定;产量较低的是L908和922菌株,与上述菌株存在显著差异。

表3 参试菌株产量比较情况

3 小结与讨论

拮抗试验是区别各菌株之间遗传差异常用的便捷方法,本次试验参试菌株之间拮抗线均较为明显,且后期栽培中各菌株农艺性状差异也较大,说明本次收集的不同来源的香菇菌株亲缘关系较远。

试验发现,8个参试菌株中,868,808和939菌株在栽培中综合表现较好,产量高且农艺性状好。子实体菌盖厚实,组织致密,单菇重可达20 g以上,适宜杭州地区栽培使用。尽管L856出菇密度高、整齐,产量与868,808等无显著差异,但其子实体单菇重仅16 g左右,整体菇型偏小,菌盖也较薄,农艺性状稍差。

从菌株的来源看,来自浙江丽水地区的菌株综合性状表现要优于外省引进的菌株,这可能与菌株的适应性有一定关系。

试验中发现,野生菌株922及L908农艺性状表现尚可,但产量偏低,因此对于这些菌株还需进一步开展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提高其产量。

[1] 杨鹏.不同香菇品种袋料栽培比较试验[J].食用菌,2009(3):27-28.

[2] 刘启燕,王卓仁,彭兴南,等.香菇40个菌株的品比试验[J].中国食用菌,2008,27(5):25-27.

[3] 赵斌清,陈耀武,龚凤萍.秋栽代料香菇品种比较试验[J].食用菌,2007(5):19-20.

[4] 石红霞,李卫东,袁会卿.秋栽香菇品种比较试验[J].食用菌,2002(4):11-12.

[5] 何建芬,周建敏.七个香菇夏栽菌株比较试验初报[J].食用菌,2002(3):8-9.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646

B

0528-9017(2014)09-1367-02

2014-04-21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社会发展科研专项(20120433B11)

王伟科(1981–),男,浙江宁海人,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工作。E-mail:akeok@126.com。

文献著录格式:王伟科,陆娜,宋吉玲.8个香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4(9):1367-1369.

猜你喜欢

菌棒农艺香菇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香菇接种三招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