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体育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4-03-13顾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馆内体育馆体育事业

顾光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公共体育馆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顾光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随着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现代人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度居高不下,体育产业俨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而公共体育馆,其产业化也得发展的新契机,但面对日益增长的体育产业来说,它的产业化结构还不够完善,浮现诸多问题。本文意在从了解公共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一些关于优化发展结构的对策研究。

公共体育馆;产业化;对策

一、公共体育馆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公共体育馆是国家通过直接拨款或由政府筹集资金来修建的,为现代居民提供一个可以运动健身,或者进行专业训练、竞技比赛的活动场所。它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物质条件,是进行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现代公共体育馆多为综合性体育馆,馆内常常带有能不止进行一项运动的相关设备和场地,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方位、多兴趣的要求,实现设施资源最大化的利用。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国家加大对体育产业规模扩大和设备的更新方面资金的投入,力求为全国人民带来全民运动的机会,促进国人的身体素能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面对体育产业的发展飞速,现代公共体育馆的产业化发展却不是那么的顺畅。主要问题还是来自实现产业化所需要的资金来源的缺乏。馆内维持运行资金成本较高,国家若没有相对应的资金投入,往往呈现运行困难,干脆闭馆养馆的状态,或者高价出租场地,让普通群众望洋兴叹,隔绝了其真正让全国人民参与运动的意愿。在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馆内维持经费的回收。诚然,公共体育馆最主要的职能是经营,将资金投入的压力一股脑的推给国家或是部分群众是无法取得长久发展和实现其产业扩大化经营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公共体育馆经营管理制度、复合型馆内经营及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有所改进,通过这些变化来更好的实现产业化发展,早日实现自主主营。

二、优化发展结构的对策

(一)经营管理制度

公共体院馆的资金来源除了由国家提供的资助外,其余都是需要通过馆内的自主经营来维系基本设施的正常运行。几乎所有的公共体院馆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到底如何正确的开放馆内的运动场地,什么时间开放、开放程度又是怎样,一次性接纳人数有多少,又以何种价位来收取场地维系费用,都是摆在体育事业管理者眼前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准市场价格的精确定位,其次,再结合馆内设备的实际条件,开展或单一或综合的运动场地出租计划,并盘算馆内的容纳人数,科学理性的分析开放程度,计算出相对较低的设备损耗所需的修复资金,将馆内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只因公共体育馆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盈利组织”,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给国民提供一个可以运动、健身、娱乐的场所而修建的,所以在其经营管理方式中,值得关注的是“利民”的思想管理方式。在“利民”和“盈利”中找到平衡点,达到双赢的局面,才是体育事业管理者所希望看到的局面,也是实现公共体院馆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复合型馆内经营

公共体育馆拥有综合性的功能是实现其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一种必然手段。现代体育事业管理者也深知其对于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在对现代公共体育馆的规划修建上会出现更多复合型多功能的体育馆内设计多过于单一形式的体育馆。已然成为现代公共体育馆设计的发展趋势。而复合型的体育馆不单单是指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场地来满足国民对运动的多元化需求,而是在除运动健身以外对来馆健身的群众提供帮助其更好投入运动而产生的额外服务,如餐厅、住宿、购物等方式来刺激馆内资金增长,在为运动群众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馆内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但应当合理的安排馆内的服务场地使用,不要过分的夸大馆内额外服务的区域,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要制定相应的服务,不可有喧宾夺主、鸠占鹊巢之势。

(三)体育文化建设

公共体育馆主要的资金输出来自于对馆内运动设备的维修和更新,而加强馆内的体育文化建设,传播公平公正的体育文化精神,让来参与运动的国民能自觉自愿的遵守馆内相关规定,爱惜馆内的运动设备,减少设备的损耗,可以减轻馆内的修复资金,也对国人的素质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高品质的公共体育馆能给群众营造一种运动健身的氛围,生动有趣的体育文化建设能吸引各种阶层的群众,也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精神的宣传有促进作用。这从一定程度上说,对公共体育馆产业化的发展是极有好处。

三、结语

公共体育馆是为国人提供健身运动场所的好去处,为其提供高标准的运动设备,合理收取相关费用,为群众提供一个复合型的服务平台。现代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其它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要求,要想实现公共体育馆的产业化合理发展,改变经营方式,将“利民”思想与自主经营结合,才能实现其产业化的最好发展。

[1]陆歆弘、唐豪、陆小聪、余宏.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BOT运营模式. 2006.11.21.

[2]张昕、张云.西安市公共体育馆现状及利用分析[N].体育世界,2008.11.

G812

A

1005-5312(2014)14-0287-01

猜你喜欢

馆内体育馆体育事业
印象·福州新馆
既有体育馆场地扩声系统提升改造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迷宫弯弯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体育馆的考验
一起跳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