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创造未来
——孚信达公司承担国家“863”计划成果丰硕

2014-03-13于利

中国有色金属 2014年22期
关键词:双金属连铸导体

于利|文

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专门从事铜包铝线、铜包铝排双金属复合导体的研制、开发及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从成立之初就极其注重对技术开发的投入及对人才的吸收与培养,先后两次承担国家“863”计划,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有实力的双金属复合导体生产厂家之一。

随着国家对推进“以铝节铜”战略的重视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研发、生产相关产品的一些企业也逐渐走到台前,进入大众的视野。

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孚信达公司”),一家专门从事铜包铝线、铜包铝排双金属复合导体的研制、开发及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从成立之初就极其注重对技术开发的投入及对人才的吸收与培养,先后两次承担国家“863”计划,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有实力的双金属复合导体生产厂家之一。

项目被评为“国内外首创”

“高性能铜包铝导体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863”计划项目已实施一年多,经过不断地研究开发,现已完成了44×44毫米、50×50毫 米、60×60毫 米、80×80毫 米、110×110 毫米等规格铜包铝复合铸坯,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铜包铝复合电力扁排等系列化产品;复合界面为冶金结合,无裂纹、夹杂等缺陷;扁排宽度20~80毫米,厚度3~12毫米,横截面上铜层面积比例为25%~35%,复合导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剪切强度)≥35兆帕,退火态扁排的抗拉强度≥100兆帕,加工态扁排的抗拉强度大于140兆帕;实现节铜65%~75%,成本大大降低。

孚信达公司董事长王连忠(右一)参加863计划成果推广会参观开工现场

该项目的实施,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铜包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大大缩短工艺流程,生产效率高,节能降耗效果显著。采用连铸直接复合成形结合后续塑性加工技术,生产较大铜层厚度、大断面的高性能电力母排,属国内外首创。同时可获得无氧化、无污染和实现冶金结合的界面,效益巨大。

2011年,孚信达公司产品经过鉴定和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已投放市场,进入市场后迅速获得用户认可,其中ABB、施耐德、阳光电源等主要客户采用“水平连铸法”生产的铜包铝排给予了肯定,认为孚信达公司生产的铜包铝排工艺新颖、性能可靠,是替代铜排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首选。

鉴于孚信达公司铜包铝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稳定,市场需要量的不断增加,今年6月份已正式启动年产两万吨铜铝复合导体材料项目的建设,项目总投资34930万元,预计2015年年底全部完成。项目达产后,一年可生产铜铝排20000吨,实现营业收入140210万元,项目年利润总额37296万元、税金11707万元。

该项目真正实现了以铝节铜,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信号传输用铜线缆的年用量约为100万吨,各种电磁线、电力电缆、绕组线用铜线的用量约为230多万吨,铜线材需求量合计达330多万吨,若30%采用铜铝复合替代(约100万吨),可节约铜材约70~80万吨,按目前6万元/吨的铜价计算,效益可达420~480亿元。

6月6日,烟台孚信达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组织承办“国家‘863’计划项目进展与成果产业化推进工作会议”研讨会,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张文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等领导专家在听取各项报告、审阅相关资料、参观生产现场后经过认真讨论,认为该项目成果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推进该成果产业化,要求加快产业化建设的进程,进一步拓展产品系列,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创造企业未来

近日,从孚信达公司又传来好消息,经教育部推荐、科技部鉴定授权,孚信达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项目“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应用”荣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该项目产品是一种新型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通讯、冶金、化工、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通用及高科技领域,代替传统纯铜导体,可实现节铜65%~80%,对缓解我国铜资源紧缺、确保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奠基仪式

孚信达公司自2007年6月成立以来,与北京科技大学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先后两次承担国家“863”计划“铜包铝电力扁排连铸复合短流程制备技术的开发与中试生产”项目、“高性能铜包铝导体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项目;山东省重大专项“高性能、低成本铜包铝复合材料短流程制备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高性能铜材及复合材料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铜包铝连铸连轧短流程制备技术及产品”项目。

2011年,“铜包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应用”项目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相关产品通过了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在双金属连铸与成形技术方面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13年,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起草的“连铸轧制铜包铝扁棒扁线国家标准”(GB/T30586-2014)已于今年6月份颁布,并将于12月正式实施。能够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标志着孚信达公司在铜包铝复合材料的行业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公司的产品得到了国家和行业的认同,对公司的发展战略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013年12月,“铜包铝复合材料直接连铸成形技术及产品开发与应用”项目成果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及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孚信达公司已申报国家专利20项,已授权的国家专利11项。

项目产业化发展规划

为快速推进项目产业化,缓解我国铜资源紧缺现状,提升国际竞争力,孚信达公司确立了“强化一个核心,实现两大目标,实施‘三步走’规划”的产业化目标。一个核心,就是把研发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与北科大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更为紧密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公司现有“复合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合作共建院士合作站,持续推进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两大目标,就是立志将企业打造成我国双金属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打造成国家级金属材料基地和产学研示范基地。“三步走”规划的第一步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进一步的技术改造,力争2年内建成8条规模化生产线,形成年产“铜铝复合导电排”两万吨的生产能力;第二步是通过集成创新,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持续提升技术、设备和产品竞争力,全面开拓国内市场,力争5年内在国内不同区域布局3~5家成员企业,建成20条规模化生产线,形成年产“铜铝复合导电排”10万吨的生产能力;第三步是密切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水平,稳步进军国际市场,打造世界一流的金属新材料高端产业生产研发基地。

猜你喜欢

双金属连铸导体
高效析氧反应双金属催化剂FeCo-MOF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特钢厂的连铸工序信息化系统研究
连铸连轧生产25CrMo4齿轮钢带状组织的控制实践
转炉冶炼- 连铸- 高速轧制工艺的改进研究
双金属支承圈扩散焊替代技术研究
双金属复合管专用新型自动化联动油箱装置
双金属复合管液压胀形机控制系统
导体杆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剖析与启示
连铸技术的发展状况及高效连铸
高频传输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