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色金属工业战略转型探讨

2014-03-13于润沧

中国有色金属 2014年22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业品位

于润沧|文

利用冶炼烟气制酸不仅保护环境,还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

就规模而言,我国毫无疑问是有色金属工业大国。但是,大宗消费产品资源原料的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升以及很多高端合金材料还需依赖进口,我国距离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这一目标还相当遥远。当前,企业必须转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迈向有色金属工业强国。

“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色金属工业正面临艰巨的结构转型的历史性任务。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基本结构模式是从原苏联套用过来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过了市场经济的不断洗礼,但有许多本质的东西还没有改变。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原料是矿产资源,所以它本质上是矿业工业,然而这并非是业内的共识,长期以来,“重冶轻矿”的观念仍居主导地位,其影响是深远的。

不可否认,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有色金属工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它获得了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从1977年的82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4029万吨,有色金属产量和消费量已连续12 年居于世界首位。然而同时,这也带来了铜、铝、镍、铅、锌等大宗消费产品资源原料的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升(2013年铜矿对外依存度已高达81.7%,镍矿70%,铝土矿74%),至于很多高端合金材料也还需依靠进口,高速发展带来的产业、产品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从规模角度来讲,我国毫无疑问是有色金属工业大国,但我们距离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这一目标还相当遥远。企业转型,就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迈向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有色金属工业转型的主要任务是否可概括为以下各方面,供探讨。

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度

近几年,我国地质勘探的投入显著增加,勘探成果也甚为喜人,加之走出去的企业也获得了不少权益资源储量,然而这些对于降低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的效果还未显现。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的保障度是矿业企业的基础竞争力,试看大型矿业跨国公司的“储采比”就很能说明问题。例如:

淡水河谷(Vale)2009年底保有探明与控制储量和2010年产量之比(下同),铁矿石(品位:56.5%)为52比1;铜矿石(品位:0.86%)为6077比1 ;镍矿石(品位:1.6%)为2771比1;铝土矿(AI2O3:49.6%)为21189比1。

力拓(Rio Tinto),铁矿石(品位:>60%)为17.7比1;铜矿石(品位:0.77%)为11699比1;铝土矿(AI2O3:52.5%)为59.6比1。

必和必托(BHP Billiton),铁矿石(品位:57.8%)为29比1;铜矿石(品位:0.73%)为阴极铜与精矿含铜量4588比1;铝土矿(AI2O3:32.5%)为氧化铝88比1。

斯特拉达(Xstrata),铜矿石为2804比1;镍矿石为26.7比1;铅锌矿石为8.4比1。

此外,以上四家矿业跨国公司2010年还为预可研、可研项目分别投入156亿美元、85亿美元、20亿美元、138亿美元。他们凭借这一资源竞争力的优势和海运控制权,任意“呼风唤雨”,操纵国际市场定价的话语权。随着矿业形势的变化,这些矿业巨头也会实时调整他们的业务范围,但其核心产业的优势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想成为有色金属矿业强国,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包括国内国外两个方面的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在国内,创新成矿理论,强化地质勘探,特别是生产矿山的边深部探矿;在国外,优化投资取向,认真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努力执行好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方针,选择好职业经理人,有效地扩大矿产资源的保障度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化解过度的过剩产能

有色金属工业的长期高速发展,在原料自给、产能匹配、自主研发等方面严重不协调,使其转型升级面临极大的困难。电解铝的绝对产能过剩便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电解铝产能利用率为71.9%,另据高盛测算,中国约有50%铝产能处在亏损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GDP观念的膨胀、投资热的驱动、不公平的电价体制、经营理念的落后等,都盲目地推动了产能的无序扩张,使电解铝行业陷入了多年屡次调整屡次过剩的怪圈。看起来要扭转这种局面,颇需费时日,而且退出的企业不可避免地要经受阵痛。说到底,化解产能过剩,只能依靠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则应在政策上抚慰企业的阵痛,引导其转型的方向和路径。

承担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重任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加工,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会带来令人难以忍受的多种污染。虽然政府已颁布了控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少企业也做出了很大努力,出现了无废矿山、花园式矿山,不幸的是目前仍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新探明的矿产资源多处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西部地区,如果仍然按照老办法进行运作,若干年后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出了创新的更加严格地规定,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等。希望这些规定能够严格执行。对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还有必要在财税政策上给予优惠,使其能够承受更高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本。另外,也应当建立在编制矿山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同时,编制闭坑规划,明确源头治理的措施,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的进度、资金投入以及责任人。现在国际上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闭坑规划的学术会议,可见对此的关注程度。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强化信息化建设

矿山信息化建设,将成为21世纪矿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矿山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远程遥控和自动化采矿,人们坐在数十千米以外的地面控制室内,依靠空间技术、井下通信技术、实时自动定位技术、导航技术操纵井下的智能设备完成采矿作业,即采矿办公室化。目前世界上已有8、9个矿业发达的国家建立了自动化作业采区,并已运转了十多年,而我国这样一个矿业大国,直到目前,此方面还是空白。为了解决井下作业安全问题(特别是深井开采日益增多)、实现节能环保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远程遥控和自动化采矿对行业发展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强化信息化建设只能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而创新驱动发展需要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才队伍。对企业来讲,高水平的、国际化的职业经理更为关键。要加快形成这样一支人才队伍,重点须在引进、培养、用好上下工夫。创新驱动发展的研发工作绝不能重复他国已经出现的问题,而是要在前人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闯出更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新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有色金属工业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矿业品位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提升阅读品位 培养阅读素养 阅读使人充实 坚持成就梦想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转型升级
筑底企稳有色金属行业已过最难阶段
关于新常态下矿业发展的思考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